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作为文物大省山西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运用什么样的新方法让“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连接起文物与文化、新公众与新需求?新华网就此专访了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

对山西博物院来说,展厅里展示的不仅仅是静态的文物,更重要的是要讲出文物背后的故事,要让公众明白文物所承载的这一段历史。因此,博物院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载体,是连接历史、今天和未来的重要载体。

不少人认为文物是高冷的,那是因为不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一方面,山西博物院所做的智慧博物馆、知识图谱等就是让文物走近大众,走进生活,让大众能够接受文化的信息。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举办一些展览、临展,或者基础陈列,并进行文创产品的研发。其实,文创产品研发就是提取文物里的文化符号做产品,让百姓“把博物馆带回家”。

从博物院来说,连接的一个更大的方面是发展方式与国际接轨。目前的博物院与20世纪以前的博物馆是两回事。这种接轨实际上也是一个大的“连接”。

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博物院办展的方式方法,也改变了我们的理念。山西博物院的藏品有40多万件,展厅里展示的有4000多种。我们通过“互联网+博物院”的方式建设网上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将展厅里没有的文物在这里展示。目前已经可以在网上看到初步的图片展。下一步,我们还要做三维立体方式的展览。

此外,我们也做“智慧博物馆”建设,把文物背后的、发掘过程中的故事讲出来,叫作“智慧连接”。

山西博物院是国家的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我们正在做的一项工作是“知识图谱”,就是通过深入挖掘馆藏文物背后的信息资源,并建立“无限链接”,然后通过现代电子技术表现出来。

同时,我们也在积极通过“互联网+中华文明”来推动博物院的展品对外展示。比如说,2017年我们做的一个名为“等观”的展览,由徐天进书作、梓庆山房木作和晋魂艺品三部分组成。晋魂艺品就是根据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中有代表性的器物做的一些复制品,比如说鸟尊。

这些展览是在网络问卷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举办的。“等观”展览就是针对有一定文化艺术素养的参观者,通过字画、家具、晋魂艺品,给人们提供一个相对高雅的展览,目的就是“以博物启承艺术,以艺术提升生活”。

此外,我们还配合临展策划推出360度数字化在线展厅,开展了“约读”“来博物馆约会吧”等线上栏目为观众提供深度的展览解读。

针对盲人,山西博物院正在做一个“可触摸的山西”文物展览。因为盲人来参观博物院,即便是有盲文,也看不见文物的样子。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这个展览,将于5月20日全国助残日前后在太原市盲童学校推出。展品是复制品,其中就有鸟尊,将会让大家体验一下“鸟尊为什么是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让盲人可以通过触摸、语音的方式感知山西的文物、文化。

还有一类型新公众是“到不了博物馆”的人群。对山西博物院来说,要把山西的文化介绍给他们,就要运用“互联网+博物馆+临展”的方式。今年办的“争锋——晋楚文明特展”在网上的点击量179万人次,这里有很多是新公众。

我们还将把展览带下去给山区的学生。同时,我们也会通过博物院教育活动推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工作。

在博物院的参观者中,19到35岁年轻参观者占到40%左右,比例比较大。针对这部分人群,我们开办公益讲座,比如晋魂系列讲座,请老专家讲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些内容不只是中年人爱听,年轻人也爱听。

现在,手机让人们接受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些信息可能会误导年轻人。而博物院的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则可以提高年轻人的文化素养,也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

山西转型发展,文化旅游是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三大旅游板块的代表是什么?不能只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比如说长城,它的代表是什么?

今年后半年,我们将围绕长城这个板块做一个“长城内外”展览,要展示与长城有关的民族交融的内容,让大家通过长城这条线,了解文化的交流、交融、碰撞,从而带动大家到山西考察、学习、旅游,同时也提升山西的文化品质、文化形象。

从小的方面讲,这些展示可以提高山西人的文化自信,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提高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历史的文化自信,也为我们小康社会的建设增光添彩,出一份力。

除了不可移动文物,山西的馆藏文物有300万件。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山西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山西的文物遗存很丰富,不仅仅是历史文物,还有革命文物、红色文物遗存。历史文物是老祖宗留下的,自然文物是老天爷留下的,红色文物是我们的革命先辈留下的,要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推进山西的文化旅游发展。

我们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资源怎么利用、怎么融合,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投入。投入也不只是资金的投入,也要智力投入,来共同来打造山西文化旅游品牌,共同推进山西转型发展。

THE END
1.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东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独特,加之国家政策倾斜,博物馆文创发展有良好开阔的前景。博物馆文创既可帮助输出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对东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又能帮助博物馆创收,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带动东北经济、文化建设,从文化领域振兴东北。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内多个红色主题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
2.◇决策参考报告2022001◇综述:“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综述与报告(三)“福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福”贯穿中华民族的每个阶段,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这样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中国人也有着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除传统的五福外,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福的影子,福是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中国人还有着与福有关的幸福观,并在这种幸福观的指引下形成属于自己的特殊人生哲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112/t20211231_469041.htm
3.乡镇产业振兴汇报材料(通用15篇)三、对于泉州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整合博物馆资源,建设文化历史推介平台 泉州目前有十几个博物馆,但是小而散、乱而杂。可以将博物馆产业化运作,全部展品统一管理,重新梳理。分设不同的展馆,如“泉州城市发展馆”、“泉州 民俗馆”、“泉州工艺馆”等等,配备专职的讲解人员,展现泉州各个层面不同元素的历史https://www.ruiwen.com/huibaocailiao/6283284.html
4.博物馆活动方案(通用15篇)三、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开展将“隐藏在深闰”的博物馆文化送到群众身边,通过开展向市民提供现场讲解、答疑等形式,让普通百姓了解、熟悉彰武县内的历史文物。同时,以流动展板、流动博物馆的形式向市民展示传统文化,讲述博物馆藏品的历史来源及社会功能,讲述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有效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彰武市民的.文化https://www.unjs.com/huodongfangan/202204/4969484.html
5.文化遗产日的意义光明日报开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视作遗产。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遗产,就是文化遗产。它是一种公共的、精神性质的财富,需要人们共同热爱,世代传承。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这种崭新的遗产观的产生,缘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型。 人类的文明由远古到今天,一共经过两次“转型”。一次是由渔猎文明转为农耕文明https://www.gmw.cn/01gmrb/2006-06/15/content_433629.htm
6.博物馆的社会意义(通用10篇)博物馆意义有不同层面的表现;在最一般的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博物馆要满足社会通过博物馆藏品、博物馆业务达到自我认识、延续和发展的要求;对于处在特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博物馆事业来说,博物馆要注意满足由传统、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构想等因素构成的现实的社会需求,要为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发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lknwk6w.html
7.博物馆宣传策划方案13篇(全文)为贯彻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关于开展20__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更好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充分展示我市传统文化和丰富历史资源,使广大群众更多地感知历史、热爱文物,增强文物保护意识。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2043dz9.html
8.纪念空间传承红色记忆的逻辑机理它常以隐喻的方式表达或投射着某种意义,当人身临其境时,便会感受到一种直叩人心的情感共鸣,于不自觉中受到了感染与教化。以博物馆空间为例,博物馆不仅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载体,而且是一种 “致力于组织自愿进行自我约束的公民的文化性技术”。质言之,博物馆是一种能够帮助公民实现自我约束的文化机构,具有强大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031/10704212.shtml
9.哈尔滨音乐博物馆:为城市音乐文化传承发展注入公益力量她说,作为志愿者她在馆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她的许多研究报告和研究文献都取材于哈尔滨音乐博物馆。在给市民和游客介绍音乐博物馆的馆藏与历史的时候,她自己也梳理了一套完整的音乐文化历史发展脉络。在协助各位老师举办音乐沙龙活动的同时,也圆了她传承下一代音乐文化的梦,她觉得志愿工作做得非常有意义。https://www.my399.com/p/130360.html
10.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古建筑设计理念汉匠古建筑在建筑设计领域,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建筑作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探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古建筑设计理念,分析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阐述其在实际设计中的意义和价值。 https://www.nbgjz.com/10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