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服务是什么社会产品?医生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这二个描述如何理解与落实是全社会都要来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社会产品的分类

首先需要厘清心理健康服务是属于公共产品还是属于私人定制品。根据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可以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三类。

私人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由于这类产品只适宜市场供给,所以又称为市场产品。

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而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特性的属于混合产品。如医疗服务产品,其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对全民提供;特殊医疗服务作为私人产品纳入自费医疗或商业医疗保险。预防保健作为公共产品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促进作为私人产品纳入自费服务。

心理健康服务的分类

心理健康服务按照内容和形式不外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心理健康管理和心理咨询四大类。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竞争性,也具有非排他性,是人人享有的,当然属于公共产品了。实际国家也已经作为公共产品纳入到了国民的普及教育和健康教育之中,其费用由国家承担。

心理健康管理是一个新兴的心理健康服务,既包括针对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也包括社会居民的心理管理。心理管理作为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已经是社会共识,国家也早已承担起了相应的政府和社会责任。

心理治疗是精神心理疾病诊疗手段的一部分,是基本医疗。既然基本医疗是公共产品,心理治疗服务也当然是公共产品了。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中,心理治疗也是可以报销的公共产品。

心理咨询服务目前存在两种情况,在医疗机构的心理咨询服务如住院病人心理咨询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显然已经将其视为公共产品。但在医疗机构进行心理咨询的仅仅是众多心理咨询者的极小一部分,是一些已经明确诊断为精神心理疾病的人。而大量心理障碍的人群并不是在医疗机构就诊,而是在社会合法的心理机构咨询。在社会合法心理机构咨询的人,目前只能是自费。这显然是把心理咨询当作私人产品,而由市场来提供。

心理咨询服务产品性质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靠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管理,心理问题的解决靠心理咨询与治疗。前者已经做为公共产品,无须加以阐述。后者大量的没有当着公共产品,实际操作上以服务机构来定位其产品属性,有失公平,因而需要加以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肯定是人人都会存在的,也是需要人人解决的。但客观上也存在不是人人都去寻求心理健康服务,这其中有几个原因。一是一部分人未认知到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但如果对社会缺乏居民心理健康进行定期普查也会避免,这属于公共卫生的缺失。二是社会文化的因素,把心理障碍视为精神病,而阻碍了居民主动寻求解决,这需要加强公民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三是社会把心理咨询人为当着私人定制产品,而妨碍了人人享有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

心理健康问题既然是人人都会存在的,是否必须要得到解决呢?回答也当然是肯定的。如果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仅关乎到个人的健康,更关乎到他人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学者所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三方面的属性。正是因为如此,党中央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建议中有二处专门涉及心理健康服务,除了本文开头引述的,还包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健康服务在党中央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二处涉及必然是重大公共问题。这种解决的方式唯一的是鼓励居民接受心理咨询服务。只有承认心理咨询服务作为公民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才能激发公民的心理健康服务消费需求。正如当年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而实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一样,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也应该解决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问题,将心理咨询完全纳入到社会公共产品范围。

当前,解决心理咨询作为公共产品的障碍在于对于心理机构的定位,心理机构尽管是民间举办,但不能否认其是在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属性。民营医疗机构现在也享受到了与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公共产品的国家和社会补偿权。心理机构至少也应该享受到与民营医疗机构一样的平等权利。如果因为心理机构不是由国家举办或者不是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就将其排斥到大健康体系,排斥到公共产品的提供范围之外,显然是一种政策性歧视。

如果作为提供唯一心理咨询服务的心理机构不能纳入到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中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只能是一句空话。

当然心理健康服务中也有一些项目与内容是属于特殊性的,譬如心理成长、智力测验、职业生涯规划等心理咨询服务,属于私人产品。社会可能参照医疗服务产品那样,划分基本心理咨询与特殊心理咨询两部分,前者纳入公共产品由国家或社会提供,后者纳入私人产品,由市场来提供。

THE END
1.中国心理降网中国心理健康网是一个集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师及催眠师培训认证、心理学术研究及临床案例为一体的专业机构。开展远程心理咨询、治疗和心理培训认证等业务,与大家一起构筑心灵幸福家园!http://www.cn-psy.com/
2.心理咨询与心理降(通用6篇)篇2: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 通过《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教师心理状况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于完善自己的人格以及如何健康快乐地生活都有很多启发。现将我的学习心得简单作以下概述:/r/n 1、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对于平时的教学过程,大家往往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28ohr44.html
3.关于大学生心理降教育论文(精选11篇)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https://mip.ruiwen.com/lunwen/1169111.html
4.心理降心理中心举办“心理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如何开好心理班会”主题讲座2024-11-13 当心理咨询遇到瓶颈,是什么在阻挡成长的进程?2024-11-12 心理中心举办朋辈心理素质拓展教练培训2024-11-11 心理中心教师参加2024年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第三期培训2024-11-11 https://xsgzc.nit.edu.cn/xljk1.htm
5.心理降目前中心有6名专职教师,本着 “真诚、理解、尊重、接纳、保密、引导”的原则为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课程建设、危机防控、课题研究等工作,心理咨询中心现有11间功能室,具体如下: 心理测评兼接待室:中心使用北京心海导航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心理测评系统,可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测评需求。该场https://www.eurasia.edu/xysh/xsfw/xljk.htm
6.杭州灵栖心理咨询中心杭州灵栖心理咨询中心是心理咨询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机构,注重效果,关心成长。电话0571-85092661,咨询微信:lq_xlzxhttp://www.lqxlzx.com/
7.心理降活动总结(通用15篇)5月22月下午,我协会在志远楼四楼,进行心理情景剧的彩排,并取得预期的结果。 5月23日早上,我协会协助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老师在升旗台旁开展了以"心灵世界,有你有我"的大型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活动,活动开设了心理咨询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七位老师现场为同学心理咨询,同时还开展心理游戏,由心协会干引导同学们玩,活动https://www.yuwenmi.com/fanwen/zongjie/3653084.html
8.心理降教育与咨询中心简介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成立于2019年,隶属于学生处。现有专职心理教师4人,兼职老师2人。心理中心是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基地(崇州校区地址放翁居,绵竹校区地址三校区8教102),我们的服务宗旨是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我们提供的服务包括个人心理咨询、团体https://www.svccc.net/detail/266990
9.心理咨询PPT心理咨询ppt模板下载觅知网提供大量心理咨询PPT模板,心理咨询PPT素材,心理咨询幻灯片在线下载,更多精美心理咨询ppt模板下载,尽在觅知网。https://www.51miz.com/so-ppt/92676.html
10.心理咨询图片类图片素材60张我图找相似功能已为您找到60张与心理咨询图片类似的图片,包含各种高清原创心理咨询图片素材图片,找心理咨询图片相似图片就上我图网.https://so.ooopic.com/findsimilarity-20416097.html
11.SSM大学生心理降服务平台毕业设计附源码071131基于网络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快捷及实时等优点,但受场景、环境、以及网络真实性等特点的制约,不利于用户与网站建立良好信任感。随着心理健康行业的发展和网络的运一步普及,在有效解决诚信度的基础上,心理健康网的优点会显现出来,网络咨询将得到飞速地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https://blog.csdn.net/yuyuxun/article/details/126627006
12.心理中国“心理中国”由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创办。作为国家级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传媒平台,中国网“心理中国”致力于心理学科普宣传,提升国民心理健康素养和技能,助力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心理中国”首期工程由“新闻资讯”“科普知识”“公益行http://psy.china.com.cn/
13.民生回应心理降关注心理降创造幸福生活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 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 求助的内容包括: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 4、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https://www.sxx.gov.cn/zwgk/public/6599991/61765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