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是中国名石,不仅是雕件的艺术载体,而且是印材首选佳料。据《青田县志》记载,元时“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从明代中叶开始大彰于世,并登上文人雅士之室。篆刻大家文彭以青田石作为印材替代金属、牙骨,从此,石材刻印应运而生。青田石为中国篆刻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
山口和方山是青田石雕的摇篮。青田石分布很广,而以山口为中心;青田石种类上百,而以山口灯光冻、封门青、封门三彩、黄金耀最名贵。当代着名篆刻家韩天衡在一篇序文中写道:上品的青田石本身即是艺术品。无论质地冻或非冻,石性皆清纯无滓,“坚刚清润”,“柔润脱砂”,最适于受刀和抒发刻家灵性,是古来一流印人最中意、最信赖的首选印材。
青田石雕受世人青睐,不仅因为雕艺精湛,更因为它的载体青田石的名贵。一位诗人题诗赞青田封门冻石道:阅尽封门亿万春,修成正果赛黄金。女娲遗石今犹在,玉洁冰清似佳人
青田石雕发展迅速,截止2009年从事石雕创作、生产、经营的已有2万多人,产值达数亿元。作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内外。
青田石雕是一代代石雕艺人和欣赏者们共同创造的民族优秀文化,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其魅力是其他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丰富的文化积淀使青田这座滨江古城更具神采。干百年来,它让人向往,令人喜爱,给人启迪,把美丽和幸福赐给热爱它的知音。
青田石雕是青田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
于2006年开馆的青田石雕博物馆,是青田石文化的集散中心,是青田6000年石雕历史的缩影。
青田石雕历史悠久,自成流派,具有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魅
力。其基调为写实而尚意;手法有圆雕、镂雕、浮雕及线刻;工序分相石,开坯,粗雕、细雕、封蜡、润色等,是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所谓的历史,虽然不能将“女娲补天遗石下凡变成青田石”的民间传说算在内,但据考证,早在“菘泽文化”时期,人们就开始认识并利用青田石,出土于湖州市千金镇砖窑的文物“青田璜”便是凭证。
“青田石雕”有着6000年的历史和旺盛生命力。青田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作为主流印石,其素有“图书石”的美称,而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奇葩的青田石雕,则因其风格写实而尚易,精妙而大器,自成流派,素有“天下第一雕”之美誉。
“青田石雕”于2002年成功注册为原产地证明商标。石文化产业的年产值也从上世纪末的2亿多元跃升至7.8亿元,并联姻石文化之旅,将一个有着石文化底蕴和活力四射的青田展现给世人。
青田石储量丰富,分布在山口、方山、石门头、塘古、山炮、白岩、岭头、季山、周村、下堡、山等十几个乡镇。主要产地在山口镇至方山乡带,总称山口叶蜡石矿,质量乘,多出产名石。作业矿区有尧土、旦洪、封门、白洋、老鼠坪等。青田石品种繁多,有名可称的典型的品种有100多种。命名方式有冠以产地名之,有以石色名之,有以石的肌理构成名之,有以花纹名之。
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基调为写实而尚意;手法有圆雕、镂雕、浮雕及线刻;工序分相石、,开坯、粗雕、细雕、封蜡、润色等。青田石雕艺人善于利用石料的天然色彩、质地、纹理、形态进行精心设计,因材施艺,因色取俏,化腐朽为神奇,使青田石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青田石雕作为传统的工艺精品,其雕刻技巧、风格塑造和情趣意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程度。石雕艺人在创作过程中遵循石材的自然特点,发挥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因材施艺,依色取巧。将石材原有的异色斑痕加以巧妙利用,使石材的缺点转化为艺术上的点睛之笔。同时令塑造的动物、植物和人物的形体构成也具有不同色彩的变化,从而增强了造型与自然物的相似感,堪称巧夺天工。在创作手法上,将圆雕、镂雕、高浅浮雕、线刻等技法交替运用,加之精雕细刻,创造出具有"精、细、美、奇、真"特点的工艺精品。
青田石品种繁多,有名可称的典型的品种有100多种。命名方式有冠以产地名之,有以石色名之,有以石的肌理构成名之,有以花纹名之,其中最名贵的:
青白色的有封门出产的灯光冻、封门青、兰花青田,周村出产的竹叶青;
黄色的有封门出产的白果、羊脂白,白岩出产的北山晶;
红色的有封门出产的朱砂冻、石榴红、美人红、猪肝红;
蓝色的有封门出产的蓝带、蓝星、蓝青田;
绿色的有白洋出产的芥菜绿,山炮出产的绿青田;
棕色的有季山出产的红木冻、紫檀冻、封门出产的酱油青田;
黑色的有封门出产的黑青田;
花色的有封门出产的三彩,五彩,旦洪出产的五彩冻等。
灯光冻
又名灯明石。微黄纯净细腻,温润柔和,色泽鲜明,半透明,光照下灿若灯辉,故名。灯光冻质雅易刻,明初已用于刻印,名扬四海,为青田石之极品,“高出寿山诸石之上”(《书谱》1979年第4期),价胜黄金。产山口封门,旦洪和方山白垟。近年时有产出,数量极少,难得大方。
封门青
色淡青,如春天萌发的嫩叶,有的偏黄、白。质如灯光冻,微透。缘刻印章,最宜走刀,尽得笔意,为难得之珍品。产山口封门。此石极纯,了无杂质,故曰“清”,以产地加特征为名。封门矿石材甚丰,封门清为数不多。一般质纯,细腻,不冻、色泽鲜明的石材,统称为封门石,是制作印章和精雕品的上等石材。
蓝钉青田
俗名蓝花钉。蓝钉主要由刚玉组成,呈球状或拉长的球泡状,蓝色或灰蓝色,硬度大,难以奏刀。但蓝钉周围多为优质冻石,艺人喻其为“骨边肉”,将其巧妙利用,能雕成精美的艺术品。产山口。
白果
乳白或灰白色,如白果。质细、结实、不透,有柔嫩感,刀感好,是上等印材。
塘古黄白冻
质纯洁无暇,黄似田黄,白如封门,黄、白冻石常伴生,色间过渡自然,难得大块。产塘古。
黑青田
色为正黑,色泽明亮,质纯而细润,常夹生其他颜色冻石,界线分明,是制印、雕件的优质石料。艺人常巧用俏色,作品别具情趣。产山口、塘古。麦青,青灰、绿灰或黑灰色,质稍粗,近似黑青田,两者极易区别。
红木冻
红木色,质细润,光泽好,常夹生青白、淡黄色冻石,甚为珍贵。产季山。
蓝青田
又名封门蓝,宝蓝色,质细腻,有些石内常隐现白色冻点,比重大,硬度小于4.5,宜制印章。罕见价高,产山口。蓝青田如呈点状或片状分布于浅色石料中,则称蓝星青田、蓝带青田。
蜜蜡黄
色似蜂蜡,深浅不一,质细腻。通体明净、无杂色者为上品。产山口。[4]
冰花灯光冻
浅豆青色,半透明状,内多含片状、絮状纹,石质细腻柔和,石性与巴林石相近,纯净无瑕者为珍品。此石呈层状夹生于其他雕刻石中,难得大的块体。产方山白垟,近年发现。
绿青田
色为绿和墨绿,质细,晶莹,性脆。石中常隐黄、遏色似云状、梅桩状斑和黄、白色点。产山炮村,俗称山炮绿。露天开采,料多方大。质纯净、色泽鲜明、无杂质斑点者为佳品。
金玉冻
颜色多为中黄、淡青两色相间,色间过度自然。质细腻、柔和、少裂,是青田佳石之一。产山口。
夹板冻
简称夹板。冻石呈层状夹生于普通青田石或熔结凝灰岩中,层次分明,似夹心饼干,故名。冻石和夹板因产地不同,颜色各异。冻石厚度不等,多者数层。夹板越硬,冻石越佳,是青田石雕优质原料。产山口、方山、季山、塘古等地。
千层纹
深浅不同的颜色层状相间,色层厚薄不等,界线分明,对比强烈。石质细腻,结实少裂,适于奏刀。产山口。
龙蛋
俗称岩卵,酷似蛋,大小不一。紫棕色薄“蛋壳”,裹生着不同颜色的冻石“蛋黄”。外壳有硬有软,软的受刀。冻石以浅黄、淡青色居多,纯净温润,为青田石之珍品。龙蛋产周村,多堆积于高山坡积层或蕴于地表孤岩中。采石者无“气头”可循,从山脚上逐层搜掘,或劈石取“蛋”,十分难得。
五彩青田
又名五色青田、五彩冻。此石一般由数色组成,同一颜色又有层次变化,两色间往往有过渡色相隔,绚丽多彩。质地细润,极易受刀,刻成作品视觉主题突出,能充分表达意境,是青田石珍品之一。产山口。
青田雅石
花纹绚丽,变幻无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故名。有的开料后能显出抽象奇异的画面,引人遐想;有的随形稍做琢磨,即成精妙的艺术品,令人神往。石质一般,有的难以奏刀,因富有特色,其价值不逊于冻石。青田各矿均有出产。
小顺冻
为青田县近郊--云和县产出,至少有100多年开采史,石料历来运销青田加工。石质一般,其色丰富,绚丽,质细性韧,半透明状,近似寿山荔枝冻,为珍贵品种之一。按颜色分为白冻、黄冻、红冻、花冻数种。此石常含絮状色斑,多砂,纯洁块大者难得。
了一大批对青田石雕刻艺术大师。(排名不分先后)
青田石雕工艺美术大师——林如奎
大师简介:1918年11月出生,浙江青田山口镇石雕艺人。他12岁时随父林松年学艺,擅长花果、农作物雕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改进技法,开拓了青田石雕的题材。致力花卉创作研究,作品推陈出新,意蕴丰富,造型精美。林如奎于2011年4月3日凌晨4时55分,不幸与世长辞,享年93周岁。
代表作品:《高粱》《冰梅》《稻谷》《晨曲》《南国风光》
艺术造诣:林如奎,1918年11月出生于浙江青田山口镇石雕艺人之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劳动模范。12岁时随父林松年学艺,擅长花果、农作物雕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1929年开始学习石雕技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浙江青田山口石刻社主任、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1954年任山口石刻生产合作社首任社长,1956年被评为青田石雕名艺人,1957年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1978年,获省工艺美术优秀创作设计先进个人奖,1979年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同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1988年被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林如奎于2011年4月3日凌晨4时55分,不幸与世长辞,享年93周岁。
青田石雕工艺美术大师——张爱廷
艺术造诣:上,鉴古通今,融贯中外,独辟蹊经,意蕴深厚,形神臻于完美,为工艺美术界所推崇。1965年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百琦合作的“满载送市场”在《人民画报》上刊登。1984年作品《寿星》刊登于《中国工艺美术》一书外文版。1987年作品《舞狮》被国家工艺美术珍宝馆收藏。1992年作品《连年有余》入选国家邮电部发行的青田石雕特种邮票。1996年作品《民族英雄陈化成抗英》被上海华烈士陵园收藏陈列,八件作品在第一届世博会上获奖。2001年作品《喜悦》在中国国石精品展评中获特等奖。2003年作品《田园欢歌》在中国国石精品展中获金奖。1997年中央电视台对张爱廷进行了采访,并于同年4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专题节目“东方之子——张爱廷”。
青田石雕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
大师简介:著名青田石雕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倪东方1928年10月出生在浙江青田一个石雕艺人之家,他10岁开始便操刀学艺,在石海艺苑中已刀耕60余个岁月,佳作累累,誉满艺坛,他能巧妙的借用石料中的固有色泽,创作出神形酷肖的艺术神品。
代表作品:《秋》、《秋菊傲霜》、《杨梅》、《俏色印雕》等。
倪东方创作的青田石雕作品《花好月圆》被国家邮电部门选入邮票中的画面。惜石斋是倪东方大师作品和他收藏的珍贵奇石的陈列处,堪称是青田石艺的珍宝馆,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各地的专家学者、客商藏家、文人墨客、工艺美术名家在这里流连忘返,留下了“镂金刻玉、艺夺天工”、“东方珍宝、世上精品”等等赞语。
青田石雕工艺美术大师——林福照
大师简介:1938年1月出生于“石雕母地”青田县山口石雕世家。13岁高小毕业,随父学艺。1956年,进青田石雕二厂从事创作。1960年,首创“洞法连续一次性成型法”新技艺。2004年10月被中国宝玉石协会授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200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代表作品:《花果篮》《葡萄山》《青田石雕》《玉兰瓶》
青田石雕工艺美术大师——林耀光
大师简介:1943年10月年出生于青田县鹤城镇。工艺美术师。他被选为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工艺美术师。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代表作品:《奔马》《群马》《观音》
艺术造诣:1972年他创作的《群马》(六匹),被拍入电影《浙江工艺美术新貌》记录片;1973年创作的《群马》(十三匹),被选送到喀麦隆等国展览;同年开始创作的大型石雕《群马》(十六匹),刻画精细,结构准确,气势雄伟,构图完整,马匹组合得当,神态生动,1977年雕刻完工,1978年被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获省优秀作品一等奖,《美术》杂志、《浙江日报》刊登了作品照片,1978年5月,我国领导人访问朝鲜时作为国礼赠送给金日成主席。1979年至1980年创作的大型石雕《奔腾》被选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陈列品。此外他还创作了《报春》、《史湘云》等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1982年4月,赴日本静冈,在“浙江省展览会”上作石雕操作现场表演,现场完成《金鱼》、《仕女》两件精雕作品,日本友人对他的精湛技艺极为赞赏。
青田石雕工艺美术大师——周金甫
大师简介:1959年生,温州人,青田县民协副主席。1974年随父迁居青田石雕发源地山口镇从事石雕创作。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擅长花卉、山水、动物等创作。
代表作品:《再生缘》、《相依为荣》、《北国之春》、《赤山红松》《独占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