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产业百科

摘要:随着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日渐加深,近年来,各类博物馆建设如综合性城市博物馆、纪念馆、专题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产业博物馆、私人博物馆等数量快速增长,我国博物馆建设呈现多元化的积极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博物馆数量达6091家,同比增长5.53%,博物馆文物藏品达4691.61万件/套,同比增长0.57%。

一、定义及分类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分类标准,博物馆属于“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之“R88文化艺术业”中的“R8850博物馆”行业。博物馆是指收藏、研究、展示文物和标本的博物馆的活动,以及展示人类文化、艺术、体育、科技、文明的美术馆、艺术馆、展览馆、科技馆、天文馆等管理活动。

中国博物馆在1988年前都是被划分为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三类,国家统计局也是按照这三类博物馆来分别统计公布发展数字的。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主管部门和专家们认为,在现阶段,参照国际上一般使用的分类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将中国博物馆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这四种类型是适合的。

二、行业政策

1、行业的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自律组织

博物馆行业的管理体制由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及行业自律组织规范协作构成。目前,对行业进行宏观指导的行政主管部门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等,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博物馆协会。

中共中央宣传部是中共中央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负责从宏观上指导精神产品的生产;负责提出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指导宣传文化系统制定政策、法规;按照党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协调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文化和旅游部是博物馆行业的产业主管部门,其职责包括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政策措施,起草文化和旅游法律法规草案;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拟订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管理全国性重大文化活动,指导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国家旅游整体形象推广,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对外合作和国际市场推广,制定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组织实施,指导、推进全域旅游;指导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对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进行行业监管,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等。

中国博物馆协会是由开展博物馆有关业务的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并依法登记的行业性、全国性的非营利社会团体法人。协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遵守社会道德风尚,遵守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促进博物馆管理水平和博物馆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发挥行业指导、自律、协调、监督作用,维护行业合法权益,促进中国博物馆领域的国际学术业务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博物馆事业科学发展服务。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博物馆行业的发展,如:2024年1月,河南省发布《郑州市推进百家博物馆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健全完善全市博物馆体系,持续推动全市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好郑州都市圈、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郑州在省会城市中具有竞争力的文化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体系。2024年2月,天津市发布《天津市博物馆展览备案管理规定》,指出:加强馆际展览项目交流,整合藏品资源,鼓励联合办展,举办巡回展览,打造精品项目,提升展示水平,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发展历程

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中国现代博物馆行业主要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数字化发展阶段的演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博物馆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方式,向公众提供在线展览、数字化文物保护和数字文化传播服务,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传承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四、行业壁垒

1、品牌壁垒

2、规模壁垒

3、资金壁垒

博物馆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对于藏品以及博物馆的安全措施以及环境措施要求较为严格,资金需求量较大;同时,藏品保管技术含量较高,对于环境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往往需要较大的技术设备投入,且多为一次性投入。对于新进入者而言是进入博物馆行业主要障碍之一。

4、人才壁垒

人才一直是博物馆构筑诸多壁垒的核心基本要素之一。行业内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博物馆拥有无论是在藏品管理、展览设计、研发创新等各方面都逐渐积累了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核心人才团队。行业内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创意人才、管理人才、市场人才相对有限,且优秀人才的流动也倾向于品牌知名度高、实力雄厚的博物馆。因此,博物馆行业对潜在进入者有较高的人才壁垒。

五、产业链

博物馆产业上游主要为文物发掘和文物修复业,将中国的珍贵文物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保存,其中文物发掘主要由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许可的国家各级考古研究所负责,博物馆产业下游主要包括旅游业、展览业、拍卖业和收藏业,疫情后时代,我国旅游业、展览业将迎来全面爆发,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居民文化消费提高,文创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博物馆给居民带来更高的文化享受,同时博物馆和旅游结合更加紧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成为一个发展热点。

博物馆行业产业链文物发掘文物修复上游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中游旅游业展览业拍卖业收藏业下游

六、行业现状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为了鼓励博物馆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相继发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等一系列政策,在良好政策的促进下,博物馆建设和运营将迎来较好的发展前景。

(2)消费升级拉动文化需求,走进博物馆渐成日常

近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218元,同比增长6.33%,随着国民消费水平升级,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不断改善,国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我国居民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于博物馆观展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数快速增长,走进博物馆渐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多媒体技术延伸博物馆价值,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

现代化的博物馆区别于以往博物馆主要在于其在以陈列和展示为主要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3D展示、动画模拟、移动终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动技术、全息技术、创意LED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将原来枯燥的陈列式展示变得具有互动性,使博物馆的展示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智慧化,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博物馆自身的价值不断放大的同时满足了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我国博物馆建设市场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4)城镇化率持续上升,带动城市文化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的持续上升将带动城市化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对包含博物馆在内的城市文化展示设施的巨大需求,为博物馆行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2、不利因素

(1)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

(2)缺乏资金支持

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在博物馆经费投入上的差异明显,财政保障不足的问题多见于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此外,非国有博物馆的运营资金主要依靠举办者的持续投入,具有不稳定性,而博物馆自身又缺乏有效的造血机能,一些博物馆因资金问题难以为继的情况屡见不鲜。

(3)文物保护挑战

文物保护是博物馆行业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破坏、不当的保存条件或缺乏适当的保护措施等原因导致文物损坏,直接影响收藏品的完整性和品质,进而影响文化遗产传承,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资源匮乏的地方,文物的保护面临更大的困难。

八、竞争格局

九、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观博物馆,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中国博物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未来中国博物馆行业将朝着数字化、创新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展示效果、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为促进文化传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1年中国博物馆收入达399.65亿元,平均收入达692.39万元/家,其中,门票收入约占20.21%,博物馆财政补助及其他收入约占79.79%,疫情后时代,中国博物馆持续升温,市场重新恢复活力,2023年暑假期间中国博物馆“一票难求”冲上热搜,博物馆成为众多游客首选“打卡地”,足以看出博物馆市场焕发的活力。

中国博物馆收入为3269786万元,同比下降3.2%;中国博物馆支出为3227243万元,同比下降4.9%。

THE END
1.数字展厅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相较于传统的展览形式,数字展厅具备以下优点和缺点:优点:1. 交互性强:数字展厅采用数字技术,能够http://www.mansitine.com/ask/125693.html
2.3D数字化:文博行业保护与传承的新手段当前,积木易搭已为国家自然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湖南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扬州博物馆等国内各大博物馆提供了智慧文博解决方案。 未来,积木易搭将紧跟数字化时代下博物馆高质量发展需求,不断迭代3D数字化技术与服务,为各大博物馆的数字化升级注入新的活力。https://jimuyida.com/about/newsdetails/1867123627464327169
3.哪些文化融合元素在数字展厅设计中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设计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展厅已成为各领域信息展示的前沿阵地。然而,在构建这一现代化展示空间时,设计师与主办方常面临挑战:众多内外部因素导致一些细微之处易被忽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元素,实则能在不经意间深刻影响展厅的整体呈现与观众的参观感受。本文旨在揭示数字化展厅设计过程中常被忽略的那些关键细节。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C18FOP0538917F.html
4.20212027年中国博物馆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六、2021-2027年自然科学博物馆数字化信息体系构建 1、基于规范和高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基于场馆展品展示讲解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3、基于场馆信息门户、数字馆及共享平台的信息化建设 4、科技场馆的三网融合信息化建设 第三节 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市场分析 一、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发展概述 1、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发展概述 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I09165O4NN.html
5.2024年博物馆行业分析报告“十二五”末,全国博物馆总数将达到***个,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个,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总数达到***个,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的民办博物馆建设率达到***%。全国博物馆年均举办陈列展览达到***万个以上,年接待观众达到***亿人次以上,每年在国(境)外举办***个中国文物展览,每年引进***个https://www.cir.cn/2014-01/BoWuGuanHangYeFenXiBaoGao/
6.平潭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六条、第十八条规定,供应商依法有权自主制定属于市场调节的价格,有权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等自身情况和市场供求状况等外部因素自主定价。 2.2实质性要求和条件: 2.2.1信用记录查询及使用: (1)信用记录查询渠道及截止时点:采购代理机构将在首次响应文件递交截止时间截止后,磋商工作结束https://zfcg.pingtan.gov.cn/upload/document/20220707/26aa62ad37a1451dbafba608a1355991.html
7.博物馆发展现状范文(二)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 第一,资金短缺,设施更新维护不足。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对县级博物馆发展重视不足,投入资金少。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造成县级博物馆资金短缺,基础设施更新维护不足。主要表现为文物库房不达标、藏品征集停滞不前、陈列展览不规范、安保设施专业化程度低和满足参观者需求的相关服务设施滞后等。 https://www.gwyoo.com/haowen/162645.html
8.西安决策参考让观众足不出户享受“云展览” 随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沉睡的文物通过线上展览、线上直播等“活”起来,掀起了一拨又一拨热潮。 近年来,北京地区博物馆充分挖掘其自身资源,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来提供博物馆云端服务。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今年博物馆日期间,全市多家博物馆根据自身资源特点,策划了多项http://www.xalib.org.cn/info/72757.jspx
9.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中的应用12篇(全文)如CAD等绘图软件将陈列设计的“人工绘图时代”升级到“电脑制图时代”;扫描设备的普及使博物馆图片陈列告别“绘画和照片时代”;大型电脑拼图的出现,可以实现大型展览图文一次成型;触摸屏技术的使用,观众可以轻易地放大、缩小或旋转数字化展品,或者跟随展品的不同欣赏视频短片或者玩拼图等多媒体游戏……博物馆的陈列设计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jj83lsy.html
10.古籍数字化建设(精选十篇)目前对各高校图书馆来说所缺的不是古籍数据库而是对其深层次加工、开发和利用, 这是各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如为古籍数据库建立强大的检索系统实现图像检索、全文检索、精确检索和模糊检索功能;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标注以便实现多途径更精确的查询;建立知识挖掘系统, 链接古籍数据库所涉及的新的学科研究内容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or5te4y.html
11.专业认知实习总结18篇尽管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实行收费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来参观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和南京尝试规划展览馆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值得的我们深思。毋庸置疑,两者的区位优势比较接近,但是上海展览馆的科技应用、趣味形象化以及品牌效应、网络系统化宣传更加贴近了普通大众的认知水平。 https://www.jy135.com/shixizongjie/1173331.html
12.数字化生产打印系统全球及中国市场规模研究和预测2025第八章:本章分析中国市场数字化生产打印系统的进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重点分析中国数字化生产打印系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 及表观消费量关系,以及未来国内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等。 第九章:重点分析数字化生产打印系统在国内市场的地域分布情况,国内市场的集中度与竞争等。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760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