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龙江医派:强基固本走向新辉煌

2010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组织研究团队搜集、整理黑龙江地区近现代中医药发展史料,龙江医派近现代的发展历程被缓缓揭开——

龙江医派:强基固本走向新辉煌

本报记者常滨毓通讯员常佳怡

前不久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黑龙江省中医药条例》中,“打造‘龙江医派’等龙江中医药文化品牌”成为一大亮点,为今后一段时期内黑龙江中医药建设指明路径。随着《健康龙江2030规划》《黑龙江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黑龙江省中医药条例》等法规和文件将龙江医派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列入其中,龙江医派已经越来越被大众熟知。

这一切,离不开十年前开始的对龙江医派的保护性挖掘和建设性研究。

2010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以纪念学校奠基人之一高仲山百年诞辰为契机,组织研究团队系统搜集、整理和研究黑龙江地区近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史料,着手编写高仲山学术经验集,龙江医派近现代的发展历程被缓缓揭开......

近代滥觞,疗法用药独树一帜

1931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的高仲山北上黑龙江哈尔滨开诊行医。他积极组织学术团体、整合黑龙江中医的各个支系,汇聚了数百名中医名家。不仅领导创办了《哈尔滨汉医学研究会月刊》(1940年更名为《滨江省汉医学月刊》),还编著《黄帝内经素问合解》《汉药丸散膏酒标准配本》《高仲山处方新例》等著作,创办哈尔滨汉医学讲习会,培养中医人才。这些工作奠定了黑龙江省中医药发展的基础,成为龙江医派发展的滥觞。

新中国成立后,高仲山先后领导创办哈尔滨中医进修学校、黑龙江中医学院(后更名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中医院校以及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开启了黑龙江省高等中医教育。就这样,黑龙江中医学术平台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龙江医派渐成气候,事业迅速发展壮大,人才辈出。

黑龙江省地处北部边陲,偏寒多风且冬季漫长;居民豪放好酒,肉类摄入多,蔬菜水果摄入少,饮食偏好腌制品,造成盐摄入量过高,糖尿病、痛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多发,风湿痹痛普遍。再加上冬季漫长,冰雪天气多,导致外伤骨折、关节脱位高发。

经过多年积累,龙江医家总结出本地常见疾病,同时分析出寒燥、内伤痰热、气血不畅为病因病机。龙江医家治疗中以温润、清化、调畅气血为常法,同时充分利用黑龙江本地产药材如刺五加、五味子、人参、关防风等的特殊性能,临证遣方独具特色。因寒地居民体质强壮、腠理致密,龙江医家常用药物剂量多,且善用峻猛力强之品,多能于病情危重之时力挽狂澜,或治疗沉疴痼疾之时收意外之效。这些都成为龙江医派突出的特点。

现代传承,建设研究和交流平台

2010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以纪念学校奠基人之一高仲山百年诞辰为契机开展黑龙江地区近现代中医药发展的研究,龙江医派的学术源流和发展脉络逐步清晰。作为龙江医派研究、发展的“根据地”,十年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坚持不懈将龙江医派的传承发展推向深入。2013年3月,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依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成立,成为全国首家省级中医学术流派社团组织。研究会成立后,通过举办学术年会、编撰《龙江医派会刊》等方式,团结龙江中医,建设学术交流平台,同时在黑龙江省各级中医医院开展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建设。开展“发扬龙江医派优势特色,提升县级中医院医疗水平”帮扶活动,帮助县级中医院全面提升学术水平与医疗服务能力,积极探索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途径。目前黑龙江省内已成立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71家。全国其他地区龙江医派二级工作站已有9个。还在匈牙利、瑞典建立起龙江医派二级工作站。

2016年10月,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中心成立,中心通过临床病例研究黑龙江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病因病机、证治规律,寒地养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等,成果总结汇编成《龙江医派现代中医临床思路与方法丛书》,已集成24册。

随着对龙江医派名家事迹、学术思想、德业精神等多方面研究的逐渐深入,龙江医派研究团队提炼总结出八大“龙医精神”,即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勤奋务实的敬业精神、求真创新的博学精神、重育贤才的传承精神、执中致和的包容精神、仁爱诚信的厚德精神、铁肩护道的爱国精神、济世救人的大医精神。

为使全省各界感受到龙江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及龙医精神,激发学生对龙江医派的归属感及使命感,2010年以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和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先后开展了高仲山、马骥、华廷芳、孟广奇、吴惟康等龙江医派著名医家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举办“龙江医派杯”中医经典知识竞赛、英语开口秀、龙江医派杰出医家马骥基金评选及颁奖等活动,开设《中医学术流派》《龙江医派学术经验选讲》课程,创办龙江医派学术文化节,建立龙江医派网站,创作《龙江医派颂歌》等。

2016年,龙江医派入选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黑龙江的重要地理文化标识。

未来新篇,十年磨剑再出发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术经验积累的途径、理论产生的土壤、学术发展的动力、人才培养的摇篮,正因如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中医流派研究列入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的重要任务。回首过去十年,龙江医派建设工作着力于凝聚和培育特色优势明显、学术影响较大、临床疗效显著、传承梯队完备、资源横向整合的龙江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群体,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发掘、整理、验证、创新、推广龙江中医药学术思想,提供中医药学术交流切磋的平台,提高中医药的科研、医疗服务能力,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为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术水平提升和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而独特的贡献。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龙江医派各位专家和广大一线中医药工作者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继承龙江医派著名医家高仲山、马骥、张琪、华廷芳、吴惟康、邹德琛等辨治外感病经验基础上,龙江医派专家依据龙江百姓“外因寒燥、内伤痰热、气血不畅”的常见体质和病因病机特点,制定《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试行)》,拟定“新型冠状病毒龙江医派预防方”。广大龙江中医药工作者发挥专业优势,在中医药临床救治、中医药疫情防控学术研究,以及科学普及宣传中医药抗疫知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20年即将过去,随着《黑龙江省中医药条例》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龙江中医药事业将开启新的发展建设篇章,龙江医派也将走进新的十年。(常滨毓常佳怡)

THE END
1.中国中医药网《中国中医药报》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中医药行业唯一的权威性大报,创刊于1989年1月2日,已正式发行27年,全彩印刷,对开八版,逢周一、三、四、五出版发行。科研机构,数千家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保健品企业,20000家药店和近10万大众订户,不仅是医疗行业的大型http://www.cntcm.com.cn/column.html?cid=59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学术团体。中华中医药学会接受业务主管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学会办事机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https://www.cacm.org.cn/page/23/?s=%E6%8C%87%E5%8D%97
3.中医特色疗法民间特色中医疗法在线医疗学习平台诊教授成立于2021年5月,隶属于好医生药业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特色疗法输出平台,以传承中医药为基础,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古方秘药重新研发、改进赋予新的生命力。依托好医生互联网医院,通过互联网技术向基层医生提供基于呼吸科/妇科/骨科/消化科等特色疗法的学术培训及实时http://www.zhenjiaoshou.com/news/7006163748574461952/detail/7268156887806246912
4.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探究医术高超的知名中医医师与中医规培学员结为师徒,通过言传身教,将中医药文化中的精髓传递给学员,确保中医药文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加强进修培训,如开展名老中医工作室、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等项目,提升医学专业人才中医临床实践能力;注重科研建设,如与中医药院校、国际学术机构等联合举办学术活动和交流项目,提升中医药人才https://www.ccdy.cn/portal/detail?id=67569a26c7a16164934f69f5&categoryid=10933-mssql&categoryname=%E8%A7%82%E5%AF%9F
5.凝菡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临证经验显著发展《等》这些宝贵的药物使用经验和技术,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在我国”四诊合参的方法,清代赵学敏在,薪火相传“晋唐时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明代李时珍的,中医药学术范式走向成熟和完善。坚持开放包容,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相一致《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学》人们在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https://bbs.9you.com/forum-52-1.html?modwap=viewthread&tid=986324
6.中国针灸学会学术流派研究与传承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换届会议2024年12月6日,中国针灸学会学术流派研究与传承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换届会议和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中国针灸学副会长兼秘书长景向红、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徐明元以及中国针灸学会学术流派研究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专家学者11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澄江针灸学派传承工作室https://www.caam.cn/article/3165
7.纵论古与今连接中与西学术报告环节由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中国-巴基斯坦中医药中心联合主任,宁波大学首席科学家刘新民、德黑兰医科大学阿米尔?霍曼?卡泽米(AMIR HOOMAN KAZEMI MOTLAGE)教授共同主持。 在交流环节,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的实践与转化,就尤纳尼医学与中医学的融合、中医症候规范化研究与实践、传统医学与https://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412/t20241206_3958059.html
8.人民网广西中医药大学:以文化人,开创中医药文化铸魂育人路此外,该校是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中心、中国—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等,也是桂粤湘黔五省(区)壮瑶药联合研究中心和壮瑶药联合实验室所在地,拥有“壮瑶药协同创新论坛”等面向世界的学术文化交流平台。 https://www.gxtcmu.edu.cn/xwzx/mtgz/content_66538
9.2017年全国中医药发展事记备忘(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2017年1月6日】国家中医药发展会议“珠江会议”第23届学术研讨会举行,会议主题为中医药标准化的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与会专家以中医药标准化现状与展望、国际化竞争形势分析、中医药国际标准行动等为专题展开讨论。 【2017年1月9日】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和我国高温超导研究http://www.jstcm.com/article_info.asp?id=7818
10.第七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中国·南阳第十三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立足医圣故里,弘扬仲景文化,为中医药人提供全方位的南阳中医药行业信息,包括新闻资讯、行业观察、学术园地、供求信息、道地特产、名医名院、名药名企、仲景品牌、医药百科、养生文化https://nytcm.net/h-nd-324.html
11.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经穴与贴敷疗法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会议隆重7月16-18日,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经穴与贴敷疗法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南昌隆重举办。本次会议由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主办,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承办,来自省内外400余名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01成立省中医药学会经穴与贴敷疗法分会 7月16日晚,江西省中医药学会http://www.ncshdzyy.com/system/2021/07/20/019340942.shtml
12.中医论坛学术交流中医人才教育培训网是由支持非药物疗法,从事非药物疗法的医疗卫生、中医药、食品、体育、科研开发单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知名人士和从事养生保键、医疗单位团体等自愿合作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https://www.zyyrcw-gov.cn/list.php?lid=67
13.中国民医网中国民医网是中国民族民间医生专业权威交流互动平台,通过挖掘各地民族医生的人物事迹来弘扬华夏中医,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华瑰宝发扬光大,传播民医核心价值。http://www.myiw.cn/
14.中医药薪火传承风湿病学术论坛”暨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会议通知朱良春,良春中医医院创办人,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已逾70载。 朱老常说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朱老一直关心中医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60633574&efid=xlTOZUCc9vNDCT4uQYJdkw
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行视察成肛济川快讯新闻是成都市中医管理局审批注册的一所全民所有制非营利性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四川省唯一的大肠肛门病甲级重点医学专科、中西部唯一的一家公立肛肠专科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您可以随时咨询医院专家或者拨打医院电话 028-86611987 ,进行咨询了解,医院将会为您的身心健康答疑解惑。https://www.cdgcyy.com/page/news/kx/3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