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全科医生的学习当中,为基层医疗贡献一份力量,使基层医疗体系的建设更加完善。
近年来,全科医生的概念在各种报道中被不断提及。但大多数人都不明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区别,为什么要鼓励大家先去全科医生处就诊,难道不是专科医生更加专业吗?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小病来说,人们需要的其实不是大医院和医疗专家,而是身边的全科医生。合格的全科医生能够解决患者80%以上的健康问题;遇到复杂严重的疾病,全科医生也可以及时进行判断并转诊,避免病人盲目地选择科室。
然而,就目前而言,全科医生在国内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全科医生数量少、待遇低、社会认知度不高,缺乏社会认同。很多人都对全科医生不甚了解、不太信任。
但是,全科医生真的不如专科医生吗?
全科医生也被称为家庭医生,提供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全科医生一般是以门诊的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疾病的多面手。相较于专科医生,我们通常见到的全科医生往往集中在社区医院内。因具有独特技能和知识,使全科医生有资格向家庭的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等卫生服务。
全科医生概念的兴起源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城乡居民对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增加;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健康的因素的增多;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的发展与变化也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以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健康。
而我国对于全科医生的培训起步较晚,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逐渐兴起,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训才逐渐成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于全科医生的培养方案,我们其实可以
借助美国的培养制度来进行思考。
在美国,全科医生会对患者的疾病和伤势进行初步诊断,因此全科医生也被称为患者的初级保健医生。当人们患感冒或出现慢性健康问题时,患者往往会先寻求全科医生的诊断。如果患者希望能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他们也通常需要从全科医生那里进行转诊。可如果患者有危及生命的问题,患者可以跳过全科医生的诊断,直接去急诊室就诊。
合格的全科医生可以解决九成患者的医疗问题,只有一成患者需要转到大医院治疗。全科医生同时承担首诊、分诊、双向转诊职责,与医院紧密协作,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居民健康。
美国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非常严谨,不仅需要学历上的深入学习,也需要通过考试获得证书,进行面试并通过后方可持证上岗。那么,想成为全科医生需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获得一个医学院的学位
如果你的本科是其他专业,但对医学有着一腔热血,那么美国医学院还是愿意为你敞开大门的。
听上去,人人皆有可能是不是?但这只是初步的背景要求,医学院考核是非常严格的。
医学院会综合考量学生在本科阶段的课业成绩,从而考虑是否录取,毕竟完成医学院的学习并不容易。因此,申请人在完成本科学习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学历。一些人甚至会先选择获得硕士学位,以增加他们被录取的机会。
而且,所有申请医学院的申请者都需要参加MCAT(医学院入学考试)并进行面试。只有通过考试并且面试成功的候选人才有可能被医学院录取。当然如果申请人有医疗行业的工作经验(可以是在医疗机构实习或进行志愿工作),这也会有所帮助。
如果把本科学习和医学院的课程结合起来,这些课程往往会持续7年,甚至更久。
2
进入医学院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一旦学生进入医学院,前两年要进行课堂学习和实验室工作。课程内容包括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伦理学等等。学生还要学习如何为患者进行检查、完成疾病的诊断。医学院的最后两年允许学生在实际的医院或临床环境中,在医生的监督下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在轮转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毕业生还需要完成一个为期三年的实习项目。这包括以住院医生的身份在医院或诊所工作。毕业生从医学院毕业后将被授予医学博士(M.D.)或骨科博士(D.O.)学位。
3
毕业后,还需要获得“全科医生许可/认证”
以全科医生的身份执业需要获得国家执照。然而,这只有在完成医学院和住院实习项目后才能实现。
美国每个州都都有自己的规定,但都要求医学生通过执照考试,才成为一名全科医生。每个国家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有些国家的规定较为宽泛,有的国家则非常严格,其中一些要求包括背景调查和获得继续教育学分。在获得州执照之前,全科医生必须在美国医学执照考试(USMLE)中取得及格分数。
对于希望提高其资历的全科医生来说,是可自选获得委员会认证的,这是一种证明更高专业水平的方法。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颁发普通医学和家庭医学证书。为了达到这两种目的,每个考试都需要通过分数,在住院实习项目方面也可能有特定的要求。
总体来讲,美国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专科医生并无差异。而相较于美国,目前中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还处于雏形阶段,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