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多元化博物馆体系点燃“江南文化”新引擎

这两天,围绕“古道”“商贸”“交融”“通达”四个单元,166件(套)展品在即将开馆的苏州湾博物馆内顺利完成布展。一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贸易、宗教、技术交流的“丝绸之路”正在徐徐展开,历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出来的伟大科技成果将通过“舟车丝路”展览呈现在世人面前。

苏州湾博物馆馆藏文物两万余件,陶器、瓷器、玉器、石器、青铜器、书画、钱币等各种类别的展品在这里交汇,大运河畔的江南文明在此汇聚。

自2000年吴江拥有第一座博物馆至今,吴地江城的文明密码不断汇聚,历史在吴江被触摸和想象。近年来,吴江围绕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紧扣《关于推动苏州“博物馆之城”建设意见》要求,助力创建苏州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不断完善博物馆建设体系、优化博物馆发展环境,把文博资源转换为吴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让“江南文化”在吴江源远流长、弘扬传承。

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

文物保护勾勒吴江文脉气息

文物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色,能勾勒出吴江的人文情怀与文脉气息。

吴江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8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06处,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145处,吴江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单位231处,共计510处。

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夯实,得益于吴江的预防保护前置。2022年3月,《苏州市吴江区考古前置工作实施意见》推行,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29处地块286万平方米工程区域考古工作,发现崧泽遗迹1处、东周至明清遗迹1处、唐宋遗迹1处,推动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协同发展。同时,全区4处不可移动文物、34件(套)可移动文物入选《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

完善建设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博物馆联动活化特色文博资源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之光,描摹着吴江的城市文化形象,彰显着吴江这座城市的气质与品格。

柳亚子纪念馆举办建馆三十五周年系列活动;吴江大运河文化遗产展示馆完成基本建设;六悦博物馆、吴根越角中医药博物馆取得省级民办博物馆认证;吴江运河古纤道公园正式开放……吴江践行了“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光辉使命。

加上即将开馆的苏州湾博物馆,吴江现有博物馆总量9家,其中国有馆5家,非国有馆4家。这些博物馆在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提高人民文化素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成为我区广大青少年丰富的第二课堂。

为响应苏州“百馆之城”品牌建设,推广活态文化保护与传承,吴江区博物馆联合体与6所中小学,六悦博物馆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启动馆校战略合作,推进博物馆优质资源群与学校教育交融际会。同时,吴江还组织“吴江运河美景”绘画比赛、首次江城“流动博物馆”体验活动以及“文物菁华——吴江博物馆馆藏文物图片”“大运河畔是我家”活态文化流动讲解展入校园等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立体活化教育功能。

此外,“八馆联动、博览吴江”文博惠民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全域博物馆实施票价优惠、联动办展,吴江还推广外地职工“博物馆过节”免费畅游福利,评选了8名“最佳文化体验官”,为社会民众提供特色化文博资源产品。

不难看出,吴江已然形成了多元化博物馆体系。为了建成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博物馆之城”,吴江还启动了吴江区智慧数字文保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文物档案数字化、数字文物场景化以及文物信息集成共享,持续赋能“数字文物”。

助推文旅融合打造文博品牌

“博享荟”提升影响力吸引力

震泽镇积极推进“古镇再塑”工程,做到水系恢复和古镇保护的有机统一;盛泽镇启动打造“丝绸水路”国际文化街区——SERES文旅产业园,打造可消费、可体验、可产业的丝绸文旅新地标……近年来,吴江各地持续推进“以文筑城”,不断深化“以文兴业”,文旅融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区域内部文旅融合不断提升,吴江作为一个整体又怎能固步自封?2022年,吴江成功加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不久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文博品牌“博享荟”标志首发,青吴嘉三地发挥各自文物资源优势推动区域文博事业发展的序幕就此拉开。

在“博享荟”品牌的推动下,吴江将博物馆资源与周边旅游景区、文化街区、商业综合体等有机串联、无缝衔接,推出若干条“博物知旅”文旅精品线路,开发具有三地特色的文博旅行线路,形成共推效应和品牌效应。2022年春节期间,吴江区首推文博特价游路线向三地开放,以“博物馆邀你来嗨玩”为主题,选取六悦博物馆、锡器博物馆、爱慕博物馆等优质博物馆,得到了三地居民的欢迎。

在推动区域互通中,吴江还联合青浦、嘉善推出“长三角示范区流动博物馆”产品,发布“长三角示范区文博空间地图”,扎根长三角“江南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开展线上+线下立体宣传,不断做大做强“博享荟”品牌。

THE END
1.中国国家博物馆:用文物讲好文化故事110多年历史,143万件藏品,中国国家博物馆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为国护史、为国藏史、为国弘史是国家博物馆的重要使命。近日,记者走进这座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探寻它如何用文物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 精彩展览呈现历史长卷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zc0NTE2Mw==&mid=2247486849&idx=1&sn=ae3c05dfbc0dbddd6a17490707c38ede&chksm=96cbff65a1bc76735f2d6a1fc87e25533d0674cec8809eed80ae18bf7fa0e6c16972fc5c649c&scene=27
2.文化杂谈非遗博物馆的特性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往往不表现在精英文化上,而表现在民间文化中。比如绍兴文化的特色并不直接表现在鲁迅身上,而鲜明地表现在绍剧、梁祝传说、黄酒和水乡社戏上。如果一个地方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得不好,大多消失了,就会使这个地方的文化形象变得模糊。所以非遗博物馆不但要保存好非遗,还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地域特点。https://www.swpu.edu.cn/xgb/info/1106/19840.htm
3.16个博物馆暑期精品展,感受文脉华章【16个博物馆暑期精品展,感受文脉华章】有网友说,炎炎夏日,有一种避暑胜地叫博物馆。推荐16个暑期博物馆精品展览文物瑰宝、人文历史、创意主题、时空交响,总有你感兴趣的一款。文化中国行看暑期博物馆精品展,收藏! ?https://m.gmw.cn/2024-08/06/content_1303813288.htm
4.培育世界一流博物馆,如何坚持中国特色?“要培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讲好中国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故事。”在5月16日全国政协召开的“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专题协商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再次对更好发挥博物馆文化阵地作用建言。 “博物馆热”为何持续升温?博物馆如何做到“世界一流”?又该如何坚持中国特色?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http://www.cppcc.gov.cn/zxww/2023/05/19/ARTI1684464855251334.shtml
5.中原站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陈列展览突出中原文化特色彰显郑州博物馆结合自身特点,努力探索有郑博特色的展陈理念:立足城市,彰显特色。作为城市博物馆,策展紧紧围绕郑州历史文化中的亮点,以郑州历史发展、文脉传承为主线,讲述郑州在中原文明和黄河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特色。加强交流合作,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优势,引进境内外展览,服务郑州并辐射周边,提升城市文化品味。https://www.518bwg.com/show/1219.htm
6.博物馆旅游及文化创意融合与发展文物文化内涵的挖掘得益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那么,博物馆旅游及文化创意如何融合呢?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和博物馆旅游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博物馆旅游业的发展,博物馆旅游业也可以影响到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当前博物馆旅游业的发展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只有当两者相互有机结合、https://www.yjbys.com/bylw/wenhuayishu/95255.html
7.20家博物馆携手打造特色“旅游链”近日,南岗区在坐落于哈尔滨文庙的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举办了“南岗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暨南岗区博物馆联盟成立大会”,在我省创新打造了由20家博物馆组成的博物馆联盟。这些场馆将免费对市民及游客开放,形成百姓喜欢的特色旅游品牌。 博物馆免费开放讲述城市文化 http://epaper.hljnews.cn/hljrb/20190727/432525.html
8.大学生博物馆实践报告(通用8篇)良渚博物馆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良渚美丽洲公园内,是距离紫金港校区较近的一座颇具特色的博物馆。良渚博物馆基本展览总主题为“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突出展示良渚文明在中国和世界同类或同时期文明中的地位。与其良渚文明的专业展馆齐名的是良渚新馆的设计与其展示风格。 https://www.unjs.com/fanwenku/383843.html
9.彰显本土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打卡夔州博物馆夔州博物馆位于夔门街道诗城东路83号,占地13000平方米,距离白帝城仅三公里。 夔州博物馆是一座集陈列展览、公众教育、娱乐休闲、服务公众、文创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小型精品博物馆。 是一部彰显本土特色,张扬自身个性的“乡土志”,是保存地方历史文化信息,追寻城市记忆,提升文化自信,使奉节人认识自己、外地人认识奉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40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