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单一利润不稳,微医没了新故事?

左拎新消费、右扯新商业,横批未来科技;2023-12-1817:50

作者|曹双涛

多年前,马云曾预测:下一个阿里巴巴将诞生在互联网医疗领域。

此话一出,互联网医疗赛道吸引大量企业纷纷布局,资本热钱纷纷涌入。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互联网医疗投融资规模超420亿元,2018年达到最高值142.6亿元左右。

大量资本进入,让互联网医疗过去十年间以“三年一阶段,一年一风口”的节奏先后经历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医疗互联网、数字医疗等阶段,并延伸出在线诊疗、慢病管理、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健康险、影像AI、生物医学、AI中医等多个细分领域。

但时至今日,互联网医疗仍未探索出清晰的盈利模式。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虽有京东和阿里提供的商流、物流、资金流支持,但卖药依然是二者营收大头。

以2022年为例,京东健康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商品收入404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86.5%,且占比进一步增加。阿里健康医药自营收入约为235.92亿元,同比增长31.7%,占公司营收占比为88%。

政策对处方药监管的随时调整、药品销售具有强地域属性,且药企控价权极高,7+4带量采购,导致药品线上售价优势降低。种种因素叠加下,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二级市场股价持续震荡。

图源:雪球(京东健康股价)

图源:雪球(阿里健康股价)

除此之外,医联大规模裁员,春雨医生、好大夫摇摇欲坠,丁香园只做药企项目小富即安,医脉通名存实亡,杏树林互医业务尾大不掉。今年刚刚完成上市的药师帮和思派健康股价达到高点后,一路狂跌。

图源:雪球(药师帮股价)

图源:雪球(思派健康股价)

尚未“上岸”的微医,据此前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三年累计亏损79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累计达20.41亿元。若考虑到今年线下就诊的完全恢复,保守估计微医亏损至少在百亿元。

在日前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微医国际总裁王阳指出,当前微医平台有8000多家医院,三十多万医生服务近三亿用户。微医的产品观为:注重数据+场景+注重产品支付的方式。为打造这一产品,只有通过AI将医生变成“数字人”,将知识变成机器,才可服务更多用户。

01.只问诊,不卖药,微医前路注定坎坷

和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卖药求生不同的是,卖药并非微医重点。如在微医上搜索胃康胶囊仅显示厂家信息,多款小柴胡颗粒产品更是显示无货状态。微医客服虽对此解释道,平台统一要求,产品质量不存在任何问题,消费者可放心购买。

图源:微医APP

但在黑猫投诉上却有消费者称,微医平台所售卖的药不仅价格贵得离谱,而且也无退款通道。更甚至,在消费者下单购买后,微医不发货不处理。

图源:黑猫投诉

从事中医30余年的王磊(化名)医生告诉DoNews,几年前曾有互联网医疗平台找到自己,让自己入驻并参与线上问诊,但入驻后很快发现问题所在。

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联网医疗问诊所依赖的“问”和“望”,最多只能看患者舌苔、脸色,以及听患者描述当前症状。但因无法对患者进行切脉,难以判断引发症状的根源所在。

找到问题根源后,传统中药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四时用药,且需考虑到不同中药之间存在互斥、不同患者身体情况对药物接受程度不同。冬季和夏季因外界温度不同,散发类中药也需酌情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辨证施治、因人而治,让患者身体达到相对的阴阳平衡。

如王磊所说,传统中药讲究的个体独立化,并非AI通过算法对现有数据进行学习,就可进行“复制”。从这一角度来看,微医国际总裁王阳指出得用AI培育出更多的数字人医生,想要真正落地几乎不太现实。

当互联网问诊只提供“参考性意见”后,消费者只能回归线下就诊。

更深层来看,平台经济若想得以长期运行下去,需建立在供给端、需求端、平台端三方利益相对均衡的基础上。

若互联网医疗问诊平台,问诊量过少,每月只能给医生带来两三千元的收入,这对终日处在高压状态、满负荷工作的医生来说,吸引力有限。

即便是有些医生互医平台上运营,正如王航(化名)所说,有的医生团队里,领衔团队的教授很少出现,永远是团队里的小医生在回答患者的咨询,这让问诊效果大打折扣。

若是平台医生端利益过高,必然会引发大量医生离职。但一个医学生从本科到研究生需7年,实习加临床也需3—4年。类似于一些经验丰富、医术较好的医生,可能需要15年以上才能培养出来。

02.死亡螺旋下,如何跑通HMO模式

互联网市场业务按价格和频次细分,可分为高频高价、高频低价、低频高价和低频低价。微医的问诊收费,让本就低频低价,做最吃力、最难做业务的微医雪上加霜。

伴随着当前互联网流量红利的加速退潮,当前不管是以华为、小米、OV为代表的安卓应用商店,或是苹果AppStore自然流量越来越少。以微医为例,近一年微医在苹果AppStore日均下载量只有2839,维持在较低水平。

图源:七麦数据

无法持续引入新用户,只能对平台慢性病患者进行反复清洗,医生端收入自然大幅度下滑。供需两侧无法扩大,让微医不仅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而且很容易陷入“死亡螺旋”。

进一步来看,微医采用的HMO模式(即健康维护组织模式)商业模式,短期内很难跑通。欧美国家以高健康投入、保险公司参与形成的HMO模式,保险公司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支付方,用户购买健康保险,生病后产生费用由商保公司保险,形成医生+医院、保险、用户的三角闭环。

图源:公开信息整理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在探索这一模式,其中思派健康基于SMO业务链接医生与药厂,完成前期数据和患者的积累。

中期则从SMO业务积累的医生处获取特药药方与推荐,将患者引流至PBM业务,后期则从通过惠民保、企业健康保险业务持续引流+集中采购降低服务采购成本,驱动PBM规模快速扩张。

图源:思派健康2022年财报

平安健康基于自身在保险业务上的优势,构建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服务生态模式。该模式下,通过家庭医生链接到网络,帮用户串联线上/线下服务中的断点,为用户提供连续、完整的闭环服务体验,建立医疗+健康一站式的服务平台生态。

图源:平安健康财报

同时,因国内每年健康护理投入较低、人均客单价有限,这就意味着微医提供的HMO需极高获客成本才能实现。但严重亏损下,微医现金流恐无法支撑其高投入。

03.遥遥无期的IPO

除在线问诊外,微医的另一大盈利方式来自帮助政府控费后,从医保基金结余中获得分成。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指出,2022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年度总收入为3.09万亿元,年度总支出为2.46万亿元,基金运行平稳,有所结余。

但综合考虑到各省市医保基金结余会有所不同且各地分成比例多由当地政府决定,这让微医所依赖的这种方式具有较强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下,微医只能依靠资本市场“输血”。微医去年获得由山东省国有产业投资基金领投的10亿元战略投资。但国有资金进入的背后,更多是以建设互联网医院为主,具有强政策导向。

图源:企查查

然而现阶段互联网医院的低效率运营,让各地ToG端对建设互联网医院不得不冷静下来。海南省卫健委数据显示,在58家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中,真正有效运营的不到10%,其余90%以上处于“建而不用”的僵尸状态。

而对于VC/PE而言,目前和互医是双方互相看不上的状态。来自北京某投资机构的负责人张露(化名)告诉我们,对资本而言,互联网医疗缺乏稳定的盈利模型,一二级市场股价的破发,这对当前募资难、退出难的资本来说,几乎没有太大想象力,大家也不愿意再听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故事”了。

对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他们正从此前的要资金,转变到要订单,且更青睐于业务协同度高的产业资本。

而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通过卖药获得稳定现金流,让具备资金能力的资本,更青睐于内部孵化围绕ToB端的互联网医疗项目。如张露所言,高通资本内部孵化的高通医疗,曾豪掷数百亿元买下中国的上万家药店。

据彭博社和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报道,高济健康或已在今年7月递表,拟申请香港主板上市。高济医疗和券商提出的预期估值为400亿-500亿元区间。

更让微医感觉到的寒意是,IPO曾作为资本退出前获利的重要方式,但随着今年注册制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证监会8月份提出的要对IPO阶段性收缩,IPO正遭遇寒冬。

且港股IPO平均周期已超过450天,90%以上的企业都需要二次,甚至9月份上市的第四范式前前后后更是先后历经四次递表。

政策的调整不仅导致微医想要获得更多VC/PE融资难度增加,而且也让微医的上市遥遥无期。但每年都爆上市传闻的微医,侧面说明当前微医正面临其背后资本给到的上市压力。后续如何应对资本压力,以及因资本可能大幅度减持带来的紧张现金流压力,这是微医不得不直面最为现实的问题。

结语:

微医虽是国内较早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且是国内首个互联网医院开拓者。但在线付费问诊短时内难以渗透、遥遥无期的上市,以及持续亏损和资本给到的压力,让微医能成为行业首个跑通互联网医疗盈利的企业,估计压力极大。

靠着去年完成的10亿元融资,微医能否撑到国内互联网医疗商业化前景逐渐明朗的那天?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恐怕仍需市场来检验了。

THE END
1.在线问诊小程序医药商城一站式开发源码搭建二、在线咨询:同时提供线上沟通平台。用户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门诊,然后跟医生描述病情,医生开出药,给送药到家,方便老人或者忙碌人群。用户可以通过在线问诊进行在线咨询医生的功能,通过与医生沟通,说明目前的情况,由医生在线为用户解答疑惑,给出正确的处理方案。 http://176783629.b2b.11467.com/news/9498312.asp
2.“青囊AI医药”落地2000家药房夏旭华和团队在做调研时,走访了上千个点位,来到最偏远区县,深入镇、村的医疗机构和药房,与医生、药师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我家小孩11岁,咳嗽几天了,痰多、有血丝,该吃些什么药?”近日,在江北区一家连锁药房,杨女士向店员咨询。 当店员在电脑上打开药事助手“小橘”的对话框,输入杨女士提供的症状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41211/de76a08edef5470fa3e3b166502e3795/c.html
3.低成本高效率搭建方案:互联网医院系统源码开发陪诊问诊APP实战如何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开发一款满足市场需求的陪诊问诊APP?基于互联网医院系统源码的开发方案,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路径。本篇文章笔者将详细解析这一开发模式。 一、互联网医院系统源码的优势 互联网医院系统源码是搭建数字医疗平台的基础工具,它提供了一整套模块化、标准化的代码架构,涵盖了预约挂号、在线问https://blog.51cto.com/u_16065721/12813153
4.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典型商业模式与构建设计策略分析报告(三)、三星与“健康追踪腕带Simband及SAMI平台” 第五节、互联网企业移动医疗商业模式构建要点 一、现阶段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服务 (一)、移动医疗APP发展规模分析 (二)、移动医疗APP应用主要分类 (三)、移动医疗APP现有盈利模式 (四)、移动医疗APP应用现存问题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1654472.html
5.艾媒报告丨20162017中国移动医疗降市场研究报告(附下载)微医、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丁香园、春雨医生、杏仁医生等企业均在2016年实现线下布局,其模式包括全科诊所、线下门诊等。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移动医疗企业开展线下业务,不仅有助于发掘新的盈利模式,也可以帮助企业加速渗透核心医疗资源。线下诊所也有助于医生实现多点执业,促进医疗资源的流动。 https://www.iimedia.cn/c400/49397.html
6.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商业模式竞争格局演化路径起步于问诊,繁荣于电商。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的盈利模式与互联网医院有很大不同。受 限于政策约束,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只能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而不能进行诊疗服务,不能 开具处方。这也就造成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更多通过将流量引流至电商业务来实现创收。 互联网+药品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34541666&efid=k4P09g1jPTpJdt82a5z5tw
7.医疗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通用16篇)服务质量提升:加强医生团队建设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优化平台功能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合作拓展:与更多的医院、药店建立合作关系,扩大服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六、盈利模式 在线问诊费用:医生通过平台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 药品销售佣金:平台与合作药店合作销售药品并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https://www.ruiwen.com/chuangyejihuashu/6468575.html
8.疫情当下线上问诊平台盈利大考迫在眉睫用户的增加、股价的上涨,无疑十分有助于推动平安好医生的可持续发展,2020年,平安好医生注定会被重新估值,而在全面估值下,盈利能力自然会被列入估值范围。 2014年8月,在漫天的“互联网+”氛围中,平安好医生(原名平安健康管家)诞生了,定位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平台,主打在线医疗问诊。背靠中国平安这颗大树,平安好https://ynttm.cn/zh-CN/wapInf/content?id=9d2df75c-b876-4ee4-adaf-79bd8c2c01f3
9.移动医疗绕不过的三个坎:钱政策商业模式在有的投资人眼里,真正盈利的移动医疗企业并不多,所谓的盈利模式更像是在画饼。 春雨医生今年以来动作颇多,先是透露将在线问诊拆分上市,随后开放问诊平台,建立互联网云医院。不过,去年宣布的重大战略——线下诊所布局开始收缩。 如果说移动医疗行业刚起步时,是1.0时代,在王航看来,1.0时代整个行业都在亏,在烧钱。“因https://www.tmtpost.com/2505120.html
10.20162017中国移动医疗降市场研究报告移动电商微医、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丁香园、春雨医生、杏仁医生等企业均在2016年实现线下布局,其模式包括全科诊所、线下门诊等。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移动医疗企业开展线下业务,不仅有助于发掘新的盈利模式,也可以帮助企业加速渗透核心医疗资源。线下诊所也有助于医生实现多点执业,促进医疗资源的流动。 https://www.ebrun.com/20170302/219461.shtml
11.盘点国内六家医疗降O2O平台市场上不乏涌现一批医疗O2O创业公司,它们分别从挂号、问诊、买药、缴费等多维度切入此行业。亿欧近期整理了国内六家医疗健康O2O平台,他们分别是: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看处方、青苹果健康、5U家庭医生、易诊。 春雨医生:融入互联网众包的模式,高效利用医生碎片化时间https://www.iyiou.com/p/13992.html
12.医疗知识付费,如何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合作,实现共赢。例如,与保险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平台合作,提供一站式健康解决方案。这种跨界合作,不仅可以拓宽盈利渠道,也能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总结,构建医疗知识付费的可持续盈利模式,需要从理解市场、打造内容、建立信任、创新付费、利用技术、合作共生等http://zwapi.com/v2/detail.aspx?id=81812
13.医微客不过轻问诊工具的“春雨”在今天的北京移动医疗大会上的演讲却让我大失所望。我们就此案例继续推演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首先他介绍去他那里平台咨询的客户80%以上来自欠发达地区是符合实际的,但是接着递进,为这些患者也能享受北上广的医疗资源属于故意含糊不清。我和团队真实长期反复测试过春雨,其上回答问题的大多数http://ewitkey.cn/cms/show-3623.html
14.在线问诊难以盈利转型互联网医院有用么?其他医管攻略据了解,主营业务盈利模式不明确,一直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待解的难题。例如,很多机构的“在线问诊”已被验证为“难以盈利”,而即便转型为“互联网医院”提供更多服务,也由于医保限制及商业保险未大规模介入,短期内难实现盈利。 “互联网医院大都定位在二次诊疗、复诊,通过互联网医院来远程会诊,连接打造医联体。收购基层医http://zl.hxyjw.com/arc_19664
15.智慧医疗是什么意思应用嘲如何使用基于患者对实体药店的信任,培养其线上问诊习惯,以“远程问诊+电子处方+实体药店”的模式,搭建出一个让患者、医师、药店、药师和监管部门安全用药的平台,令在线问诊、电子处方、处方药购买、药品配送到家形成完整闭环,从而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慢病管理和药事服务,而且还可以为实体药店带来额外的处方药销售盈利。远程https://www.cnpp.cn/focus/25322.html
16.2020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研究报告1)问诊模式创新:线下看诊、远程会诊及互联网医疗共同推进 2)药品流转与配送 3)居家护理 4.4 互联网医院质量管理 1)目前在浙江省内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之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且对各个医院的检验设备配置及选型有单独要求。 2)浙江省检验检查互联互通平台由省卫健委统一监管,可以做到资料共享。 https://ihealth.dxy.cn/article/67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