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曲靖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2年曲靖将聚焦民生福祉,统筹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在文化惠民工程中,年内将推进国家长征文化公园曲靖段建设,建设非国有博物馆5家以上。针对博物馆建设,曲靖市政协委员、曲靖市博物馆馆长周锐超也提出在校园建设微型博物馆的建议,鼓励光大传承“曲靖文化”应从孩子抓起。
建议创建校园微型博物馆
周锐超介绍,所谓微型博物馆,是对校外大型博物馆的微缩。“一座校园博物馆就是一卷‘好书’,可以让师生们读出智慧、读出创新、读出人生。校园微型博物馆不是综合性的在编博物馆,也不是大型的专业博物馆,校园内选择一间100-200平方米的教室,将曲靖爨文化、古鱼王国、石刻、木雕版画、老城民俗等系列文化精髓嫁接进去,让广大师生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耳濡目染,在休闲和欣赏的氛围中探寻浩瀚的曲靖历史文化,感受和传承曲靖独有的文化魅力。”周锐超说道。
在畅谈到具体运作时,周锐超表示,初步可在曲靖麒麟主城区有条件的中小学进行试点建设,探索出麒麟模式和运作经验,2025年左右在曲靖全市复制推广。博物馆内的展览元素一所学校一个学期制作一个专题,5年为一个周期,同时还可搭建校内校外资源互动平台,将一些优秀的临时展览引入校园博物馆,建成曲靖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为中国当代教育提供具有地域特色曲靖教育发展别具样式的范本。
年内将建5家以上非国有博物馆
曲靖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大大小小将近60余种,分布在曲靖各地。其中市级层面的达11个,诸如爨文化研究、老城记忆、南中大姓历史、曲靖民俗、曲靖石刻、曲靖滇剧花灯剧艺术、曲靖绝版木刻、“梁堆”文化等;还有麒麟区的猫猫石陶瓷艺术、潦浒龙窑与土陶、潦浒青花、彝族确比舞等10个;马龙的早寒武纪化石、彝族火草褂、古驿道等7个;宣威的火腿文化、“走老丑”艺术、“猫耳斗”、可渡关驿道等9个;师宗的“三月三”民俗文化、绑神猴文化、楹联等10个;会泽的会馆、古钱币、石板房、堂琅、铜商等文化,散落各地的曲靖文化瑰宝,如星辰一般熠熠生辉,值得探秘、学习传承。这些宝贵的资源正被重视,鼓励以非国有博物馆的形式展现世人面前。
2021年底,曲靖市下发了有关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优先发展体现区域特色、行业特性和地方文化特点的各类专题博物馆,填补曲靖博物馆门类空白。力争5年内在全市建成非国有博物馆50家以上,2022年内建成5家以上。对新建的非国有博物馆,根据场馆建设规模和投资额情况给予一定补助;对免费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经曲靖市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确认,按公共文化领域财权与事权的规定给予免费开放补助;对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的非国有博物馆,分别给予奖励;对非国有博物馆常设展品有5件以上一级文物的,给予历史文物类藏品品质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