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1.0时代的野蛮生长,2.0时代的产品迭代,3.0时代的行业头部企业开始笃定“长期主义”——在每一个场景深耕细作,利于患者、医生、医院,并协同生态伙伴,共同繁荣。
简单理解,让参与方赚钱,让消费者看医生更便捷,这就是生态繁荣。
但最近几年也有人质疑:互联网医疗到底能不能行?
从需求看,一定能行。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疾病谱发生转变,无论是短期需求还是长期发展,互联网医疗都将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生态变革,是缓解基层医疗服务压力、优化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有效手段。
那么从产品看,是否能行?
业内都希望,能有一个标杆案例,摸着一块先进的石头过河,让自己的商业决策更具确定性。而京东健康,就是这块“先进的石头”。
本文带来全网深度拆解:京东健康的“新三字经”。
主笔/第二曲线
出品/良医财经
01
三字经之:做专
京东健康一直有个信条:在经营理念方面,始终都是“值得托付的、以用户健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这如何理解?
要看理念,就看他做了哪些布局和动作,良医财经盘了盘即将过去这一年京东健康的动作,总结、归纳为“新三字经”。
第一个字就是「专」,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1.横向:加速专业化布局
在互联网医疗1.0的时代,在线医疗提供的是挂号服务;后来在2.0时代服务演变,升级为医疗服务,但大都集中在线问诊服务,无论是医疗资源、问诊方式都略显同质化。
互联网医疗想要做专业化,还需要产品和服务能力的专业化。
2023年,京东健康的互联网医疗业务,重点就在于专业能力的强化,比如上线国内首个皮肤专科互联网医院,全新升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这两个专科其实有很多共同点,比如疾病周期长、人群规模大,用户注重隐私保护。实际上,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体系中,两个专科在明确病因之后,线上线下问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后续治疗不需要太依赖检查化验,医生可以通过线上沟通或者图片、视频,闭环解决消费者的问题。
除了上述两个专科,京东健康今年还推出了中医脾胃特色门诊等专科服务,为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在线诊疗服务。
这都是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不断做专。
2.纵向,健康管理服务升级
刚才提到的专科服务,大多都是横向专业上的拓展。而在纵向方面,还需要能够针对特定人群的需求,进行长期随访和主动管理的健康服务能力。
以京东家医为例,2023年,京东健康旗下的战略级服务产品“京东家医”全新升级,聚焦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上班族等重点人群,先后推出老人全年照护、婴幼儿全年照护、孕期全年照护、中年健康管理、精准营养定制等服务。其通过整合线上+线下的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打通“健康服务+智能硬件+药品/保健品”闭环,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主动式健康管理服务和一站式就医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京东健康零售业务的用户被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以及优质的用户体验吸引后,更愿意选择平台上包括在线问诊在内的医疗服务。同样,在线医疗服务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从而提升京东健康零售业务交叉销售更多产品的能力,并吸引用户使用更多更高价值的健康管理服务,如慢病管理、家庭医生服务及消费医疗服务。
一横一纵,京东健康实现了产品和服务的向下纵深和向上升级。
02
三字经之:做重
纵观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参与者一直都在围绕产品进行探索。如今,在全生命周期产品的指引下,更多从业者考量的是如何将“产品+服务”结合起来。
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医疗的“重模式”,需要线上与线下的打通,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1.加速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
2023年,京东健康不仅在亦庄和宿迁开设了2家自营体检中心,又联合当地政府部门打造了宿豫医院。至此,京东健康成为业内唯一一家开设了线下自营的零售药房和医疗服务机构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
此外,京东健康还通过布局线下自营大药房、下调商家佣金扣点、0门槛包邮等方式,全面加码了即时零售。目前,京东健康已在北京开设了17家线下自营大药房社区店,配备专职骑手实现药品专送,并在上海打通了买药小时达的线上医保支付。
截至2023年底,京东买药小时达已经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合作连锁药店品牌超1200家、合作药房门店超10万家,能为用户提供平均28分钟的送药上门服务。
2.“实物+服务”边界持续拓展
正是得益于线上、线下两端的医疗服务布局,让京东健康能够深入到医疗服务的每个环节,不仅真正帮助消费者解决细微的需求,更在服务功能上,贯通线下服务、线上报告以及线上问诊,实现了医疗服务闭环。
呼吸道病毒细菌12联检居家检测就是最好的范例。
2023年末,多地呼吸道疾病多发。不知道自己得的什么病、不知道吃什么药,让不少人选择在线诊疗。
京东健康上线京东到家快检服务,提供呼吸道病毒细菌12联检居家检测,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一次性检测呼吸道疾病感染情况。
从服务流程上看,服务范围内的用户在线预约后将有专职骑手上门取样送检,用户可在手机端在线查看检测结果,并了解相应的疾病科普知识,还可以通过“问医生”入口实时与医生沟通,获取专业的健康管理建议。
“到家检测+线上问诊+网上购药”,线下环节不用出门、线上环节极速响应,实现了一整个闭环。
京东健康在这一年,不断着眼于细节打磨,不惜力做线上线下一体化布局,以此提升医疗健康服务价值的阈值。
03
三字经之:做深
对于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一个伟大的目标就是解决患者、医生、医院的“三角关系”——不断促进医疗公平的实现。
在这样的方向下,专业上做精、服务上做重是必要条件。除此之外,为产业链上下游的潜在合作伙伴进行赋能,同样重要。
一个产业的繁荣不能仅仅有一个平台,更需要生态的繁荣,才能共同进步。
京东健康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第三个字就是:深。
1.全渠道深化:与全球品牌合作持续深化,成为全域增长的首选合作平台
在京东健康的产业链上,药企肯定是重要的一环。
2023年,京东健康携手全球多家药企进行新特药线上首发,进一步巩固了“新特药全网首发第一平台”优势地位,持续提升新特药可及性。同时,京东健康还与欧姆龙、新华医疗、安得医疗等众多器械品牌深化医疗器械全渠道布局。
此外,还要帮助药企打造数字化能力。2023年,京东健康与阿斯利康、赫力昂、欧加隆、辉瑞等多家药企全面升级战略合作,不断完善“医药+服务”一站式体验。
一系列战略合作升级以及项目合作成果表明,京东健康与药企的合作已不仅限于药品销售,而是升维聚焦到疾病和健康生态服务创新,并实现了从“线上药品零售渠道”到“全域增长中心”的价值跃迁。
2.全技术领域深化:发布医疗大模型“京医千询”
过去一年,几乎每一家大厂都做了通用模型,但医疗大模型更需要垂直的行业能力。
京东健康显然有技术、更有专业。
“京医千询”大模型,建立在京东言犀大模型基础之上,通过推动全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快速完成在医疗健康领域各个场景的迁移和学习,从而实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全面AI化部署。
在京医千询大模型支撑下,京东健康沉淀了超过亿级的覆盖线上、线下医患场景的高质量健康档案,并拥有海量的医药全域流通大数据,能够利用最新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1+4+5”医疗数智引擎,帮助医生提升线上诊疗效率和质量。
必须一提的是,通过技术能力,京东健康通过IoT健康数据采集、体检报告智能解读、智能健康评估等形式,帮助医生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患者健康档案,让医生能够全面精准地掌握患者信息。同时,京东健康还为医生诊中提供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学术直播等形式提升医生的业务水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此外,将日常所收集的慢病患者数据,通过常见的数据挖掘等方式释放数据价值,能够加速推进疾病的医学研究。为此,京东健康还同步开发出RWD(Real-WorldData,真实世界数据)平台,通过开放式平台协作、AI数据采集以及智能化随访工具等,助力医生科学管理患者健康,同时在全国20多个省市常驻CRC(ClinicalResearchCoordinator,临床研究协调员)团队,供专家在科研以及科学随访中调用。
基于此,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已经成为国内首家“医教研一体”的互联网医院,推进数智化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
04
良医财经的思考
为产业注入一剂信心
当前的互联网医疗正在面对两重机会:第一、人口老龄化;第二、庞大的慢病人群。
在数字化浪潮的今天,更多的患者选择居家就医、线上问诊。这不仅符合未来的方向,还有来自政策的扶持。
2022年11月9号,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围绕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布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其中提出,到2025年,全国将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
全民信息的覆盖,机会巨大。谁能参与其中?
有三个核心点:有强产品、有强服务,且均已落地并被验证。
2023年,京东健康在线上、线下持续布局,不断做专、做重、做深,就是在夯实自身的实力——先打好地基,然后用厚厚的城墙支起高楼。
对于京东健康而言,这是提高自身、实现增长的必要条件;对于患者而言,这解决了真实的用药、就医需求;对于行业伙伴而言,这助力了生态的繁荣;对于产业而言,也是一种信心的重振。
站在年末,回顾2023年京东健康的动作,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范本,既有行业标准的树立,又能容纳行业参与者共同进步。
说到底,互联网医疗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只有坚持不断将雪球做大的企业,方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