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复习.doc

2、观察法可以直接了解并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所得资料较少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3、观察法可以捕捉发展中的过程,并考察幼儿与周围事物的相互作用的过程。4、由于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在场的干扰,不会掩饰自己的行为,因而观察的结果比较自然真实。观察法的用途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通过观察可以获得较真实和具体的信息。

2、观察能够较深入地考察和理解幼儿行为的各个方面和个别差异,了解每个孩子的具体表现,并获得真实、完整的形象。

3、在观察的基础上,可对幼儿的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判断,还可进一步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4、观察是假设、观点和理论产生的手段。

二、科学观察的特点与要求科学的观察法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往往是偶然发生的,是自发的和无目的的,也不做严格的记录。科学的观察法要求将被观察对象置于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被观察对象或现象的外部表现作直接观察,获得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认识。科学观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研究方向。观察那些对研究任务来说具有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事物。

2、预先有一定的理论准备和较系统的观察计划,并能按预定计划进行系统、连续、细致地观察。

4、观测结果可以被重复验证。

2、不干预活动。观察者应尽可能避免与幼儿直接交流意见或参与活动。

1、定义

●明确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

●确定所要研究的行为的操作定义,对如何观察或测定某一特定行为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说明。

记录表格要留有空白,以便记录预先未曾想到的其他重要信息,以及随时产生的想法和评价等。注意应与客观记录区分开。●保证观察信度。需作预备性观察和培训观察人员,并进行信度检验,以保证观察结果可靠和有效。可以由两个以上的观察者同时对某一行为进行观察,并计算观察信度,即观察的一致性,指标一般不得低于0.80。

(1)优点:控制性、定量化、省时省力、自然真实。具体体现在:

(三)事件取样法1、定义

(1)运用事件取样法,需要预先确定所要研究的目标行为或事件,并对目标行为或事件下操作定义。

(2)研究者要了解这类行为或事件的一般状况,以便选择最有利和适当的时机和场合进行观察。通常需要进行预备性观察。

(3)研究者要确定所需记录的资料种类与记录形式。可以是叙述式的观察记录,也可以作编码记录。(4)事件取样法的案例

又如李少伟对儿童任性行为的研究。

3、评价

(1)优点

●保留了事件发生的背景

●可用于研究比较广泛的行为事件

(2)缺点

●事件取样法集中观察特定事件本身,注重行为的当时状况,对导致其发生的条件和情境等信息不能充分了解。(四)特性等级评定法1、定义

特性等级评定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对观察对象进行多次的观察,然后用某种等级评定量表对所要研究的特性加以评定。

它不同于以上几种观察法,它不对每次观察到的具体事实加以描述或记录,而是在观察之后对观察对象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性进行评价。运用范围很广,如社会态度、性格、内倾或外倾行为特征等。一般采用5点量表进行特性等级评定,也有用7点或4点、6点量表的。

2、运用特性等级评定法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成见效应。

(2)进行必要的重复评定

(3)对评定等级尽可能拟定具体标准

(4)研究者应重视量表的设计和编制。量表要求全面真实地反映观察对象的实际情况,术语表述准确、具体明确。正是使用前需经反复试用和多次修订。

●可研究测量的行为或特征比较广泛

●主观性较高,容易带有主观偏见

●评定量表的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所用量表不恰当,容易出现评定等级的偏差。(五)日记描述法日记描述法,也叫儿童传记法。是早期研究儿童行为的主要方法。

2、评价

●日记法可以全面详尽地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发展。

●日记法通过长期不间断的记录,可以掌握儿童的发展过程,了解儿童发展的顺序、行为的连续性。

●日记法是把儿童的发展置于真实生活的情景中加以考察。

●日记法记录简便。

●研究对象缺乏代表性,观察易带主观倾向性。

●观察的案例有限,较难概括出一般。

●日记法需长时期持续记录,比较费时费力。(六)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法也是早期研究儿童的一种观察技能,最早是用于培训教师的观察能力的。1、定义

轶事记录法与日记描述法的不同之处是:前者不是连续地记录某一个特定儿童的行为及其发展,而是着重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料或信息。

2、使用方法

轶事记录法的运用简单方便,不需要专门的编码制表,只需在发现值得记录的行为轶事时随时记录下来。可以在事发当时作观察记录,也可事后加以追忆。在记录时应尽量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体、完整,要尽量把中心人物的行动、言谈、在场的其他儿童的活动等背景、情景下来。3、评价

●用轶事记录法进行观察,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

●观察者在决定值得记录的轶事时容易带有各种主观偏见,记录中也往往由于主观因素或记忆误差的影响,而影响所记录事件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七)频率计数图示法1、定义:指在某些行为发生时计数其发生频率,再用图示将所收集到的行为频率显示出来。

(1)确定主要项目,并据此列出具体项目。如数概念的发展、动作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游戏的社会参与水平等。

(2)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项目,制定观察记录表格。如按难易程度,字母顺序,或项目出现的先后顺序等。

调查法调查法是教育研究中适用范围很广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包括对现状的研究,以及确定和解释社会或心理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在教育研究中,调查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家长。一、调查法及其特点“调查”一词包括范围很广的研究工作,这种工作主要是通过考察现状而不是通过建立实验条件或分组实验来完成的。但是,这种调查不是单纯地记录有关事实,它还可以包括测量、研究各类分数的分布情况、用复杂的测量方法分析学校中的对照组等等。通过调查的设计,特别是通过样本的选择,研究人员就使调查带有某种实验的因素。有些问题是无法用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办法来解决的,但是通过创造性地运用调查方法却可以提供解决这类问题的依据。1、定义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发展与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间接了解和考察,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理论分析(包括定量的和定性的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2、特点

(1)收集资料的方式是向有关对象进行间接的了解。

(3)调查法旨在考察现状,是在自然进程中收集资料,对研究对象不加以任何干预操纵,因此它不能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4)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研究者对各种主观偏差的控制,以及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所选择的样本有多大的代表性。调查法的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在于调查的结果不能证明某种因果关系。但如果某种情况总是无一例外地跟随着另一种情况发生,那我们就可以推导出某种因果关系。所以,使用这种方法,必须特别注意正确地分析和阐释调查结果,尤其是在试图推导出某种因果关系时,更应谨慎从事。二、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根据课题性质和研究目的的不同,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现状调查

两种方式:纵向追踪研究和横断研究(横向研究)。前者是指对同一组对象在不同年龄阶段进行某一方面特征的调查,分析其发展趋势。后者是指同时对不同年龄组学生就某一特征进行调查,求出平均数,进而加以比较或画出发展曲线。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如能二者结合,先横向调查,再纵向调查,如结果一致,可增加结论的说服力。4、原因调查也叫事后回溯研究(expostfactoresearch)或卡索尔比较研究。是指从对具有某一特征的一组对象和不具有该特征的另一组对象的比较中,探讨其可能形成的原因。这里要强调的是,仅用调查法不足以说明因果关系,只是可能的原因。

三、调查法的主要手段及其运用

调查研究中,用于收集资料的手段主要有问卷、访谈、测查、评价、书面材料分析等。(一)问卷也称填表法,指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成问题表格的形式,邮寄或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从而收集资料的调查手段。这是用书面方式进行的调查,具有间接访问的性质。主要用于征询被调查对象的态度、看法、意见和建议等或了解一些必要的事实或数据。1、问卷题目编制的类型

(1)不定案型问卷,也称“无结构型问卷”或“开放式问卷”。即不提供预先做出的答案,而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答案或对问题做出回答。这一类型的问卷调查比较适用于研究初期,研究者对情况不大了解,不能确定调查对象会作出怎样的答案,而调查对象可以有较大自由作答。这种类型的问卷往往可收集到比较详细具体的事实材料,调查对象能够依据实际做出较真实的回答,而不受某种限制。但材料的处理(分析归纳)有一定的难度。(2)定案型问卷,也叫“结构型问卷”或“封闭式问卷”。研究者列出一定的问题和可能的答案,或是按一定的要求、标准作答。

可分为5种形式:是否式;选择式(单选或多选);排列式(顺位法);等级式;数量式。

定案型问卷易于回答,资料收回后容易作统计处理。(3)半定案型问卷(半结构型问卷)。研究者提问并列出部分答案,由于问卷的答案不能预先想得很周全,或是考虑到存在着其他例外的情况,再列出“其他”一栏,由被调查者写出自己的答案。2、问卷题目编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1)题目要清楚明了,不能含糊,避免使用模糊的、专业性很强的术语。

(7)问卷题目编制好后,在正式施测前应作预试。

(8)问卷前面一般应附有扼要说明,使被调查者了解调查的目的要求,取得其信任,以便能够认真协助配合,提供所需的材料。(9)尽量使用短而简单的题目,而避免使用长的复杂的题目。宁可用两个或更多短一些的题目,而不要用一个相细而复杂的题目。

(10)题目的选择答案应当是可以穷尽的,选项应具有排他性。对有些题目,为避免强迫答卷人做不愿做的回答,提供一种中立或中庸答案是必要的。

(11)避免问那些隐私的或微妙的问题,如确定的收入、答卷人的年龄、卷入非法活动的程度等。(12)要避免出一些答卷人无法回答的问题(13)在题目的呈现方式上应注意:题目的排列顺序,先易后难。问题与列出的该题答案应相对靠近、集中,避免答题者漏题。指示语的呈现要尽可能醒目。四、调查研究的步骤(一)确定调查范围和选择调查对象

根据调查研究的范围,可将调查分为三类:全面调查(普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

样本数与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的关系(总体数量大于500,000)所需随机样本数

置信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信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950.99

±1%960416587

±3%24014147

±5%384663

±7%196339

使用这种方法抽取的样本,称为随机样本或概率样本。简单随机取样的局限性:当总体较大而样本较小时,简单随机抽样所获得的样本代表性较差,所以只在样本较大时采用;如果总体较大,且较分散,则抽取的样本分布较分散,给调查工作带来困难;抽取的样本分布可能不均匀。因此,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

抽样误差:一般来说,随机样本容量的增加,抽样误差会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完全避免。

抽样偏差:当一个样本未能代表它所要代表的总体时,偏差就出现了。如果随机抽样使用的总体源有偏差时,抽样偏差就会发生。(一)确定调查范围和选择调查对象(2)分层随机抽样在有些情况之下,被抽样的总体不是同质的,而是由几个子总体组成,这是研究人员可以把一个母总体分为两个或更多的子总体叫做“层”,然后再从每层中抽样,这种抽样方法叫分层随机抽样。在讨论分层随机抽样之前,先要明确抽样比率的概念,指样本容量与总体容量的比值,用n/N表示。

经过分层后,就要决定从每层中抽取多少个个体组成样本,也就是样本大小的分配方法。一种叫平均分配,即从每层的子总体中选择相等数量的样本个体。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每层分配给样本的个体数目与它的大小成比例。按比例分配由于具有自我权重的特征,常常受到研究者的偏爱。(3)整群抽样法当简单地从总体中直接进行随机抽样不切实际或花费太高时,通常就以群为单位进行抽样。

随机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体作为样本的方法叫整群抽样。整群抽样与分层随机抽样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样本单位是“群”,而后者的样本单位是单个个体。

员自然成群分布的情况下运用此法特别方便。如能结合分层或随机的原则,且样本数量足够大,可减少样本误差。(4)机械抽样法(或系统抽样法、等距抽样法)指先将总体全部单位按照某种顺序排列编号,然后根据总体的数量(N)和样本容量(n),由公式m=N/n求出抽取间隔(m),再随机地选定一个常数x(要求x

法比较准确合理,应用广泛。可避免简单随机抽样法可能造成的各单位人数比例不均衡的问题,并同样能使总体中每一个体有均等的被抽取的机会。(5)多级抽样法在总体太大,而样本只占很小比率时用,如全国性调查。先抽取一定的区域,如省、市、区,再抽取一定的学校、班级、学生。多级抽样法与分层抽样法的不同在于,它只借助一级级的抽样作为最后抽样的过渡,以便最后决定从哪儿抽取,而分层抽样则是从各层类中均要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数。(6)有意抽样法(有偏样本或按目的抽样法):

◎例如,如果要对一项调查进行统计分析而总体容量很大,(2000或更多),样本的最小容量可以定在200左右;

◎例如被调查的一个教师总体容量为25000,样本容量达到500或600应该足够了;◎小的总体倾向于用较高的抽样比率,10%的抽样比率对于一个容量为50的总体来说可能不够,但对于一个容量为3500的总体而言确是足够大的了;

◎在一项研究中可能会有许多小组,组成实验组的实验变量有许多层次,一般来说,从属变量越多,每一组所要求的实验者数目就越大;

◎如果在一个现场实验中有许多小组,对样本容量而言,每一小组的个体数为8或10,15,30已经足够。但是如果只有两个小组,每组15个左右的个体则不够,而从各组中选出一个容量为100左右的样本则比较合理。

◎在控制条件较好的实验中,每组15个左右的实验对象,且样本总容量为60左右可能就够了。

◎如果利用了复杂的设计如含有两个或更多独立变量的因素,并且此因素中的单元数目或小组数目较大如12或更多时,每一单元中含10个左右的个体可能是最小的样本容量。

其优点是方便,缺点是研究结果不能推断到总体。因此在研究报告中应详细描述样本的特征,以使读者在相同或相似情况下参考。此外还可通过重复研究弥补此类研究的缺陷。(二)制订调查计划

1、对调查内容作具体的规定

2、确定调查项目,把调查内容具体化

3、确定观测或评价的指标或标准

4、考虑对数据的统计处理机分析方(三)调查计划的实施

(四)调查材料的汇总分析

(ActionResearch)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或总结规律,而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一、行动研究的内涵及特点行动研究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Lewin)于1946年提出。

◎撰写教育研究报告,是教育研究过程的终结环节,是整个研究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

◎撰写教育研究报告是记录、总结和表达教育科研过程及成果的需要。

◎撰写教育研究报告是推广交流和应用研究成果的需要。

◎撰写教育研究报告有利于提高教育研究者的素质和能力。二、教育研究报告的类型◎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通过某种途径对教育科学领域中某种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探索而写成的论文。其生命力及价值在于新见解、新成果、新思想。因此,学术论文应有作者的独特看法,有创新的见解,形成某种新解释、新论点或新理论。

◎教育调查研究报告

它是针对当前教育领域中发展变化的情况、问题、倾向、趋势等,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总结经验,揭露矛盾,树立典型,掌握规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原则、方法、措施的书面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教育实验是通过控制教育条件和干预教育过程的方法来认识某些教育变量和另一些教育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而教育实验研究报告就是对教育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所写出来的总结报告。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教育实践者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有关理论,通过分析、归纳其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认识、体会而写成的总结报告。

三、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一)一般教育论文的撰写

1、结构

一般而言,论文的正文由导言(或称前言、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正文前有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后有引文注释、参考文献和致谢。

题目:要求确切、鲜明、新颖、简练。

署名:

摘要:要求短、精、完整、平实。

关键词:3-5个,最多不超过7个。前言:

要求:文字要简练,不能过于冗长;

要说明研究课题的价值、意义,以帮助读者理解论文的学术观点;

交代清楚论文的研究范围、特点及其精髓,以利于读者在读正文前就对论文的精华有所了解。本论:

要求:

(1)与前言、本论部分的立论相一致,做到前呼后应;

(2)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

(3)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科学概括和总结,达到深入主题、揭示规律的目的;

(4)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

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为了尊重别人的劳动,体现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术规范,必须注明所引用资料的出处。

一般包括篇名、署名、摘要、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语、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2、教育实验研究报告质量的

评价指标(1)一般质量标准

◎观点阐述清楚

◎理论概念、名词术语的界定与解释合理

◎结论客观,不含偏见

◎数据、图表正确无误

◎统计方法恰当,运算正确

◎注意尊重与公正对待研究合作者(包括被试)

◎看问题有创见◎全文无前后矛盾◎文字流畅通顺◎措辞准确、通俗易懂◎条理分明◎标点符号正确◎附注格式统一◎缩写规范统一,并在第一次出现时加注全(2)各部分质量标准题目(篇名)

◎是否清晰、简明?

◎是否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关键词是否能提示研究方向或领域?

摘要

◎用词是否简明准确?

◎是否概括地论及各主要部分内容?

◎能否使读者对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有大致的理解?◎如何撰写论文摘要:论文摘要非常重要,它是整篇论文的门面,是全文浓缩后的精华所在,因此应重视论文摘要的写作。摘要通常是在完成全篇论文后再撰写,它包含五大要素,即为何写(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写什么(研究内容)?如何写(研究方法)?结论是什么?和解释是什么?以上每个问题用一句话回答,最后把五句话组织起来就是论文摘要。文献综述

THE END
1.次女高音女中音声部的对比研究及次女高音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下面从音色的对比、音域的分辨、换声点的分辨及声带的特征等四个方面对女声声部的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并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次女高音”声部训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 一、女高音、次女高音及女中音声部特点的对比 声音生理条件的不同构成了声部类型的不同。不同类型的声音条件,构成了不https://www.douban.com/note/569349464/
2.毕业生就业流程问答题如未将考研究生或公务员情况告诉招聘单位,签约后一旦考上研究生或公务员,就会造成一些麻烦,并要承担违约金,在诚信问题上我校毕业生就会给招聘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毕业生签约时应如实告之用人单位是否考研究生或公务员。 19、 毕业生到私营、个体、外企等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应注意哪些问题?https://www.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67369.html
3.教师课题研究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9月15日由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会在大会议室举行。培训活动中首先是刘军作了经验介绍,后由杨慧鹏镇对教研课题如何选题,选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读。是我们对课题研究方面有了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今后我们进行教研课题的研究选题等有了很大的帮助。 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3148297.html
4.杨华中华文明史研究的问题和方法以上三个问题,其他的学科当然也可以研究,各断代史和各专门史也都有精深的开掘。但是,由中华文明史来进行整体阐释,则更为合适,更为系统,脉络更加清晰。 三、中华文明史研究应注意的三种关系 中华文明影响广大。首先,在前近代时期的东亚,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或“东亚世界”,其共同的文化要素是汉http://lls.cssn.cn/ztyj/ztyj_zhwms/202303/t20230315_5607701.html
5.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规范(2016版)应参照GB/T 21415—2008《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企业(工作)校准品定值及不确定度计算记录,提供质控品赋值及其靶值范围确定的记录。 9.其他需注意问题 应明确配套机型的性能评估资料。对于适用多个机型的产品,应提供如产品说明书【适用机型】项中所列https://yjj.beijing.gov.cn/yjj/ztzl48/ylqxjgfwzn/jsscgfzl64/lcjycp84/11002291/index.html
6.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通用16篇)4、我们应当时时注意哪些问题? 玩小动物应注意的问题;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独自在家时怎么做;发现屋内有效透时:不能按时到家是怎么做;课间活动怎么做;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5、模拟练习: 集体演示意外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比如,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课间活动怎么做…… https://www.jy135.com/jiaoan/690227.html
7.《流行病学A》教学大纲知识目标:记忆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用途及重要观点;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关系、临床专业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了解系统及生态流行病学等前沿拓展知识。 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医学科研问题。 https://ggwsyglxy.bzmc.edu.cn/2024/0616/c1750a121991/page.htm
8.制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我们知道乡村振兴是更加务实的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以上问题更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三、编制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首先要做好研究 关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全面的、较长期的制定农业发展计划与部署的顶层设计,是根据国家或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市场与现有生产基础以及生态、经济、https://www.cnhnb.com/xczx/zhishi/447259.html
9.在校生想报考2025年浙江始,应注意哪些问题?在校生想报考2025年浙江省考,应注意哪些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应届毕生成为考公大军的一员,甚至是有些考生刚考上大学就开始想着要准备考公了!但很多在校生刚准备公考,不太了解考试,心中有很多疑惑,下面永岸公考整理了一些在校生考公务员相关的问题,供考生参考。http://www.chinagwy.org/html/gdzk/zhejiang/202407/69_641164.html
10.社团策划书14篇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应急措施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八、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注明组织者、参与者姓名、嘉宾、单位(如果是小组策划应注明小组名称、负责人)。 https://www.wenshubang.com/cehuashu/3270111.html
11.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格报考面试体检等常见问题全方位解析各个地方的考试科目都是地方自定的,一般都分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各有不同,例如:浙江省的笔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要报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同学要注意查阅当地政府公布的招考简章,以便有针对地进行复习。 5 从考试时间来看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工作的时间比较固定。 https://www.rc0817.com/home/news/news_show/id/1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