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在山西“玉见良渚”,看“大河上下·晋魂”文物文博山西省山西博物院

泱泱华夏,巍巍三晋;滔滔黄河,文明之路。当文物与科技碰撞,当晋魂与你我相遇,一场探索之旅即将开启!5月18日,山西博物院“大河上下·晋魂”黄河文化山西系列主题云展览第一期《最初的中国》即将震撼上线,邀您共同开启“晋魂”全新探索之旅。

“玉见良渚”主题直播

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营建了雄伟坚固的城墙、巍峨层叠的宫殿,制作了精美绝伦的玉器,创造出史前玉器制作的巅峰……逝去的良渚古国并未带走文化的因子,它如涓涓细流汇入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历史发展长河中。5000年也许并不遥远,让我们一起走入“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通过展览的解读来感受博物馆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

观看方式:扫描上方海报二维码

“玉”见匠心——良渚玉器制作工艺体验活动

“玉”见匠心——良渚玉器切割工艺体验活动

5月18日14:30-16:30(18周岁以上文博爱好者)

5月20日9:30-11:30(8-14岁青少年)

集合地点:山西博物院主馆四层“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展厅门口

参与人数:每场限15人

“玉”见匠心——良渚玉器纹饰雕刻体验活动

5月19日9:30-11:30(18周岁以上文博爱好者)

5月21日9:30-11:30(8-14岁青少年)

报名方式:扫描文末二维码

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

中国传统纹样,是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文化艺术结晶。青铜器上神秘多变的纹饰向我们展示着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去感受三千年前千变万化、风格独特的青铜纹饰艺术魅力。

活动主题:皓首为学博古游之探寻青铜器上的“神秘符号”

参与人群:60周岁以上博物馆爱好者

参与人数:15人

集合地点:山西博物院东北角楼教育空间5

博物馆的力量

文字里的美好生活

课程内容:中国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的背后是古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军事、农业、交通、宗教、祭祀等商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我们通过甲骨文来探秘古老文字记载的古人的美好生活。

集合地点:山西博物院东北角楼教育空间

参与人群:4-6年级的小学生

参与人数:20人

汉字巡游

课程内容: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它是文明的符号也是文化的标志,它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自1899年首次发现至今,共发现甲骨文字数4300多个。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博物馆邀请您一起走近甲骨文,在汉字的世界里遨游。

参与人群:初中生

活动人数:20人

“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展厅即时体验活动

①良渚玉器纹饰涂色体验

活动地点:“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展厅教育活动体验区

参与方式:观众前往“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展厅教育活动体验区,领取良渚玉器纹饰涂色卡,即可现场即时体验活动。

活动人数:涂色体验卡每日限60份,发完即止。

②探秘良渚

参与方式:

1.观众现场领取探秘手册,根据手册中的内容,在参观的过程通过回答手册中问题的方式,完成自主参观与探知的过程;

2.完成探秘之后,即可在展厅最后完成套色印章体验活动。

活动人数:探秘手册每日限60份,发完即止。

皮影戏演出

皮影戏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让人无法忽视的一颗精巧明珠,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内涵,承载着中国智慧与中国精神。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山西博物院志愿者将为观众带来皮影表演,通过带领观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近距离互动,讲好三晋文化故事,弘扬民族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播种在社会公众心中。

演出剧目:牧野之战

演出地点:山西博物院三层“戏曲故乡”展厅

教育活动报名二维码

山西考古博物馆

5月18日至5月31日,山西考古博物馆免费开放

特别提示:5月22日、29日(星期一)正常闭馆。

守拙——李夏廷考古绘图展

考古绘图,是考古工作者借助专业工具,使用线绘技法,如实准确记录古代遗址面貌及文物器型、大小、纹饰、相对位置等原始信息的重要手段。

本展览共展出李夏廷先生考古绘图代表作品四十余幅。这里展示的仅是作者成千上万幅作品的一个缩影。他用最简单的工具绘出最精致的线条,从艺术性来讲,已经远远超出了考古绘图的层面,在平面设计、纹样装饰等方面,也有突出的价值。每一幅精美绝伦的绘图都是与历史的无声对话,这是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夏廷先生的考古绘图世界,感受别样的文物之美。

反光·反观:“郁郁乎文哉”观众摄影作品展

由良渚博物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晋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玉魂国魄”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于2022年12月6日至2023年3月15日在良渚博物院展出,展品主要来自山西出土的西周玉器、金器、青铜器170余件套,展品美轮美奂,在观众镜头下诞生的摄影作品也同样令人赞叹。

展览之外,良渚博物院征集了来自各行各业摄影爱好者的百余幅作品,汇集成本次《反光·反观:“郁郁乎文哉”观众摄影作品展》多地联展活动。展览是观展者的“反光”,亦是博物馆的“反观”;展览不仅是镜头下的博物馆,更是镜头内观者眼中的世界。通过“反光”和“反观”,进一步拓展了“郁郁乎文哉”的精神外延。

考古云讲堂·第四季

讲座题目:史前礼乐制度初论

礼乐制度一般认为是西周初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即所谓“周公制礼作乐”,它对其后3000余年的中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文献中,虞礼、夏礼、殷礼和周礼等名词经常出现。那么礼乐制度是否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呢结合近些年音乐考古成果,可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讲座地点:太原文庙里仁学堂

1.线下报名免费参与(限30人。请在讲座开始前15分钟入场)

2.线上平台扫码观看直播

新浪微博客户端——“考古汇”

里仁学堂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为传承好文庙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功能,为发挥好考古博物馆科普文物考古知识之责任,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创建了“里仁学堂”,围绕“考古、博物、科技、艺术”,邀国内外各学科前沿学者,传道、授业、解惑,展示中华历史文化之精深,阐释中华文明基因之源流。

迎接国际博物馆日,发挥博物馆在科学知识普及的作用,促进考古发掘成果与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山西考古博物馆以6场讲座,带领公众观壁画、学展览、品文明,共同靠近历史文化深处。

探寻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的奥秘

5月20日9:30—11:30

地点: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实验室

参与方式:观看线上直播(直播平台:新浪微博“考古汇”)

国际博物馆日及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宣讲

地点:太原文庙西门

活动简介: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的全国科技活动周也拉开序幕,以博物馆、文物、历史宣传科教文化,丰富公众生活。山西考古博物馆志愿者作为博物馆的讲解主力,将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为公众讲解文庙及博物馆展览,为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公众“美好生活”贡献志愿的力量。

策展人讲展览

考古绘图,是考古工作者借助专业工具,使用线绘技法,如实准确记录古代遗址面貌及文物器型、大小、纹饰、相对位置等原始信息的重要手段。《守拙——李夏廷考古绘图展》展示了李夏廷先生考古绘图代表作品四十余幅,这仅是作者成千上万幅作品的一个缩影。每一幅精美绝伦的绘图都是与历史的无声对话,这是科学与艺术的交融。5月23日,由展览策展人带领公众一起走进李夏廷先生的考古绘图世界,感受别样的文物之美。

地点:太原文庙崇圣祠院

参与方式:免费参与,扫码报名(限20人)

主讲人简介:李晓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副主任,文博馆员。主要从事展览策划、形式设计及展览管理工作,先后参与《山西民俗基本陈列》《无锁不谈——中国古代锁具展》《燕姬的嫁妆——垣曲北白鹅考古揭示的周代女性生活》《大家张颔》《文耀金泉——张颔先生的古币文世界》等展览的策划及实施。

考古绘图与摄影社教研学

活动简介:

5月18日14:30—16:30

5月28日9:30—11:30

5月30日14:30—16:30

参与人群:9—12岁

参与方式:扫码预约报名(每场限20人)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实行免票(仅限当日购票、检票)参观。

讲座:传承·共生--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展示利用的探索

主讲人简介:王崇恩,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太原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太原理工大学BIM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主持文物保护规划、保护设计等项目30多项;在《建筑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地方标准和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之“华筑奖”工程项目类三等奖、山西第十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山西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山西省“五小”竞赛二等奖等奖项、山西省教科文卫体五一劳动奖章等。

此次讲座王老师将从文化遗产的传承、博物馆与人们的美好生活等多角度来阐释博物馆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古建筑博物馆的展示利用,以便更好地发辉山西建筑文化遗产的作用,向公众更好地展示山西的建筑文化。

五台山佛光寺

5·18国际博物馆日,佛光寺实行免票(仅限当日购票、检票)参观。

为充分展示古建传统文化和丰富历史资源,使公众更好地感知历史、热爱文物,增强群众文物保护意识,佛光寺将开展如下活动:五台山佛光寺特邀豆村镇森雅轩和定襄晟龙木雕有限公司,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当天,进行木雕工艺现场展示、木雕成品展览、东大殿斗拱模型、古建筑模型成品展示活动。

雕刻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现场展示古代雕刻技艺,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境界,让我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对艺术的向往,可以启蒙我们创造艺术,发挥自己的智慧,展现时代的魅力与文化内涵。

太原市博物馆

盛世佛光——太原市博物馆藏铜佛造像展

5月18日上午,“盛世佛光——太原市博物馆藏铜佛造像展”将在太原市博物馆二层展厅正式开展,展期预计持续至9月18日。

展览从太原市博物馆馆藏明清铜佛造像中撷精取珍,分佛陀、菩萨、罗汉、韦陀等不同类别,展出文物共计34件(套),其中包含三级文物3件,带领观众欣赏铜佛造像,了解我国佛教艺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造办处里的手艺人

本项活动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文物修复的世界,通过自己动手完成“文物”修复,感受文物修复师的匠人匠心。

小空间里的大世界

本项活动带领大家体验石刻画像,一起感受附着在汉画像石上扑朔迷离的神秘魅力和朴野古拙的力量。

彩绘陶俑邂逅汉韵

本项活动带领大家欣赏汉代精品文物,体验陶俑制作的乐趣和魅力。

晋祠博物馆

“国风当燃”--第四届晋祠国风文化节

活动地点:主场地晋祠博物馆馆区内

活动简介:为引导大众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提升社会传统文化品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晋祠博物馆特开展此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青少年国风课堂

活动地点:胜瀛楼外、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外

双塔博物馆

双塔博物馆课堂——手工纸制作

活动地点:双塔博物馆分馆普光寺

活动简介: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对山西手工造纸的研究和保护,双塔博物馆普光寺分馆推出了“走进博物馆——民俗文化之山西手工纸技艺与生活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将邀请小学生走进普光寺博物馆,近距离学习并了解山西手工纸,领略传统技艺的魅力。通过一双巧手传承非遗文化,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提升青少年的动手实践能力。

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5月18日当天,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四合如意手绘天龙”社教活动

活动地点: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活动简介:在松风阁举办“四合如意手绘天龙”社教活动。

活动内容:

1.志愿者介绍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重要历史遗存。

2.小朋友手绘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定制全景画。

3.活动结束后,讲解员为小朋友免费讲解国宝回归馆和数字博物馆。凡参加活动的游客均可免费参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丹青翰墨颂时代书画笔会

活动地点: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活动简介:在《龙韵墨彩—傅山书画院四人作品展》在天龙山石窟博物馆艺术中心,举办丹青翰墨颂时代书画笔会。四名书画家将各展技艺,挥就水墨丹青,相互交流互动。通过此次活动,提升广大社会公众对书画艺术的了解。

龙韵墨彩—傅山书画院四人作品展

为更好地宣传展示天龙山石窟文化,表现锦绣太原的大好河山,傅山书画院四位画家,用独特的构思和艺术的笔墨,诠释了天龙山石窟深厚的人文底蕴。此次展出的作品一共42幅,每幅作品都是每位画家精心创作,他们构图各异、风格不同、画路广阔,充分展示了四位书画艺术家的艺术才华。

崛围山博物馆

历史文化舞蹈汇演

活动地点:崛围山博物馆窦大夫祠景区内

活动简介:从窦犨讲起,弘扬晋阳文化。在窦大夫祠献殿,由崛围山博物馆工作人员自编舞蹈《祈雨》《治水》《农耕》表现出春秋时期祭祀文化与劳作精神。

龙山石窟博物馆

“国风当燃”系列文化活动——龙山“论道”

活动地点:龙山石窟博物馆

活动简介:为引导大众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掘龙山景区的丰富文化内涵,打造景区的美好形象,特开展此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抚琴“悟”道,通过古乐演奏,用琴声陶冶性情、提升修养、增进道德,使人外而有礼,内而和乐;

2、点茶“品”道;

3、太极“画”道,为了弘扬龙山道教文化,展示传统道教养生体育锻炼,景区将举办一场太极表演展示盛宴;

4.专家“解”道(咏道),活动邀请道学专家以现场直播形式阐释传统道文化,使人从纷繁的事物中,返观内照、觉察自己,找回内在的力量,轻松工作与生活,理事圆融、雅俗同归;

5.游园赏石窟,打卡拍照。

关帝庙博物馆

关帝庙弘扬传统文化活动

活动地点:太原大关帝庙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好各地游客的服务工作,

1、免费讲解活动,义务讲解文物景区,并讲解新时代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情况,通过展览讲解展示新时代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中的成果;

2、发放旅游宣传资料,引导游客感受关公文化和晋商精神,爱上太原历史文化,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3、游客中心为游客免费提供开水、轮椅、雨伞、轮椅、老花镜、急救包、体温计、简易针线包、饮用水、手机充电以及医疗救助等便民服务。

南肖墙城市记忆老照片展

活动地点:关帝庙博物馆-南肖墙关帝庙

通过尘封已久的老照片,回望历史,穿越漫漫时空,连接昨天、今天与明天的文化密码。太原城市记忆老照片展通过历史照片、实物、视频展现城市生长脉络和市民日常生活变迁。

大同市博物馆

在魏都平城一览“北朝风韵展”

参观地址:北魏明堂遗址园区

在明清重镇体会“风起塞上纵横天下——晋商历史文化特展”

参观地址:大同市博物馆一层临展厅

朔州市博物馆

5月18日,朔州市博物馆自闭馆改陈工作完成以后,将正式对外开放。今年的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以活动周暨活动月方式持续进行,同自然和文化遗产日巧为呼应。

活动以观众的感官体验为主要形式,侧重于馆内、外线下活动内容。在当天活动仪式开启后,馆外以非遗展示、文艺表演为开场,遵循当地重大节日氛围习俗;馆内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社教性主题展览展示、非遗技艺体验、文史小课堂、文化影像播放等活动;同时,诚邀社会大众共同参与活动,后期将在系列活动周、月内举办文物鉴赏、专题讲座、书画笔会、特藏临展以及大众参与的有奖互动等活动。融合国学、茶艺、书画摄影、非遗工美以及社会大众参与的陶艺、文创体验展示内容。探索“活化”历史文化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让文化传承渗透到人们的行为意识中去,也是满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良性举措。

忻州市博物馆

“雄起雁代护国佑民”晋王李克用专题展

展览地点:忻州市博物馆二层北展厅

非遗新体验

①巧夺天工的技艺—斗拱

活动简介:活动旨在展示传统工艺、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时,通过搭建斗拱,让大家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建筑美学,感叹古人的非凡智慧,并在观赏之余有所收获。

活动嘉宾:闫帅,从小生长在木匠世家,受家族文化的熏陶自幼喜欢动手,平日里经常模仿着父辈们绘画雕刻。因为从小的美术基础,后考入烟台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毕业后,正式拜师,传承佛龛的制作技艺。闫氏佛龛,其工艺、样式均为家族传承,是忻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活动地点:忻州市博物馆一层临展厅

②“芦”上生花

活动简介:特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军老师带观众体验葫芦烙画,在本地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收获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主讲嘉宾:杨军,山西省忻州市人,忻府区政协委员,民盟盟员,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葫芦工艺项目传承人,葫芦工艺大师。

临汾市博物馆

“文明化成“中华早期都邑文明联展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文明探源围绕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四处都邑性遗址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遗址实施重点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形成了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陶寺文化、石峁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进程的典型代表,成为中华早期文明的重要根基、传承至今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自信的源泉。所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三晋灵光”董寿平艺术展临汾巡展

洪洞董寿平先生,出身诗书世家,长期受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影响和熏陶,遍法宋元明清诸家,融会贯通,自成一格,青年时即蜚声北京画坛;中年入蜀,与其时名家切磋砥砺,艺术为之一变。新中国成立后,他万里写生,登临黄山,胸含造化而融为自家笔墨,所绘梅花、墨竹、奇松、黄山,无不蕴藉精神风骨,笔墨兼能,书画互通,卓然于画史,至有“董梅”、“寿平竹”、“黄山巨擘”等称。

运城博物馆

指尖上的文物——运博文物数字展示

活动内容:运城博物馆指尖上的文物对运城出土的29件珍贵文物(4件庙底沟类型彩陶、5件商代青铜器、19件两周青铜器一级贞祐宝券铜钞版)三维成果进行线上互动展示。

学术公益讲座

讲座题目:漫谈河东盐文化遗产

讲座地点:运城博物馆报告厅

讲座嘉宾:杨强,山西临猗人,运城学院文化旅游系副教授、河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成员、运城学院盐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

讲座内容: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池盐文化源远流长。独特的池盐文化是缔造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元素,历经千百年的长期传承、积累,已经成为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THE END
1.到博物馆去!看看这届年轻人为何爱上逛博物馆@淡然若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希望在他们的成长中,能和博物馆建立起亲近的关系,爱上博物馆。因此我认为,新时代的博物馆要尽可能地提供好的展览和丰富的学习参观活动,牢牢吸引住青少年人群。 文明网说 如今,走进家乡的博物馆,正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博物馆,人们回望来程,是对历史的http://gdgz.wenming.cn/2020index/shuxiangyangcheng/202405/t20240528_8547920.html
2.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更好赋能美好生活——中国青年网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人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鞭策着博物馆人进一步思考:面向未来,如何更好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昨天,来自全国近200家博物馆的“掌门人”齐聚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深度探讨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的路径和方式。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tour.youth.cn/xw/202411/t20241115_15650383.htm
3.让博物馆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博物馆的价值才能不断显现,为人们带来知识与文化的滋养。期待各地博物馆坚持守正创新,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让博物馆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https://m.gmw.cn/2023-05/18/content_1303376768.htm
4.博物馆里的“美好生活+”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博物馆里的“美好生活+” 渴望“创意”的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见闻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由此可见,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其为创造美好生活贡献的力量,正被大众所关注。 博物馆是展现一个区域文化的重要窗口,是承载历史的重要平台。如何让“窗口”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211369
5.探寻文化之旅感受美好生活新闻动态文星新闻探寻文化之旅 感受美好生活 博物馆,浓缩了一座城市的记忆。一块块不起眼的城砖,一座座雄伟的雕像,都蕴藏着一段灿烂辉煌的历史。在5.18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随着红领巾小队队员们的脚步,探寻博物馆的历史! 1苏州革命博物馆 苏州革命博物馆中展出的每一幅老照片、每一件陈列的物品都深深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一件件https://wxxx.jssnd.edu.cn/wxxw/xwdt/content_269285
6.国际博物馆日走进博物馆,遇见深圳龙岗美好生活!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龙岗区作为深圳的文物大区,立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博物馆内容与形式的不断创新中,有效地服务和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博物馆、文博展示场所,寻根历史、赓续文明,感受美好生活。 https://www.hubpd.com/hubpd/rss/zaker/index.html?contentId=1152921504608988960
7.山东博物馆本馆新闻文化润心,博物馆引领“夜生活”新潮流走进非遗“鲁绣”,感受美好生活 参加当晚活动的历城二中女子足球队的姑娘们在山东博物馆体验了“鲁绣”非遗技艺。鲁绣是中国北方刺绣的代表,承载着两千多年的齐鲁文化积淀和艺术底蕴。山东博物馆特别邀请了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鲁绣传承人宋爱华,为队员们讲解鲁绣历史,指导队员们刺绣“墨竹”。这枝墨竹来源于山东博物馆藏https://www.sdmuseum.com/art/2023/8/19/art_270328_10601.html
8.博物馆的意义就是点亮人们眼里的光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每一年的5月18日,公众都会感受到“博物馆的召唤”,平日里默默运转的文化机构成为“当日焦点”,主动发声,链接各种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弘扬的场景。 https://www.yicai.com/news/10176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