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联动,好心情健康让医“心”服务更有“医靠”

“现在睡眠情况怎么样?症状有没有缓解?”隔着屏幕,好心情健康平台精神科医生正在通过网络远程接待患者。

受传统观念影响,精神心理类疾病带来的病耻感让不少患者害怕被外界歧视,想去看医生又不敢去,面对医生感到紧张又害怕,成为大多数患者的通病。

不用跟医生见面,不用担心众人的目光,通过手机就可以远程线上问诊、开具处方,并且药品可以直接邮寄到家……近年来,在线问诊需求持续增长,互联网医疗平台受到患者的欢迎。

线上就诊,一线专家触手可及

线上心理问诊的升温,反映了不断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和精神心理医疗资源的供需不平衡。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和工作压力增大,尤其是三年新冠疫情的冲击,烦恼、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逐渐增多,心理问题成为困扰很多人的“现代病”,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另一方面,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数量仅1650家,国内80%的综合医院没有精神科,但抑郁症患者门诊量却每年至少增长20%。心理服务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缺口。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短缺的心理医疗资源推动互联网精神心理医疗的发展。

根据公开数据,截止到2022年11月,中国互联网医院已经超过了1700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3月2日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互联网医疗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12月,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占网民整体的34%,同比增长21.7%,成为当年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应用。

以“好心情互联网医院”平台为例,截至2022年年底,平台用户超过500万人,有超过4万名临床精神心理科医生注册,覆盖国内90%的公立医院。平台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心理诊疗、处方开药、复诊随访等一体化全流程闭环服务。

精神心理疾病存在慢性、易复发等特点,而不少患者由于耽误病情、错过最佳诊疗期或者中途放弃,往往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探索将心理疾病的治疗窗口前移,通过多种手段提升治疗效果,成为精神心理类服务机构面对的重要问题。

线上线下结合,好心情健康构建医“心”服务闭环

一直以来,公众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仍比较低,更缺乏防治知识和主动就医意识,导致治疗的及时性远远不足,成为妨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服务需求,从线上就诊、复诊开药延展到覆盖预防科普和诊前、诊后一体化服务,好心情健康很早就开始了布局。

在诊后环节,作为患者全病程管理的重要部分,好心情健康为患者提供基因检测、复诊随访等多项服务。

在线下,好心情健康依托全国三十余家线下连锁心理诊所,成为线上就诊的有益补充。线下心理诊所除了专业的心理诊断和治疗、心理咨询和康复,还有沙盘辅导区、心理科普区、减压放松区、心理测评区、VR疗愈区等多种特色功能区,集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数字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于一体,精心打造“线下出诊+远程会诊”的全新个性化心理治疗模式,满足不同人群心理服务需求,实现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让心理服务实现“零距离”,为心理诊疗提质增效。

政策助力“互联网+医疗健康”迎来发展机遇

事实上,互联网诊疗并非线下医疗的简单延伸,对医生、机构的服务内容、安全质量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陆续出台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等,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技术开展服务的同时,也逐渐明确了互联网诊疗在医药、医疗、技术等方面的监管要求,让其更加便捷、规范发展。

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构建乡村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广远程会诊、预约转诊、互联网复诊、远程检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配置应用。提升家庭医生签约和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从互联网医疗的长期发展来说,当前中国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需求或许刚刚起步。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和下沉市场,心理医疗服务需求远远未被满足。如何通过互联网医疗的纽带,将一线城市的优质心理医疗资源和大量下沉市场的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心理医疗势必迎来进一步发展。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心理咨询可以上门么?心理治疗是可以进行上门治疗的,但是一般不会进行电话咨询,电话咨询是可以进行的。心理治疗是根据每个求助者的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由不同的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疏导,心灵的沟通,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心理治疗是一种辅导性、发展性、建设性的治疗,它的最终目标是使来访者成长为独立、完整的个体。”。心理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248581564419778339.html
2.心理咨询的上门咨询案例分享:以爱之名,寻找复学的桥梁在心理咨询的领域中,上门服务往往能触及到更为私密和复杂的家庭动态。本案例中的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中父亲作为单位领导,在家庭中也习惯性地扮演了“指点江山”的角色,却未曾意识到自己对家人和孩子的情感忽视与体量不足,从而引发了孩子和母亲多年来的隐性报复。 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9393627914.html
3.心理医生能上门不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按照心理卫生法规定的心理医生大多是不上门服务的,但对特殊情况提供上门服务。https://mask.jiankang.com/question/20822983.html
4.新春走基层│心理服务送上门让心灵疗愈护航火焰蓝辅导结束后为中队全体救援队员提供心理咨询专线,“大家的绘画我需要带回医院进行进一步分析,而后分析报告和意见建议写在纸张背面给大家逐个邮寄到队”医生在抓好心理服务工作上当好救援队员们的“贴心人”。 “你在体能方面是中队最强、你干工作最认真”洗车场游戏上救援队员逐一用找队友身上不同优点进行夸赞,最好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798409
5.年轻女子患焦虑抑郁,永平街社会心理服务站入户走访,全程跟踪帮其经过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门诊专家黄镇顺主任的专业治疗,小瑶病情恢复良好。2023年1月15日,服务站工作人员对小瑶进行了上门回访。 社区医生与患者小瑶交流 受访患者小瑶对服务站的回访工作非常欢迎,她高兴地说: “我病情已经得到了好转,没想到你们又到家里来看我,这么关心我,太感谢你们了,非常感谢政府对我的关心。”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2/09/c7341520.html
6.为何心理医生不上门服务作为一名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二十余年的老大夫,也因为有着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背景,时不时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对我有请求:谁家的谁谁可能有精神异常,作为朋友,能不能帮个忙,伪装成他家熟人上门看看?又或者,家属安排好了一个地方,请我隐藏身份到场,对“嫌疑人”察言观色、旁敲侧https://www.jdh.com/pccontent/240406
7.上门服务心理医生电话长春心理论坛上门服务心理医生电话长春 问:男不爱说话,不喜欢交流,习惯一个人,习惯睡在角落。心情容易暴躁,可以克制,但是会对自己造成xxxx,不喜欢交朋友,习惯宅,感觉没安全感。https://www.geilixinli.com/question/143932.html
8.世界精神卫生日从医院到“热线”,从城市到乡村,这群“心灵守护者毛春霞的另一个身份,是南莫镇兴南村党群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的心理咨询师。 在南通,通州区、海安市先后被确定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地区”。2022年以来,海安市按1+N的运行模式,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区镇(街道)、村(居)综治中心和医疗服务机构,建成覆盖城乡的心理咨询基层网点。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38214
9.沈家宏心理咨询预约指南(线上/线下)广州沈家宏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在沈家宏老师的带领下组建的一支致力于传播家庭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式家庭治疗及促进对原生家庭的了解、理解、和解,以帮助个人和家庭更好的成长,从而让你获得人生幸福,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专业心理服务团队。 心理咨询业务范围 https://www.shenjiahongxinli.cn/newsinfo/38910.html
10.康复驿站展活力,降之路我先行东山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驿站由苏州颐家运营,以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为最终目的,聚力打造集医疗康复服务、社区支持服务、就业指导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康复服务新模式。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心理疏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正常生活。 https://news.2500sz.com/doc/2024/10/22/1113215.shtml
11.“别怕,我们一起面对”——昆山市一医院开设心理咨询门诊!7月起,昆山市一医院东部院区心理咨询门诊正式开诊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 李同学从大二起反复感觉头晕、腹胀,甚至失眠,做了多项医学检查,显示没有什么异常,她情绪日渐低落,后来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心理门诊,医生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她的睡眠及情绪有了改善,但仍感到力不从心、人际关https://www.ksrmyy.org/fkb/list/200/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