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政策的特征
从总量来看,2014—2022年,中央国家机关及部委有12家单位共发布351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从区域来看,北京市有9部门参与制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共255个,天津市10部门制定47个政策着力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河北省有15部门共发布365个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关的政策。从年份来看,随着去产能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效果初现,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数量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具体分析已经发布的政策可发现存在以下特征:
(一)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政策各行业侧重点不同,绿色发展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亮点
图1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政策类型
图22014年以来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政策数量占比
表1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出台数量占比及行业分布
(三)河北省密集出台多项举措,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政策的重点开展地区
图4中央及京津冀各省市出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数量
图5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知识图谱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政策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
(一)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为检验京津冀三地出台的传统产业政策对各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别采用面板数据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分省份的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选择京津冀三地的GDP数据作为因变量,各地出台的政策数量作为自变量。此外,为了更好的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利用京津冀三地的夜间灯光亮度、灯光面积和灯光指数三个指标作为GDP的替代变量。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二)描述性统计
表2京津冀三地灯光亮度、灯光面积、灯光指数
(三)实证结果
表3京津冀各自出台政策数量对自身GDP的影响
表4中央出台政策数量对京津冀三地GDP的影响
技术进步及创新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最重要的驱动力,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第二产业产值提升影响较大。为此,本文以专利申请量来代表行业创新能力,通过分析各地政策对第二产业产值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路径来评价各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效果。
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各自颁布的传统产业政策对纺织服装行业的专利申请量无显著抑制作用,对钢铁、建材、石化、食品和装备制造业的专利申请量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见表5)。其中只有石化和食品行业传统产业政策通过专利间接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009和-0.005(见图6、图7),分别边际降低第二产业增加值0.9%和0.5%。因此,石化和食品行业要想通过专利申请来增加第二产业增加值,还需要出台除传统产业政策之外的其他政策,以达到地方经济增长的最佳效果。
表5京津冀传统产业政策数量对六大传统产业专利的影响
图6食品行业传统产业政策效果传导路径
图7石化行业传统产业政策效果传导路径
(四)稳健性检验
表6夜间灯光亮度稳健性检验结果
三、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转变发展观念,化被动为主动
一是进一步利用政策推动企业发展观念转变。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健全创新、社会责任与效益联动的机制,通过财政政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高效发展,促进产融结合、产学研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探索推进员工持股等各类中长期激励方式,充分发挥机制灵活、资源共享的优势,推动产业做优、做大。在政策上,政府有关部门给予敢于转型、先于转型的企业税收、财政方面的优惠,树立典型,引领示范,鼓励企业家摒弃“啃老本”的传统思维,创新发展,挖掘新增长点。三是在观念上,要在全社会发扬新时代转型升级观念,倡导企业家参与学习,将被动转型化为主动转型,充分发挥企业家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之中的主观能动性,让企业家愿意并受益于转型。
(二)刺激有效需求,推动转型升级
一是强化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把握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人口结构变化等带来的机遇,多措并举激活消费潜力。将消费者需求引导至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需求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鼓励消费者购买低能耗、高技术的商品,推动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二是针对于农村地区居民,可以加大力度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引导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乡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提升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效率,进而提升农村消费,淘汰农村地区常见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链。三是结合地区发展实际,挖掘地区特色产业链,并将其做优做强,走向全国乃至全球,让勇于转型升级的企业从中享受到真正的“转型红利”。
(三)加强技术创新,实现知识共享
一是推行正向激励政策和科研成果评价体系,通过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发展创投和风投等基金、鼓励金融机构提高企业中长期贷款比例等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转移转化,并进一步推动资本化、产业化。二是加强科技攻关,通过项目评审推动技术创新,挖掘值得投资、推动转型的新兴科技。政府亦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培优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三是强化知识共享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对技术交易和设备共享、设备共享等有利于实现产业协同创新、共同转型的政策予以奖励或补助,加速推进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的互通共享。四是推进自主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高品质的特色品牌文化,加强原创设计,围绕企业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展开品牌文化建设,积极推进自主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打造自主品牌,推广品牌文化,最终打造品牌化的竞争之路。
(四)着力人才培养,扎实转型基础
一是结合企业的切实需求,制定符合各类企业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政策,扩大企业的知识储备、人才储备与技术储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加快京津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协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转化。京津冀高校与科研院所要加快基础研发和研究成果等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培育基于共性支持的交叉学科发展,推进全面创新发展。二是加快京津冀创新人才和各类风险资金要素集合,促进京津冀人才交流合作,夯实京津冀创新人才基础。三是进一步增加公共配套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其服务与保障功能,让更多的人才愿意来、愿意留。要加快推进教育、住房、医疗、文化等民生事业,按照不同目标群体,推进人才安居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四是在引进人才的长期发展上,避免“一进了之”现象的发生,加强对所引进专业人才的长期培养、长效考核,让所引进的人才人尽其用。为人才寻找合适岗位,并且制定长期培养方案,加强人才政策宣讲力度,争取发挥已有人才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发展。
(五)加强产权保护,解除转型之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屏西路27号邮政编码:350003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GoogleChrome浏览器63版本及以上;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