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的数字化保护(精选5篇)

数字化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照相机、扫描仪等设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储存、加工、传输和以数字形式再现,所以通过数字化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象、文字、声音等形式被固定下来。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分散性和非物质性等特性,因此,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数字化作者对于内容取舍、结构安排等作出选择,凝结着较高的智力成果。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权利界定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者的权利

(二)数字化作者的权利

1.数字化作品具有独创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与普通作品的数字化不同,后者通常只对原有作品进行数字化转换,这一过程由机器完成,基本没有独创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没有固定的形式,数字化作者在选材、摄影、录音录像过程中,凝结了较多的智力成果。不同的数字化作者对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其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如果数字化作者经数字化所形成的作品达到“独创性”这一标准,就应当享有著作权法规定的权利。

2.数字化作品不具有独创性

如果数字化作品仅对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简单复制和再现,不具有独创性,则可以通过邻接权进行保护。邻接权保护的是一种再现、复制和传播他人作品的劳动,数字化作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特定的形式固定下来,并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传播,属于作品的传播行为。虽然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邻接权只包括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和广播电视组织权,但邻接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时代和新技术的发展,其外延可以随之扩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录音录像和无线电传播技术的发展导致了邻接权的产生,当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作品传播方式,那么这些传播者的权利也应得到保护。笔者认为,应当在邻接权中增加一类——“数字化作者权”,以保护没有产生独创性作品的数字化作者的权利。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体管理制度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集体管理制度的理由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者是无名的或者是归属于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居民,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属于这一群体所有,群体中的任何人都可主张权利,但任何人又无权单独享有权利。权利主体的群体性、不确定性使得权利的行使难以获得有力的保障。豏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作品的创作群体不宜作为法律上的权利主体主张权利,况且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不明确,因此,有必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代表特定群体行使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可以在保证权利主体利益的前提下,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由于群体的具体成员众多且难以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取得的许可使用费不可能像其他著作权协会一样扣除必要的管理费后返还给权利人。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可以保证许可使用费用于实现保护目的。特定群体为保护、丰富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可向基金会提出申请,基金会对于符合章程规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准许,拨付必要的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和基金会职能划分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职能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的职能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的职责主要包括:(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提供资金支持;(2)基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提供资金支持;(4)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提供资金支持;(5)对其他符合基金会章程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制度与传统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区别

第二,维护利益的侧重点不同。传统的著作权管理组织重在维护某一类著作权权利人的利益,其在扣除必要的管理费用后将所获得的收益返还给著作权人,这种利益一般为私人利益。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制度不仅维护特定权利群体的人身性权利,更在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丰富,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属性较为明显。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南音

南音生南国,曲曲寄深情。

海外寻故旧,泉城有知音。

这是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为泉州南音所题的诗。诗中的“南国”,即指南音的发祥地,有“温陵”之称的福建泉州。“南音”一词,古代就有,泛指音乐或南方音乐。而南音作为一个乐种的名称,是1952年“泉州南音研究社”成立时才出现的。泉州南音的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南音的文化历史价值在于,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南音(泉州弦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泉州南音的文化价值愈发受到社会的重视,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世人的职责。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所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谓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项措施,包括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

进入数字化时代,图书馆迎来了服务方式的革命,传统的图书馆提供纸质书籍的服务,而现在,音视频、网络等方式都可以成为图书馆为公众服务的新型载体。数字图书馆的理念由此诞生。数字图书馆是以信息化思路为核心建设理念,以数字化服务为主要手段的网络信息服务体。它诞生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时期,并将在信息社会中承担重要的信息和知识服务功能。

那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数字图书馆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下面,笔者结合对泉州南音的田野调查,阐释数字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1泉州南音的传播与传承概况

1.1对南音演出团队的调查:年轻传承人少

在泉州工人文化宫和府文庙广场经常有南音演出队的表演。这些年轻的表演者,有的是在乡镇里学南音,有的则是附近艺校或师范院校南音专业的学生。关于南音有这么一个现象:解放前,只有男性才有资格学习和表演南音,女性是被禁止的;解放后,女性才有了学习表演南音的权利。南音在当前还未发展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演出,承担养家重任的男子也就不学习南音,在学习的年轻人中以女性居多。泉州南音具有辉煌的发展历史,现在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年轻人喜欢流行乐,南音似乎成了老人家才听的音乐。

1.2曲簿:手抄和印刷的纸质载体

曲簿是保存南音曲目的重要载体,有曲词、工乂谱、琵琶指法、撩拍符号,能够有效地把各首曲的乐音记录下来。在录音录像技术发明之前,它是记录弦管音乐最完善的手段。民间多用普通纸张抄写曲簿。印刷术发明后,才有了刊刻本。南音的历代传承除了师徒之间的口传身授,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依靠曲簿。透过纸间,曲词、琵琶指法等得以一一传播开来。

1.3卡式磁带:老年人的娱乐

1.4网络:跨越空间的影音体验

网络也参与到南音的传播中,现有泉州南音网和福建南音网两个较大的南音网站。在这两个网站上,有关于南音近期活动比赛的新闻报道、已出版的南音影像资料的查询,更可以收听和下载到一些南音经典曲目,南音的概说、乐器介绍、传承人风采、以及当前南音的一些学术研究论文都有收录。值得一说的是可以收听和下载到的南音经典曲目,这极大地方便了各地听者利用网络收听南音。有些网友把录制的南音表演的音视频上传到网上,在泉州网温陵社区,就有网友展开关于南音的讨论。

在对泉州南音传播传承状态的田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泉州南音在传承保护中的几个问题:

传承人大多年老,而年轻人愿意学习泉州南音的甚少;

曲簿仍是学习南音的重要载体,而个人收集大量曲簿的能力有限;

分布于网络的各种南音曲目良莠不齐,需要收集整理出大量且唱音规范的曲目;

各路媒体对泉州南音的报道信息纷繁复杂,受众面临信息选择焦虑,需要一个系统实时更新信息的网站;

泉州南音在全社会的推广宣传仍有限,对其文化历史价值的挖掘有待深入系统地进行。

2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泉州南音保护中的优势

数字图书馆建设依托于公共图书馆这一载体,以文化共享工程的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为基础,借助于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人员、设备、场所优势,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拥有各方面的便利条件。

2.1资源优势

2.2人员优势

图书馆的人员中有大批是图书馆学专业人才,他们经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方面的专业培训,因此在文献分类、编目、索引、古籍文献的整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开展,很多图书馆吸收了一批年轻的广播电视专业人才,他们在拍摄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的电视片中,承担着策划、拍摄、剪辑的职责,为图书馆系统创作影视作品提供了专业人才队伍。这一切为泉州南音的文献分类整理和电视片制作工作提供了专业人才。

2.3设备优势

目前,福建省图书馆配置有文献信息资源采集设备、传统载体资源的数字化转化所需摄像机、扫描仪,以及专业影视制作所需的摄像机、摄影机等设备,这为图书馆从事泉州南音古籍文献的数字化以及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提供了设备上的便利。

2.4场所优势

3数字图书馆在保护泉州南音中的实践成果

3.1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泉州南音的系统研究起到基础性作用

目前,福建省图书馆馆藏泉州南音文献资料共计有60余册,包括有指谱、教程及各类研究文献。目前能找到的关于南音的最早刊刻本,是两部从海外回归的明代刊本:《荔镜记》和《明刊戏曲弦管选集》,馆藏提供有影印本。

3.2电视专题片《古乐南音》的摄制对南音起到宣传推广作用

福建省图书馆从2007年底起拍摄,历时一年,摄制组奔波于闽南各地,采访专家、老艺人、国家级大师和传承人100余位,完成了反映闽南文化的十八集电视专题片《闽南文化》,并制作成光盘用于保存以及文化交流。其中就有揭示泉州南音的专题片《古乐南音》,该片时长30分钟,从历史渊源、技艺、传承等各方面向世人介绍了泉州南音的文化意蕴。摄制组在拍摄过程中,同时采集有大量的泉州南音图片。该系列电视专题片作为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成果,在全国乃至海外地区宣传地方特色文化,泉州南音也得此便利,在更大范围内通过官方路线宣传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

3.3数据库建设为泉州南音曲目以及各种动态信息提供系统化整理

3.4通过邀请民俗专家做讲演、非遗传承人做展演等活动在全社会宣传泉州南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近年来受到各方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另一方面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族群乃至一个国家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理应义不容辞承担起传承和保护的作用,数字图书馆建设为这种保护提供了各种可能和便利,我们应当善用并用好数字图书馆这一平台,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尽力。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育科技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9月29日到10月1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32届会议上通过

[2]王芬林吴晓.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14.

二、文物藏品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条件

三、文物藏品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四、文物藏品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结论

文物藏品档案是博物馆、文管所等文物藏品档案保管单位进行文物藏品研究的重要基础。因此,对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显得至关重要。信息化时代,文物藏品档案的传统管理方法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利用文物藏品档案的需要了。因此,通过对文物藏品档案的传统管理现状进行探索,分析和总结文物藏品档案管理的不足,从而提出文物藏品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想法。大多数研究文物藏品档案,主要是从文物藏品档案传统管理的现状入手,提出针对文物藏品档案传统管理的措施。主要是从文物藏品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目标、意义等方面入手,提出文物藏品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措施,为之前的研究的不足做了必要的补充。

[1]吕惠敏.试论如何做好文物档案管理[J].决策探索,2013(24):71.

[2]董琳琳.文物藏品档案管理现状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4(4):256.

[3]蔡燕文.物藏品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1:1-21.

[4]薛四新.现代档案管理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4-31.

[5]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6]张音.浅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与弊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154.

[7]李玮.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档案,2012(6):53.

[8]苏甦.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趋势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3(25):139.

[9]朱远征.浅谈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J].兰台世界,2010(21):135.

关键词:虚拟现实矿冶文化保护

我国拥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冶炼史,是最早进行矿石冶炼的国家之一,矿冶文化十分丰富,矿冶遗址遍布各地。进入21世纪,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已成为数字时代最具代表的三种关键技术。黄石市(地区)要将矿冶文化作为发展特色文化的重点来抓,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矿冶文化研究和保护的前沿,就必须学会利用新技术,善于开拓新思路。

一、古代遗址的数字化三维复原与虚拟场景漫游

近年来,随着硬件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高效的3D运算能力的提升,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虚拟场景方面的应用逐渐变为可能。由于虚拟现实展示技术能突破平面的限制,而不仅仅局限于二维空间的文字、图片及影像,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一般图片和文字展示中缺乏真实感的局限性问题。可以重点选择黄石地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冶炼古迹进行数字化三维复原,包括古代遗址的数字化三维复原与虚拟场景漫游。如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可以采用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全景图片建模的方式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仿真环境,用户通过多种传感器和多维信息环境的交互作用可以从任意角度,观看虚拟物体的三维效果,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对矿冶遗址进行数字化三维复原和虚拟场景漫游是一个全新的展示设计表现概念,它让观众从单纯观测计算结果中解脱出来,转变为沉浸到计算机创造的环境中,提供了其它传统展示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崭新的信息交流界面。

二、古代青铜冶炼过程的数字化虚拟仿真

大冶铜绿山古代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古铜矿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初步回答了我国青铜时代铜是怎样开采、冶炼这一重要历史课题,为研究我国矿冶技术发展史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它有力地说明,我国古代采冶技术有一套独立发展的体系。采用浅井探矿和利用淘砂盘进行重砂测量是古代开发铜绿山矿区的重要探矿方法,当地的古代矿冶遗址均分布于富矿带上的事实也说明了其科学性。采冶结合是铜绿山古铜矿的又一特点,在春秋早期即已采用鼓风炉炼铜,此外,在采矿方法、矿井提升、通风、排水以及工具的制作等方面也有不少创造。这些先进的技术都是我国矿冶文化的珍贵遗产,我们完全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真实再现这些青铜冶炼的技术过程,如冶炼工序、冶炼方式等方面的虚拟再现。这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有力工具,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在文化建设领域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建立黄石虚拟数字化博物馆

四、结语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利用数字技术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信息内容产业”,攫取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利益,成为世界各国在21世纪的重要战略之一。黄石市大冶地区具有丰富的矿冶文化资源,由于文物保护和展示条件的局限性,这些矿冶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正在逐步走向没落或消亡。长期以来,由于展陈条件的限制,黄石地区的许多文物保护单位难于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和文化服务的功能。虚拟现实技术在黄石地区矿冶文化保护中的运用,将极大地促进传统文化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对于弘扬先进文化,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供黄石所能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也将使黄石市在进一步提高文化知名度,创建青铜文化、山水园林城市的生态和文化旅游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论文是黄石理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黄石矿冶遗址三维虚拟仿真”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yjr61Q.]

参考文献:

[1]康凤举:《现代仿真技术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9。

[2]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7。

【关健词】博物馆藏品管理动态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4.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防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连接到Internet网上,建成数字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藏品实物库房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尽的资源。

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现已成为人民群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从根本工作抓起,努力提高藏品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才能把我国每一座博物馆都建设成为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堂,都建设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的方向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章.1989.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总则,第三条.

[3]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THE END
1.虚拟博物馆游览数字化展品让远程学习更生动虚拟博物馆游览数字化展品让远程学习更生动 在这个充满科技与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不仅是实体世界的变革,更是知识传播和历史学习的革命。随着“专门看历史的app”的兴起,人们可以从家中就能探索、了解和沉浸于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这种便捷性简直令人难以置信。https://www.lqwednf.cn/ye-shi-qu-wen/486453.html
2.虚拟展厅一般应用于哪些领域?虚拟展厅一般应用于多个领域,为不同行业提供了创新、高效的展示和交互方式。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一、艺术和文化领域 博物馆和艺术展览:虚拟展厅为文物保护和展示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3D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在不接触实物的情况下,全方位、多角度地观赏文物和艺术品的细节,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这既https://blog.csdn.net/jimumeta/article/details/144431447
3.AI“活化”文物不要只停在表面信息化从国家博物馆的虚拟数智员工艾雯雯与馆藏文物鹰形陶鼎的对话,到河南博物院3000岁的玉虎“开口”拜年,再到江西省博物馆的文物“显眼包”集合跳舞,各地博物馆掀起通过AI技术让文物“动”起来的热潮。网络上,人们对于AI让文物“活”起来的尝试反响热烈。有网友表示,这种传统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让https://www.tjcac.gov.cn/xxh/202412/t20241209_6801180.html
4.了解:元宇宙虚拟展厅,前沿解答解释落实5u39.21.33资讯对于博物馆、美术馆而言,元宇宙虚拟展厅打破了地理界限,使全球观众都能够近距离欣赏到珍贵的艺术品和历史文物,卢浮宫通过虚拟展览让《蒙娜丽莎》的微笑触及到了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人,数字艺术展也在元宇宙中蓬勃发展,艺术家们利用数字媒介创作出令人震撼的作品,开辟了艺术表达的新天地。 https://internet-dexi.cn/post/1397.html
5.阅读猿宇宙爆2万倍,专家解答解释落实p3d64.61.06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日益模糊,而“猿宇宙”这一概念的横空出世,无疑为科技领域投下了一枚震撼弹,据最新数据显示,“猿宇宙”自推出以来,其价值已实现惊人的2万倍增长,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作为资深数据分析师,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这一现象,并结合专家意见,探讨其背后的驱https://vip.pangbourne.cn/post/2430.html
6.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构建虚拟校园社区,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体现在: a)支持学生创建网上社区,鼓励学生反思并分享不同的观点,倡导师生平等,创设开放、民主的文化; b)提供网络公共服务和正版软件服务,营造诚信和自律的文化氛围; c)汇聚互联网上的数字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发展师生人文素养; https://www.nbcc.cn/2020/1029/c1114a34386/page.htm
7.红色革命网上虚拟博物馆课件资源统计:主要针对于以课件资源为中心,产生的课件使用频率、时间等,通过柱状图、饼状图展示虚拟展馆的日访问量、周访问量和月访问量。其他统计:统计人员信息和其他信息。 广西红色革命网上博物馆 1.景区 百色起义纪念馆:纪念馆大门四根粗大圆柱稳稳地支撑着皇冠形的外廊,象征着百色人民顶天立地、气壮山河、http://rank.chinaz.comwww.nnhuaxiong.com/HSGMWSXNBWG
8.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精选十篇)为了提供可兼容的服务,并保证页面的正常显示,将网上虚拟博物馆的资源定义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页面资源,另外一种是网络服务。页面资源采用HTML挂接插件(Plugin)的方式,网络服务采用XMLSERⅥCE的标准架构,从而保证了整个软件系统的服务端可移植,如图2所示[2]。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gmxwl3.html
9.把全球1000+博物馆搬到线上,神奇的GoogleArts&Culture到底做随着3D、AI、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的浪潮裹挟而来,数千年来人与艺术、艺术品和艺术空间的关系,也开始随之变革,这些变革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如果说过去,“距离感”是让博物馆体验相对稀缺的原因,那么在互联网,人类与博物馆等艺术空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https://www.tmtpost.com/3896470.html
10.为什么说谷歌虚拟博物馆是一项创举我一直来自私享史为什么说谷歌虚拟博物馆是一项创举 我一直都认为去博物馆看真迹是欣赏艺术最好的也是难以取代的方式。但是昨天体验完谷歌虚拟博物馆,让我感受到并且意识到,虚拟博物馆在未来可以做到从心理体验上无限逼近真实https://weibo.com/1711243680/H5QFhi7CX
11.收藏!在博物馆打烊的日子里,这些线上博物馆拯救你的好奇心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里,虽然博物馆都暂时打烊了,但好在线上博物馆依然可以承载我们的好奇心。 网上展厅、文物高清大图…… 逛虚拟博物馆,绝对不无聊。 2020年,这些线上博物馆数据库刚刚对公众开放 正仓院 作为亚洲最著名的古代文物宝库之一,正仓院建于公元八世纪中期的奈良时代,用来保管东大寺的财产,其收藏以圣武天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758574
12.中国虚拟博物馆地界虚博世界.中国虚拟博物馆.全天美术馆BETA版致力于普及博物艺术生活。增强拓展互通。 让人们能足不出户的免费参观 和低成本的展现世界,宇宙万象。 观众在参观虚拟世界的时候, 不需要下载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http://www.hsxsh.pudong-edu.sh.cn/infoweb/item-detail.aspx?newsid=3745
13.数字虚拟博物馆设计搭建智慧博物馆建设网上3D虚拟博物馆制作平台:提供线上VR博物馆设计,数字虚拟博物馆搭建,全景式数字博物馆建设方案规划书,数字沉浸式博物馆案例的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线看云上博物馆https://www.3dyz.com/product/museum.html
14.图像高清视频讲解还能无死角观看,虚拟博物馆会取代线下展览吗秦先生则认为线上资源与线下参观是“互为补充”:“我的经验是第一次参观往往十分震撼,回来后惋惜还有这么多细节没看到。如今能在网上看到很多细节,又让我想再看看实物,和这些线上资源对照着看。”他坦言,等疫情结束,他依然会前往博物馆实地“打卡”。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483413
15.但在网上浏览的时下几乎所有的西方博物馆都处于虚拟化的完成或进行当中。当然,大多数虚拟博物馆仍处在2D的传统网页模式,“文字+图片”的初级阶段,更多是对实体博物馆信息的发布与补充,数字化储存做到了,但在网上浏览的___方面远远不够。真正的虚拟博物馆应该是能模拟人们的观展体验的,强调观众是展览的核心,为他们营造出更富想象https://v.huatu.com/gktk/23INC.html
16.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意义9篇(全文)展示空间等原因,展品只占藏品的很小比例.以 南京博物馆为例,常年展出的展品不足馆内的藏品的0.5%,是文化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 而对于数字博物馆而言,展品和藏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馆内的藏品都可以在网络上做虚拟 展示,充分利用文化资源” 2!展示手段的多样性,更有利整合全国的各类展品的资源:有利于各展馆展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u7no481.html
17.博物馆问卷调查A.综合类博物馆B.专题类博物馆C.自然科学类博物馆D.文化艺术类博物馆E.历史类博物馆 17.对网上的虚拟展馆、博物馆APP有什么看法? A.很喜欢,经常会使用B.很少用,只有要去参观之前才会用到C.一般般,和实体博物馆没什么差别D.不喜欢,还是喜欢实体博物馆E.没用过 18.您希望博物馆以后出现更多的展示方式? A.https://www.wjx.cn/xz/10890310.aspx
18.每个热爱上网冲浪的人,都该来逛逛中文梗博物馆四迹和他的朋友们,最初也是因为上海疫情的原因,在家被封了两个多月,在没法出门的日子里,诞生了建造这座虚拟博物馆的想法。 本质上,虚拟博物馆完全不用担心上述这些问题,只要有网络,游客就可以随时随地去参观。尽管以如今的技术来说,这些还无法做到和现实相同的临场感,但随着相应技术的逐步成熟,未来现实和虚拟展会https://www.3dmgame.com/original/374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