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内常住居民,以农民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等人群为重点。
二、服务内容
(一)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结合健康教育项目,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播放影像资料、设置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以及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二)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及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管理服务
根据《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2011年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县级疾控机构做好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指导服务及非住院艾滋病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农民工行为干预。按照《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导方案(试行)》(卫办疾控发〔2005〕102号)要求,利用春节、农忙两次农民工返乡期间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安全套推广等行为干预。
3.治疗病例监督服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家庭成员对艾滋病治疗病例每天监督服药2次,每年至少完成2次面对面随访。
4.特殊情况转诊。随访过程中如出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法处理的机会性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要及时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并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服务流程
(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随访管理和监督服药
四、服务要求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辖区内农民工开展经常性的行为干预工作,并做相应记录。
五、工作指标
(二)农民工行为干预覆盖率=接受过行为干预的农民工/调查的农民工×100%。
(三)感染者和病人随访完成率=随访管理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辖区自愿接受基层随访管理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100%。
(四)治疗病例监督服药完成率=完成监督服药的治疗病例数/辖区自愿接受基层监督服药的治疗病例数×100%。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