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几十元问个寂寞误诊胡乱推荐处方药,网上问诊藏着这些“坑”!开药药品王医生彭医生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卫生健康事业

1、网上问诊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但同时,在有些平台中也存在违规开展互联网首诊、处方药审核环节形同虚设、问诊答复内容过于随意等乱象。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寻求网上问诊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在有些平台中也存在处方药审核环节形同虚设、违规开展互联网首诊、问诊答复内容过于随意等乱象。

消费者在网上问诊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对此,眼健为实进行了一番调研。

下单很方便,处方药审核环节形同虚设

贾小芳要求在线医生回答问题,该客服随即转接了一位姓邱的医生(但对话框内依然显示是“玄参-工号36694”正在服务),邱医生给贾小芳推荐了一款名为血美安胶囊(处方药)的购物链接。贾小芳追问该医生的任职医院和执业资格,对方表示只做线上咨询。

很快就有一位姓彭的医生接诊,彭医生连续发了多条信息,其中第一条强调“互联网医疗只对复诊用户提供医疗服务”,后续几条信息均为确认有无过敏史或处于特殊时期。在贾小芳没有回复的情况下,这位彭医生也发来一张处方单和购买链接。

整个流程下来,贾小芳感觉下单开药十分流畅,处方审核环节形同虚设。

“我都不确定到底是‘邱医生’还是‘玄参-工号36694’在回答我的问题,再者我也不确定这个药能不能治流鼻血,吃了有没有什么副作用。”贾小芳向眼健为实透露,她无法确认回答问题的医生的资质,再加上对处方药的适应症存疑,最后没有在该健康平台中购药。

眼健为实注意到,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第二十一条规定,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严禁以商业目的进行统方。

根据贾小芳提供的信息:在处方开具前,该平台中的邱医生便给她发送了药品链接,而后面开具电子处方单的医生又变成了彭医生。这种做法明显不符合监管规定。

违规开展互联网首诊

贾小芳的购药经历,还存在一个问题,上述平台提示“互联网医疗只对复诊用户提供医疗服务”,那么所谓的“复诊用户”指什么呢?

眼健为实查询得知,《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也就是说,即使是正规的问诊网上平台,也不得提供首次发病的首诊服务。经医师判断为首诊或存在其他不适宜互联网诊疗的情况时,接诊医师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并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若平台对首诊患者给出具体的诊断方案和用药建议,则涉嫌违规。

流鼻血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但上述健康平台中“请选择线下确诊疾病”并非为必选项,为贾小芳解答问题的医生似乎也不关心其有没有进行线下首诊,反倒对推荐药物、开具处方单很积极。

白血病、鼻肿瘤等很多疾病都可能会引起流鼻血的症状,假设贾小芳真的患有严重疾病,却下单购买了不对症的药物,很可能会贻误病情造成更大的健康隐患。

贾小芳又尝试在另一家健康问诊平台进行咨询,接诊的王医生提供了一些科普类的解答,没有给她开药,而是建议其到线下医院进行首诊。

之后,贾小芳便去了北京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做了检查,医生说主要是鼻中隔偏曲引起的出血,注意保持鼻腔环境的湿润即可,可以用一些滴鼻液,无需服用口服药物。”贾小芳向眼健为实说道。

以上贾小芳的问诊经历也说明了,在正规的网上问诊平台中寻求有资质的执业医生的帮助更靠谱一些。

回复内容过于敷衍、没有接诊却不退款

“老人腿脚不好,不想总去医院,我就在一个健康平台付费咨询了医生,想让医生帮忙看看医院的检查结果,结果医生就来了一句‘注意观察,有情况及时就医’,我花20块钱就来听一句常识吗?我觉得太敷衍了,就申请退款,客服也是一顿搪塞,真气人啊。”小余向眼健为实吐槽道。

小余表示,本想花钱购买服务,结果却买来一场闹心,根本没有达到咨询目的。

为了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对医疗机构、人员、诊疗质控、安全监管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平台方面,想要更好的发展,线上医疗平台还要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可及性,担负起对所发布信息的审核责任。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消费者也要自觉按照国家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范围进行问诊,不给某些网上问诊平台的超圈服务创造机会。

(本文受访者为化名)

参考资料:

[1]冒用身份、退款困难网上健康咨询平台乱象丛生

[2]北京多位三甲医院医生诉至法院:网上有人冒充专家误导患者

THE END
1.在网上花数百元问诊,靠谱吗?小心别踏进“问诊陷阱”李医生是北京一家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副主任医师。此前,在一次出诊过程中,有一名患者称,他曾在网上向李医生咨询过关于风湿病治疗的问题,并且收到了李医生的回复,称某药物保健品可以治疗风湿性疾病,效果还不错。 李医生告诉记者,在网上回答患者的问题是他的日常工作,但这位患者描述的类似推销保健品的内容肯定不是http://xzsn.jsjc.gov.cn/zt/shdg/202405/t20240514_1624251.shtml
2.网上咨询医生靠谱吗快速问医生网上咨询医生是否靠谱要结合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咨询的专业网站以及正规医院的网上医生,通常是靠谱的。 网上咨询医生较为便利,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专业的建议,所以可能被一些患者选择,但是在咨询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权威的在线医疗平台,并进入专业的医院网站咨询,同时,要了解所咨询医生的相关资质,如执业证书、职称等。咨询https://m.120ask.com/zhishi/art/mip_469365.html
3.中医网上问诊靠谱吗中医的网上问诊还是比较靠谱的。患者在咨询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正规的医生进行问诊,很多医院都开通了https://www.xinglinpukang.com/ask/26508085.html
4.网上医药医疗咨询可信吗正规网站医生意见是可以相信的,比如春雨医生,好大夫网站等等。但是现在一大部分网上医药有关的咨询全部被福建省莆田系骗子所霸占,特别是不去正规医药app直接百度查询的,几乎所有医药广告是骗人的,特别是下面标有广告二字的链接。直接百度查你的疾病诊疗有两种结果,第一是吓死你,第二是骗死你。如果他们动不动建议你手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7985571915.html
5.“网络问诊”不靠谱网络时代,绝大多数网友都有“网络问诊”的经历。客观而言,“网络问诊”有积极的一面。但是真要通过网络来看病、治病,笔者觉得还是有些不靠谱,应该谨慎对待。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虽然现在患者以看西医居多,但“望”和“问”仍旧是医生诊断病情必不可少的环节,再加上现代化的疾病检测设备,最终确定患者的病http://epaper.hljnews.cn/lnrb/pad/con/202409/22/content_20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