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见证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本文收录于《幼儿教育》2024年5月刊,作者:张旎、刘鑫、于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随着博物馆的蓬勃发展,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教育空间。

为什么要带孩子去博物馆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博物馆有很多类型,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历史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科技类博物馆、自然类博物馆等;按照特定观众类型可以分为儿童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都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博物馆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与传统博物馆的不同点在于强调儿童动手参与和动脑思考的学习过程。儿童博物馆遍布全球各地,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只有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呼和浩特市老牛儿童探索馆等少数几家儿童博物馆。

博物馆内的展品种类繁多,涵盖历史、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除了展品,很多博物馆都会组织专门面向儿童的教育项目,比如艺术类博物馆举办绘画展或雕塑工作坊,历史类博物馆组织角色扮演游戏,科技类博物馆组织科学实验活动等,尽可能丰富孩子的博物馆学习经验,为他们提供安全、舒适和充满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学习场所,以其丰富的展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儿童提供了与他们学习方式相契合的学习环境。在博物馆中,孩子可以跟随好奇心自主探索,通过观察、倾听、触摸等方式去感知展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对展品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在潜移默化中建构世界观。此外,博物馆还为儿童提供了与同伴、成人互动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会得到不断地提升与发展。

博物馆的教育价值

增长见识,树立文化自信

博物馆中的展品都是真实的物件,每个物件的背后都蕴藏着历史故事和知识,而这些物件大多数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机会触及到的。因此,带孩子去博物馆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各种丰富的展品知识,开拓视野。在博物馆中,孩子能够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的展品,这个过程能够帮助他们认识、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形成积极的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博物馆中的某个展品可能会点燃孩子对该领域的兴趣,比如自然科学、绘画,甚至是服装设计。在博物馆中,孩子有机会仔细观察各种文物、标本、艺术作品等,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索,还可以把陌生的展品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作对比,寻找异同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他们可能还会想象当时的人使用该物件的场景,甚至会围绕该场景去创编故事。

培养对博物馆的长期兴趣

研究表明,早期的博物馆体验有助于儿童养成去博物馆学习的习惯。儿童经历正面积极的博物馆体验后,能够在心理上构建对博物馆的正面印象,形成对博物馆学习的积极态度。他们愿意更加频繁地去博物馆中寻求知识,享受博物馆学习的过程,并将博物馆学习转化为长期的学习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博物馆学习

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导

博物馆是自主学习的场所,需要以兴趣为主导。对孩子来说,真正的学习发生在思考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孩子爱上博物馆是源于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如果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兴趣,就可以带他去这种类型的博物馆。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家长更要跟随孩子的兴趣。如果强迫孩子看不感兴趣的展品,孩子便会产生抗拒心理,失去良好的博物馆体验。

用自己的好奇心影响孩子家长不要认为带孩子去博物馆只是为了让他学习,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如果家长对博物馆没有任何兴趣,可能会导致孩子也无法在博物馆中进行深度学习。所以去博物馆前,家长要先想想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想去博物馆看什么、学什么。当家长找到自己的学习需求,并不断地持续深入探究时,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不要走马观花

参观博物馆最不可取的心态便是让孩子把所有的东西都看到、玩到,走马观花没有太大意义。跟随孩子的兴趣,有选择地对展品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才是正确的做法。只有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孩子才能学到东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走马观花地逛博物馆,不仅会收获不大,还会使孩子的思维方式变得肤浅,流于表面。孩子不能探究到事物的本质,总想寻找新鲜事物的刺激,从而无法静下心来深度思考。

提出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当孩子在博物馆中对一件展品特别感兴趣时,家长可以适时提出“你观察到了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你为什么会对这个展品感兴趣?”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亲子对话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调动孩子进行思考,鼓励他们用语言把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这不仅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感兴趣的具体内容,还能帮助孩子梳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

把问题抛回给孩子

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发现他们兴趣的最好契机。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做的不是立刻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借此机会启发他们思考。比如,当孩子提出某一问题时,家长可以反问:“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会这么想?”把问题抛回给孩子,启发孩子深入思考。

注重学习过程

参加有意义的公共教育活动

把博物馆学习带回家

事实上,只要跟随孩子的兴趣,博物馆学习随时都可以发生。如果家长在博物馆中发现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同样可以带着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如果孩子对昆虫标本感兴趣,就可以带他去观察虫子,从一个兴趣点延伸出的学习内容是无限的。比如,孩子在博物馆里看到一个古代的杯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杯子的材质、形状、颜色、功能等;启发孩子思考古代的杯子与现代的杯子有什么异同;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杯子,等等。从一个杯子出发,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的话题有很多。

THE END
1.多让孩子走进博物馆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知识宝库,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孩童时代,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并利用好博物馆的教育价值,多带孩子到历史、自然、科技、军事等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参观,给孩子以启蒙和启迪,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陶冶http://www.sdzzwm.com/mobile/news/show-12197.html
2.儿童博物馆作文(精选9篇)美国儿童博物馆与社区联系紧密。首先, 美国第一家儿童博物馆的雏形就是在社区博物馆空置场所上建立起来的专为儿童开办的一个特有空间, 随后美国几家规模较大儿童博物馆的创始人多是来自当地社区的公办学校教师, 这些教师因无法在公办学校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而转向开办儿童博物馆。其次, 今天美国儿童博物馆的发展几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h53i3t.html
3.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11月启幕我们必须从这些底层的逻辑,演绎出思维的脚手架、行动的工具箱,系统的方法论,人人参与,去搭建我们重构教育、解决问题的操作支点与行动空间,并推动我们自己分析现象,理清逻辑,有效行动。 我们必须以系统的设计,生态的视野,重建教育价值,在2020这个划时代的转折时刻,展开一场严肃的讨论:教育的基础价值和根本目标,究竟是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toutiao/2020/08/26/250533.html
4.如何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能而以人类文明和大自然的科考见证为基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点已经从传统教育向休闲式的教育转变。国际博物馆协会曾提出以多管齐下的方式来强化寓教于乐的目的,对大众展示具有文化价值的对象与标本。观众来到博物馆不完全是为了参观展品、扩充知识,也在其间随意的寻找一种恬静、安慰。人们通常会与家人、朋友或同学结伴https://www.jy135.com/edu/283737.html
5.中国儿童中心中国校外教育博物馆美育的多元途径与多元形态文化摘要:将跨越教育社会学与文化经济学的文化资本理论引入博物馆教育研究,可以对博物馆学理论进行新的探讨,对博物馆美育展开新的探索。博物馆美育是社会美育的重要支脉。社会美育对社会个体积累审美相关的多元文化资本具有重要作用,对社会整体文化风尚建设、文化资本结构优化,以及文化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现实作用。博物馆通过展览https://www.ccc.org.cn/art/2023/5/6/art_52_47675.html
6.全国事业单位联考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29、教育被提到博物馆功能之首,其背后是国内博物馆人在认知上的转变。与国际一流博物馆相比,国内博物馆教育缺的不是能力,而是 ,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不能将视野仅局限在馆内,而应该具有推动社会向更高文明水平迈进的 。 A.高度 责任 B.胸怀 决心 https://www.jinbiaochi.com/xizang/xzsydw/news_79694.html
7.利用儿童博物馆资源开展幼儿园教育的研究阶段总结范文子课题二——利用“儿童博物馆”资源开展幼儿园教育,是为达成总课题研究目标而开展的一项实践性研究,它是基于“儿童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的重要支柱和环境支撑,是总课题实施研究、推进过程、提升价值的能源储备,更能为“儿童博物馆”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本学期我们针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完善https://www.ruiwen.com/doc/1967935186.html
8.儿童博物馆,让儿童行动起来说到博物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展品和隔离的玻璃,直觉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松玩耍的地方,这也是不少孩子在博物馆吵闹着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不同于传统博物馆教育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有一种儿童专属的博物馆——儿童博物馆,这里提供的展览和活动以儿童为设计对象,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这类博物馆的特点就是,让儿http://cgrs.szlib.com/qw/paper/851147
9.虞永平:如果你想给孩子建造一座博物馆近年来,博物馆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的重视,很多幼儿园基于博物教育将博物馆资源延伸至幼儿园,并且开展了相应的课程活动。 既然要把博物教育纳入幼儿园课程视野,那应该如何培养儿童的博物意识?博物馆怎样服务好儿童?幼儿园又怎样用好博物馆资源呢? 这周,人文幼学做了一期关于“博物教育特辑”的策划,我们将从观念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FontDetail/483432f1-506f-4183-a187-55c1440aef3e
10.博物意识引领下的幼儿园美术馆环境创设思考一、理解博物意识下儿童美术馆教育的核心价值 近年来,博物馆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在幼儿园中也不例外。幼儿园也将博物意识作为统领幼儿园博物馆环境、资源的创设与课程实施的依据。美术馆作为博物馆的场馆之一,本文将其定义为一个儿童能够感知、欣赏和创造美的艺术作品并提供多种操作机遇的场所。儿童可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922/8869753.shtml
11.主题博物馆促进大班幼儿科学探究和艺术表征能力的实践研究.pdf向传授的课程模式,我们在牢牢把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的基础上, 尝试开展儿童主题博物馆活动, 运用四维突 破、六步层进、三向指引等方法,研发了特色课程资源、拓展了传统节日活动, 使幼儿探究和表征能力得到发展、 教师有效建构课程能力得到提升、 家长传统家 庭教育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829/8136102113003141.shtm
12.视野拓展幼儿园博物馆教育:一件关于好奇心游戏和学习的正经事一、什么是幼儿园博物馆教育? 幼儿园博物馆教育是一种集博物意识、博物经验和博物能力于一体的综合化教育,它为幼儿提供了广博的经验场域和操作体系,是幼儿回归常识,探究自然、认识历史和社会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幼儿化特征。 幼儿园博物馆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博物馆教育为幼儿创设了一种沉浸式的学习情境,它通过https://jsjy.naujsc.edu.cn/2024/0416/c258a14617/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