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3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3号公布自2019年4月10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投诉管理,规范投诉处理程序,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安全和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投诉管理,是指患者就医疗服务行为、医疗管理、医疗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医疗机构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处理和结果反馈的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投诉管理。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五条医疗机构投诉的接待、处理工作应当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合法、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医疗风险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范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及投诉。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将投诉管理纳入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定期汇总、分析投诉信息,梳理医疗管理、医疗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医疗机构投诉管理与医疗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等的衔接。

第二章组织和人员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医疗机构投诉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患关系办公室或者指定部门(以下统称投诉管理部门)统一承担投诉管理工作。其他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兼)职人员,有条件的也可以设置投诉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指定一名医疗机构负责人分管投诉工作,指导、管理医疗机构投诉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

投诉管理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协调、指导本医疗机构的投诉处理工作;

(二)统一受理投诉,调查、核实投诉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及时答复患者;

(三)建立和完善投诉的接待和处置程序;

(四)参与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五)开展医患沟通及投诉处理培训,开展医疗风险防范教育;

(六)定期汇总、分析投诉信息,提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意见或者建议,并加强督促落实。

仅配备投诉专(兼)职人员的医疗机构,投诉专(兼)职人员应当至少承担前款第二项职责。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投诉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

(三)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十四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机构、投诉管理部门、科室三级投诉管理机制,医疗机构各部门、各科室应当指定至少1名负责人配合做好投诉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各部门、各科室应当定期对投诉涉及的风险进行评估,对投诉隐患进行摸排,对高发隐患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鼓励工作人员主动收集患者对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规定途径向投诉管理部门或者有关职能部门反映。

第十五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健全投诉管理部门与临床、护理、医技和后勤、保卫等部门的联动机制,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第三章医患沟通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十八条医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以患者为中心,热情、耐心、细致地做好本职工作,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体现在医疗服务全过程。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完善医患沟通内容,加强对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医务人员对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应当耐心解释、说明,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对患者就诊疗行为提出的疑问,应当及时予以核实、自查,并与患者沟通,如实说明情况。

第二十条医务人员应当尊重患者依法享有的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等权利,根据患者病情、预后不同以及患者实际需求,突出重点,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沟通。

医患沟通中有关诊疗情况的重要内容应当及时、完整、准确记入病历,并由患者签字确认。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医疗风险告知和术前谈话制度,规范具体流程,以患者易懂的方式和语言充分告知患者,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第四章投诉接待与处理

鼓励医疗机构加强舆情监测,及时掌握患者在其他渠道的诉求。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门的投诉接待场所,接待场所应当提供有关法律、法规、投诉程序等资料,便于患者查询。

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投诉管理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与人身安全。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投诉实行“首诉负责制”,患者向有关部门、科室投诉的,接待投诉的部门、科室工作人员应当热情接待,对于能够当场协调处理的,应当尽量当场协调解决;对于无法当场协调处理的,接待的部门或者科室应当主动将患者引导到投诉管理部门(含投诉管理专(兼)职人员,下同),不得推诿、搪塞。

单次投诉人员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人。超过5人的,应当推选代表集中反映诉求。

第二十七条投诉接待人员在接待场所发现患者有自杀、自残和其他过激行为,或者侮辱、殴打、威胁投诉接待人员的行为,应当及时采取控制和防范措施,同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并向当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对接待过程中发现的可能激化矛盾,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投诉,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依法处理。

第二十九条对反复接到相同或者相似问题的投诉,医疗机构投诉管理部门应当汇总并报告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对有关投诉可视情况予以合并调查,对发现的引发投诉的环节或者多次引发投诉的医务人员应当根据调查结果,及时予以相应处理。

第三十条医疗机构投诉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投诉,能够当场核查处理的,应当及时查明情况;确有差错的,立即纠正,并当场向患者告知处理意见。

涉及医疗质量安全、可能危及患者健康的,应当立即采取积极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第三十一条对投诉已经处理完毕,患者对医疗机构的处理意见有争议并能够提供新情况和证据材料的,按照投诉流程重新予以处理。

(一)患者已就投诉事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或者向第三方申请调解的;

(二)患者已就投诉事项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或者信访部门反映并作出处理的;

(三)没有明确的投诉对象和具体事实的;

(四)投诉内容已经涉及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

(五)其他不属于投诉管理部门职权范围的投诉。

第三十五条发生重大医疗纠纷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引导医患双方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投诉档案,立卷归档,留档备查。

医疗机构投诉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患者基本信息;

(三)调查、处理及反馈情况;

(四)其他与投诉事项有关的材料。

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有权对医疗机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医疗机构及投诉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重视,并及时处理、反馈。

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对于发现的药品、医疗器械、水、电、气等医疗质量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应当向投诉管理部门或者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投诉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反馈。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日常管理和考评。

第四十一条对在医疗机构投诉管理中表现优秀、有效预防重大群体性事件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发生的医疗机构及有关人员,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予以表扬。

对行政区域内未按照规定开展投诉管理工作的医疗机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通报批评,并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投诉管理工作,定期统计投诉情况,统计结果应当与年终考核、医师定期考核、医德考评、评优评先等相结合。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医疗机构未建立投诉接待制度、未设置统一投诉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或者未按规定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重大医疗纠纷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按照《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四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制订重大医疗纠纷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

(二)投诉管理混乱的;

(三)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的;

(四)未按规定及时处理投诉并反馈患者的;

(五)对接待过程中发现的可能激化矛盾,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投诉,未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的;

(六)发布违背或者夸大事实、渲染事件处理过程的信息的。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在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工作中,未按规定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所称患者,包括患者及其近亲属、委托代理人、法定代理人、陪同患者就医人员等有关人员。

第四十八条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制订实施细则。

第四十九条中医医疗机构的投诉管理工作由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

第五十条本办法自2019年4月10日起施行。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THE END
1.误诊导致病情加重能告医院吗1. 从法律角度看,医院有责任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若因医生的误诊行为,未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导致病情恶化,医院可能构成医疗过错。2. 患者需要收集相关证据,如病历、诊断报告、治疗记录等,以证明医院的误诊行为与病情加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 可以通过与医院协商解决赔偿事宜,若协商不成,患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https://www.66law.cn/laws/3361000.aspx
2.如果医生误诊应该向什么单位投诉?如果医生误诊应该向什么单位投诉? 导读:1、及时保留证据 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及家属应及时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提出查处要求,并及时要求行为人及科室主任写清事情经过,将用过的医疗器械封存2、处理过程 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接到投诉后会立即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封存有关医疗物品,防止病程涂改、伪造、销毁https://www.64365.com/zs/763506.aspx
3.医院误诊找哪个部门投诉电话医生误诊可以拨打12320举报电话,或者向卫生局或者医药监督管理局或者当地的医疗协会进行投诉。当然还可以到卫生行政部门举报投诉。一般来说,投诉医院误诊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1.就诊记录、各项检查报告、诊断证明、处方笺等。2.如与医生或医院进行过关于诊断误差的书面或口头沟通,应保存相关电子邮件、信函、电话录音等。3.https://www.lawtime.cn/tuwen/800175.html
4.医生误诊找哪个部门投诉医疗政策医生误诊找哪个部门投诉 医生误诊,患者及其家属处理此类医疗纠纷的方法是先做好证据保存,向医疗单位或主管部门投诉,申请医疗行政管理部门调查,然后与医务部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找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投诉,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如仍未解决,最后可以提起诉讼。https://www.miaoshou.net/policy/NkyA30GV7MZJMdpo.html
5.医院最怕哪个部门投诉电话律师普法医院最怕哪个部门投诉电话 普法内容 卫生局举报电话是 12320,卫生局投诉方式包括: 1、直接拨打12320举报电话就报; 2、可以向卫生局或者医药监督管理局或者当地的医疗协会进行投诉。 3、可以到卫生行政部门举报投诉; 4、如果要向追究刑事责任,可以到检察院举报,最好能提供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或者线索。 1、在主管院长https://www.110ask.com/tuwen/16236483309595785819.html
6.医院误诊投诉要走哪些流程呢,有没有法律规定医院误诊投诉要走的流程有患方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提出查处要求;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封存有关医疗物品;主管部门组织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展开调查,并出具调查报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87DuQchDjm51.html
7.私人的诊所最怕哪些投诉(投诉医院)图片新闻法律资讯私人的诊所最怕哪些投诉(投诉医院) 私人的诊所最怕去他所属的当地卫生局进行举报。 私人的诊所最怕的投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态度问题:患者可能投诉医生或护士的服务态度不佳,如冷漠、不耐心等。 2、医疗质量不高:患者可能投诉诊所的医疗水平低下,如误诊、误治、治疗效果不佳等。 https://www.maxlaw.cn/n/20240722/11134976012452.shtml
8.医生误诊怎么投诉可是有时候会遇到医院误诊的状况,给患者的身体和产业带来丢失。咱们知道,医院误诊是能够投诉的,那么,应该怎样投诉呢?别要害,听讼网小编立刻为您介绍具体内容。医院误诊怎样投诉1、及时保存依据医疗胶葛发作后,患者及家族应及时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提出查办要求,在此进程中,及时要求行为人及科室主任写清工作通过http://www.family-law.cn/label/14901
9.关于投诉龙山县人民医院失治漏治误诊情况说明百姓呼声投诉事实和理由 患者于2024年09月09日因被电动车撞击导致右膝及右踝关节疼痛,本着相信龙山县人民医院作为向县域内顶级医院于该院急诊科就诊,做了照片检查后,当时主治医师陈琦医师告知本人及肇事方属于软组织损伤,并未骨折,开了一些消炎止痛药物后回家,因未出现严重损害,已跟肇事方达成口头协议,但右下肢直到如今仍感https://people.rednet.cn/front/messages/detail?id=447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