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成功进行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遵医附院院长梁贵友(后)查看受体患者术后恢复方案。

3月15日,遵医附院将刘兵遗体心脏摘取移植给了一名心脏病患者,整个手术非常成功,遵医附院医务人员记录了以下这段文字:“噗通……噗通……噗通,随着心脏开始有节奏的自动复跳,贵州省第一例心脏移植在遵医附院第9手术室里成功完成,不仅打破了贵州省心脏移植的零历史,也成为了遵医附院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摘心——移心——补心,这又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昨日,遵医附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刘达兴,向记者讲述了整个手术的全过程。

首例缘自一连串巧合

3月9日,余庆县13岁中学生刘兵突发脑出血,经抢救无效,最终进入脑死亡状态。

在医院确认无力回天的情况下,家属表达了捐献刘兵遗体器官的愿望。恰巧,刘兵除脑部器官损坏外,其余身体器官均为正常。

由此,有了器官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又是巧合,刘兵和受体患者的血型相符,而且,身高、体重亦很相近,满足了器官移植的重要条件。

幸运的是,此次器官移植,供体和受体都在遵医附院,减少了异地供、受的风险。

移心千针万线密密缝

手术刀剖开了刘兵遗体的胸腔……

3月15日下午2点10分,手术正式开始,40余名医务人员严阵以待。

刘达兴说,从供体摘除心脏器官很简单,仅用了10余分钟。重点是移植。

麻醉师首先对受体患者进行了麻醉,在摘除供体的心脏后,很快,手术刀又剖开了受体的胸腔,摘除了病变的心脏。

受体暂时没了心脏,在移植健康心脏的空档期,系利用设备制造人工心腔,确保受体的生命体征。之后,医务人员紧急将供体的心脏植入受体,对吻合点进行缝合。

“缝合是整个手术最重要的一环。”刘达兴说,心脏和人体相连共有5个吻合点,点对点的对接必须天衣无缝,否则,术后造成出血,即宣告手术失败。虽只是5个吻合点,但为了防止渗漏,需千针万线密密缝。而且,人体组织薄而脆,操作人员专业针线活必须过硬,针线走势和力度的掌控都非常重要,一针失败,全盘皆输。

缝合的心脏在没有正常运转之前,处于低压状态,而心脏与人体相连开始起搏后,便处于高压状态,缝合是否成功,从心脏部位处于高压状态后会否出血即可看出。

当天下午近4时,紧张的缝合结束,移植的心脏开始在受体的身体起搏。“没有出血点,成功!”手术室内,全体医务人员松了一口气。

成功受体一个月内能出院

术后4小时,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麻醉后清醒并恢复自主呼吸,情绪平稳,没有急躁现象,进一步证明了手术的成功。

3月16日早上,遵医附院院长梁贵友前往心血管外科ICU查房,医务人员汇报:“受体心率波动在90-104次/分之间,血压收缩压波动在95-130mmHg之间,神志清楚,肌力四级,能配合指令活动,无高热等表现!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刘达兴告诉记者,目前,受体神志非常清醒,医务人员与之交流,其对答清楚,但恢复期间,还是尽量让其少说话,因而也减少了亲属探视。从目前受体的状况看,16日下午,受体就可以拔管进食,一个月之内,有望出院。

据介绍,接受心脏移植术,50%的患者的生命可存活10年,而且具有相当高的生活质量。

答疑:技术早具备“首例”为何迟迟诞生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遵医附院早已具备了包括心脏移植等大器官移植手术的技术条件和能力,但为何现在才诞生“我省首例”?

对此,遵医附院院长梁贵友表示,这充分说明仅有的技术和能力是不够的,器官移植需要多方原因促成。除了医疗技术的过硬,捐赠遗体器官观念的普及,还需要各地信息的通畅,绿色运输通道的开辟等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我们还有很多地方亟待完善,否则,器官移植将只能停留于“首例”或为数不多的几例。

“好在,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到目前,我省人体器官移植已有了11例,而其中9例是在遵医附院完成的。”刘达兴说。

回顾

捐献器官,6名受赠者受益让我们记住这个13岁的少年

刘兵生前就读于余庆敖溪中学,3月9日早上,刘兵突发疾病,并昏倒在厕所。家人赶来将他就近送往湄潭县医院,被诊断为脑出血。因病情严重,在医生建议下,当天下午,刘兵即被转入遵医附院,其时,因自发性脑出血,刘兵已经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无力回天,3月12日起,刘兵已完全失去了意识,年轻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刘兵的家人虽然万分悲恸,泪流满面,但却不忘人间大爱,知道儿子时日不多,其父提议捐献刘兵遗体器官,家人一致表示同意。刘兵的父亲刘华春说:“捐出孩子的器官,挽救了别人的生命,刘兵的生命也得到了延续,想到孩子的器官寄放在他人身上,我就感觉他还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随后,刘华春与遵义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红十字会再与遵医附院进行了对接,很快,一切安排就绪。

3月15日中午,遵医附院正式宣布刘兵死亡,13时15分,家人在病房向刘兵遗体作最后道别。14时,刘兵遗体被推进手术室,医生成功从刘兵的遗体提取了双肾、心脏、肝脏及眼角膜等,让6名受赠患者受益。(刘鸿)

THE END
1.1967年12月2日进行世界上首例心脏移植手术1967年12月2日,南非开普敦赫鲁特斯库尔医院的心脏外科医生克里斯蒂安·巴纳德为一名53岁的病人进行了全球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2007年12月3日,数十人聚集在赫鲁特斯库尔医院,他们和全世界10多万人一样,都是因接受了心脏移植而活下来。40年前的那一刻与他们的生命息息相关,让他们有理由来纪念。 https://www.ncsti.gov.cn/kcfw/jnr/202111/t20211112_51142.html
2.科学网—心脏移植手术第一人——巴纳德从医学上来说,心脏移植是活性移植,技术上有三个难关需要突破。一是切取的器官的保存问题。方法是持续降温和持续灌流。二是心脏一旦植入受者体内,必须立刻接通血管。三是解决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问题。巴纳德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准备。 1967年他终于成功地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人体心脏移植手术,12月3日他领导的小组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433945.html
3.《打开一颗心》第6集: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因服用抗排异药01:24 《打开一颗心》 第6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02:34 《打开一颗心》 第6集:离开人体的心脏为何还能复跳 01:25 《打开一颗心》 第6集: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因服用抗排异药引发感染而死亡 00:38 《打开一颗心》 第6集:环孢素——移植手术后最有效的抗排异药 01:41 《打开一颗心》https://tv.cctv.com/v/v1/VIDE1ceU5Ly994PqophdSjcr221103.html
4.医学重大发现之十:心脏移植人体有一个器官的移植,居然动用了六项诺贝尔奖的技术突破或者理论,那就是心脏移植。这在外科手术当中,确实是太难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是谁做的呢?1967年南非的医生伯纳德。不对呀,那时候心脏外科技术最牛的都在美国呀?没错,伯纳德这个学生,摘了老师的桃子。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136961
5.医学历史: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背后你不知道的真相!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巴纳德向沃什坎斯基和他的妻子解释了手术的过程。而沃什坎斯基在足足考虑了2分钟以后才下定决心。 1967年12月3日,巴纳德带领手术小组进行了9个小时的手术,并顺利完成手术。国际社会的注意力突然集中在格鲁特·舒尔医院,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在这家医院完成,并永远的载入史册。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O37NEF105349UIR.html
6.首个让病人长时间存活的心脏移植手术1967年12月3日,在南非开普敦格鲁特·舒尔医院,巴纳德等5位医生,把一名车祸中丧生的25岁女子的心脏植入患有心力衰竭的绝症患者、53岁的路易斯·沃什坎斯基体内,实施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但不幸的是,在术后第13天,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并在第18天死于肺炎。这并不是心脏移植手术的失败http://www.xinminweekly.com.cn/shizheng/40years/2022/12/28/18296.html
7.郑大故事:开启“重生”之门——记第一附属医院引领中原器官移植2019年,该科室取得心脏移植手术资质,组建了心脏移植团队,并成功开展了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随后,移植手术量逐年增长,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近两年心脏移植总体死亡率仅为2.6%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 到2022年,心血管外科取得多项突破:心脏外科手术量3800余例,例数排名上升至全国第9位;在国家医疗数据中心,https://www15.zzu.edu.cn/info/1217/82603.htm
8.院成功完成首例心脏移植手术.“换心高手汇聚安贞”张兆光院长陈宝田教授班森1992.3.20我院成功完成首例心脏移植手术.“换心高手汇聚安贞”张兆光院长、陈宝田教授、班森教授、苏鸿熙教授、张世铎教授看望心脏移植患者 1992年3月20日完成我院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https://www.anzhen.org/Html/News/Articles/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