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学堂”是博物馆美育团队“涂思美育ToseeArt”与故宫·紫禁书院共同创立,于2017年推出的中国文化艺术美育课程产品,其以视觉艺术为出发点,结合故宫丰富藏品来激发、培育孩子发现、审美、创造等能力。
“涂思美育ToseeArt”拥有着怎样的理念?其博物馆美育课程与其他博物馆教育课程又有何区别?
央美创业团队,发现家庭观展需求及市场痛点
涂思美育艺术夏令营
“涂思美育ToseeArt”(以下简称“涂思美育”)由中央美术学院青年学者共同创立于2015年,专注于为大众,尤其是为家庭和儿童提供与国际理念相接轨的系统性博物馆美育课程。涂思美育CEO陈柯伊告诉睿艺,他们在校期间就发现了很多家长有寻求专业人员带孩子观展的需求及痛点。
首先,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接受艺术熏陶,虽然可自行带孩子去“逛”各大博物馆的主题展览,但对于观览期间孩子提出的问题,却无法进行专业解答;其次,我国的博物馆虽然近年来开始重视对展品的讲解,但受限于人力、物力,仍无法满足广大家长及孩子的需求;另外博物馆的服务更针对于成人,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
基于这些C端需求的观察,毕业后的陈柯伊及其创始团队决定要以此为切口,打造一款优秀的艺术教育产品。随即他们又开始考察B端市场上其他艺术教育机构的美育产品,发现当时大部分的美育机构仍然使用陈旧的教育体系,以绘画为基础,强调技法,而且对艺术的理解十分狭隘,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打破美育陈旧教学模式,选择以博物馆为教学场景
涂思美育携手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资助学生观展
2015年末,陈柯伊及其团队最终确立了自研产品目标,即以综合及主题博物馆为教学场景,围绕艺术素养、艺术审美、艺术创造三部分内容,构建中国书画、绘画艺术、设计艺术、雕塑艺术、工艺艺术、建筑艺术、人文艺术八大主题博物馆美育课程体系,且课程更注重提升的是孩子对艺术的观察力、审美等能力。
陈柯伊强调,“涂思美育之所以把教学场景选在博物馆里,是因为博物馆中的藏品都是原作,可以提高孩子的视觉经验和感受能力,也能更好的利用公共教学资源。另外,一件作品就是一个时代的切片,博物馆是跨学科学习的重要场景,孩子可以透过一幅画了解其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不只是技法学习,而是理解艺术家的艺术表达思维。”
目前,涂思美育业务主要集中于北京,合作博物馆也多位于北京,共有合作博物馆30余家,拥有博物馆课程500余套。
以博物馆课程为基础,搭建“线下+线上”“toC+toB”产品矩阵
涂思美育博物馆工作坊
创立两年至今,涂思美育除基础的博物馆课程外,还陆续延伸出了包括传统文化系列课程、艺术研学、成人美育、面向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博物馆课”,以及线上课程在内的五部分业务,正试图形成“线下+线上”“toC+toB”的产品矩阵。
涂思美育还根据C端用户的需求反馈,又延伸了两个线下副营产品,即艺术研学和成人美育。艺术研学是通过发掘一个城市中的艺术场所,如美术馆、博物馆、私人庄园等,帮助家长和孩子发现城市审美风格和历史发展。成人美育则分为面向企业和公益两部分,其中面向企业的成人业务占比更大,比如和银行、汽车等公司合作,为其员工和高净值客户定制艺术文化服务;公益部分如今年5月涂思美育曾和摩拜合作推出的“艺术骑行”活动,为其用户提供博物馆导赏、工作坊等服务。另外,涂思美育还为中小学校提供博物馆课程和艺术研学服务。
定位中高端人群,获客以口碑传播为主
涂思美育带领爱迪国际学校学生在国家博物馆
涂思美育的线下课程主要针对中高端人群,用户目前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高收入家庭,因其教育理念相对开放,且对艺术教育相对比较重视;而线上课程定价则相对较低,可以满足更多人群的需要。
课程特性导致业务复制扩张较慢,未来发展将以直营为主
涂思美育与故宫·紫禁书院联合打造紫禁学堂
目前涂思美育团队共18个人,教研人员8个,其团队人员均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艺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学术背景涵盖艺术管理、教育、建筑、心理等多学科领域。团队背景使得涂思美育奠定了高度的教研优势,但陈柯伊坦言,未来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虽然目前涂思美育的课程研发已实现标准化,然而对师资团队要求较高,师资培训投入较高;其次,由于博物馆课程自身性质决定,班额规模无法扩大,同一博物馆的上课频次有限;另外,现阶段涂思美育的数据分析运营体系还有待完善。
“因此,涂思美育未来的发展会‘求稳’,更倾向于直营,希望保质,而不会盲目扩张。当然,必要且有能力的复制扩张也会做,但所选择的扩张城市一定是教师资源和博物馆资源丰富、条件较好、重视艺术发展的城市,且该地区家长的教育消费能力较强。另外涂思美育将继续完善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日后对线下及线上用户进行数据汇集和分析,来进行产品分层定价。”陈柯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