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这件事似乎就成了李嘉诚的常见商业操作,哪儿有钱赚,哪儿就有他的身影,秉承着“不赚最后一枚铜板”的投资逻辑,李嘉诚成功让自己稳坐15年的华人首富位置。自2012年起,他先是国内多次抛售资产套现近4000亿后,转而布局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市场,再到2020年时陆续将海外资产套现,李氏家族一直都在上演资产“大挪移”的戏码。
机关算尽太聪明?惨遭“滑铁卢”
据外媒报道,李氏家族旗下、英国最大的电力公司UKPowerNetworks出售计划失败,日前宣告破产。对于失败原因,据市场消息称是本来已有初定收购方案,但就在合约签署的前两天,李嘉诚方面突然大幅加价,收购方不认同该要价,决定终止协议、退出讨论。
李氏一方给出的加价理由是:当下英镑汇率下跌以及通胀率持续上涨,导致这项出售计划预计可得利润降低,而作为收购方的私募巨头KKR和澳洲财团则认为,这一价格是双方在长达一年的市场调查后共同敲定的,短期内突然抬高价格并不合理,出于成本纪律考虑,他们选择放弃。
据了解,早在2010年时,李氏家族就以58亿(约合465亿RMB)收购入UKPN,后持有至今已有12年,该公司市值一度上涨,浮动盈利超738亿,这次的交易计划中,收购方拟出价150亿(约合1200亿RMB),若是这次交易能成,去掉买入成本后相当于李嘉诚可直接净赚735亿利润!
有人认为,在如今全球通胀的局势下,趁着有人愿意接手,不如早些拿钱离场,但李嘉诚却在临门一脚时刻突然玩一手“反悔”这可算是走了一步臭棋,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富也犯“低级错误”?或许另有深意
业内人士分析,李嘉诚此番临时“坐地起价”,很有可能是考虑到当下环境,据悉,国际局势、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英国出现经济发展滞后、通胀飚高等情况,5月份以来通胀率升高至9.1%,创四十年以来新纪录。
而被出售的UKPN是英国最大的电力企,可稳定提供未来刚需的能源,历史盈利均十分可观,而且UKPN并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员工、维修、材料等因素变动较小,具有抗通胀特性,属于精良资产,因此李氏集团的临时加价行为,摆明了是对于这150亿标价不满足,才要求重新评估。
有意思的是,在这次出售计划前后,李嘉诚还接连抛售了其他海外资产,比如移动信号基站1.6万个、飞机租赁企两家、还有伦敦瑞银集团大楼,仅在英国,他就陆续套现了2500亿,似乎要再开始“大撤退”,他不仅多次加码国内房地产、新能源的投资,还开始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有人说:这么多的事,李嘉诚忙得过来吗?
确实,毕竟李超人已是93岁高龄,前两年他宣称“退而不休”,仍旧活跃于商海一线,不过显然他这一方面也做过深谋远虑,这些年以来他对自身健康的投资也毫不“手软”,尤其对科学抑老领域表现出不小的热情。
2011、2014年时,李嘉诚基金会就曾分别向加州伯克利分校捐资2.7亿、6700万用于建立生物医学和健康研究所,到了2017年,他干脆拿出2亿投资硅谷某家生物企来开发一种“秘密青春术”(以人体内源物WLife为核心成分),只因其亲身服用后感叹确有效果,作为“纯粹商人”的李嘉诚察觉其中必藏有庞大商机。
据《Nature》、《Cell》等国际科研顶刊介绍,这种物质曾被哈佛、梅奥、清北等知名学府证实可为逆转细胞老化,在给暮年小鼠连续摄入一周的WLife后,其体内线粒体、端粒在内的生物老化指标均恢复至年轻水平,因此李嘉诚如此大手笔的投资,其实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优化其生命质量。
而这次投资也给李超人带来了不菲回报,去年该硅谷企被别家成功收购,他趁机大赚几十亿,而他自身也在服用的WLife类物经生科企“莱特维健”引入国内亰-东、天貓后也受到了诸多一、二线城市高净值人群的热捧,毕竟他90多岁仍健步如飞,还能屡次牵手小33岁女友逛街,在众人看来自然备具说服力。
所谓逃离英国,实为“烟雾弹”?
对于这次李嘉诚出售电网公司遭“滑铁卢”,有人表示不解,也有人认为只是表面现象,其实李嘉诚是在丢“烟雾弹”迷惑竞争对手,毕竟作为华资地产界的“领头羊”,他的一举一动总能牵动社会各界的神经,此时他做出的“不舍”动作,实则可能在另寻“金主”,或是缓兵之计。
在经商之道上,李嘉诚总说:永远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当年国内房地产正火热时他突然选择套现离场,彼时还有很多人嘲笑其“廉颇老矣”,但如今回头再看,才惊呼李嘉诚他确有长远眼光和不凡格局,这次的出售计划失败,或许还需待此事走向进一步明朗,才能知道他究竟在打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