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个大早去看病,找了半天停车位,一上午就快过去了!”“大牌专家的号难挂,提前一个月预约还是没排上!”“当天做完检查出不了结果,还要再跑一趟!”“担心父母身体,又没法陪在身边,是否能有医生随时守护父母的健康?”
当智慧医疗逐渐颠覆传统的就医模式,当人文与温度渗透到互联网医院的各个环节,当你下载我省首家获线上诊疗资质的互联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武大云医”,上述这些烦恼都将迎刃而解。
据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大云医”进入大众视野,加速发展,有效缓解了线下诊疗压力,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受到患者好评。一则则在线医嘱,一个个线上诊疗意见,一次次远程监护守候……构筑起守护人民健康的生命防线。
医师云问诊复诊续方快递送药到家
李女士是一名病史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以往她定期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复诊开药。7月23日一早,需定时复诊开药的李女士在“武大云医”上,预约了当天下午的内分泌科线上专家门诊,然后在家等候。当天下午,她就在云诊间与陈小琳教授交流,并收到了开出的处方笺。手机缴费后快递及时将医生调整的最新用药送到她手中。
“这样不出门、不排队就能复诊、开处方药,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已经享受了好几次这样的便利,真是太方便了!”对于“武大云医”的医疗服务模式,李女士赞不绝口。
网上就医如此便捷,然而,作为我省首家获线上诊疗资质的互联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高华却坦言,“武大云医”是被疫情“逼”出来的。
疫情大规模暴发后,武汉市将大量的医疗资源投入到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越来越多的普通患者诊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刚开始,“武大云医”还不具备网络诊疗资质,医院于1月29日紧急开通线上问诊通道,免费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咨询。“必须尽快开通网络上诊疗功能,满足市民的看病需求。”王高华说,“医院1月31日向省卫生健康委提出授予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资质的申请,2月3日就批复同意了”。
目前,“武大云医”具备云诊间音频视频接诊、线上开具处方、线下药物配送等功能。自开诊至7月12日,“武大云医”完成线上问诊39404人次,完成普通处方2635个、重症患者处方744个,检验订单49例。
6月26日晚,湖北潜江78岁的刘婆婆因连续腹痛、高烧不止,继发感染性休克,送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潜江医院(潜江市中心医院)外科就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紧急启动在线“云会诊”迅速研判病情,医院妇Ⅲ科主任申复进副教授,通过CT和彩超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盆腔、腹腔积液,可能伴有子宫穿孔。随后医院开通绿色通道,连夜让刘婆婆转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并实施紧急手术将子宫穿孔的婆婆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6月24日上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的恩施市中心医院紧急求助:该院一名11个月大的患儿持续高热两周,但始终查不出病因,亟需儿科专家指导。接到求助信息后,医院迅速启动互联网医院“武大云医”,两地医生“面对面”讨论分析,在“云端”会诊。患儿的母亲感激不尽,“如果恩施当地治不了我们又得跑到武汉来,没想到通过网络会诊就能解决大问题。”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管理服务部主任孙璇介绍,远程会诊系统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互联网医院+分级诊疗在技术上的实现,用以实现远程预约、慢病监测、远程会诊、手术示教、医疗合作和机构转诊等功能,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联体协作模式的推进。
慢病云管理智能穿戴为健康保驾护航
“网络医院为我免了来往医院奔波之苦和交叉感染的风险。”今年66岁的周先生家住水果湖,患有冠心病、心衰等疾病多年的他,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的老病号。疫情之前,周先生曾因心衰等问题住院治疗,医生为他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让他定期复诊。疫情期间,周先生并未因此延误治疗,他通过“武大云医”问诊系统向医生咨询复诊开方,并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生命体征信号,医务人员在后台及时监控他的检查结果,发现其心律失常频发后,又将增开的药品邮寄给周先生。
下载“武大云医”远程就医新体验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从2018年年底开始筹建,到2019年11月,命名为“武大云医”的互联网医院初具规模。
线上问诊
线上问诊板块有自己的菜单目录,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患者可根据自己需要挂号。出现在线问诊的各位主治医师信息后,可以选择不同的医生,问诊方式分为图文问诊和音频问诊两种。
心理测评
包含抑郁、焦虑、大学生心理等免费心理测评量表,针对不同测评结果,向不同人群推送健康教育、网上问诊或者线下诊疗等不同级别的诊疗服务。
健康教育
为您奉上最权威最靠谱的疾病诊疗、术后康复、居家护理等健康科普小视频。不定期还有专家大咖线上聊疾病防治,足不出户享受来自三甲大咖们的科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