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说在心理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患者和医生是同盟军,要一起去对抗疾病。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医生更偏重“知彼”,多年学习关于疾病的各种诊疗方式,那么患者就要“知己”。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到心理门诊或者精神科就诊的话,提前做一些准备对诊疗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就诊之前,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以便呈现给医生具体的信息。
在整个诊疗过程中,每一次的准备越充分,诊疗的效果就会越好。
为了帮助大家有效率的就诊,我总结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
在就诊之前,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自己生病的过程,尤其是近两三个月以来的情绪变化。
比如说:
之所以要梳理近期的情绪变化,是因为很多的问题可能不会在看诊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比如说: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是抑郁与躁狂交替出现。
当患者就诊时,如果处于抑郁状态,能否让医生了解到曾经的躁狂信息,对诊断非常重要。
心理疾病的诊断更多要依据医患面对面的交流,所以谨记:真实的信息是非常必要的!切忌隐瞒或者夸大真实情况!
心理疾病首次就诊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人生中的重要经历,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
这些问题往往对我们的行为模式有着一些影响。在问诊的过程中,医生会跟你讨论这些问题,如果有心理准备,会让这个过程更加的简单、清晰。
一些应激事件不仅会在心理有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格的塑造。
医生充分的了解这些经历,有助于对疾病的鉴别诊断、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和心理治疗的顺利进行。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特别是父母关系和恋人关系,会较大程度影响我们的情绪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对关系的思考,有助于你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状态。
比如:
这些问题可能成为我们就诊过程中讨论的主要话题。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亲密关系,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关系、与外部世界是否相处和谐,这两点也很重要。
把你对“关系”的理解告诉你的医生吧,关系的问题交由医生来协助解决。
在就诊之前,你有必要对自己的性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回顾。
我们知道:性格包括先天的气质和后天的人格。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它却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我们产生心理问题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往往因性格所致。
所以呢,当我们总结自己性格的时候,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尽管在诊断的过程中,医生可能会给你一些关于性格的测试,但你自己的主观描述是最重要的。
自我认知与觉察,是治疗的第一步。
你对自我的认知,决定了你适合怎样的治疗方式。
分析自我性格的时候,要以主观感觉为准,它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如果并非首次就诊,而是第一次去看某位医生,那么就诊之前我们还应该准备一下自己以往的医疗经历。
以上的信息越详细越好。
但是,我们强调,信息越具体,越有助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你能想到的任何信息,请相信它都很可能是诊断或治疗的关键点。
如果在就诊之前就准备好心理测验的资料,这也很有帮助。
我们知道心理测验包括症状的测验,也包括一些深层的人格测验。
症状测验包括:焦虑、抑郁、情绪等的自评量表。要求是两周以内的症状测验结果。
如果提前准备好心理测验的结果,可以提升我们诊疗的效率。
看诊之前,如有相应的躯体(生理)检查结果,也可以提前准备好。
当然,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些检查结果,来判断我们是躯体疾病、心理疾病,还是心理情绪的因素以躯体症状的形式体现出来,它们是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做出精确的诊断。
就诊之前,我们还应该对自己往期的药物使用情况有一个大体的回顾。
信息越具体越好,因为不同的疾病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药物也是不一样的。
其中主要是精神类药物的使用历史。
要严谨,而非笼统概括,至少能说出药品的名字。类似安眠药、白色小药片、黄色药丸之类的形容,会让医生产生不明确的判断。
往期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本次治疗方法的选择,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求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初心。
所谓初心就是: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诉求是什么以及希望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很多疾病都需要长期的治疗,才能看得到效果。
这种漫长的等待可能会导致大家不敢对自己的治疗目标有一个确切的设想。
同时一些过度的医疗宣传也会让患者迷惑,像那些宣称药到病除,偏方治疗抑郁症的都千万不要迷信,更别被误导。
所以我们所强调的初心,是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对康复有一个阶段性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对你的情况有所反馈,通过你和医生的合作,我相信我们可以把这个计划顺利的完成。
想明白这一点,既能够帮助你找到治疗的积极性,也能帮助医生准确的判断你的状态,从而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我们都知道,当心理疾病来袭,求助于医生是最好的选择。
在我的临床经验中,患者往往会忽视自身的力量和作用,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医生。
实际上,你自己的力量恰恰是最核心,也是最有效的力量。
本文作者:北京安忻睡眠门诊医疗主任、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彭旭
如果有睡眠和心理问题,欢迎您咨询哟~
催眠真能挖出你最隐秘的痛苦?
“‘心理医生’去哪找?”——心理问题就诊全攻略
「赌瘾、网瘾、烟瘾、酒瘾」,听过购物成瘾吗?
总认为自己不够漂亮,需要心理咨询吗?
新冠后失眠、抑郁、焦虑?你需要一剂心理疫苗!
丧失所有兴趣,是抑郁症的前兆吗?
如果你决定去看心理医生,你一定要做这九个准备
极度内向缺乏自信,不敢跟人交流,情商又低不会为人处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