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亲身体验的帝都医院就诊指北

理由千千万,优良的医疗条件一定是许多人的答案。

北京汇聚了全中国最好的医疗资源,三甲遍地,从神一般的协和到在各专科独树一帜专科医院,是许多人最后的希望之地。

当然了,没人想和医院打交道,但又不是外星人,孰能无病,日子久了,难免会有些大病小痛的,如果你还是个运动爱好者,那么玄学一般的运动损伤几乎是逃不掉的。

作为一个大学来到北京的人来说,首先接触到北京医院自然是校医院……

没错,就是那个段子成篇,有着各种神奇传说,什么病都能开一种药的校医院。回想起来,虽然我大北林只是一普通211,但我还一直挺喜欢它的,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好、学生活动丰富、老师友善教学水平高、食堂好吃、还有7:3的惊人女男比,真要细说的话,唯一能吐槽的也就是校医院了。

介于已经毕业多年,又恰逢疫情无法进校,不知道我校的校医院有没有在这几年随着学校硬件设施大幅提升水涨船高,在我的记忆中,它还是那个坐落于学校中间近乎于临时板房一样的小平房,在校四年,除了体检和开过几次感冒药几乎没起什么作用。

不过好歹也是重点大学的校医院,还是有些许好处的。

首先就是报销比例惊人,是令人艳羡的公费医疗,没记错的话,门诊报销比例高达90%,住院报销95%,看病开药约等于不要钱。

其次,我们有个很好的定点合作医院,可以由校医院开介绍条帮忙挂号去看病,同样享受校医院一样的报销比例。

而我们的这个合作医院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医三院。

北医三院,全称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不仅在北京,在全国都鼎鼎有名,其骨科、运动医学还有生殖医学是全国最好的而且可能没有之一,最后那个不太熟,前两个不幸都体验过。

根据我认识的北医三院医生的说法,北医三院在“大骨头”上是全国权威,也就是说常见的骨折在这里就是全国最好的医院了。还记得北京冬奥掀起滑雪热期间有个段子:滑雪的尽头是骨科。其实吧,在北京,滑雪的尽头一般都是北医三院的骨科(如果能挂上号的话)。北医三院的运动医学研究所是中国最早成立,也是国内唯一的中国奥委会指定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其牛逼程度可见一斑。

北医三院坐落在学院路的一个小巷子里,从学院路往东拐进去后有两家医院,首先看到的是北医六院,和北医三院不仅名字很像,医院建筑风格也是一脉相承,但千万别走错了,因为这家是精神病专科医院,众所周知,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是个玄学(不是),要是走错了进去可就不容易出来了(没有)。

快速跨过北医六院来到三院,一进医院大厅就是熙熙攘攘的病人,以及北京医院的一大特色——如鬣狗般的黄牛,不断的在大厅中穿行,看准猎物就在耳边低语:专家号要不要。如今虽然北医三院医疗资源还是很紧张,但也并不是没有办法挂上号,关于如何挂号将在本文最后介绍,在此只是敬告看到此处的外地患者们千万别买黄牛票,大部分是骗子。

我前后在北医三院光顾过他们骨科、运动医学,从普通号到专家号,从腰椎到膝盖都看过,体验了三院的拳头科室。在看病期间,能清除的感觉到他们医生的专业,问的非常详细,还会根据片子询问是否有XX症状,尽可能的不漏诊、错诊。至少以我个人来说,如果有骨科或者运动科学上的疑难杂症,我是比较推荐来着的,值得信赖。

为何北医三院是可能最好的骨科、运动医学之一呢?因为北京还有个“积水潭医院”,全称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院。我认识的那位北医三院的医生上半句夸奖了北医三院是“大骨头”的权威,后半句就是称赞积水潭医院是“小骨头”的权威,也就是各种关节、跖骨之类的。

积水潭医院如今有三个园区,城里新街口园区是曾经的本部,是在旧时王府的基础上修建的,在医院里甚至还有片碧波荡漾的池塘,是在等CT、X光时的好去处。和许多北京的场所类似,建筑设施陈旧,设备先进,在百年前的旧时王府里林立着先进且科幻的现代医学器材,非常之魔幻,在等CT时,从门口看着里面的大家伙们都有种穿越的错觉。总之,在这几个医院,你永远不用担心设备不够用看不好。

我曾在一次铁人三项比赛后感觉脚趾疼,早先误以为是肌肉扭伤,谁知数月未愈,随去了两家医院看,其中一家也是还算有名的骨科专科医院,拍了片子,其骨科主任虽然看出来那个指头有些问题,但并不清楚是什么问题,只是常规的开了一些药膏。

又数月,一时兴起挂了积水潭的运动医学,此时的我依然以为是运动损伤,而医生看后不语,随后拿着片子出去了一会儿,回来后给我开了个转科的方子,大概说这是个不太常见的病,需要足踝专科看,可能需要手术,让我去找XX大夫加号。

于是我就在足踝专科得知了我的真实病因——Freiberg症。

所谓Freiberg病又称跖骨头骨软骨病、跖骨头无菌性坏死、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由Freiberg于1914年首次描述并以其名字命名。该病好发于青少年女性,运动员和舞蹈演员是该病的高发人群。主要累及第二、三跖骨头,第四、五跖骨头受累罕见。由于该病发生率较低、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容易漏诊、误诊。Freiberg病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有争议,早期研究认为创伤是该疾病的病因,后来研究发现部分患者无外伤史。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通常认为与反复微创伤,血供破坏,生物力学改变(如拇外翻畸形引起前足横弓塌陷),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凝血症、长期服用激素,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根据文献,Freiberg病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疾病,早期不易被发现,甚至X光都无法发现异常,只有碰巧做核磁才有可能发现早期变化。基本发现都是患者脚趾开始明显疼痛了,已经是中后期,多少也算个罕见病了,那两医院没看出来不冤。倒是积水潭医院名不虚传,非该科医生也能诊断出大概的病因。

知道了病症,目前摆在面前的就两条路,保守治疗,俗称不管,平时倒还好,就是走路多了后会脚疼,这就很要命了,要知道,完成Ironman大铁的梦想还没完成呢(3.5KM游泳+180KM骑行+42KM马拉松),保守是不能保守的。

为了能继续奔跑,那只有一条路了——手术。

值得注意的是,回龙观院区和龙泽院区非常近,直线距离就两三公里,同时龙泽院区很新,许多地图在输入积水潭医院时不会自动显示龙泽院区,非常容易手一抖就点到回龙观院区了,大方向还没错,只有到了跟无头苍蝇似的找不到地方才发现走错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来到龙泽院区,开启了我有生之年的第二次住院手术。

院区非常新,住院区和门诊区在非常时期被隔离开了,住院需要核酸报告和肺部CT防止是新冠患者,在办理入院手续时会一并开检查单,等通知入院时候提前三天拍CT做核酸。

住院安排倒是很紧凑,第一天入住,第二天作各种检查,第三天和负责的住院医师交流病情和手术情况,第四天就不吃不喝等待手术了。每天早睡早起,6点护士就来开灯让起床了,8点就有教授医生带着住院医生、进修医生、实习医生来查房了,可以说是亲身演绎《机医》电视剧里的情节了,教授医生还拿我的病展开了一场现场教学,老工具人了。

除去近视手术,上一次手术已经是十多年前的阑尾手术了,还清晰的记得手术刀在肚子上划拉的恐怖感,虽然不疼,但真的毛骨悚然。

这次的手术倒是没有感受到划刀,毕竟是关节镜手术,只是躺在病床上推进手术室路过一个个等待手术的小隔间时,还是感觉像是一只待宰的羔羊。这个感觉在打完麻药后尤为明显,整个下半身失去了知觉,大概这就是半身不遂吧。同时也更深刻的理解了女性对于麻醉药拐卖犯罪的恐惧,真的是一点反抗之力都没有。

手术结束后被护工推出了手术室,穿过重重人群回到病房。还是因为疫情,没有家属陪护,所有生活起居有看护负责,倒是让住院部安静了不少,顺便体验了一把“十级孤独的最高级——一个人来做手术”。

接下来就是每天输消炎药和休养了,腿麻了两天两夜才恢复知觉,现代麻药太可怕了。又恢复了几天后拍了几个CT就被赶回家休养了。接下来就是按时换药、拆线、复健了。

听起来还是很可怕的,不过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积水潭都医不好那也没有地方能搞定了,如今买了超声波理疗仪每天做复健,最坏的打算就是下半年再来一刀,祝我好运吧。

1、如果你也很不幸的跟我一样在这个非常时期需要住院,那么请记得一定拿到所有能拿的纸质报告,按通知我的护士的说法是不需要报告,都有电子档,几个院区通用,而事实是在办住院手续时,负责看门的护工根本不管这一套,必须要有盖章的纸质报告才行,还很不巧的是自助机的联网没有那么先进,只能被迫跑了几个办公室才调出了报告打印盖章。这种情况想必大家在这两年已经屡见不鲜了,上命不达基层。

2、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提前问问住院需要什么东西,由于缺乏住院经验,也出于对大医院的信任,还是大意了,来了之后护工才给了个单子,让去买诸如腿部抬高器这种东西,而医院小卖部贵不少且货源紧缺根本买不到,如果提前准备的话,某宝十几块就能买到,这里要四五十。

3、带上一个插线板会让你的住院期间没那么无聊,我甚至还能半躺着办个公。

上一章节中我曾提到在积水潭之前曾去过一家骨科专科医院,看出来有问题但不知道是什么病,那家就是北京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

不同于北医三院和积水潭,丰盛骨科是以中医为主,不过我更愿意称之为传统医学。西医应该叫现代医学,是以现代医学研究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物研发进行医疗,是科学的医疗手段。

而传统医学是以两千年的经验和积累得到的医学知识,漫长的岁月中总能碰上一些能治疗疾病的药草、药方技术,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屠呦呦老师从中药中提取青蒿素就是最好的例子。

丰盛骨科的看家法宝也是这么一个药方,在这里,几乎所有的病症都会开一剂黑泥一样的膏药,在上药室里护士给你呼上用纱布包裹,一两天后吸收完其中的药性会变得跟干泥一样,自己清理一下就行。

听起来很玄乎,但事实上确实是有效果的,传统医学就是这样,要完全否定也是反科学的,也许连花清瘟是安慰剂,但你在跌打损伤后喷上云南白药、抹上红花油也是实打实能缓解疼痛促进恢复的。

丰盛骨科基本就靠这药撑起了整个医院,挂号也很容易,就是看病体验不太好,上药室是人工排队那种,没有叫号机啥的,一帮断胳膊断腿的在门口站着排大队,多少有点不人道的。

事实上,除了北医三院和积水潭医院,北京在运动学和骨科还有一个隐藏扫地僧,这个医院不太为人所知,但其实身怀绝技,那就是直属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

这家医院坐落在北京南三环,就在体育总局边上,公共交通最方便的是地铁五号线天坛站,因为知道的人不多,来这的基本都是从业者或者资深体育爱好者,排队时能看到从事各种运动的人,那话咋说的,滑雪的尽头是骨科?不,要我说,所有运动的尽头都是骨科。

为什么我推荐只在这拍片而不是在这就诊呢,因为这家医院的作风有些许“豪放”。前面说过了,他们主要是服务国家队的运动员们,顺便服务社会而已。所以他们平时接待的主要患者都是那些在运动场上受伤的运动员,而那些运动员们的恢复能力和忍受能力和我们普通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两位我很喜欢的环法自行车冠军弗鲁姆和贝尔纳尔都在训练中遭遇了车祸,极其严重,断几十根骨头的那种,一度诊断生活质量会受影响,而他们一个如今已经恢复到能参加环法虽然不能回复当年之勇,但也能顺利完赛(注:能在代表自行车最高荣誉的环法自行车的运动员极少,中国至今为止有且仅有一人),另一个也在短短两个月后扔下轮椅开始骑车了。

由于常期接触这类人群,体育医院的医生们对于普通人的伤势属于是见怪不怪了,就像我去看诊的滑膜炎,对他们来说这是很小很小的运动损伤,歇几个星期就好了的,而且在他们看来,这种程度的积水应该没什么感觉才对。但是以我个人伤势为例,虽然确实没有到走不了路的程度,但也的的确确是影响了生活质量,从一个每天徒步两万步没感觉的人退化到了走十分钟就膝盖疼,前前后后折腾了两年才康复。同时他们的处理也比较偏下重手,像我就挨了有生以来第一针封闭。

并不是要苛责这些医生,我从小就在医院长大,倒是很能理解他们这种心态,前文有说到我曾做过阑尾手术,确诊阑尾炎需要手术是在我父亲的医院里,主治医生是从小看我长大的院长,我母亲曾私下像我父亲吐槽为何院长说做手术还笑嘻嘻的没当回事,我父亲的回答是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病,要是他紧张了,反而事情就严重了。

体育医院也一样,普通人的伤病在这些身经百战见的多了的医生面前真的算不了什么,有些怠慢可以理解,只是对于我们自己,就需要找个更合适的医院了,就像爱情,没有对错,只是不合适而已。

如果说北京哪座医院最久负盛名,那一定是协和,用我医学院毕业的父亲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医学界最高学府”,在191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以最近火热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蓝本建立,是中国第一所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医学院,不久前沸沸扬扬的“研究生复试331分逆袭”事件上热搜一大原因也是因为主角之一是协和。

我在协和的经历不多,也就看过一次膝盖滑膜炎和一次胃病,留给我的印象不算很深,只有古朴的协和大门和先进整洁的医院搭配在一起有些魔幻。其更多的传说可以去知乎看看“北京协和医院有多牛”这话题,不仅没有短板,还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离协和正南方不远还有一座北京的名医院——同仁,是眼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全国权威,尤其是眼科。当然其他科也不弱,由于和协和地理位置接近,都在东单那块,两医院中间夹着“东单公园”和“东单体育中心”,两医院的医生护士们都常常在这里休闲运动,时不时就会遇到需要急救的病人,常常在有人突发疾病时出现,解救之后翩然而去,留下了东单“死神结界”的传说。

我每年年底都会造访一次同仁,也算得上熟悉了,同仁分东西区,还有个新的亦庄院区没去过。西区是常规的医疗科目,东区主要是眼科,我主要去东区,复查我在这做的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

激光近视手术大概是我这辈子最爽的一次治疗,手术只有短短十分钟,手术后回家睡了一觉就重见光明了,从此告别沉重油腻的框架眼镜,扔掉干涩的隐形眼镜,迎回清晰明亮美好的世界,唯一的遗憾就是在同仁做手术的体验并不好。

选择同仁是出于对于同仁眼科的信任,可惜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于是就造成了人满为患,手术大概得等上个小半年,对于着急的就有些残忍。同时每次来同仁都要体验站到脚痛的排队,关键大都还是无效排队。

大概流程是这样的,挂完号之后去医生门口排个一两小时,到了之后由助理医师开检查单,缴费后去验光那排一个小时,做两个检查,然后再换个屋子检查排一个小时,再做一项检查,最后做完大概五六项检查后再回医生诊室外排一两小时由医生再检查一下,看一下单子,确认状况良好,这样的流程在手术前要做两次,手术后一天、三天、一周、一月、半年、一年各做一次,以后每年一次复查。

其次,此项手术主要依靠机器,私立医院的机器并不比同仁差,甚至更好,而且在市场化运作下私立医院的医生也大都是曾经同仁这些公立医院的主治医生。给我做手术的医生号称同仁王牌,在我手术后不久也被某私立医院挖走了。

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只是瞎着眼(检查需要散瞳,散瞳后看不清东西,且畏光)排大队的感觉真的挺糟糕的。

除了激光近视手术,在不久前还不幸因为肠胃炎体验了一把同仁西区。比起东区,西区相对条件好一点,更像一座现代医院,只是比起协和什么的还是有差距。大概也因为眼科名气太大,掩盖了同仁也是座三甲综合医院,挂号非常好挂,在我痛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同仁的内科是号最多的。

在同仁西区的医生也很负责,态度也比东区眼科的好不少,由于我当时病情略微复杂,需要检查的项目比较多,门诊来不及,还帮忙转到急诊那边的医生,在当天给做完了CT和各种血液检查,抽了五六管血,从白天折腾到半夜,顺便见证了急诊的人生无常。

总体来说,作为南城人民,还是很高兴在南边有同仁这么座老牌三甲医院的,比起小医院还是靠谱不少。

由于肠胃炎那次在同仁拍CT拍出了胆囊流沙状阴影,医生建议进一步复查,于是就找了有肝胆胰专科的朝阳医院,这也是朝阳医院的重点学科,当然朝阳医院更著名的是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就在这,本次疫情就指望他们能干点啥了。

这是我唯一一次来朝阳医院,由于坐落在工体边不远,倒是经常路过,还有一些骨折的朋友也在这治疗,拄拐人群数量仅次于北医三院和积水潭。

朝阳医院的条件非常好,在我感觉中仅次于协和,尤其是各种核磁CT等检查设备众多,在我等待胆囊拍片时发现等待的病人比许多医院的候诊人群还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创立于1915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临床医学院。我和他打交道主要是因为我有很严重的湿疹,每到季节变化手上就有许多水泡,还会龟裂,苦不堪言。前后看了许多医院也不见根治,是后来无意中在春雨医生上发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北京皮肤科排名第一,全国第四。于是来试试,没想到还真给治好了,告别了多年的痛苦。

得益于(不是)家族遗传,我的牙口不太好,尽管已经很注意了,每天电动牙刷刷牙,刷牙后不碰任何吃的,漱口水也用的勤,也架不住牙齿时不时的闹点毛病,小问题在家附近的诊所就搞定了,直到某次三颗牙齿同时出问题,同时还波及到了鼻腔,就只能去更权威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了。

北京口腔医院始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是国内最古老的口腔医院之一了。坐落在天坛隔壁,离德云社和天桥艺术中心不远,交通不太方便,之前隔壁还有个天坛医院,强强相邻给交通造成了巨大的不便。如今天坛医院已经搬走,口腔医院也将搬迁到丰台花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口腔医院的号也不太好挂,不过可以通过挂急诊曲线救国,我那三颗牙齿就是在急诊处被医生保住了,解决了牙科诊所无能无力的多点发炎,通过针管治疗杀死神经再上药,步步逼近,遏制住了发炎。

此外还在口腔医院拔过两颗智齿,动作极其麻利,一分钟搞定,在医保后只花了十几块钱,性价比十足。

只是另一颗牙齿就没那么好运了,大概是啃骨头太过于忘我,导致一颗臼齿给咬批了,甚至还是在多日之后开始疼了才发现,只能拔了换种植牙。

于是年纪轻轻的我就拥有了第一块钛合金零件,离钢铁侠又进了一步,种植牙听起来挺吓人,其实还蛮顺利的。拔牙三个月后来医院划开口腔,在骨头上打个孔为螺丝预留位置,待伤口缝合痊愈后旋上钛合金底座的陶瓷种植牙即可。这么一颗小小的种植牙可售价不菲,一颗价格高达两万,难怪国外牙科医生是富人,想想我那口腔里种植20颗牙齿的叔叔,一张嘴就是一辆奔驰啊。

天坛医院曾经位于口腔医院隔壁,距离天坛就数百米,不负其名,然而两座医院坐落在同一位置的后果就是一块交通黑洞,靠近两座医院都不避免的陷入堵车,有时打车去提前下车走过去比开车更快。自己开车也很难找到停车位,在被贴好几次条之后彻底放弃了开车选项。

好处当然是有,比如我曾在复查口腔等CT的间隙抽空去隔壁天坛医院皮肤科给湿疹开了点药。如今天坛医院已经搬迁到了南四环,气势恢宏,曾去看过紧邻的一个新开楼盘,也随着天坛医院的到来水涨船高彻底买不起了。

如今天坛医院大概是北京南边尤其是西南角最大的综合性三甲医院了,虽然丢了名头里的天坛,但造福一方百姓也是大功一件了。

作为在七线城市的二线医院(某一甲医院)长大的我,本来对于非三甲小医院也没有什么偏见的,一般来说感冒发烧腹泻割伤这种小伤小病去个小医院就可以了,也许小医院里没有名医,但也都是7年医科训练出来的,小问题还是能解决的,就不用去大医院占用医疗资源了。

我选择的这家医院是离家最近的综合医院,还能走医保,也不是什么莆田医院,只是遇到的几个医生似乎都是被大医院淘汰或者半退休返聘的,医术和医德都有一些瑕疵。这场经历后,我大概也明白为何大城市的人还是愿意去大的公立医院排队了,和小城市不同,一线城市的优胜劣汰狼性文化注定了这些小医院不太可能会有好医生。当然这也可能是个例,大家自行考察身边的类似小医院吧。

从这一波疫情的汹涌来犯可以看出,我们的医疗资源还是很紧缺的,在我最近几次就诊中很遗憾的发现非三甲大医院很难完全承担起治病救人的工作。看病恐怕还得去大医院人挤人。只是,在得到诊断后,可以把后续治疗转移到社区医院。

令我没想到的是,北京社区医院的密度是真的大,即使是我家这种穷乡僻壤,以1.5公里为半径画个圆都有五家社区医院,城里就更多了。就我最后去的那家来看,医疗条件还挺好的,茶几明亮,人也不多,大都是附近的退休老人,就输液打针这种简单的治疗,这的医生护士足以胜任了。如果我看到的报道没出息偏差的话,社区医院的医生很多是大医院的年轻医生来下基层锻炼的,这与小医院那种被淘汰或退休的老油条们不同,这更像是一种资源倾斜。

就我个人而言,推荐大家在大医院就诊后,在社区医院完成最后的医疗救治。也许在此次疫情后,建立更完善的社区医院全科医生和分诊制度才是医疗资源不足的现状下解决医疗挤兑的好办法。

虽然北京有很多好医院,但医疗资源也同样是个稀缺资源,并不是大街上的饭馆,随便进去就行,还是需要提前预约,甚至定好闹钟抢号,但也并不是非黄牛就买不到,像我这种身经百战见得多了的,只要不是全国唯一的疑难杂症专科专家,挂号倒也不是那么难。

在移动互联网和手机APP普及之前,北京各大医院都采用医疗卡挂号,需要提前去医院办理手续“建档”,然后拿着医疗卡挂号,这也是黄牛最猖獗的时代,如今已和病例手册一起基本被淘汰了。

除了114和京医通,事实上大医院的官网和公众号也有挂号渠道,甚至有些医院还会对自己的渠道进行资源倾斜,比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114上只有很少的号源,而自己公众号上就有很多,所以在114和京医通挂不上时可以来医院自己的渠道看看,说不定有惊喜,还能顺便看看医师资历,选个合适的医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医生是有加号的权力的。我在北医三院和积水潭均有过加号看病的情况,包括手术那次,只是一般有时限,大都是在4点前,同时需要排在非加号后面。医生是这个世界上最希望你痊愈的人,绝大部分医生都不会放弃病人,能治一个是一个,如果你用尽了上面的办法都挂不到号,不妨试试直接找到医生,请求加一个号,不过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别用这招,尽量让医生按时下班吧。

除了有明显症状的病痛,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得的什么病,要挂的号也可能没有了,这个时候别忘了还有个“急诊”。急诊科在某种意义上是医院的“全科”,医生可能不是某项病症的专家,但一定对大多数病症都略知一二,而且急诊随时可以挂号,24小时待命,急诊医生可以在简单遏制病症后帮助转到专治该项病的医生处。

不管人逃不掉的三件事中有两件都和医院有关,虽然如果有可能,我们都不想进医院,但真到了必须进医院的时候,也别讳疾忌医。找工作一定要交医保,真的能省钱,如果有能力,可以再添置一份医疗保险,作为不怕生病的底气。

我们没法选择是否生病,但可以选择合适的医院,小病就近治疗,大病找名医,将更多的医疗资源留给需要的人,也多给医护们一些尊重,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医疗事业,尽自己所能为医疗事业做贡献,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才是避免医疗挤兑的正确道路。

如今的世界已经大变样了,我们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才会真正结束,在那之前,医疗资源都是紧缺资源,照顾好自己吧。

THE END
1.三院要闻北医三院骨科承办2024北京关节外科学术年会 2024年11月23日,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处、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承办的2024北京关节外科学术年会在京召开。年会会场年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关节外科领域的6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关节外科的最新进展、手术技术、疑难病例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促进关节https://www.puh3.net.cn/xwzx/syyw.htm
2.北医三院骨科关节组专家排名专家介绍专家名单简称/别称:北医三院,北京第三医院医生快速咨询三甲 13万公立三甲认证医生 1分钟接诊、好评率98% 1300万人已问 立即咨询 骨科关节组 相关疾病 骨科关节组医生 本科室共收录8位医生,可服务医生数8位 已加载全部在线 骨关节科医生极速咨询 三甲医生VIP1对1 13万三甲医生在线、3分钟极速接诊 您是想咨询骨关节科https://mip.mingyihui.net/hospital_37/department_758.html
3.门医技术丨区医院骨科引进治疗神器“瑞士EMS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门头沟区医院新楼七层骨科病区对面(出电梯左手侧) 3.咨询电话 010-69843251-872/873 出诊专家 先后就读于吉林医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获得本科、硕士学位,曾在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长短期进修学习,2004年以人才引进调入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率先在区内开展了许多新技术、新项目。主持http://www.mtgqyy.cn/index.php?c=article&id=1424
4.韦峰北医三院骨科医生门诊时间预约挂号韦峰医生,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医师,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脊柱微创手术。原发脊柱肿瘤的彻底切除,如骨巨细… 发布最新出停诊时间,在线为您提供门诊预约加号(挂号),在线问诊,电话问诊,在线会诊等一对一服务。累计发表科普文章42篇,共帮助患者7081人http://mountweifeng.haodf.com/
5.骨科姜亮网上预约挂号北医三院相关信息来源:北医三院 咨询: 3300 人 咨询电话:17600464608姓名:姜亮 学位:博士 专业:骨科、脊柱外科、脊柱肿瘤 导师资格:研究生导师 性别:男毕业院校:北京医科大学技术职称:副教授、主任医师 业务专长 脊柱肿瘤、颈椎病(脊髓型 神经根型)、腰椎疾患(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工作经历 http://bj301.net/html/4769.html
6.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电话专家简介保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卫生部部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556人,开放床位1498张。医院设有34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拥有28个博士点、1个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在岗博 更多 https://m.360worldcare.com/yiyuan.php?id=329
7.「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专家排名出诊咨询家庭医生在线医院库为您提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骨科专家出诊、预约挂号,第一时间了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专家排名、擅长等相关信息。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3009/schedule_16055_1/
8.王小红医生预约挂号武汉协和医院骨科王小红王小红,医学博士,主治医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师从著名骨科专家王洪教授和杨述华教授,并先后赴北医三院和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以及三星医院进修关节镜。参译《脊髓拴系综合征》、《后交叉韧带损伤:实用处理指南》等医学专著。展开 +关注(37) https://www.yihu.com/doctor/hb/1D9A3803F14E4952ACFFD9F37E413C55.shtml?deptId=7225469
9.各个学院的英文表达6篇(全文)2、做好调剂的准备:考北医这样的知名的大学,落选率是很高的,而且复试是时间也比较晚,等复试结果出来之后才考虑调剂已经晚了。所以,无论你有多么的强,也要提前作好调剂的准备。我的方法就是事先查找各类医学院校研招办的电话(备用咨询),在全国网上调剂系统先挂个号,尽管复试结果还没出。再者就是如有时间就多跑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zti21mi.html
1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挂号方式擅长科室等级在线医生地址如果需要住院治疗,由医生开出住院单,病人留下联系电话,等有床位后通知住院,通常等待一周时间。住院当天携带现金或支票到骨科病房确认后办理手续。 住院后通常1周后手术,手术后住院1至2周。另外,北医三院骨科在四环内有住院分部,三院眼科楼前每天8:30、13:30有班车往返。 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hospital/f0158d48cd797047/
11.携手名医好消息!特聘北医三院颈椎专家陈欣教授即将坐诊青岛西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难题,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与国内各大知名医院专家展开合作。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特聘教授北医三院骨科专家到医院定期开展坐诊查房、预约手术,如您有骨科相关问题,欢迎到“脊柱外科门诊”就诊咨询。 本次坐诊安排 https://qingdao.dzwww.com/gjzzz/202409/t20240905_14760268.htm
12.医学部工会北医三院骨科医生曾岩手记 5月14日星期三 在车上颠簸了一夜,我们终于到达安县县城,再往前就到达北川了。 一路上,我们的车行进的都不是很顺畅,天快亮时,可以看到道路两旁有一些倒塌和被破坏的房屋。有很多人都在路边搭起了帐篷。 医疗队在安县暂时停留了一下。整个县城好像很冷清,居民已经疏散了。接到命令我们前https://byjygh.bjmu.edu.cn/xwzs/8f254aa1d59941b2a8fb665bf63f2c5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