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家庭医生在西方贵族中备受尊崇。
1960年后,全科医学流行于西方发达国家,他们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服务家庭,英国称全科,美国称家庭医生。
可是,家庭医生到底是什么?
家庭医生能解决什么问题?
国内家庭医生普及的现状怎么样?
未来有可能全面普及家庭医生吗?
下面小德就来说一说:
家庭医生是什么?
家庭医生,是对服务对象提供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地和个性化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健康教育,乃至健康管理等综合健康服务的医生,是城乡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我们的家庭医生主要由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全科医生牵头、联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家庭医生团队。
以美国为例,只要有医疗保险的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假如一个人生病了,家庭医生是第一线的处理医生,根据每一个人的医疗档案,用专业知识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判断是否有必要转诊。
由于家庭医生经过全面的培训,一般疾病都能处理。解决不了和需要进一步转诊的问题,病人再由家庭医生转介到各个专科医生。
家庭医生除了有丰富全面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与病人打交道的能力,另外,家庭医生又与各专科医生紧密合作的合作,出面治疗并协调各专科医生管理患者。
因此,美国人看病是由家庭医生作决定。
国内家庭医生现状怎么样?
中国的基层医疗积贫积弱已久,现阶段国内的家庭医生和国外的家庭医生并不是一个概念,更多的是承担公共卫生的任务。
从卫计委对家庭医生内涵的表述来看,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健康咨询是主要的内容,具体的问诊只是家庭医生的一小部分。
即便如此,由于人口基数大,要完成这样的服务所需的精力也是极为巨大的。
其次,在中国现有体系下,家庭医生发展本身也有着很大的困境。
在病前,家庭医生的职责是目前整个市场上完全缺失的。以体检这一主要预防医疗服务为例:中国用户要么自行决定进行怎样的体检项目,或者由完全没有医学背景的企业HR代为决定,为全体员工购买套餐。
事实上,这种模式造成了预算的浪费或者是检查缺乏针对性。
由于年龄、病史、家族遗传因素的不同,每个用户需要的体检项目是不同的。一些没有疾病风险因素(如吸烟)的用户可能不需要某些创伤性检查(如CT),而对于另一些高风险用户来说,筛查是有必要的。
而刚刚提到在美国,筛查项目的决定由家庭医生决定,这是为了确保用户获得最有必要有针对性检查,而不是由标准化套餐来解决。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以及医学人才的培养,更多的城市将会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当下,随着人工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智能检测设备正在充当着“家庭医生”的职责,就比如现在家庭卫生间首选的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检测马桶盖。
德方智能检测马桶盖,内含尿检生物芯片,如厕过程可自动提取尿液分析,链接云数据大健康平台,2分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尿检报告,并且还有健康指导。
一共14项指标,可全面、准确、早期地反映人体健康状况,在疾病萌芽之初便介入治疗。
比如:肝炎、肾炎、糖尿病、尿路感染、结石等等常见高发疾病。
便捷的线上健康档案管理方式,可以轻松掌握近期身体指标,以便对饮食、作息、生活方式等做出及时调整,相当于请了一位“家庭医生”。
科技改变生活,德方智检马桶盖,借助其高颜值、高科技、高性价比,正在迅速普及到千家万户,让家家户户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