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心理咨询界,有一类比较常见的来访者,这类来访者,大概能占三分之一。
这是一些现实功能受损,经常是获得了精神科的诊断,比如,被诊断为抑郁症或者焦虑症。这类人一般比较难维持一个基本的人际关系,也基本上丧失了工作的能力。
例如说,在工作中,不能跟别人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或者是,与他工作有衔接的人,关系都会闹得很狗血;或者是,这个人干脆什么工作都做不好,即便是不需要什么跟人打交道的工作、不需要太多的情感功能去维持的一个工作关系,就算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也做不好。
这样的人,常常会失去工作,家人跟他在一起的体验也比较糟糕,完全成了社会、家庭的一个“累赘”。家人被逼无奈,实在是达到了忍耐的极限,会带他去看精神科,再由精神科的大夫,转介给心理咨询师。
这类人,我们可以称之为“痛苦型”来访者,他来做咨询,要么是他自己觉得非常痛苦,不太能忍受了,要么是他的家人被他折磨的非常痛苦,不堪忍受了。
这类人走进咨询室,一般是为了消除痛苦的。
通常,咨询师不太能直接针对来访者的症状进行工作,比如强迫性洗手,广场恐怖等等。咨询师并没有一个技术或者手段,对来访者施展之后,来访者的症状就会消失,咨询师没有这样的本领。
但是这类病人通过心理咨询,症状的确会缓解、消失,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02
心理疾病的症状
既让来访者感觉痛苦又让他感觉舒服
这就要从心理疾病症状的意义谈起。
但如果咨询师,也想尽办法帮助来访者消除症状,症状肯定不会消失。而且极有可能会加重。
道理很简单,来访者在来到咨询室之前,一定想过非常多的办法,来消除这个症状,肯定是这些办法都试过了,都不管用,万般无奈之下,才会想到心理咨询,才会寻找咨询师的帮助。
所以,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往往并不急于消除来访者的症状。那咨询师能做什么呢?咨询师会反其道而行之。转而思考:来访者为什么会发展出这些症状呢?
换言之,这些症状,对于病人有什么样的意义吗?症状对于来访者,是极其有意义的。一个比较显而易见的好处是:继发性获益。意思是,来访者会从症状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处。
单单是这些继发性的好处,就使得来访者不太愿意改变,因为,改变也意味着,失去这些“好处”。
但是不改变也会很痛苦。
获得别人的照顾和关怀,不用努力去工作,固然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但也不自由。
你的生活不能自己做主,你的生活是寄生虫一样的生活,是建立在依赖别人的基础上的。等哪一天,别人不想照顾你了。你拿别人一点办法都没有,那将是灭顶之灾。
也就是说,这样的生活,是很没有掌控感和安全感的,这些不舒服、痛苦的感觉,会是一个人尝试摆脱症状的动力。
一个人正是因为,总在这两者之间犹豫,又无力改变,才会走进咨询室,借助外力推动一下。
03
咨询师的工作
是陪着来访者探索症状背后的意义
上面的说法,只是推演了一下,来做咨询的来访者大概的内心世界。
这些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大体上还是接近意识层面的。
现在心理学的知识,比较容易获得。有的时候,在朋友那里也能听到类似的论调。但为什么我跟朋友聊完之后,并没有感觉更好一点呢?
这是因为,这些解读,基本上是水平层面的解读,涉及的只是,来访者现在的一些内在感受,只是帮助来访者,把向外看的习惯改掉了,把追逐外物、逃避自己的感受改掉了,把眼睛调转过来向内看了。更加专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细致的去体会自己的内在感受了,然后这些感受有了一些聚拢。但这些,还不足以消除来访者的痛苦。
要能比较彻底的消除痛苦,就不得不回溯,来访者发展出这些症状的动力学原因。
从动力学的角度讲,一个人获得了精神科的诊断,比如,获得了一个抑郁症或者焦虑症的诊断,这个人同时也被赋予了一个社会的身份,一个病人的身份。
这个身份,是被社会中大多数的人认可的,是获得了大家目光的确认的。
那获得这个身份,这个就会感觉确定许多,因为他之前的生活没有自我,太不确定了,比如,父母的一句话,“这么大年纪了,你怎么还不结婚啊?”领导的一个一个眼神,都会在他的内心世界中激起很大的涟漪。
简而言之,他太容易被别人扰动了,他活得太不安全了,太风雨飘摇了,太不安定了,发展出一个症状,会让他获得一个病人的身份。这样他就会感觉,很安全很安定了,何乐而不为?
但是这样,他也就被定在病人的身份上,会很不自由。
咨询师的工作,就是陪着来访者探索其症状背后的意义,回到来访者的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地方,重新解决这个困难。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企图走捷径,跳过这个困难。
成长的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其实并没有捷径可选。
-END-
作者:孙雪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百诚释心专职心理咨询师、个人体验超过300个小时、个体咨询累计2000+小时、带领动力团体600+小时。
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远离生活上或心里的父母,父母的焦虑变成了你的焦虑;
甚至,你在用这样的焦虑,管理你的生活、工作、孩子;
或者,你成为安抚家庭焦虑的祭品,很痛苦、苦恼、困惑,并且不能自己改变。
那么不妨来团体工作坊
你会从很多和你一样痛苦孤独的身影中
看到自己的执念和出路
柏燕谊老师将带领小组成员在足够安全和抱持的环境里,让我们舒适自由的与其他成员互动,重现各种现实中的关系与冲突,并在小组互动中解读关系背后的真相,从而最终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向你推荐
想要把爱情和平淡经营出美好的化学反应,需要两个人真的懂对方,不断强化爱情的存在,并找到双方都舒适的相处方式,才能让爱情长久幸福,不让爱情被隐忍和不沟通打败,陷于寡淡无味。
但要做到这前提是些,需要我们提高“爱商”,拥有爱的6种能力:觉察力、知心力、沟通力、平衡力、修复力、成长力,真正懂爱,会爱。
向你推荐《爱情保卫战》主持人涂磊力荐课程、婚恋专家柏燕谊“修炼爱商”——《30堂爱情必修课,解锁幸福爱情的6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