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用文物讲好文化故事文化长廊

中国国家博物馆:用文物讲好文化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李韵王笑妃

110多年历史,143万件藏品,中国国家博物馆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为国护史、为国藏史、为国弘史是国家博物馆的重要使命。近日,记者走进这座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探寻它如何用文物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

精彩展览呈现历史长卷

一厅之内,纵览百万年。走进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琳琅满目的文物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生动呈现。展厅中,北京周口店出土的石锤、石砧,距今约42万年,是旧石器时代先民智慧火花迸发的见证;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玉琮,器身阴刻的日月纹图案诉说着史前区域文化交流融合的壮丽篇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的唐代饺子、点心及食具,讲述着各民族往来互动的生动故事……

“感觉很震撼,像在跟隔着久远时光的文物对话。”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初二学生张竞文说。她的同学代梓程也深有同感:“这些文物上面精美的花纹,让我感受到古人对美的追求。”

“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的后母戊大方鼎总是观众心目中的明星。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我爱中国”“我也爱中国”“我非常爱中国”,3位年轻观众看完“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后,在留言本上接连写下了观后感。

“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展厅里,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前,观众纷纷与这抹“最美中国红”合影。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年轻观众走进国博,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统计,截至11月底,国博今年累计接待观众630余万人次。其中,3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达62.09%。

如何将展览办得有新意、有活力,以吸引、满足更多年轻人?国博用现代技术激活展览的全新活力和无限可能。国博的首个数字展览“数说犀尊”80%以上的展览内容基于数字技术获得,并以数字化的手段进行呈现。“它还是国博的首个智慧展厅,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维高清采集、环境监测、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提供全新观展体验的同时,让观众走进幕后,全面了解博物馆智慧化的技术路线和最新成果。”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数说犀尊”展策展人朱晓云说。

博物馆虽不可移动,但博物馆可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个角落。国博积极打造巡展品牌,2024年在全国11个省区市及海外举办巡展,落地巡展项目14个,在海内外讲述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文物故事。

专属讲解满足不同需求

文物无言,讲解员们就是“代言者”。在国博,人们经常能看到讲解员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文物故事,带领观众奔赴一场场历史文化之旅。据统计,截至10月底,国博讲解员今年累计服务观众约35万人次。

有许多“文博迷”“历史迷”不满足于普通的讲解,期冀在博物馆学到更具专业深度的内容。为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国博提供了分众化、特色化的讲解内容和服务。他们邀请策展人等专家学者进行兼具学术性、趣味性、教育性的专场讲解。截至10月底,国博今年共聘请馆内外专家45人,举办“专家讲解周”10期97场次,围绕各类展览推出49个讲解专题。

国博凤冠文创雪糕和凤冠冰箱贴。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国博还积极建设研学教育品牌,深化馆校合作。国博面向中小学生开设了涵盖“古代中国·通史”与“古代中国·通识”两个系列20门课程,并承接北京市教委委托的“七个一”活动,今年以每天接待400至500人次的频率,为海淀、丰台、门头沟等6个区的中学生提供“古代中国”研学教育服务一千余场,服务学生3万余人次。

个性文创激发文物活力

冬日清晨,国博开门没几分钟,排队购买凤冠冰箱贴的观众已在国博大厅内“甩”出一条望不见尽头的长龙。截至11月27日,“木质凤冠”和“AR金属凤冠”两款冰箱贴自今年推出以来共计销售超53万件,成为国博近20年来当之无愧的“销冠”。这款文创产品不但销量惊人,而且形成文创产品与展览的良性互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内,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凤冠前,拿着精美典雅的凤冠冰箱贴等着与“原型”合影的观众也排起了长队。

有人说文创产品销售区是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国博对待这一“展厅”丝毫不懈怠。“爆款是‘无迹可寻’的,我们能做的是对每一件产品精心打磨。”廖飞说。今年以来,国家博物馆累计推出各类文创产品200余款,涉及350余个品类,凤冠系列、机甲拼插玩具、AR考古盲盒等都受到观众的好评。

舞台上,一位“汉代说唱者”神态诙谐。他头戴帻巾,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满脸笑容拖着长音说:“这里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的明星文物——击鼓说唱俑,在舞台上“活”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出品的原创舞台剧《盛世欢歌》是国博馆藏文物舞台活化的首次尝试。这部剧以汉代击鼓说唱俑为主角,融合话剧、音乐剧、戏曲、歌舞、中国古代音乐、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再现汉代社会底层俳优的命运起伏。

国博通过匠心独运的展览、生动有趣的讲解、巧思设计的文创,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编织成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让更多观众在这里读懂中国,体悟历史。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丨走进国家博物馆——让活化的文物融入百姓生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物的呈现形式层面,还要深入到价值层面。国家博物馆在引导人们欣赏文物器型之美的同时,努力把培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文化观等放在突出位置,注意推介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让文物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融”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63780
2.“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跟着总书记感受博物馆里“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跟着总书记感受博物馆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华社 2024年05月19日 16:09 监制:黄庆华 徐蕊 周年钧记者:李惊亚 吴斯洋设计:赵丹阳编辑:王浩程 邬金夫 郭洁宇BadRequestrequest is invalid00000193B0C8D29F4647557EA0EFE46FZ9v+cC1sRnaWw6x0vi8pxxYA0YVnKxbYHUPAFphttps://news.cctv.com/2024/05/19/ARTIG4pC4CTRj38qVysy3hsG240519.shtml
3.让文化遗产走出来动起来融进去中国国家博物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要求,深刻阐述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为我国文博领域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03/t20240311_266090_wap.shtml
4.看图学习丨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在各地考察调研期间,总书记多次专门抽出时间参观当地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强调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一起来学习! https://www.cnr.cn/newscenter/dj/sz/20240202/t20240202_526580565.shtml
5.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走进来目标100座,构建形式多样的博物馆序列 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建设是基石。 目前,我市共有登记备案博物馆68座,国家等级博物馆15座,备案博物馆数量及等级博物馆数量在全省位列第一。在登记备案博物馆68座中,国有博物馆共47座,非国有博物馆共21座。 https://www.xhby.net/ly/wltt/202303/t20230306_7854109.shtml
6.河南洛阳:博物馆迈向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文物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亲历者、见证者,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件文物承载的就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建设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具体体现,是洛阳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河南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的有力支撑。 http://news.hnr.cn/djn/article/1/1559140830067843074
7.国庆节假期解锁新玩法!云南省博物馆推出多项活动让文物“活起来”“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和演员的演绎,讲述聂耳的故事、传递爱国主义精神,让观众可以‘沉浸式’感受历史。”云南省博物馆公共服务部丁竹芸表示,“云博剧场”旨在以“文物+戏剧”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会说话”。 《登月奇旅》VR沉浸互动体验记者 夏欣瞳 摄https://m.yunnan.cn/system/2024/09/27/033247621.shtml
8.馆校共建谋新篇让文物活起来红色展览进校园”走进潍坊中学5月12日,潍坊市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红色展览进校园”走进潍坊中学,《尽善尽美唯解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在潍坊中学文华楼开展。市财政局教科文科党支部“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主题党日活动和潍坊中学“党史进校园·喜迎二十大”联合支部日活动同时将学习现场设在了本次展览现场。市财政局教科文http://wfsbwg.com/wap/content/?2331.html
9.让文物活起来#0元玩转这座城#古建筑之美#灯光秀#游园赏夜景#展馆展览#网红景点打卡让文物活起来!快来德寿宫打卡,免费看灯光秀吧! 熊喵来了 0 杭州博物馆网红文创,当年九点开馆,八点就要去排队抢的冰箱贴,现在随到随买,库存充足。附近吃了个早饭,溜达买了一个。 #文创产品 #不能错过的免费展览 #冰箱贴 #今年国庆去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7498925?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0.④如何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请你提一条可行性建议。(2分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④ 如何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请你提一条可行性建议。(2分)二、阅读与理解(40分)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多做一些文创,在网络平台进行展览售卖,将文物不仅局限于博物馆,而是让它们走入寻常百姓家。 反馈 收藏 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818100321767103310&fr=search
11.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遗产“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让我们一起努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科技赋能、科研创新,让文物修复与时代共进 张鹏宇在“战国错金银云纹犀牛尊”的复制工作中 张鹏宇(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金属器物修复研究所所长) https://www.cacta.cn/DSJ/HTML/20220610101553.html
12.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火起来”焕发源源不断“生命力”分析指出,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才能“火起来”。文物活化利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从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到开发文创产品,再到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坚持守正创新,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才能让博物馆焕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https://m.gmw.cn/2023-05/18/content_1303377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