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新青年实践队:第二站:探大吴泥塑,思非遗文化发展潘幼芬潮州

广东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村而得名。

其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

并称中国三大泥塑。

中国三大泥塑之潮州大吴泥塑,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南宋末年,曾随父亲经商并学会了泥塑艺术的福建漳浦人吴静山,南迁入潮至此定居,并以制作泥塑玩具为生。从此此艺代代相传,至明朝中期初步繁荣,清朝乾隆至清末最为鼎盛。当时1000余人口的大吴村就有泥塑艺人400多人,几乎是户户有作坊,人人会泥塑。2008年,大吴泥塑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与大多数传统手工艺一样,大吴泥塑也有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规矩。大吴泥塑在一代代父传子之下,已经流传了二十几代。但在大吴村,新青年实践队采访到了大吴泥塑传承的首位女弟子潘幼芬,也是“大吴塑泥博物馆”的馆长。

“大吴泥塑博物馆”2018年建于素有“中国泥塑之乡”、“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潮州潮安大吴村,是潮州市唯一一座以大吴泥塑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展览厅、泥塑体验区、文创区和研学游基地四部分,在这里随时可以体验与学习捏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走进大吴泥塑博物馆,实践队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展览厅。

据讲解员介绍,大吴泥塑博物馆馆藏泥塑作品约有500件,它们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古典小说里面的人物、情节或场景。

下面这个作品

取材于潮剧故事《秦香莲》,

宋朝妇女秦香莲于开封府状告陈世美。

-秦香莲状告陈世美-

潮州大锣鼓

是潮汕地区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

属于潮州音乐中的广场乐,

于2006年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大锣鼓-

一幅作品《出花园》描绘的是

潮州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

每当孩子长到15岁后,

父母便请道士以纸为园,

设列盆花,令小孩坐在花园中,

然后一系列宣诵、焚园之后,

预示着从此告别童年,成为大人了。

-“出花园”-

下面是吴克煌、潘幼芬老师

共同完成的作品《相逢平天下》。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作品旨在致敬这场战疫中

冲在第一线的每一位逆行者。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万众一心,共抗疫情,必能平定天下。

-《相逢平天下》-

大吴泥塑博物馆还收藏了

许多泥塑戏剧脸谱,

其多达120余种。

潮汕地区至今还流行铁枝木偶戏,

被称为“中国乡土艺术之瑰宝”。

其中所用的木偶头部,

便是来自大吴村的泥塑脸谱。

-泥塑戏剧脸谱-

在这里,实践队员了解到了大吴泥塑制作过程主要分为挖泥、炼泥、塑制、烧坯、彩绘五个流程,其中对烧坯的要求尤为严格。

烧坯,是制作泥塑工序当中关键的一步。早在几百年前,烧坯一般是用砖块在地上围成一条土窑,填充粟壳,浇上汽油,然后平铺泥塑坯,最后再盖上粟壳,低温煨烧。

-传统烧坯的土窑-

讲解员向实践队员科普,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发展出了电加热窑炉,即电窑。电窑的使用不仅改进了土窑烧坯时的窑内温度不均匀,难以控制等缺点,还大大提高了成品率,同时也更加环保。

-大吴泥塑科普小课堂-

讲解员带我们参观完展览厅之后,实践队员很荣幸地邀请到潘幼芬馆长进行一个小采访。

01

您是什么契机接触这门手工艺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潘幼芬馆长:我从小就住在大吴村附近,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解过大吴泥塑。我以前在松昌中学读书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都是大吴村的人,他们家里面大多数是以制作大吴泥塑为生,我就是从那个时候了解的。

我真正地去了解、去接触这门手工艺是2013年。2016年开始,我是真真正正地、全心全意地去制作这个大吴泥塑。2016年的时候,我就跟我先生两个人开始筹办这个大吴博物馆,博物馆到2018年才建成。

02

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做了这么久?

潘幼芬馆长:主要的原因是,我有这个情怀。对于文化的传承,想得简单一点,越简单越容易做成。就像我筹办大吴泥塑博物馆,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大吴泥塑。大吴泥塑发展至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在发展鼎盛时期,大吴村一千人就有四百人会制作这个大吴泥塑,但是你看现在的大吴村,三千人中会制作泥塑的人寥寥无几。大吴泥塑的弘扬传承需要一个有心的人创建这样一个博物馆,把这些大吴泥塑作品,老前辈留下来这么精致的传统手工艺,将它们保留好。如果没有一个有心的人来收藏这些,大吴泥塑就会失传了。所以我坚持做这件事,是因为有这么一份情怀。

03

刚刚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展厅,了解到大吴泥塑现在只是在大吴村进行传承,那以后会不会有机会对外传承?

潘幼芬馆长:大吴泥塑的传承一直以来都是家族性的,没有说对外传承,但是我就是例外。

我个人的想法,“对外传承”是可以有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大吴泥塑的传承也不能限制于大吴村,假如大吴村的年轻人都不爱学习,那以后这门手工艺的传承怎么办?老艺人会慢慢淘汰,总要有新的人来传承它,它才会一直延续下去。

04

您觉得当前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是否有冲击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潘幼芬馆长:在保留好老祖宗的这一门手艺的前提下,创新性地传承发展具有一定挑战。像我们博物馆前面有一个文创区,但是展示的文创品并不多,只有几种。我觉得以后可以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保留好老祖宗这一门手艺,又可以开发出一些文创产品。人家拿到文创品一看就知道包含了大吴泥塑的元素,一看就知道是出自我们大吴村,如果能这样延续下去的话,大吴泥塑就能走得更远。

05

我记得我初中的时候也捏过那个陶瓷,捏好了放进窑里面烧,但是烧出来就坏掉了。对于制作大吴泥塑,您觉得最难的是哪个步骤?

潘幼芬馆长:那个就是温度、湿度、干湿度控制的不好,我刚开始制作也会烧坏。我刚开始接触泥塑制作了几套作品,烧制出来就分裂了,我就是没控制好那些,烧出来就会坏掉。

对我来说,贴塑、开眉点睛最难。每一个人物的这个表情与神态都是很重要的。最近我在捏一个人物,我想捏他中彩票很高兴又很夸张的表情,但是这几天我老是捏不出来。

06

对于传统手工艺传承者,您有什么样的一个建议或者是希望?

潘幼芬馆长:我认为年轻人一定要静下心,沉淀自己,要有耐心、恒心、信心。现在社会比较浮躁,你在网上卖东西收益很快,但是你去捏泥塑就要捏很久,才能把这个作品捏出来。而且还可能面临人家不一定认可你的作品。打个比方,你在外打工,一天一百多块,你这十天就一千多块,但是你去做一个最简单的作品会花费十天,然后你做出来之后卖不出去,你会不会就丧气了,就没有信心了?最简单的作品要花费十天,如果再大的一套作品呢?那就要几个月半年了,如果这个作品做出来之后,没有得到认可,你是不是就彻底丧失了?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有信心,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把它做好。做泥塑这行一定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想着制作出来的作品就拿去卖。自己用心制作作品的时候,你先不要管人家接不接受,要相信自己一定会把这个做好,再从别人的建议中慢慢提升自己的技艺,静下心来去做。

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非遗传统手工艺——大吴泥塑?

保护非遗大吴泥塑技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保证大吴泥塑的传承人进一步发扬这些知识和技艺,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艺传给下一代。另一方面,大吴泥塑只有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才能获得生机和活力。但在进行市场开发的同时,要保护好大吴泥塑的核心内涵,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盲目、破坏性开发。换句话说,在保留好老祖宗的这一门手艺的前提下,如何创新性地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因此,新青年实践队正在设计一些年轻人喜爱的文创品,希望可以将大吴泥塑更好地带入新青年的视野。

THE END
1.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东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独特,加之国家政策倾斜,博物馆文创发展有良好开阔的前景。博物馆文创既可帮助输出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对东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又能帮助博物馆创收,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带动东北经济、文化建设,从文化领域振兴东北。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内多个红色主题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
2.◇决策参考报告2022001◇综述:“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综述与报告(三)“福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福”贯穿中华民族的每个阶段,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这样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中国人也有着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除传统的五福外,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福的影子,福是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中国人还有着与福有关的幸福观,并在这种幸福观的指引下形成属于自己的特殊人生哲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112/t20211231_469041.htm
3.乡镇产业振兴汇报材料(通用15篇)三、对于泉州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整合博物馆资源,建设文化历史推介平台 泉州目前有十几个博物馆,但是小而散、乱而杂。可以将博物馆产业化运作,全部展品统一管理,重新梳理。分设不同的展馆,如“泉州城市发展馆”、“泉州 民俗馆”、“泉州工艺馆”等等,配备专职的讲解人员,展现泉州各个层面不同元素的历史https://www.ruiwen.com/huibaocailiao/6283284.html
4.博物馆活动方案(通用15篇)三、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开展将“隐藏在深闰”的博物馆文化送到群众身边,通过开展向市民提供现场讲解、答疑等形式,让普通百姓了解、熟悉彰武县内的历史文物。同时,以流动展板、流动博物馆的形式向市民展示传统文化,讲述博物馆藏品的历史来源及社会功能,讲述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有效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彰武市民的.文化https://www.unjs.com/huodongfangan/202204/4969484.html
5.文化遗产日的意义光明日报开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视作遗产。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遗产,就是文化遗产。它是一种公共的、精神性质的财富,需要人们共同热爱,世代传承。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这种崭新的遗产观的产生,缘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型。 人类的文明由远古到今天,一共经过两次“转型”。一次是由渔猎文明转为农耕文明https://www.gmw.cn/01gmrb/2006-06/15/content_433629.htm
6.博物馆的社会意义(通用10篇)博物馆意义有不同层面的表现;在最一般的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博物馆要满足社会通过博物馆藏品、博物馆业务达到自我认识、延续和发展的要求;对于处在特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博物馆事业来说,博物馆要注意满足由传统、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构想等因素构成的现实的社会需求,要为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发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lknwk6w.html
7.博物馆宣传策划方案13篇(全文)为贯彻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关于开展20__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更好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充分展示我市传统文化和丰富历史资源,使广大群众更多地感知历史、热爱文物,增强文物保护意识。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2043dz9.html
8.纪念空间传承红色记忆的逻辑机理它常以隐喻的方式表达或投射着某种意义,当人身临其境时,便会感受到一种直叩人心的情感共鸣,于不自觉中受到了感染与教化。以博物馆空间为例,博物馆不仅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载体,而且是一种 “致力于组织自愿进行自我约束的公民的文化性技术”。质言之,博物馆是一种能够帮助公民实现自我约束的文化机构,具有强大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031/10704212.shtml
9.哈尔滨音乐博物馆:为城市音乐文化传承发展注入公益力量她说,作为志愿者她在馆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她的许多研究报告和研究文献都取材于哈尔滨音乐博物馆。在给市民和游客介绍音乐博物馆的馆藏与历史的时候,她自己也梳理了一套完整的音乐文化历史发展脉络。在协助各位老师举办音乐沙龙活动的同时,也圆了她传承下一代音乐文化的梦,她觉得志愿工作做得非常有意义。https://www.my399.com/p/130360.html
10.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古建筑设计理念汉匠古建筑在建筑设计领域,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建筑作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探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古建筑设计理念,分析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阐述其在实际设计中的意义和价值。 https://www.nbgjz.com/10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