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24年4月刊的《无线电新闻》杂志封面,人们就已设想“TheRadioDoctor(用无线电通讯的医生)”——医生通过专有设备获取患者诊断数据,远程为患者提供治疗建议。在那个技术发端的年代,这个封面故事更像是对未来的一次畅想。
《无线电新闻》,1924年4月刊封面
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远程传输患者医疗数据才真正得以实现:1959年,蒙特利尔Jean-Talon医院放射科的医生,通过电视摄像技术,实现了远程传输X光片数据;1969年,俄克拉荷马州的荣军医院实现了心电监护数据远程传输。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欧美等国对卫星和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的利用,才使得远程医疗有了实质性突破,远程会诊、远程医学图像传输等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欧美等国不断进行着对远程医疗的探索,制定政策扫清远程医疗发展的阻碍。以美国为例,布什期间医疗IT十年建设规划以及奥巴马医改等,均利好远程医疗的发展。而最终,将近百年前的梦想,随着互联网的全面覆盖、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真正地走向社区、走向个体,成为了现实。在今天,随着深耕于此的TelaDoc(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商)、Amwell(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上市,远程医疗第一梯队企业MDLive也计划于明年初申请IPO。未来远程医疗将会是什么样子,或许早已掩藏在如今采纳先进技术发展远程医疗的企业中。其中,采纳AI技术,囊获数亿美金融资的AI远程医疗公司巴比伦(BabylonHealth,巴比伦健康,以下简称巴比伦)又是极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巴比伦采用的AI技术有何特色?它为远程医疗的发展又带来了哪些启示?
欧洲市场拔得头筹的远程医疗企业
从AI聊天机器人到慢病管理
从成立以来,巴比伦已经囊获了3轮融资。在2016年1月,其拿到了A轮2500万美元的融资。这笔融资中的投资人包括DeepMind(2014年被谷歌收购)创始人DemisHassabis和MustafaSuleyman,坊间很早便有传言,巴比伦是在整合DeepMind的AI,通过AI聊天机器人,提供医疗服务,让患者进行文字、音频、视频问诊前提前知晓自身状况。
2017年4月,巴比伦拿到了4700万英镑(约6000万美元)融资。对于巴比伦创始人兼CEOAliParsa——这位曾创立了欧洲最大的临床医生合作网络公司Circle的人来说,这轮融资的目的是帮助其已有的AI聊天机器人更为快速地获得英国MHRA和美国FDA的临床认证,打造出一款更为复杂的医疗诊断机器人。
创始人兼CEOAliParsa
2019年8月,其一举获得了5.5亿美元的融资。这也是欧洲当年数字医疗领域最大笔的融资。融资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巴比伦的业务,将其延伸至美国和亚洲,并进一步研发针对严重慢性病的AI诊断平台。
2020年5月,巴比伦领投了对智能保健服务商Higi的B轮3000万美金的投资。Higi本身拥有10000个受FDA认证的自助服务智能健康站,服务着超过6200万的受众群体,为其提供针对当地护理资源和服务的个性化建议。通过合作,巴比伦可以提供更加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满足支付方、供应商和零售商提供护理服务时的一线需求。
实现医疗民主化的AI是如何构建的?
具体而言,巴比伦认为传统医疗最大的问题是诊前和诊后,他们选择做的是通过AI赋能,提升医生问诊效率。通过学习整合现有医疗数据形成典型医学百科全书,理解疾病、症状以及药物匹配等关系,巴比伦的AI可以帮助用户判断其是否需要医生并找到致病原因,甚至可以对用户未来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预测。
巴比伦的AI主要围绕四个方面构建形成,包括知识库、综合健康记录、概率图形模型、模拟等等。其核心是基于数字医学百科全书(即知识库),它包含不同疾病、症状以及治疗的特点、关系等。巴比伦也收集了用户病史以及交互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逐步发展出个性化解决方案。基于人工智能,它通过模拟人们继续以往的饮食、锻炼、睡眠和压力情况,帮助人们理解行为带来的影响,促使巴比伦开发了优化的护理计划。此外,巴比伦也在不断读取和学习病人健康记录,包括在不同国家使用巴比伦APP的临床医生的咨询记录。巴比伦不断解决着对同一病症的不同术语、不同描述带来的问题。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巴比伦提高着AI诊断的准确度,并通过更多的交互实现着程度更高的个性化服务。
巴比伦如何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
巴比伦向用户提供了AI病症查询、全科(逐渐延伸到专科)医生远程(部分市区提供线下)问诊、提供处方、健康追踪测试等服务,并提供家庭账户服务。用户可以随时使用巴比伦AI聊天机器人进行咨询,在这个过程中问询医疗问题完全免费。其主要诊断包括食物中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胃疼等等。当用户使用在线问诊医生时,需要进行付费。
巴比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巴比伦带给企业的启示
实际上,远程医疗初创企业除了应对各种各样的质疑,还需面临大量其他问题。比如巴比伦在今年6月就被质疑泄露用户隐私。起因在于更新APP时出现的漏洞让用户可以访问到其他用户问诊时的视频数据。对于企业来说,及时的、连续的监测与更新是填补漏洞的唯一方式。
资金方面,即便是远程医疗第一梯队企业,也均是初创企业。大型的科技公司并未在该领域过多投入。当然,在最近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变化,比如谷歌与Amwell达成了合作等。监管方面,国外医保报销补贴、国内医保支付等仍旧是难题。美国联邦医保机构率先“松绑”远程医疗和虚拟健康咨询所有限制条款,并放宽《医疗保险可携带性和责任法案》(HIPPA)豁免跨州远程医疗服务限制。荷兰政府此前也宣布为推动数字医疗提供了4亿欧元资金支持。我国也使得疫情期间促进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政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