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UNESCO;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一、UNESCO的由来和组织机构概述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主义与国际机构的建立
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成立和“世界遗产”概念的出现与世界大战之后的国际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首个全球性政府间组织国际联盟(LON)于1920年成立②。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主义促进了一系列国际机构的建立和非政府组织(NGO)数量的增长,以及国际组织机构、理事会、委员会和网络的拓展③。成立于1922年的国际智力合作委员会(ICIC)是国际联盟大会和理事会的咨询机构,也被视为UNESCO的前身,旨在促进各国在各知识领域的合作,以弘扬国际理解精神、维护和平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认识到“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1945年联合国(UN)正式成立,接替国际联盟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友好国际关系。同年,政府间组织UNESCO建立,总部设于巴黎,“致力于推动各国在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以此共筑和平。”次年,ICIC的执行机构国际智力合作研究所(IIIC)的档案和一些任务移交至巴黎的UNESCO⑦。
(二)UNESCO的组织和管理架构
UNESCO是一个国际政府间组织,负责设定战略重点并为自身运作提供资源⑧。它包括许多从集中到极端分散的不同组成部分,其中,大会(GeneralConference)、执行局(ExecutiveBoard)和秘书处(Secretariat)是其主要组织机构。该组织目前拥有193个成员及11个准成员⑨。
UNESCO成员代表在每两年一次的大会上确定该组织的政策、计划、预算和工作重点,出席者包括成员国、准成员以及非成员国,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观察员。每个成员国都有一票表决权,而不论其规模或交纳会费的多少⑩。大会依据文化多样性原则及其区域代表性原则选举执行局的58名成员。UNESCO的所有成员由6个区域选举小组组成:第一组西欧和北美国家,第二组东欧国家,第三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第四组亚太地区国家,第五A组非洲国家,第五B组阿拉伯国家。执行局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主要任务是确保UNESCO的整体管理并执行大会规定的任务。UNESCO的执行部门是秘书处,由总干事、专业人员和一般事务人员组成。秘书处创建并服务于成员国政府感兴趣的项目,制定优先事项并将拟议的预算分配给各项目。除巴黎总部外,UNESCO还通过其总部外办事处,国家委员会以及与非政府组织的伙伴关系和各国合作。UNESCO在全球有53个办事处约700名工作人员,通过与各国政府和其他伙伴合作协商制定战略、计划和活动。
二、UNESCO在遗产领域的工作
(一)保护文化财产和可移动文物:1954年海牙公约、1970年公约和2001年公约
“文化财产”和“文化遗产”的概念首先出现在UNESCO的第一个遗产公约,即1954年在海牙签署的《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以下简称“1954年海牙公约”)。该公约将“文化财产”(CulturalProperty)定义为对每一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重大意义的可移动或不可移动的财产,例如建筑、艺术或历史纪念物,不论其为宗教的或非宗教;考古遗址;作为整体具有历史或艺术价值的建筑群;艺术品;具有艺术、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手稿,书籍和其他物品;以及科学收藏品和书籍或档案的重要藏品或者上述财产的复制品;保存或陈列该些物品的可移动文化财产的建筑物,如博物馆、大型图书馆和档案库,以及拟武装冲突下藏放之处所也在保护范围之内。该公约正式肯定了文化遗产与国民认同之间的联系以及遗产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为应对战后局势,该公约确立了文化遗产管理的国际焦点地位,标志着保护文化财产免受武装冲突影响的当代国际法体系基本建立。
UNESCO邀请政府间独立组织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OIT)拟定了1995年《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以下简称“1995年公约”),作为1970年公约的补充文件。1995年公约侧重于返还阶段,制定了统一的规则和条件以追回被盗文物的赔偿要求和返还非法出口文物的索赔要求。各国就归还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做法达成一致,并允许由国家法院直接受理文物归还申诉。1995年公约对所有被盗文物生效,不仅限于登记在册及已申报的文物,并规定必须归还所有文化财产。
(二)保护世界遗产:抢救努比亚濒危古迹遗址国际运动、威尼斯宪章和1972年公约
1972年11月16日,UNESCO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1972年公约”)和关于在国家一级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建议书,旨在根据现代科学方法,以国际公约的形式,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永久性的有效制度。该公约鼓励各国签署公约,通过提名本国领土内的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确保对其自然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世界遗产名录下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属于兼具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属性的复合遗产三大类。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文化景观”(Culturallandscapes)的概念作为一个特殊的类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名录下的文化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查和审议,可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三)保护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创造力:2001年宣言、2003年公约和2005年公约
2001年,在UNESCO大会上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以下简称“2001年宣言”)中,文化多样性被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捍卫文化多样性是伦理方面的迫切需求,并与尊重人的尊严密不可分。该宣言指出,“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都应当作为人类的经历和期望的见证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和代代相传,以支持各种创作和建立各种文化之间的真正对话”。在其所附的行动计划要点中,成员国承诺采取步骤,“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特别是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和战略”“尊重和保护传统知识,特别是土著人民的传统知识;承认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传统知识的作用;发挥现代科学与民间传统知识之间的协同作用”。这为制定保护非遗和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规范性文书奠定了基础。
2005年《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2005年公约”)是对2001年宣言所提出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这一观念的进一步补充和具体化。2005年公约代表国际社会对艺术家和文化专业人士所生产的当代文化表现形式,在文化和经济上的双重性质的正式认可。该公约强调,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战略要素纳入国家和国际发展政策以及国际发展合作之中,旨在支持国家政策和措施,促进多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造、生产、分配和获取,并促进知情、透明和参与性的文化治理体系,以支持文化和创意产业,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减少不平等现象和实现2030年议程。
三、UNESCO在非遗领域的主要职能:以2003年公约为例
UNESCO履行的思想实验室、制定标准、信息交换、成员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等五项职能体现在其工作流程中。以2003年公约为例,它源自一个基本概念,即确保1972年公约未涵盖的非物质性文化传统的能见度、传承和发展。这一概念的形成建立在不同世界观与国家主权之间摩擦、碰撞和探讨的基础之上。从1982年在墨西哥城举办的世界文化政策会议(Mondiacult)到2003年公约的形成,UNESCO逐渐确立了多样化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文化多样性、所有文化的平等尊严、传统承载者和从业者,以及原住民的知识价值,旨在纠正殖民主义在历史上对不同文化的层级划分,并回应各方对1972年公约内在的精英主义和西欧与北美中心主义的批判。这体现了UNESCO的第一项主要职能,即思想实验室,包括预见将影响社会的巨大动荡,并评估教育、科学、文化和传播的未来。
1997年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和2003年公约均体现了该组织制定和应用国际规范的职能。
基于前四个方面职能,UNESCO的第五项职能是促进国际合作。2018年11月26日,在第14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上,在UNESCO的协调下,朝鲜和韩国双方同意合并此前各自提出的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请。双方联合申报朝鲜族传统摔跤“希日木”的成功,不仅表征非遗牵系情感和改善国际关系的潜力,也突出了UNESCO在国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综上,梳理UNESCO的由来和组织架构及其在遗产领域的职能与工作历程,是深刻理解“遗产”概念的形成、历史以及“非遗”概念和遗产保护范式之演变的基础。这对于科学理解2003年公约的精神内涵、运作和执行至关重要,也为近年来着眼于探讨2003年公约在执行中涉及UNESCO和国家与地方的矛盾及张力问题的研究提供溯源。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欧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及重要案例研究”(项目编号:17CH222)、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SRC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RodneyHarrison.Heritage:CriticalApproaches[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Taylor&FrancisGroup,2013:56.
②联合国历史[EB/OL].[2021-10-12].
③LynnMeskell.AFutureinRuins:UNESCO,WorldHeritage,andtheDreamofPeace[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18:6,28-31.
⑥InternationalInstituteofIntellectualCo-operation.DossierOIMXII6.1939-1946[A/OL].[2021-10-12].
⑧参见:AnthonySeeger.UnderstandingUNESCO:AComplexOrganizationwithManyPartsandManyActors[J].JournalofFolkloreResearch,2015(2):269-280;KlausHüfner.TheFinancialCrisisofUNESCOafter2011:PoliticalReactionsandOrganizationalConsequences[J].GlobalPolicy,2017(8):96-101.
ConventionfortheProtectionofCulturalPropertyintheEventofArmedConflictwithRegulationsfortheExecutionoftheConvention[EB/OL].[2021-10-12].
UNESCOAndUNIDROIT-CooperationintheFightAgainstIllicitTrafficinCulturalProperty[EB/OL].[2021-10-12].
RodneyHarrison.Heritage:CriticalApproaches[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Taylor&FrancisGroup,2013:59-61.
History:FromtheemergenceoftheconceptofWorldHeritagetothecreationofICOMOS[EB/OL].[2021-10-12].
InternationalCharterfortheConservationandRestorationofMonumentsandSites(theVeniceCharter1964)[EB/OL].[2021-10-12].
WorldHeritageList[EB/OL].[2021-10-12].
CulturalLandscapes[EB/OL].[2021-10-12].
UNESCO.基本文件: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2021-05-01].
PeterSeitel.Safeguardingtraditionalcultures:aglobalassessment[M/OL].2001:263[2021-10-12].
52864UNESCOCHAIRSasat10/11/2021/864CHAIRESUNESCOau10/11/2021[EB/OL].[2021-10-12].
56UniversityofRomeUnitelmaSapienza是意大利罗马市的一所在线大学。UnitelmaSapienza是意大利文,可译为“智人联盟”,参见:Info[EB/OL].[2021-10-12].
▼作者简介:
张计云,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艺术学与考古学学院博士研究生,UNESCO批判性遗产研究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席研究助理,安特卫普大学设计科学学院研究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思辨遗产、媒体考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