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何以为家:外国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媒体关注

年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苏珊娜·芙拉图斯女士捐赠的两尊我国流失海外的明代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馆。苏珊娜说,两件陶俑回归故里,不是通过金钱或政治手段,而是因为爱的力量和对中国人民的尊重。

不少国人在海外旅游时,都曾被外国博物馆中数量庞大、精美绝伦的中国文物震撼到。我国是历史大国,但却不是文物大国。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止于20世纪末,法国每1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德国和荷兰每1.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日本每1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而中国是平均60万人才拥有一座博物馆。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以外国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为视角,试图以此窥见中国文物流失与回归问题。

外国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百余年来,中国文物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不法途径流失到海外,现藏于公、私博物馆或私人收藏者手中。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几乎涵盖了所有文物种类,包括青铜器、陶瓷器、玉器、书画、漆器、雕塑、典藏等各类珍品。

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几乎都能见到中国文物的身影。在47个国家的218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50年代,几乎美国所有的博物馆中都有收藏中国文物。

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易县罗汉像,这组辽代等身三彩罗汉像总计16尊,旧藏于河北易县白玉山峨嵋寺八佛洼山洞中,民国初年被日本人寺泽鹿之助首次发现后,又被德国汉学家贝尔契斯基所注意。

随后,各方古董商勾结村民欲将罗汉偷运至北京售卖,虽易县官衙加以制止,但为时已晚,大部分罗汉已被窃走,一时未运出的罗汉也因村民的争夺而被打碎。

▲易县罗汉像,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梁思成先生留美期间在其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物馆见到了易县八佛洼所出的一尊三彩罗汉像,他这样评价:“其貌皆似真容,其衣褶亦甚写实。其妙肖可与罗马造像比。”这组佛像的写实风格在中国佛像像中独树一帜。

根据目前西方对幸存大罗汉的调查,现收藏三彩大罗汉的博物馆或机构分别为:大英博物馆一尊、波士顿美术馆一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尊、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一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一尊、日本私人收藏一尊、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一尊、德国柏林博物馆亦曾收藏一尊(但已毁于二战),中国本土无一个存在。

被称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开卷之图的《女史箴图》,原为清宫旧藏,是集教化与审美于一身的成功典范,并预示着中国绘画由重教化到重审美的转型。由此而言,《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是目前世界上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专业绘画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

▲《女史箴图》,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

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被英军劫掠,1903年入藏大英博物馆至今。

流失在外的文物其中不乏精品、孤品,若将在外国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与海外私人收藏者手中的中国文物合计,总数可高达1700万件,是我国故宫博物院现藏文物总量的9倍,触目惊心。

中国文物为何离家

“盖自元明以来至储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鸦片战争的大门不但炸开了清政府的大门,也拉开了我国文物大规模流失的序幕。

清朝晚期以来,国力衰微的中国抵不住东、西方侵略者的枪炮轰炸,国门数度洞开,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屠杀和掠夺,其间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大洗劫。

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8月15日,长达14年的日本侵华史,摧毁的不仅是生命,更是文化与精神的自然传承,其损毁的文物数量之多无法准确统计。

据《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记载,战时损失的书籍至少300万册,重要文物被劫15245件,而日本公开收藏的文物大致有501件。据统计,中国抗战时期公私文物损失数量总计3607074件另741处1870箱,估计价值约为9885546元。

而在那之后,一些打着“文化考察”、“地理探险”旗号的所谓外国“学者”和“探险家”,在未经中国政府的允许下,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石窟、壁画和古文化遗址进行的肆意盗窃和非法挖掘。

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中国时代的百科全书”,但其在十九世纪末大量流失海外。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他借口自己是玄奘的崇拜者,骗取王圆箓的信赖,并以五百两银子的价钱“买”走了经卷8082卷、木版印刷20卷以及其他文物共29箱9000件。

1914年,斯坦因重返敦煌,再度从王道士手中购得5大箱、600多卷佛经,藏于大英博物馆。

▲敦煌遗书

此后,敦煌藏经洞的文物又遭到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的抢劫,据统计,英国收藏敦煌藏经洞遗书与绘画约12000至15000件;法国收藏约7000多件,全是敦煌遗书的精华部分;俄罗斯收藏敦煌遗书1800件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外在原因,当时人们大多挣扎于生计,并未有文化保护和文化主权意识,这也是导致文物大量流失的另一原因。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打开和中外交流的频繁,中国文物价格在海外走俏,在暴利引诱下,我国文物走私的规模越来越大,走私方式日益多样化。

2002年“3·25”安徽倒卖走私文物第一大案,就是犯罪团伙从内地盗墓分子手中低价购进青铜文物,然后高价售卖至海外地区。此案共追缴和扣押各类涉案文物417件,其中国家一级珍贵文物13件、二级珍贵文物32件、三级珍贵文物83件、一般文物289件。

文物流失似乎轻而易举,但文物回归却道阻且长……

中国文物何以为家

我们所熟知的十二生肖,原坐落在海晏堂前的扇形水喷泉南北两岸12石台上。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

十二兽首不仅是喷泉,更是展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

自1860年10月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后,十二兽首纷纷脱离身体,在颠簸的车中看着大火中的圆明园,被带往异国他乡,自此开始近百年的流浪与漂泊。

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失在外的圆明园兽首陆续现身国际拍卖会。从牛首、虎首、猴首的国企竞拍,到马首、猪首的华商捐赠,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国友人返还。回归之路坎坷不平面临重重障碍。

2019年3月23日,中意两国代表交换了796件中国文物艺术品的返还证书,这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但应该认识到,和浩如烟海般的海外流失文物相比,这批文物可以说是沧海一粟。

除了购买途径外,一些爱国华侨、企业人士将自己购买的或者收藏的文物捐献给国内博物馆永久保藏。如张伯驹先生捐赠的珍贵书画、周叔弢先生捐赠的古籍善本等,其中一些捐赠文物的数量足以开设一个小型博物馆。

然而,许多国外拍卖行利用中国买家的爱国情感哄抬价格。例如,2000年保利集团购回虎首、牛首、猴首时,其价格还只是800万港币左右,到2008年的兔首和鼠首拍卖估价已经约合2亿人民币。

因此,为了更有效率地寻回文物,中国与联合国等多方合作,签订需索公约(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把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纳入到国际社会的视野中。

可现实是,通过国际公约追回流失文物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许多公约本身也存在很多不足和漏洞。例如,一些公约对公约生效前的文物流失不具有追溯力,因此许多流失的文物没有办法查证,没有办法提供令人信服的资料以进行依法追索,从而导致文物回归工作的失败。

与此同时,政府在进行协商时也会遇到重重的障碍,每个国家有各自国内立法保护文化财产的不同立场,持有国和追讨国的立场冲突。

我国作为历史上被掠夺的国家,更偏向“文物国家主义”,即强调文物应保存于其所在的原生环境和背景中,主张收回非法流失在海外的文物;而“文物国际主义”是文物市场国所持有的普遍观点,他们认为文物无国界,并主张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财产都是全人类共同享有的,不能永远保留在一个国家。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文物不仅仅是一件物品,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个统一的家国概念。它们真切地见证过睥睨天下的英豪,经历过金戈铁马的浩荡,证实着改朝换代的兴衰。

那是我们中国的血脉,在你我的身体里奔流;那更是我们中国的路标,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或许在某一个瞬间,它让我们想起几百年前,古人在它身上留下的心愿……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愿所有散失海外的文物都能够早日归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水路76号新闻出版大厦6层福建省文物局

网站主办单位:福建省文物局联系方式:0591-87505960传真:0591-87118173

THE END
1.大英博物馆馆藏历史,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大英博物馆中现有中国藏品接近三万件。其历史始于汉斯?斯隆爵士在17、18世纪时对同时代中国艺术品及器物的收藏。https://britishmuseum.org.cn/history_of_the_collection.html
2.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搜库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搜索 - 优酷网为你提供最为专业全面的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视频搜索https://www.soku.com/search_ikuvideo/q_%E5%A4%A7%E8%8B%B1%E5%8D%9A%E7%89%A9%E9%A6%86%E4%B8%AD%E5%9B%BD%E6%96%87%E7%89%A9
3.大英博物馆两千件藏品被盗或受损部分被当废品卖大英博物馆文物失窃事件被曝光后,希腊、尼日利亚、埃及等多国再次敦促其归还被掠夺的文物。 希腊文化和体育部长莉娜·门佐尼说,希腊一直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帕特农神庙石雕,大英博物馆文物流失暴露的安全问题使希方的要求更加强烈。 埃及著名考古学家、前文物部长扎希·哈瓦斯认为,大英博物馆藏品失窃事件是一场“全球性灾https://m.gmw.cn/2023-12/16/content_1303602380.htm
4.为什么中国文物,要“逃出大英博物馆”?究竟“收藏”了多少中国的文物? 我们如何将它们收回? 大英博物馆作为 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拥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的馆藏数量超过了800万件 但最有名的 却不是英国本土文物 而是它的东方馆和埃及馆 就像大家猜的那样 这两所馆藏内的展品 几乎每一件 https://k.sina.cn/article_1895327843_70f868630190169sn.html
5.逃出大英博物馆,是我逃不过的文化情怀(逃出大英博物馆)剧评《逃出大英博物馆》势如破竹的爆火令大众看到了好作品的诞生,同时也流露出媒体人创作的真挚。(以下简称《逃出》)《逃出》是由自媒体创作者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毅然前往英国所精心拍摄出来的剧情短片,该片讲述了一位中国记者陪伴我国文物逃出大英博物馆,并共同踏上归家之路的故事。预告片一经上线,便在各大短视频平台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471006/
6.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借助大英博物馆丰富藏品中精选出的100件(套)文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借助文物的视角——遨游世界历史。这个展览不仅彰显了“以物述史”的独特魅力,而且启迪我们思考自身与人类创造物之间微妙的关系。 这些文物跨越了200万年的历史,涵盖了世界所有地区的文明。展览平等地看待人类曾经存在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20170301ahow/index.html
7.大英博物馆有多少中国文物大英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了,其中五尊大罗汉因为文物的挖掘和运输已经损毁,这些还保存着的大罗汉也并不在中国,而是分散在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其中大英博物馆里就收藏了一尊。 这些辽三彩大罗汉为何会出现在易县的一个小山洞中,至今也没有明确的定论,有人认为是历史上多次的灭佛运动,也有人认为是为了躲避战乱,不管是哪种原因,都是为了https://qa.china.com/gd/13004046/20230828/45360794_8.html
8.历史地位要超过乔丹!欧文催促大英博物馆归还文物:祖先都在等待欧文这次发言有两大影响。第一,大英博物馆的所作所为再一次被放到聚光灯下,上个月大英博物馆文物被盗就引来多方争议,认为其应该归还文物。但是大英博物馆并没有直接回应反而显得含糊其词,想敷衍过去。 欧文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NBA球星,他的发言无疑能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https://v.pptv.com/snsisContentDetails/2110592.html
9.大英博物馆Top10文物游览这个成立于1753年的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核心建筑占地约56000平方米。收藏了来自于世界各地的800多万件文物和奇珍异宝。这里充满了古老的艺术气息。大门是仿照古希腊庙的样式筑起的,我们随着一条长队入了博物馆。 https://www.jianshu.com/p/4d3018a18277
10.论坛英国旅游请教一下这几件大英博物馆中的文物的名称英国旅游 | 请教一下这几件大英博物馆中的文物的名称 | 在参观大英博物馆时有几件展品的名称没有记下,请知道的朋友指教。谢谢! 回答:最后一个在我的游记里面有。其他的你可以多看看别人写的大英博物馆的介绍和游记,百度一下就有很多。 回答:建议你用百度的识图功能。 http://hoyo.cn/forum/geo-europe_unitedkingdom/posts/1es2nrm29p0ci
11.《逃出大英博物馆》,盘点那些流落海外的佛教文物释圣文化大英博物馆里馆藏了约两万余件中国文物,藏品时间跨度达7000年,其中瑰宝不胜枚举。 这尊“辽代易县三彩罗汉像”。这是大英博物馆内的易县唐代三彩罗汉,是唐代写实主义做高成就的雕塑,三彩罗汉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历经1000多年仍然色彩斑斓,人物更是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但最珍贵的还是其背后的历史价值。 https://www.chanzl.com/archives/7808
12.带你看懂最容易被忽视的10件文物,来自大英博物馆的珍藏界面新闻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的“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非常有新意,展览借助大英博物馆丰富藏品中精选出的100件(套)文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借助文物的视角——遨游世界历史。展览选取了“以物述史”这个独特的立位,帮助游人了解文物背后的价值。 笔者参观这个展览后,发现展品俱是非常有价值的珍品,所以这次选取了一些重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227763.html
13.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中国国家地理网在全世界47个国家至少218家博物馆中,收藏着167万多件中国文物,而民间的私人收藏量,竟是这个数字的10倍。这些文物的来源、流转问题相当复杂。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仅1840年以来,便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流散出境。为呈现这些文物在海外博物馆的http://www.dili360.com/ch/article/p59506cbd7733330.htm
14.大英博物馆:变宝为废,我们有一手!所以,要幻想着大英博物馆整改安保,管好文物是不可能的,把无价之宝被当“废品”,大英博物馆有什么资格继续保管了? 英国与其被世人追讨文物所困,不如像“国际艺术品追回组织”创始人克里斯多夫·马里涅罗支的一招:英国可以主动归还某些来自中国或希腊的文化遗产。如果从法律层面无法归还文物,那就从道义上(主动归还),https://news.southcn.com/node_179d29f1ce/e8d557366c.shtml
15.微博正文可现实中,那些被我们视若珍宝的文物们,大英博物馆又是如何对待的呢?不少文物,连一个独立的展览台都没有,他们只是被简单粗暴地以颜色归类,被密集紧凑地摆在一起;有的文物甚至连一个名字、一个介绍都没有,只有一个冷冰冰的编号;有的文物需要被妥善保护却被裸露展示,谁路过都能摸一下,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https://m.weibo.cn/status/5103483166395576
16.艺术赏析《逃出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艺术,我们等你回家!《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小玉壶”(原型为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在逃出大英博物馆后,偶遇在海外工作的中国记者并在他的帮助下回家的故事。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本以为剧情的走向会是小玉壶带着许多文物千里奔赴回家之路,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小玉壶历经千辛万苦,只为带回一封封流落在外的文物的家书https://www.qdsnqwhg.cn/www-admin/html/ysxs/yishuxinshang/2023/0918/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