在网上冲浪真好,总会有一些甜蜜的烦恼。
作者|一条锦鲤
正值七夕佳节,先跟已经找到生命另一半的朋友们道声节日快乐。大过节的就不谈工作了,今天聊一聊找对象那点事儿。
尽管亲戚朋友隔壁邻居都把认识的医生当个宝,也常号称要把认识的优质单身男青年/女青年介绍给医学单身狗,但在一约会手机就响、六天就要值个班、周末也要去医院、临床忙完忙科研的逆境中,不少人会选择激流勇退。
最后,单身医学狗在同龄人纷纷成双入对之后变成了孤狼。
有人就有疑问了:怎么能说医生的社交圈小呢?每天有那么多人去医院,那么多人挂号检查接受治疗。你们有海量的患者资源,患者不行就患者家属,哪位爷爷奶奶还没个孙子孙女了?这不都是你们的狩猎对象吗?
和自己的患者谈恋爱,行吗?
如果是在法律的层面找答案,答案是:可以。法条没说违法的那肯定可以。但如果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切入呢?
不好意思我们的书上没写。
在没有可用理论依据依靠的时候,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医患陷入爱情的影响。
对于患者来讲,生病时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会受到冲击。面对自己不了解的医学领域,信任自己的医生并将疾病完全交予医生处理是在治疗期间的基本要求。在这种身心都脆弱且关系不对等的情况下,难免会对医生产生别样的情愫。说是崇拜也好,依赖也好,但很难归于“爱情”范畴。但因为天天都会见到这个人,ta还对你问东问西的,吊桥效应下就非常可能误以为爱上了自己的医生。
但问题的关键是,医生不是单对你问东问西,这是职业基本要求。如果你跟一波早查房就会发现:ta们这群人堪称“中央空调”,暖得不行,逮谁问谁。有时候床位记错了连其他医疗组的病人都问。
对医生来讲,阅人无数之后可能确实对自己情感的微妙变化有一个稍微理性的判断,大概率能认清是不是真的动了心。然而一旦动心,对病人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所谓关心则乱,乱的不仅是情绪,更可能乱到病情判断和治疗。一方面对倾心对象的过于关心对其他患者不公平,另一方面也会给临床决策带来隐患。
而且,如果只是医生单方面的动心和表白,对患者也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负担。对方难免会想:如果我拒绝了,会不会影响后续的治疗?如果我勉强接受了,算不算自我欺骗?
国外同行怎么说?
Medscape在2016年的一个调查就再次问到了这个问题。和2010年相比,美国的同行们在面对与患者恋爱的问题上态度松动了些许。
2016年有30%的受访医生认为可以接受和患者恋爱/发生性关系
有的医生不再认为这是种禁忌,甚至有些认为即便是正在接受诊治的患者该追也得追,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感情上来不由你”。但这种观点在男女医生之间存在差异,大约1/4的男医生觉得可以和自己的患者在一起,但女医生中只有大概1/5的人觉得可以接受。
女性医生群体在与患者恋爱的问题上更为谨慎
此外,医生所从事的亚专业也会影响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多数妇产科医生都表示坚决不能接受和自己的病人在一起,相比之下病理科和放射影像科因为不直接面对患者可能就随意一些了;精神科因为涉及到心理治疗,会接受患者的移情或者情感支撑,一直也是重灾区。
一位精神科同行这么说:“爱情和医学是两件事儿,和患者谈恋爱和职业道德是背道而驰的,要是想丢执照的话,这算是个高招了。”
那结束医患关系之后可以在一起吗?
迈阿密米勒大学的生物伦理与健康政策研究所所长Goodman博士认为,医生应该把自己的私人生活和事业分开对待,医患关系结束半年到一年之后再考虑在一起可能比较合理,但是精神科除外。
也有医生认为,冷却期也不是很必要,患者出院或者结束治疗的那天起就可以在一起了;还有人说,还在床位上的病人肯定是不行的,等他们出院了,大家就都是一样的成年人了。
成年人在一起谈个恋爱有什么不允许的?
锦鲤有话说:
尽管医生和患者的恋爱在医生群体的眼中已经不算是不可说的禁忌话题了,但这种关系依然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当患者还处于治疗和恢复状态的时候,考虑到情感对于专业判断的影响,是不应该表达感情的。即便当医患关系结束后,考虑到职业道德也不应该主动追求前患者。
但凡事皆有例外,如果前患者非常不巧的意外的是你的菜,非ta不可、没ta不行,那还是以个人幸福为上去主动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