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思虑、劳累过度,或外感风寒,或房事不节,或行经期不能很好注意卫生;用冷水,吃冷食,剧烈运动,以及生气行房等。此外,患其他疾病,也会引起月经不调。
2.症状
经来不顺,不是提前,便是推后。提前者,为月经先期,色深红,烦躁,脉数,为血热。如果血量多,色淡,神疲,头重眩晕,脉迟,为气虚。推后者,为月经后期,多属虚寒,或气血郁结。
3.辨证施治
月经不调,属于功能性疾病,则补肾与健脾。在此基础上,血热者,调经兼清血热。血虚者,调经兼以补血。气虚者,调经兼以补气。后期郁结者,调经兼以舒肝解郁。
配穴与手法:
轻重标准度:应用轻、中度,以应血。
快慢标准度:应用慢度,以应肾。
平揉圆圈大小度:应用中度,以应脾。
关于所加的穴位,应按配穴的排列次序,以及部位的先后次序进行,以便与配穴相一致。
小结:月经不调的点穴治疗,一日点穴1次,或一周内点穴3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定。一般性的月经不调,点穴治疗1~3次之后,症状可以减轻。治愈,则须观察第二次月经期,是否已经正常。如未正常,尚须继续治疗。在行经量多的时候,应减去腹部穴位,并应把揉圈改小,揉中应不间歇,以收敛。
验案例证
(1)梁XX,女,28岁。住西安市东关。1963年3月22日初诊。
检查:患者自觉头昏。腰坠,腹疼,不想吃,精神疲困。这几日正在行经,咳嗽时,经血就由阴道流出。脉象右寸浮洪,左寸沉;两关弦;两尺无力。为气血虚,月经不调之症。
本病经点穴3次后,患者脉象缓沉细,经水渐少,食欲好转。此后,在行经期,每日点1次。经止后,一周点穴3次。经治疗两月而痊愈。
(2)丁X,女,25岁。西安市某某厂德语翻译。1984年6月22日初诊。
检查:近几天,曾在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取血化验血小板8万(以往牙龈常易出血)。面色白,有倦容。舌淡,苔薄。脉象细。
复诊(24):点穴之后,月经已少,精神好转。因此,回家痛快地洗了一次头。当时,患者的姑姑(在北京崇外地区医院当皮肤科大夫)就说:“您不是没精神么?咋!洗起头来啦?”患者一再回答精神好多了。
在继续点穴一个多月之后,月经未至。此后,患者自动停止治疗。时隔两月,经调查,患者确已怀孕。翌年,产一男孩,身体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