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扩瞳验光后近视度数反而更高?

“今天有一位同行询问,一8岁儿童在中心用做了快速扩瞳验光为-0.75D,告知家长患儿是真性近视。家长不能接受,2天药效消失后去眼镜店再做验光为PI——1.0,眼镜店告知孩子无近视,可以不用配镜,家长回来投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回答?”

一般来说,正确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会使调节完全麻痹,而药效消失后,被消除的基本的生理性调节张力也会恢复,所以理论上睫状肌麻痹验光会比复光更“正”一些,即近视度数更低一些。但是临床上的确会观察到相反的情况。Why?

一、扩瞳后瞳孔直径变化造成屈光变化

此外,随着瞳孔的变大,角膜周边的屈光成分也会参与屈光,造成睫状肌麻痹后度数发生变化。比如:图1中,角膜地形图表现为周边的角膜散光,而中央部分角膜散光不大。这一类患者小瞳下周边有散光的角膜被瞳孔遮挡,不会对屈光成像影响,而当瞳孔扩大后,周边的散光角膜就会参与屈光了,表现为睫状肌麻痹后散光变大,等效球镜度更“负”(图2)。

图1角膜中央散光小,周边散光大

图2周边角膜散光大的患者,扩瞳后散光增加

同理,在角膜e值超高、圆锥角膜或不规则角膜的情况,角膜中央和周边的屈光状态差异很大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图3)。

图3在角膜e值超高、圆锥角膜或不规则角膜的情况下,扩瞳后屈光变化大

临床上做角膜塑形后的儿童就是最好的验证,塑形后扩瞳后客观验光和小瞳主观验光可能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比较多见的情况是,扩瞳后电脑验光度数、散光都很大,但主观验光发现需要的近视和散光都会比电脑验光的结果变小。

类似的,晶状体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所以,小瞳下,只有中轴的屈光系统参与成像,而散瞳后,中部、周边的眼球屈光组织都会参与成像,二者的验光度数也会不同,而这种差异与角膜地形图、晶状体周边的形态甚至眼球的形态都有关系。可以通过角膜地形图、像差分析等视觉质量检测设备发现。

这时就会出现睫状肌麻痹验光的近视度数比常瞳还高的情况。

所以,小瞳和散瞳后眼球的屈光度数可能是不同的,而且随眼球形态不同,角膜、晶体、玻璃体、后极部巩膜周边形态不同,二者的验光结果差异会变大。

但上述眼球中央和周边屈光差异比较大的情况比较少见。

二、操作错误

滴药手法不对,滴药直接对着角膜滴,而角膜非常敏感,容易造成刺激性的泪液分泌,把药水“冲走了”。被吸收的药剂量很少,没有达到足够的剂量效应。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嘱患者头稍向后仰,眼向上看,操作者一手持棉签将下眼睑向下牵拉,充分暴露结膜囊,一手持眼药瓶,将药液滴入下穹窿部1滴(注意药瓶口不要碰到患者睫毛,造成污染),嘱患者轻轻闭眼2-3min,并按压眼角3-5min。

注意不要将眼药水直接滴在角膜上,否则容易引起患者不适。每次滴一滴即可,滴多了反而容易刺激泪液分泌,药物外溢。

临床上,滴眼药水的操作者常常是护士或者是医疗助理,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

孩子未充分配合,不让点药,眼液未充分进入到结膜囊,药效未发挥。

有的泪液分泌较多,或者孩子“被强制点药”在哭泣的儿童,点药后泪液稀释了药效。

点错药是非常低级的错误,但也会发生。我们也遇到过把氯霉素当做睫状肌麻痹剂点眼的情况。

不同的睫状肌麻痹剂的使用方法和检查时机不同,应注意区分: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如:美多丽-P)滴眼,5分钟1次,每次1滴,共4次;每次滴眼后嘱闭眼,末次滴眼30分钟后检查。

环喷托酯滴眼液(如:赛飞捷)滴眼,5分钟1次,每次1滴,2~3次;每次滴眼后嘱其闭眼,末次滴眼30分钟后检查。该药刺激性强,可以在滴药前先使用表面麻药滴眼一次,5分钟后再点赛飞捷。

1%阿托品眼液或阿托品眼用凝胶(如:迪善)滴眼,每日3次,连用3天共9次后检查。

不同睫状肌麻痹剂的程度也不同,有研究发现使用托吡卡胺滴眼液后还可能残余2~3D的调节力。也就是说,如果使用的是托吡卡胺,孩子还有可能在检影或做电脑验光时“过矫”,即近视的度数变高。

所以如果在不同的医院,用不同的睫状肌麻痹剂,验光结果也会不同。比如在A医院用的是托吡卡胺,验光结果是-2.00D,而在B医院用了赛飞杰,验光结果是-1.50D。

三、家长对于验光的理解与医生的认识不同

而临床上有睫状肌麻痹验光和常瞳验光的区分。睫状肌麻痹验光反映的是眼球在非生理条件下(使用了药物麻痹睫状肌)的眼球屈光状态,是作为儿童屈光状态的参考指标,是儿童屈光发育的“基线”,而不是验光配镜的标准。而常瞳验光下给配镜处方才是以配镜为目标的近视度数。而矫正视力目标不同,这个处方也是有差异的,比如:矫正到1.2需要-2.50D,而矫正到0.8只需要-2.00D,而家长并不会区分二者,只会认为孩子的近视是200度。

所以,应该向家长充分沟通,所谓的近视度数是在什么样条件(扩瞳/小瞳、矫正视力、足矫/欠矫?)下的度数。

此外,近视度数和视力是两码事,视力好不一定没近视,而家长常把二者混为一谈。应该与家长做好沟通。

四、小结

临床上应该尽量排除人为操作因素,排除“低级错误”同时和家长充分沟通。

正常情况下,只要按规范流程做睫状肌麻痹验光,其近视度数还是会比小瞳验光更“正”。

THE END
1.“医生”这个词通常代表着什么即问即答总之,医生是一个神圣而富有挑战的职业,他们的工作对于维护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至关重要。https://www.familydoctor.com.cn/q/11042361.html
2.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您需要了解这些→为更好地管理居民的健康,甲方为乙方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乙方在充分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的前提下,自愿选择甲方医生为本人的签约服务责任团队。本着平等、尊重和自愿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以下条款。 一、甲方在协议期内以签约服务包的形式向乙方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包严格按照《肇庆市家庭医https://www.gaoyao.gov.cn/zqgywsj/gkmlpt/content/2/2885/mpost_2885249.html
3.2019年湖北医师定期考核试学人文医学(1)18.对于医生而言,同理心的含义是B B 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理解和体谅患者的处境 19.执业医师的合法处方权[D] D在经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 20.希望职业稳定,财物有积蓄,社会稳定、公平,生活规律。属于[B] B 安全需要 21.因甲类传染病引起的隔离措施,在隔离期间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对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https://m.360docs.net/doc/5f924954.html
4.《我们与恶的距离》给我一个机会去理解精神病患的世界台湾于2014年将“精神分裂症”更名为“思觉失调症”,意在改善大众对于精神疾病的误解、提升病患的回诊率。这部剧现实地将精神病患、病患家属、医生、律师、媒体、大众六者的冲突摆在观众眼前。1、精神病患剧中,两年前,李晓明在电影院杀害9名陌生人,被逮捕后一言不发,疑患思觉失调症;应思聪,本是优秀青年导演,但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289031/
5.走近“医生的医生”,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她说,这个病例一直在提醒她几件事:病理虽然是金标准,但病理也有不确定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理智,既不能冒进,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和临床和患者多沟通,取得相互的理解与支持;第二,病理医生有时也需要和患者/家属面对面沟通,而不是单单打印一张仅有文字的病理报告给他们。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病理报告看不懂,不知https://m.gmw.cn/2023-09/22/content_36850830.htm
6.为什么产检时医生常会询问“头胎还是二胎”?答案绝非无关紧要!很多准妈妈在产检时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头胎还是二胎?有没有做过流产?” 对于医生询问是否做过流产这个问题,准妈妈或许可以理解。但对于头胎还是二胎这个问题,很多准妈妈可能感到困惑。 实际上,医生并不是故意问一些无关的问题。医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与准妈妈整个孕期和分娩的顺利相关。因此,诚实回答医生的问题是准https://k.sina.cn/article_6696223001_18f20411902701qon1.html
7.医生个人述职报告(通用34篇)2.能:医学是一门不断创新、不时发展的学科,面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时涌现,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与深化,高龄孕产妇不断增多,各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孕产妇也在增多,这对于我们产科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产科医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各项技能,还要熟悉大量内外科疾病的诊疗知识,为了努力提高自https://m.ruiwen.com/gongwen/baogao/612479.html
8.怎么理解不同医生对同一疾病的不同解释我这样说,大家可能对医生之间对同一疾病有不同解释或处理观点应该可以理解了吧。具体到产生的原因,我大概说说这样几条: 1、不同医院医生接受培训的背景不同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各地各级的医院众多,即使在同一个地区,在不同的医院,医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到的专业培训是不同的,有些医院,医生的诊疗能力总是与最“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788163
9.影像实习自我总结范文二、理解实习医生的双重身份 “实习医生”,顾名思意,实习医生即实习生加医生,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本身就具备了双重身份,在带教老师的眼里,实习医生是一名学生,在病人的眼里实习医生又是一名医生,正确处理好这种双重身份,是实习医生首先应解决好的问题之一。 https://www.youfabiao.com/haowen/25943.html
10.致敬医师了解你,理解你,敬佩你,成为你南方+致敬医师 | 了解你,理解你,敬佩你,成为你 对于尚未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我来说,角色交换体验营不仅是一次难忘的初体验,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三天的时间里,我跟随医生们急匆匆的脚步,走过了急诊的日与夜;我目睹院前急救,听着救护车的鸣笛一路撕扯;我观察麻醉医生的工作日常,在剖宫产手术中感受生命诞生的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8/16/c8000301.html
11.2005年第14期《院报》内容(总第40期)北京协和医院医生应该理解患者的“难言之隐”,给以必要的隔离问诊,并且不要轻视患者,以免患者遭遇尴尬境况。由于工作繁忙,很多医生没有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来描述他们的病情,有些医生对患者的叙述缺乏必要的引导,使很多重要线索被忽视掉了,丧失了了解患者既往病情与治疗经过的大好机会。https://ims.pumch.cn/detail/15745.html
12.见习工作总结14篇4.病人与病人之间:走廊上的60床加床病人因夜间忽视打针而未能睡觉,而白天61床病人因无聊而在走廊上播放音乐,又吵着60床病人休息,此时该如何处理当时去和61床交谈,他表示理解,虽然露出不悦的表情。 5.病人与实习医生之间:病人对实习不太信任,认为他们量血压、测血糖都是不正确的,甚至态度不太友好,这时实习医生应当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2971519.html
13.针灸有用吗?有什么好处?有副作用吗?如何分辨针灸医师的水平?温温医生可以理解: 在质疑的朋友当中,除了总是对自家的传统医学的不自信的或个别有不良动机的人之外,大部分的朋友并没有亲身体验过针灸治疗,只是道听途说。 还有少部分已亲身体验但感觉不佳的朋友,是没有遇到好的针灸医生,或者使用针灸的人没有正确地运用,而不是针灸本身不能治好你的病哦。 https://www.91160.com/doctors/articledetail/docid-200694671/articleid-470335.html
14.基层医生最怕的10件事,扎心了!这个时候医生们更需要家人的理解,没有家人的支持与体谅,恐怕医生这个职业只会当的更加艰难。 所以,基层医生还怕自己没能让家人理解这个职业! 10、好怕自己的孩子以自己为榜样从医 很多医生家长都直言,不会再让自己的孩子再从医,如果从医也不能来接自己的班,在基层辛苦渡日。 https://xingren.com/web/article/Ar4ci8Al/wap
15.医生有多难?一位医生的行医感悟这是真实发生在我眼前的故事,没有任何的加工,不是电视剧,也不是电影,这就是生活中最平常的故事,但却比电视剧更让人感动。当自己的付出得到他人的理解,那种感动和满足是难以言表的,我们每天的辛苦,因为这份理解,都变得值得了。 前几天有则新闻,报道了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一位医生。夜班一连接生了三https://m.iiyi.com/bdxz/ks-233346.html
16.如何当一名合格的患者?第三阶段,在微创治疗不能达到治疗目标的时候,或者与其微创治疗无法获得满意的结果,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总之,为提高全人类的健康,医生是会不遗余力的为患者治疗疾病,解除病痛,而患者,也要理解医学的不确定性,医患的共同的目的是治疗疾病缓解痛苦,做一个合格的患者。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article/1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