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笼统地将解决心理问题的人称作“心理医生”,但实际上,“心理医生”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医师资格证的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师);而另外一类则是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师。
一、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的区别
1.证书颁发部门不同
心理咨询师证书是国家人社部发的,和厨师、面点师、美发师的证书差不多,经过一定的培训之后,很容易通过考试拿到证书。心理治疗师的证书是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人社部联合下发的,与心理治疗师对应的是医师。
2.从业人数不同
从业人数相差很大,就从发证的数量来说,心理咨询师证从2001年推出到2017年取消,发了将近100万本,其数量很大。但心理治疗师证,因为考试限制很多,截止到2015年发证5000余本,到目前应该不足4万本(最新的数据没查到)。
3.权限不同
心理咨询师不可以给来访者做诊断,心理治疗师可以做诊断。但二者都没有处方权,处方权只有精神科医生具有。
4.服务场所不同
心理咨询大都在私人机构、学校、机关、社区等,心理治疗必须在医疗机构进行。
5.服务人群不同
心理咨询师服务的对象更多的是接近健康的人群(烦恼的健康人),大部分都不需要吃药,心理治疗师服务的人群很多都同时接受药物治疗。
二、什么时候需要去看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所提供的心理咨询更像是一种服务,就和购物、理发、美容、健身、培训类似,只要觉得自己需要,就可以花钱去体验这样一种服务。
1.遭遇生活挫折以及负性事件:比如学业困难、失业、车祸、自然灾害、重要他人离世……
2.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比如亲密关系(失恋)、家庭关系(亲子矛盾)、同辈关系(朋友吵架、校园霸凌)、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上司骚扰)……
4.存在睡眠、饮食问题:包括失眠、睡眠浅、噩梦多、早醒、没有食欲、暴食、进食不规律……
5.觉得孤独、空虚、生活无意义:当你觉得自己很孤独,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或认为身边的人都无法理解你时……
7.自我成长方面存在困惑:如果自我成长的问题,让你感到十分迷茫,踌躇不前……
当遇到上述情况无法自行调适的时候,就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三、什么时候需要去看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
判断的基本标准有三条,三条中有一条,我们都应该考虑去看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
1.自己感到痛苦
这里的痛苦只关乎自己内心的感受,可能引发你负面情绪的事件十分微小,或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些不舒适感忍一忍都能过去,但对你来说却能引发极大痛苦,并且痛苦的感觉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那么这时候就有必要前往医院,寻求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的帮助。
2.他人感到痛苦
这里的他人,通常是指自己身边的人,比如家人、恋人、朋友、同事等。在有些情况下当事人可能并不认为自身有问题,但自己的言行令身边的人感到十分痛苦,那么当事人最好遵循身边人的建议,前往医院寻求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的帮助。
3.引起明显的临床不适感或社会功能受损
有时候可能当事人内心不觉得痛苦,他的行为也不会给身边的人造成困扰,但他总是会觉得头痛、胃痛、全身酸痛等,并且这些症状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或者当事人还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工作和生活的兴趣缺失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此时,也应前往医院寻求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