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方剂

月经不调很多人都采用中医治疗,因为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副作用小,而且中医能治本。对于月经不调有不少的中药方剂可以治疗,下面就为大家推荐10种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方剂。

【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方剂】

方剂一、举元煎合归肾丸加减

功效:健脾补肾,益气调经。主治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

方解:本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熟地、补骨脂、菟丝子、川续断补肾,艾叶温经止血调经,首乌、当归养血调经,炙甘草调和诸药。

方剂二、二至丸合两地汤加减

组成:女贞子15克,旱莲草18克,干地20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山茱萸12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9克。

功效:滋养肝肾,清热调经。主治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于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方解:本方用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菟丝子滋养肝肾,于地、白芍、玄参、麦冬滋阴清热,五味子交通心肾,并有收涩止血的作用。

加减:正值经期,月经量多,加阿胶12克(另溶)、岗稔根30克、乌贼骨12克、金樱子30克以养血收涩止血。经期延长,淋漓不断者,可加益母草30克、茜草根15克、地榆15克、荆芥炭10克、煅牡蛎30克以祛瘀凉血、收涩止血。

月经完期或先后无定,加桑椹子15克、金樱子30克、珍珠壳20克、淮山药15克、当归9克以滋肾调经。

方剂三、滋血汤加减

组成:当归15克,熟地3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20克,鸡血藤30克,黄精20克,首乌20克。

功效:益气养血调经。主治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方解:本方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鸡血藤、首乌、黄精补血养血,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助生化之源,共奏补益气血调经之功。

方剂四、逍遥散加减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茯苓15克,白术9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木香6克(后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肝理气调经。主治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经色紫红,夹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暖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方解:本方用柴胡、香附、郁金、木香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调经,茯苓、白术健脾和中。

加减:肝郁化热见月经先期、月经过多者,可加丹皮12克、栀子10克、川楝子10克以疏肝清热,茜草15克、地榆15克以凉血止血。气滞血瘀见月经后期,经行不畅,加丹参20克、牛膝15克、桃仁12克、红花6克、益母草30克以活血调经。肝郁脾虚月经失调加重茯苓至30克,淮山药15克以健脾益气。肾虚见面部有斑加女贞子15克、菟丝子15克,以滋肾调经。

方剂五、八珍汤加味

组成:党参12克,黄芪12克,茯苓12克,炒白术10克,大白芍12克,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12克,仙灵脾9克,山茱萸9克,鸡血藤12克。

功效:养血和营调经。

加减:脾虚食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陈皮6克;经期者,宜加红花6克、川牛膝9克、路路通10克;四肢不暖者,加桂枝6克;下腹隐冷者,加文叶9克、乌药9克。

方剂六、归肾丸加减

组成:菟丝子12克,杜仲10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9克,当归9克,熟地10克,淮山药12克,白茯苓10克,巴戟天10克,仙灵脾10克,补骨脂9克。

功效:补肾养血调经。

加减:经期加莪术12克、香附9克;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熟附片9克、乌药9克。

方药七: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9克,红花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9克,生地9克,香附9克,失笑散9克(包煎),乌药9克,泽兰叶12克,京三棱9克。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

加减:瘀久化热者加丹皮9克、炒山桅10克;腹胀者加枳壳9克、木香9克;经少不畅腹痛者加桂枝6克、莪术12克、王不留行籽9克;气滞血瘀者加木香9克、小茴香6克。

方药八:苍附导痰丸

白茯苓12克,法半夏10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苍术9克,香附9克,胆南星10克,枳壳9克,六神曲9克,丹参12克。

功效:痰湿治法臊湿豁痰通络。

加减:经期者,加没药9克、路路通10克、益母草15克,去甘草;苔白腻,院问者,去甘草,加木香9克、砂仁3克(后下);肾虚者,加锁阳10克、熟附片9克,或紫石英15克。

方剂九、柴胡白芍

组成:柴胡6克,白芍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0克,麦冬10克,地骨皮10克,自茅根12克,香附10克,地榆10克。

功效:清热养阴,调气理血。主治月经先期、经量血多或非时出血(少量)。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各温服1次。

加减:本方适宜因血热所致之月经先期、经量血多及轻微的非时出血诸症。实热者,可酌加丹皮、青蒿、黄柏;虚热者,宜以生地、地骨皮为主,配滋阴壮水及阿胶等养血柔阴之品自可收功;郁热者,可以本方与丹桅逍遥散合参化裁治之。

方剂十、茜草丹参治月经不调

组成:茜草12克,丹参12克,桃仁3克,土鳖虫6克,川军6克,当归3克,赤芍12克,红花3克,干姜3克。

THE END
1.女性月经不调怎么办深圳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深圳五洲国医堂月经不调 何为月经不调 在线咨询 月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行经时间不足2天 经期延长: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期超过7天以上,或淋漓半月方净 月经过少: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月经推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 月经提前: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周期以上 http://wap.wz16.net/guoyitang/wap_gytyjbt/
2.月经不调:中医药的治疗策略和效果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常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促进身体的平衡。疗程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反应而定。 4.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因此饮食调理也是月经不调治疗的一部分。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建议相应的饮食方案,包括食物的https://www.hntv.tv/yshnzt/article/1/1749365155338575873
3.中医如何治疗月经不调?月经失调月经失调治疗方式中医如何治疗月经不调? 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主要是辨证论治,主要分型如下: 1、气滞血瘀型:气能推动血液运行,如果平时情绪不畅,气行受阻,血液运行不通畅,或者血液自身凝滞,导致经血不来,这就是气滞血瘀型,其比较常用的中药处方有四物汤,或是桃红四物汤加减等等。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9144572804.html
4.月经不调中医治疗方法专家文章月经不调中医治疗方法 月经不调可以通过中医进行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小,可以采用当归,益母草膏进行调理。可以采用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带。在进行治疗时,也要注意控制好饮食,不能喝浓茶和咖啡,做好个人卫生工作,不能胡乱的进行清洗,以免受到感染。 大家对于月经不调都不陌生,这种疾病出现后,给女性带来的身体方面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185884.html
5.月经不调中医怎么治月经不调中医治疗方法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请升级。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包括中成药或中药汤剂、外灸疗法、针刺治疗,具体如下: 1、中成药,包括乌鸡白凤丸、复方阿胶浆,经方如逍遥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 2、对于宫寒的女性,采用灸法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3、针刺治疗,选取调节月经期的经穴,如三阴交、足三里、子宫穴等,可取https://www.cnkang.com/video/article/283726.html
6.月经不调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妇科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的出现,严重危害着女性朋友的身体健康。同时对其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所以选择一个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摆脱月经不调的折磨。那么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方法有哪些呢? 1、血热型 症状:月经不调,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月经不调中医治疗,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https://m.jiankang.com/jibing/97720.html
7.辨证论治:月经不调中医治疗中医辨证治疗月经失调疗效满意,下面分别阐述中医辩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方及典型病例。 1.脾肾气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https://www.yihu.com/jb/gm/118786.html
8.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主要通过四诊来了解月经的期、量、色、质、气味的异常变化,以及伴随月经而出现的其他症状,从而辨别病因(寒热虚实)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 气虚型:主要表现为经期多提前,经色淡、质稀,精神疲劳,小腹空坠等。宜使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 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422a279096d45edf0ce2ec65be2a24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