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高中老师、教育专家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火热,反衬高中生涯教育短板。不少高中生和家长、老师聚焦学业成绩,对专业方向、就业前景缺少了解,仅在高考放榜前后数日突击决定。
受访老师及专家建议标本兼治,眼下宜着力提供公益普惠的咨询指导服务,长期看仍需加强高中生涯教育制度化建设,系统、科学地引导高中生走出教室、认知社会,促进高中学业、大学专业、未来职业“三业”衔接。
咨询机构多在知名高中周边
高考成绩即将公布,志愿填报付费咨询服务日趋升温。据媒体报道,一些上万元的志愿填报服务,刚上线就被抢购一空,甚至2026年的咨询名额也已售罄。
不仅在线上,一些线下咨询机构就开在当地重点高中周边。记者暗访了华东一家国家级示范高中附近的两家咨询机构,其中一家的工作人员余果介绍,如果从高一开始规划,包括综合评价、志愿填报、“强基计划”在内的服务价格大概1万元,单独志愿填报的价格约7000元。他还催促记者抓紧报名:“现在来报已经有点晚了……已经报了好几百人了。”
记者看到,该机构的报价还有9800元、12800元等档次。余果介绍,“12800元的老师是我们公司副总、金牌讲师,他是专家级的。
高中附近咨询机构扎堆的现象屡见不鲜。东北一所高中附近的咨询机构工作人员王艳告诉记者,她每年放出30个咨询名额,不少“准高三”家长已经报名,今年仅剩3个名额,“原价15000元,现价8800元,如果孩子高考后才来报名,价格是13000元。”
高考生家长汪女士为孩子的综合评价、填报志愿等项目总共消费了近4万元。“我感觉不值这个价格,整个综评是我自己填的,每次带孩子找咨询师谈话也是收费的,2000元一次,每次一小时。”
“这三四年,一二线城市也好,我们这样的五线城市也好,类似咨询机构明显增多。”高三班主任史嘉说,他的班上近半数学生咨询过机构。
据行业报告,近九成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达9.5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至12.2亿元。
6月18日,教育部官方网站专门发文,提醒考生及家长警惕“高价辅导”陷阱,明确表示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
市场非理性过热,反衬高中生涯教育短板
受访教育界人士认为,志愿填报咨询市场呈现非理性过热,既有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前移”等外部环境因素,也折射出高中三年生涯教育未能达效。
“为什么现在高中周围这么多志愿填报咨询机构?这反映出学校志愿填报指导工作存在短板。”史嘉直言。
多名高中生说,很少主动找老师谈理想的院校、专业,主要通过回校宣讲的学长学姐以及同学朋辈获取这些信息。
“盲从、功利,是高考生志愿填报的两大突出特征。”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发基地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顾雪英,从1993年开始研究高中生涯教育,她认为,高中生涯教育短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不知“为什么要搞生涯教育”。高中教育目标高度单一,与生涯教育鼓励个性化、多元化的导向存在结构性矛盾,导致不少高中落实生涯教育的积极性不强,学生、家长接受生涯教育的主动性也不足。
二是不知“生涯教育教什么”。顾雪英说,随着时代发展,一些高中校长也在转变观念积极引进生涯教育,希望丰富学生成才途径,但缺乏高质量且行之有效的课程资源,教育手段也趋于单调——多数高中每年例行邀请机构或学者举办若干场讲座,“大水漫灌”效果有限;老师的个别指导虽是“精细滴灌”,但只能帮助少数学生,覆盖面不广。
三是不知“谁来教生涯教育”。“2007年开始,教育部开始重视高校大学生的生涯教育,至今已积累一批优秀的指导老师。但在高中,生涯教育指导老师多由心理老师兼任,数量与专业素养均不足。”顾雪英说,全国培养高中生涯教育专业人才的院校不到20所。
志愿选择“功夫在平时”,避免“考后突击”
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也面向高考生免费开放“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心理测评、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
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王骏表示,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实行“宽口径”的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以南京大学‘三三制’人才培养体系为例,新生入校后有多次专业选择和调整的机会。家长和考生不必过于纠结志愿填报这‘临门一脚’。”
江苏省青年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陈蕴哲还建议,治理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宜分层施策,研究出台从业规范,建立健全投诉应处机制,甄别、清理资质欠佳的规划师、咨询师、指导师,对一些打着有关部门名义发放证书的机构、人员,需及时依规处理,引导市场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