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利用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

博物馆因其承担着文物展示和社教功能,在为青少年提供文化服务提升素养方面拥有天然优势。作为公益性单位的博物馆应该如何吸引青少年观众走进来、如何挖掘自身优势助力青少年精神素养提升呢?当前博物馆面向青少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和文旅融合的推进下,博物馆逐渐成为颇受青少年喜爱的假期“打卡”之地。在青少年蜂拥而至之时,博物馆也不能忽略当前存在的几个问题。第一,青少年潜在观众有待发掘。

以日照市博物馆为例,2021年入馆人数总计约22万人次,青少年观众约占40%;截至2022年7月中旬,入馆人数约20万人次,青少年观众约占45%。而截至2021年底,日照市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52.83万人,省、市属高校8所(含技师学院)在校生8.92万人,共计61.75万人,前往博物馆参观的学生仅占14.25%。由此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博物馆热”已经形成,但走进博物馆的青少年数量占在校学生数量的比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二,入馆参观效果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存在馆场所小、设施老旧、人员缺乏特别是优秀讲解员缺乏等问题。以日照市博物馆为例,暑期有些校外培训机构组织青少年来馆研学,有的带队老师讲解,内容错误百出;有的邀请馆内讲解员讲解,前排同学听得认真,后排同学基本处于游离状态,讲解过程中也少有提问和思考的机会。“看不懂、不好看、记不住”要做出改变。第三,社教课程缺乏特色。

多地博物馆的社教活动主题大多是围绕二十四节气、节日活动以及传统手工艺活动,缺乏辨识度,与校外机构开设的活动大同小异,有些博物馆甚至直接邀请校外机构到馆授课。2021年日照市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45场,涉及陶艺制作、农民画、剪纸、拓片、泥塑、四大发明、节日活动等主题,未能充分挖掘文物承载的传统文化和日照特色文化。授课过程中平铺直叙多,缺少互动,很难给青少年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第四,针对青少年观众的展览不多。

日照市博物馆临时展览将主要受众定位为青少年的极少,很多展览是文物加背景板文字。因此在许多青少年观众的眼中,文物就是橱窗里“冷冰冰”的物件,毫无亲近感,走出博物馆,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博物馆是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红色旅游景区等资源设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推动青少年在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土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日照文化旅游资源和红色资源都比较丰富,仅市区就拥有日照市博物馆、日照记忆馆、日照烈士陵园、日照市抗日战争纪念馆、东海峪遗址等,搭配位于市区的自然景区,足以设计出立德启智、劳逸结合、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让青少年在身心放松中感受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从而达到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目标。第二,根据青少年特点开展文化服务活动。

近年来博物馆数量逐年增长,现在全国备案博物馆已达6183家,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如何“活化”利用博物馆馆藏组织展览展示和社教服务活动,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精神素养提升的效率和质量。

博物馆大都有常设展览,配有专门的讲解员。然而很多讲解员是背诵讲解词,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和启发性,缺乏吸引力。博物馆应加大对讲解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讲解水平,增强面对不同观众的应变能力。为青少年观众讲解时,要突出启发性、故事性和趣味性,留下思考和想象空间,让他们既能倾听讲解员讲解,也能去思考、聆听文物自己的“语言”,让青少年看得懂、听得懂、记得住。

青少年群体有其特有的心理、生理特征,博物馆应针对青少年观众的思维特点与认知方式进行展陈设计,围绕馆藏文物,举办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展览,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努力做到让静态的文物“开口说话”;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增加展览的趣味性,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使其在观展时接收到教育信息。

青少年研学团体参观大多是“走读”展览,收获受限。今年,日照市博物馆在青少年参观方式上努力求变,推出了寻宝打卡活动和参观答题活动。寻宝打卡是提前将印有多件文物的“寻宝手册”发给观众,参观时每找到一件“宝贝”并能简要介绍,即可盖章,集齐后可领取纪念品一份;参观答题活动是讲解员给青少年讲解完毕后,发放一份针对展品的小测试,优胜者可获赠小礼品。这两项活动让参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既为青少年提供新的游览体验,也提高了青少年的专注力,还让原本“高冷”的文物通过手册“飞”进寻常百姓家中。第三,创新利用文物开展社教活动。

在此基础上,2022年日照市博物馆对社教活动进行改进,推出了“馆长教你识宝石”系列活动,孩子们通过看、摸真假宝石和有奖知识竞答等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审美趣味。此外,博物馆计划充分挖掘博物馆可利用资源,打磨系列社教活动,力争将其纳入小学下午3点半课后延时服务的校内系列课程,有效衔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需求,力争做到透过文物“见事、见人、见精神”。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博物馆需要精心地引导栽培。其成长是一个综合过程,充分“活化”利用文物资源,可以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THE END
1.暑期“文博场馆热”,如何更加吸引青少年国内新闻如何让青少年和场馆“双向奔赴”乃至“同向同行”? 孟令耘认为,博物馆首先需深入了解年轻观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主题选取上,可结合当代青少年关注的热点话题,寻找科技、艺术、历史与现代社会的交汇点以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现象,策划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展览。“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吸引年轻观众关注和参与;与高校https://www.ishaanxi.com/c/2024/0806/3213063.shtml
2.暑期“文博场馆热”如何更加吸引青少年“如河北邺城考古博物馆、山东邹城博物馆等,都有丰厚的馆藏资源和鲜明的特色。因此,一是建议本地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研学等活动;二是希望馆院在展陈更新、宣传力度上进一步提升,吸引更多参观者。这样,既能满足青年观众打卡小众目的地时快速瞭解地方特色文化的需求,又能解决预约展馆‘冷热不均’的问题。”https://www.crntt.com/doc/1069/6/4/6/106964687_5.html
3.三大思维模式混用博物馆29期.pdf? 博物馆如何做口碑 ? ? 如何吸引大批学校来参观? 动态陈列受广大观众和青少年欢迎 动态陈列投入高昂,玩不起 ? 让展览动起来,改变博物馆的“图片+文字”、“藏品+ 展柜”陈展模式,尽可能由单一静态陈列向动态陈列靠 拢,运用现代展示艺术及声光电等高新科技 ,模拟 逼真的情景和环境,推出 精品陈列,实践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25/5010011241004232.shtm
4.浅谈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作用博物馆是青少年进行学习的第二课堂,在博物馆中学生能够看到许多生动形象的照片、一些陈旧的物品,能够看到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对青少年的感染力是学校教育所无法带来的,作为博物馆一定要认真做好各种规划,认真执行好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在外国早就规定了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规定一些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要到https://www.fx361.com/page/2019/1209/6137986.shtml
5.从“展厅”到“文化客厅”,南京城墙博物馆彰显力量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创意精美的文化产品,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走进特展厅,与文物近距离对话,探索中华优秀文化,也让南京城墙博物馆成为青少年暑期里的“第二课堂”。今年小学毕业的陈倬,家就住在城墙博物馆附近,走过来也就二十分钟,由于对城墙本来就有很深的情结,所以他经常来到城墙博物馆参观,每次来都是答疑解惑的过程,会https://www.njcitywall.com/Article/xuanchuanwenhua/gonggonghuodong/2022/0805/1289.html
6.杜威的从做中学科技博物馆为青少年创造了自由探索、体验与领悟的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只有在极度轻松自如的心境下, 自主探索与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才是最富创造性与开拓性的, 也就是说当人处于自由放松而又专注的神神驰状态时, 人的创造性是最强的[4]。中国科技馆新馆“华夏之光”展厅内, 就是依赖科技自身的魅力紧紧吸引观众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2f1itwm.html
7.发挥教育功能,让博物馆给青少年更多文化滋养博物馆不仅是文物藏品的存放处,也是文化教育场所。“双减”背景下,雷州市博物馆举办“博物馆之夜”等活动,展示雷州传统文化和丰富历史资源,吸引青少年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青少年学生在博物馆“寻宝”,开阔了视野,收获了成长,值得推崇。 博物馆界有句名言:“博物馆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雷http://epaper.sxjybk.com/jsb/20240821/html/content_20240821007005.htm
8.浅析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期刊博物馆是人类文化记忆与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四项职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机构.博物馆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在这些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的观众中,青少年是一个特殊而且至关重要的群体,他们富有朝气、敢于幻想,而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他们需要了解历https://doc.paperpass.com/journal/20162236qnsd.html
9.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专题文博资源与“大思政课”如何双向奔赴 日前,内蒙古博物院推出“行走中的博物馆‘中国古代文明’系列课程”,与10家共建院校共同打造“欢乐大课堂”“综合实践课”“相约周末”等一系列博物馆课程,受到了青少年学生的热烈欢迎。 无独有偶,近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杨柳鑫 张商珉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 2024http://www.jyb.cn/rmtsy1240/zt/dyjhzt/202304/t20230419_2111029909.htm
10.博物馆宣传策划方案13篇(全文)(六)“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青少年主题演讲比赛 1、活动时间:5月22日 浅论博物馆的形象宣传 第3篇 在众多的博物馆中, 如何成为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博物馆, 需要“内外兼修”。内是指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讲解、服务, 外是指博物馆的组织形象, 公共关系, 知名度和美誉度。一直以来, 博物馆给社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2043dz9.html
11.让博物馆成为知识的田野2020年“海交馆之友”夏令营10日开营已经举办20届的“海交馆之友”夏令营将在本月10日开营。 作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面向青少年的品牌教育项目,“海交馆之友”项目每年围绕中国海外交通以及泉州民俗等相关主题举办夏令营活动,组织我市青少年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家乡文物、研习传统工艺、走访历史古迹等方式,帮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泉州海丝历史和传统文化,培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0-08/08/content_7052646.htm
12.海外资讯丨儿童馆:引领青少年探索创造力的无限可能那么,西方的博物馆们又是如何发挥与传承其公共教育功能,并不断顺应时代传承与创新的呢?坐落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的萨迪亚特岛的阿布扎比卢浮宫儿童博物馆(Children’s Museum at Louvre Abu Dhabi)以及位于英国伦敦东区的Young V&A博物馆(Young V&A Museum)是两所专为儿童与青少年打造的探索空间,不仅激发了孩子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24124
13.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因此,本研究认为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关注度较高且广受欢迎的一大话题,同样可以用于作为红色文化博物馆对游客进行文化传播的“最后一个展厅”,达到吸引关注度目的的同时可以作为博物馆自身收入来源的一部分,为其日常运营提供了保障,并且能够开启博物馆自身与媒体、金融、科技等不同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平台。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