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多么努力,世界之大,总有人和事是我们无法触及的。”
对于不适合做心理咨询的人,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和需求都是独特的。
但通常来说,那些拒绝接受他人帮助、不重视问题、无法与咨询师建立信任关系、期望短期解决长期心理问题等的人,可能无法充分地利用心理咨询的过程。
同时,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以及人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心理咨询师不是万能的,有时候真的会有一些人和一些问题是超出心理咨询师的能力范围之外。
0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来心理咨询的人,基本都是遇到各种心理困扰,也就是他们的内在有很多的冲突,而无法处理,以至于让自己在现实中各种事情都不顺利。
他们倾向于认为社会和他人的问题普遍存在,甚至以攻击性的态度对待他人和社会。在极端情况下,他们可能对制度、法律产生蔑视和侵犯,对他人实施无内疚感的攻击行为。
这种心态和行为模式使得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在社会中难以融入,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并可能因此陷入法律和道德的困境。
因此,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并不适合进行心理咨询,因为其问题不仅在于个体内心的调和,更在于对社会的重新认识和与他人的和谐共处。这一类型的人可能需要更为深入的医学干预和社会的综合治理。
02自己觉得没问题
作为身边人,我们应当保持对他们的关心与理解,通过倾听、交流和观察来逐步取得他们的信任。我们可以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引导他们自我反思,让他们逐渐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只有当个体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愿意主动寻求帮助时,心理咨询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03上来就要解决方案
之所以叫“咨询”就是咨询师需要通过深入地了解来访者,以及他问题的具体情况。
它依赖于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对话交流,尤其是对于个人情感和心理状态的详尽探讨。但是,对于某些急躁的求助者而言,他们倾向于希望咨询师能立刻提供解决策略。这种对立即解决需求的迫切要求,通常暗示着对问题缺乏深入的自我探索和自我理解。
因此,在他们面前给予过快的解决建议或许只是表象处理而非实质上的解决之道。而且过于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其实显示了一种对于问题的不耐受和急于逃离的心理状态。真正的解决之道,通常建立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基础之上,而这些问题本身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仔细分析。
04想要别人改变
这种也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在心理领域中,期望通过心理咨询而改变他人并非适宜之举。
此类型的案例常见于各种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当有人向咨询师表达希望改变对方时,他们可能正陷入一种期望他人符合自己期望的误区。这种情境下,咨询的焦点往往偏离了真正的目标——个人的自我成长和内在的改善。
我们必须明白,心理咨询的初衷是为了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而非仅仅为了评判他人或试图改变他人。即使是在关系中遇到问题,我们也不应将责任完全推给他人,而是应该思考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如何能够更加独立地面对生活。
因为真正的成长意味着,无论面对何种境遇,我们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并以此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
05心理防御极高
在心理咨询服务中,有些来访者的心理防御程度较高,这种类型的人不适合进行心理咨询。
初次接触时,许多人会有些许防御心理,但这是正常的。然而,对于那些始终不愿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和想法的个体,他们可能倾向于谈论他人或展示自己对某些事情的见解,而非直接面对自身问题。
这种行为模式使得咨询师难以有效地引导话题,并可能使咨询过程变得低效且无果。尽管这种回避和绕开话题的方式,有时可能对某些来访者而言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
06相信迷信,相信算命
心理咨询师需要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和挑战,而非无中生有的预感和推测。这样的要求对咨询师来说,是难以完成的,犹如巧妇面对无米之炊,无从下手。
最后
或许,在职业生涯中的某天会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被帮到”。但却一直在以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这也同样能彰显出心理咨询师的成就感和价值。
这就是心理咨询的魅力所在,即使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所有事情,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热情帮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温纳心理推荐
如果你想尝试下心理咨询,温纳心理会温暖的接纳你的一切。
心理咨询师会找到你内心的最深处,与你进行深刻对话,你可以畅所欲言,释放情绪,在咨询师稳稳接住你的时候,你会听见新的血肉生长的声音。愿你早日获得治愈,靠自己,靠他人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