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R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

2016年底,国家文物局联合四部委印发《“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对博物馆建设与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更多更好的高新技术成果能运用到博物馆工作中去,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其中,不止一次提到将AR(增强现实)技术运用到博物馆工作中去。AR技术方兴未艾,目前已经在军事、医学、娱乐、制造业、旅游等多领域有所应用。本文主要讨论AR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个性化展览和智能化导览中的应用和研究,希望能为博物馆行业运用AR技术促进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AR(Augmented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也被称作混合现实、扩增现实,是在虚拟现实(V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能够将计算机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通过显示设备,用户可以同时看到虚拟信息和真实场景融合后的画面,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体验。

教育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能,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使博物馆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是一个重要议题。国内外多项研究都证明应用AR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博物馆教育水平。SusanA.Yoon等[1]、PeterSommerauer和OliverMüller[2]、Chang等[3]研究者都通过研究和对比实验,证明将AR技术融入学习中能够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并大大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长期以来,博物馆被定位为知识传播者,以一种单向模式向参观者传播文物知识,缺乏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体验。由于AR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所以将AR技术运用于博物馆展览中,使观众在虚实融合的环境中获得丰富的互动体验,并且这种互动体验能够满足观众的某种情感需要。观众在博物馆参观展览时,文物的美丽外观或者细腻质感能够引起观众本能的愉悦感,进而产生想要把玩的冲动,但是文物和观众之间往往被玻璃阻隔,而且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不允许观众触摸文物,从而导致展览互动水平不高。通过AR技术,观众能通过触控、手势识别等技术,以虚拟方式满足把玩展品的需求,实现良好互动。

AR技术原理是通过摄像机识别现实场景中的识别标识图案,或通过传感器追踪现实场景中物体运动,利用三维空间注册技术计算虚拟物体在现实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及姿态,以实现虚拟数字信息(包括文字、图像、3D模型或3D动画等)与现实场景实时融合,并实现3D展示效果,从而实现人机交互(图一)。

AR技术涉及三个关键技术,分别是跟踪定位注册技术、显示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

跟踪定位注册技术是对真实场景中图像或物体进行识别与追踪定位。从跟踪定位技术角度来说,AR系统可以分为基于图像型AR系统和基于位置型AR系统。[1]基于图像型AR系统,可以通过识别人工标记或者直接识别真实对象来进行定位。识别人工标记操作简单,识别准确率高,但用这种方法叠加的虚拟信息与真实对象融合得不够贴切。而直接识别真实对象的AR系统能实时地根据摄像头拍摄到的真实对象的角度调整虚拟信息的形式和内容。当然这种方式运算方法更加复杂,对设备性能要求更高。基于位置型AR系统通常利用磁力跟踪、GPS、Wi-Fi、蓝牙等设备获取使用者位置信息,通过位置信息查找真实场景信息并向使用者提供服务。在进行文物展示时,建议使用基于图像型AR系统,而在进行参观导览时,建议使用基于位置型AR系统。

AR显示技术主要指显示设备,用来显示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和真实场景叠加后的影像。目前用于AR的显示设备主要有头盔式显示器、计算机显示器、Google眼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头盔式显示器比较适合航天、维修等专业性强的领域。计算机显示器服务的观众有限,不可能在博物馆安装上千台计算机显示器。Google眼镜价格较高,也不适合在博物馆使用。近年来移动网络技术突飞猛进,运算速度和显示精度基本可以满足AR技术的需要,且手机、平板电脑携带方便,一般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因此特别适合应用于博物馆AR系统中。

早期AR系统采用键盘和鼠标等交互技术,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触屏交互技术在AR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触屏技术分为单点触控和多点触控,单点触控类似鼠标点击,多点触控更符合人类操作机器的习惯。现在多数移动设备已经支持多点触控,所以博物馆在开发AR系统时,可以采用多点触控的人机交互方式。如果技术和资金允许,人体动作捕捉和手势识别技术能为AR系统提供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

智慧博物馆的两项重要功能就是为观众提供个性化展览和智能化导览。利用AR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展览的个性化水平和导览的智能化水平。

在参观某件文物时,经常会问这件文物在所处时代的用途。通过口头、文字等形式向观众解释,往往不能给予其直观印象。而通过AR技术,就可以把文物当时的历史环境叠加到文物现实场景上,这样观众就能够沉浸其中,并了解文物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是如何摆放和使用的(图二)。

搭建的历史环境可以是人工制作图形,也可以是其他文物3D扫描图像。同一历史环境下可能摆放着多种文物,而这些文物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摆放在一起。通过AR技术就可以把这些文物的3D扫描图像以一种合理的布局叠加到某个文物实景中。如李旭杰研究如何在马王堆汉墓展览中运用AR技术,还原墓葬下葬之初的情景。[2]当观众通过移动设备观看出土棺椁时,出土时存放于棺椁中但陈列于其他展柜的文物以虚拟三维场景的形式叠加到棺椁图像中(图三)。

很多文物流传至今会有不同程度的破损,观众看到此类文物会想知道文物的本来样貌,如果直接在文物上进行修复可能会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通过AR技术可以补全文物破损信息,使观众欣赏到文物的本来样貌。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不可移动文物,因为文物古迹往往破坏严重,若对其进行修复,一是耗费巨大,二是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通过AR技术,可以复原文物古迹等不可移动文物,还可以复原它的历史背景。

例如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怎样让观众参观时既能勿忘国耻,又能领略到圆明园当年的盛景,这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教授一直从事通过数字化手段重现圆明园的研究工作,特别是通过AR技术,把圆明园损毁或丢失的部分以虚拟图像的形式叠加到遗址上,把圆明园的本来样貌呈现给观众,使观众的参观体验更具沉浸性,如图四所示。

文物一般采取静态展示,而人往往对移动的东西更感兴趣,通过AR技术可以真正实现“让文物活起来”,大大提升观众参观兴趣。MUKAITakeshi基于IOS平台开发设计了一款名为ARART的增强现实APP,它能够将原本静态的世界名画以动态形式展现给参观者。当观众将手机摄像头对准《蒙娜丽莎》这幅画作时,经过图像识别之后,使用者便能够在手机上看到蒙娜丽莎冲着参观者眨眼睛。

参观导览关系到博物馆的观众体验,人们到博物馆不是逛商场,而是希望更有效率地学习和欣赏。传统的导览方式有讲解员引导、语音讲解和观众通过标识牌自行参观等。智慧博物馆参观导览通过智能设备,实时定位观众位置,为观众提供智能化参观方案。通过引入AR技术,博物馆能为观众提供更加立体的导览服务。

比较常见的智能化导览是在移动设备上显示参观者所在位置以及到达目的地的路线,参观者要把移动设备上的平面地图在脑海中转化成三维空间形象才能顺利完成导览。这个过程可能因为方向问题导致很多错误,而且一直低头看设备会导致参观体验下降。而通过AR技术,参观者把手机摄像头正对前方,相应的导览信息就会叠加到手机屏幕上,参观者可以清楚知道自己所在位置,以及想要参观的文物所在的位置,为参观者提供直观的路径指引。

以上两个例子实用性都很强,如果借鉴到我们的博物馆中,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第二个例子比较适合大型博物馆,例如在故宫博物院,可以把小企鹅形象换成皇帝、皇后等人物形象,带领观众参观故宫,相信能较好地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

AR技术概念简单,但真正实现起来却有优劣之分。优秀的AR技术,能够实现AR系统生成的图像与摄像头拍到的图像无缝连接,并随着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和拍摄环境的改变自动调整生成图像的形式和位置。质量较差的AR技术则只是蹭了AR技术的热点。例如有的项目自称运用了AR技术,而事实只是用摄像头扫描某个识别图,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三维立体的文物图像,但这个文物图像并不能与真实的环境有机结合,而是孤立的,它的效果跟直接在网站上打开一个三维立体文物图像是一样的。因此,博物馆在应用AR技术时,要分清优劣,不要被某些软件公司打着AR的旗号所欺骗。

本文在详细阐释AR概念及其技术的基础上,着重讨论AR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个性化展览和智能化导览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在个性化导览方面,AR技术可以增加文物信息量、还原文物本来样貌、提升展览的趣味性以及提高展览的互动性;在智能化导览方面,既能为观众提供更具立体化的导览服务,也能使导览更加有趣,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最后指出博物馆在运用AR技术时应该注意形式大于内容、AR技术优劣不等以及观众接受度不高等问题。相信这些讨论对博物馆行业深入贯彻国家文物局联合四部委印发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THE END
1.虚拟现实VR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与发展因此本文从理论出发,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和博物馆产业各自的发展,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介入博物馆中之后的应用,个案分析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传播和对博物馆传播效果的改变;联系新闻相关理论与实际,思考虚拟现实技术对经典新闻传播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研究发现,由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传播特征及交互特点,使博物馆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73-1019059944.htm
2.vr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元居科技VR技术是一种虚拟现实技术,它可以帮助人们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真实的场景和情境。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VR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博物馆领域中。本文将就VR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和发展现状进行探讨。 一、VR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 1.博物馆是一个展示人类文化、历史和自然遗产的场所。而VR技术则是可以让人们在虚拟环境中https://www.mvpmeta.com/newdetail/1446.html
3.720全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720全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可以为参观者提供更加沉浸式、交互式和便捷的参观体验,同时也可以帮助博物馆进行数字化展示和推广。以下是720全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方式:虚拟展览:通过拍摄博物馆内部的720全景视频,可以实现虚拟展览的效果。游客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或虚拟现实设http://ww.029qj.com/kehuanli/409.html
4.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在国内,AR、VR等技术也被更多地应用到博物馆资源的藏品展览过程中。例如,2017年5月,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看见‘圆明园’”数字体验展览活动,选取了圆明园西洋楼、正大光明、勤政亲贤等 26个景区,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复现了“圆明园”的整体布局,给受众带来更为直观、深刻的感受。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5.AR,VR博物馆和全息博物馆的应用实例AR,VR博物馆和全息博物馆的应用实例 智能化展览馆展台上的透明罩子中,一件元代磁州窑白釉褐彩龙凤纹罐“悬浮”在空中,随着罐身缓缓旋转,上面的纹路清晰可见,还能看到光斑。谁能想到,这是文物的全息虚拟影像!博物馆全息文物数字展厅是未来文物数字化的趋势。https://xaybyh.com/news/newsinfo/1.html
6.vr技术可以用在哪些方面VR在旅游、博物馆、样板间、教育、游戏、看车等方面均有应用。 vr技术可以用在哪些方面 1、VR旅游 足不出户,周游全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模拟或超现实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旅游环境,足不出户,就能在三维立体的虚拟环境中遍览遥在万里之外的风光美景,与景区景点实时互动,体验交互乐趣。 https://www.36dianping.com/news/10603.html
7.博物馆VR全景线上展厅提供哪些独特体验?这种可扩展性和应用场景广的特点可以帮助博物馆VR全景线上展厅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博物馆VR全景线上展厅是一种新型的展览方式,它具有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交互性强、可视化效果好和可扩展性。https://www.xrnew3d.com/newsdetail/1009.html
8.智慧博物馆数字化解决方案传统博物馆面临的问题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促使博物馆数字化改造成为文旅行业的趋势。数字化改造不仅可以解决博物馆自身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满足现代游客对文化旅游的多元化需求,提高文旅行业的竞争力。 数字文旅技术沉淀 VR、AR、MR技术应用 3D引擎技术应用 AI技术应用 http://jjfa.gdghwl.com/
9.有哪些应用嘲?到底谁才是未来?vr和ar的应用嘲二、VR技术的广泛应用实例: 1、博物馆与展馆: VR全景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参观者能够随时随地探索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享受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2、汽车展示: 通过VR技术,消费者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赏汽车内外设计,实现线上购车的新体验。 3、企业宣传: https://blog.csdn.net/mirrornan/article/details/140995780
10.博物馆商业显示系统应用嘲方案在博物馆可以设立互动展示厅,通过各种新颖的数字化展示技术,如弧幕投影、3D时空穿越隧道、地面互动投影、LED大屏等载体播放宣传片,体现给人以省悟、启迪和镜鉴,同时可以搭配先进的VR技术,观看与互动于一体,对历史文化认知更加深刻。 博物馆休息区 在该区域主要跟游客休息的作用,可采用壁挂/立式液晶一体机,搭配博物馆http://www.longosoft.com/wza449.html
11.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峨眉山市“十四五”文旅融合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支持行业博物馆、企业博物馆、私人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发展多元格局,打造自然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佛教博物馆、武术博物馆等博物馆群落。实施多元展示,加快智慧博物馆建设,加强现代科技手段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利用互联网、VR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线上博物馆建设。推动多元交流,促进博物馆跨界融合http://www.emeishan.gov.cn/xxgkcontent/contentxxgkinfo.shtml?id=20230307105448-813149-00-000
12.虚拟现实+沉浸式交互技术→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着力阐释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可以将世界变得更美。 近年来,不断探索将LED显示、全息幻影成像、VR/AR/XR虚拟现实、裸眼3D投影、沉浸式环境交互等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文化展示场景中http://www.kltsa.com/Case-10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