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1到1945年,绥化地区(今绥化市)各族人民进行了漫长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尤其是东北抗联在绥化地区开辟抗日游击战场,在血雨腥风之中,在无数次殊死搏斗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迹。这些遗迹标记着抗日队伍以及绥化人民群众为民族独立与解放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是革命前辈为绥化人们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绥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的重要见证,是绥化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不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遗迹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宝贵资源。记录好、保护好、利用好这些革命遗址,宣传、继承、弘扬革命传统和精神,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绥化全面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2010年11月末,黑龙江省完成了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绥化市革命遗址104处,占全省革命遗址总数的11.26%,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三位。绥化市革命遗址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和重要机构旧址15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及任务活动纪念地59处,革命领导人故居3处,烈士墓14座,纪念设施13个,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
罗圈甸子突围纪念地
罗圈甸子突围纪念地位于绥棱县四海店镇半截河村,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始建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正式建成。该纪念地主体可概括为“一像一碑一广场;一雕一地一展馆”,即一座雕像、一块烈士碑、一个纪念广场;一群雕像、一处战迹地、一个纪念场馆。
罗圈甸子突围纪念地是一个综合性的义勇军抗战纪念地,以纪念1932年7月在绥棱县四海店罗圈甸子,马占山、韩家麟率领抗日义勇军与日本关东军第十四师团激战的英勇事迹。罗圈甸子突围纪念地是中国第一位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将军韩家麟的遇难之地,也是马占山一次历险之地,更是表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不畏强敌、英勇作战、誓死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光辉之地。
许亨植烈士牺牲地
许亨植烈士牺牲地位于庆安县大罗镇东山村江布屯东南200米处。1942年8月2日下午,许亨植在此壮烈牺牲,时年33岁。
于天放抗日斗争纪念馆
2001年,绥棱县在天放村修建了天放村抗日斗争纪念碑和纪念馆,这里已成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绥棱白马石
白马石距绥棱县城70公里、四海店镇张家湾林场西约1公里处,距半截河林场8.4公里,周围遍布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四季常青,景色宜人。这里是抗联西征部队会师地。
1938年,抗联第三路军第三师师长王明贵与第二路军第六师师长张光迪带领队伍在白马石胜利会师。1939年年初,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常委金策在这里主持召开成立西北临时指挥部筹备委员会。白马石是东北抗联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军会师地和抗联秘密联络站,抗联在此多次召开重要军事会议。
白马石见证了东北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的精神,白马石风景区已经成为绥棱县和绥化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
八道林子抗联密营遗址
八道林子抗联密营遗址位于海伦市景家店林场与双河林场交界处。
1938年6月,东北抗联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等各军分三批远征到海伦、绥棱、庆安一带的山里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1月2日,北满抗联总指挥部总政治部主任李兆麟以北满抗联总司令部的名义,在海伦八道林子(又称八道梁子)抗联第三军新编第三师密营,召开了远征到此地的各军、师、团级干部会议,通过了《东北抗日联军西北指挥部临时行动纲领及临时规划》,建立起西北临时指挥部,许享植为总指挥,李兆麟负责政治领导。之后,中共北满省委先后在八道林子召开了中共北满省委第九次和第十次常委会,总结了1938年5月以来党的工作,分析了北满抗日游击战争的形势,确定了党的任务,即: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武装民众,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会议还制定了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策略。中共北满省委第十次常委会之后,为加强中共北满省委对北满部队的直接领导,中共北满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分工:省委书记金策在龙南后方的庆城一带负责总的领导,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负责领导龙北部队。龙南部队主要活动在海伦、庆城、绥化和“三肇”等地。
抗联叶家窝棚战斗遗址
抗联叶家窝棚战斗遗址位于海伦市海红公路西红光农场场部西南1公里处。
1937年7月,抗联第六军军长戴鸿宾率领第六军第二师、第四师、保安团、特务连等组成的700余人西征部队,于8月初胜利抵达八道林子,与在这一地区活动的第三军第六师张光迪部会合。两军会合后,开始运筹抗击日寇、建立游击根据地的计划。戴鸿宾与张光迪认真分析了当地的敌情,决定由戴鸿宾率第六军部队攻打海伦县的叶家窝棚(今黑龙江省红光农场),张光迪率第三军第六师部队攻打海伦县侯大老爷屯,两场战斗同时打响,使敌人首尾无法呼应。
按照统一部署,张光迪率部突进侯大老爷屯。经指战员们勇猛拼杀,很快缴获了一批武器装备。与此同时,戴鸿宾部接近叶家窝棚,向该屯守敌发起进攻。由于敌情不详,指挥不力,叶家窝棚久攻不下,抗联有23名战士受伤牺牲。抗联被迫撤出阵地,向西转移到李钢烧锅屯伏击日军。
为了纪念抗联烈士,1947年海伦县政府在县城东25公里处的叶家窝棚(现黑龙江省红光农场场部)西南山上、海红公路旁建立了抗联烈士纪念碑。2002年,黑龙江省红光农场对纪念碑又进行了修缮。
抗联三合城战斗遗址
抗联三合城战斗遗址位于兰西县北安乡成安村三合城屯。
1940年之后(农历八月初二),抗联第三路军第六支队一行36人,在支队政委于天放、指导员朴吉松的带领下,在凌晨5点多钟进入北安乡三合城屯,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中午时分,大队的日本鬼子和伪山林警察包围了三合城屯。敌人从人数上、武器装备上胜过抗联数倍,抗联战士为了不给老百姓造成大的伤亡,决定快速突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在于天放和朴吉松的指挥下,抗联战士从屯东头高粱地胜利突围。此战击毙日寇10余人,抗联战士以一伤一亡的代价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明水抗日战斗纪念碑
明水抗日战斗遗址位于明水县树人乡兴通村境内。
1940年9月初,东北抗联的一个支队在兴通村进行了一次粉碎三个县敌人联合“围剿”的战斗。抗联部队来到兴通村,伪兴通村警察所得知情况后,立即向伪县警务科报告。县里的伪警察大队、伪“自卫”团、日伪“讨伐”队等100多人,在伪警务科长张乃选、首席科副高桥太郎、日伪“讨伐”队队长杨绍朋的带领下,开着3辆汽车急忙赶到兴通村。这时,海伦县、青冈县的日伪“讨伐”队也驱车赶到。三县的日军、伪警察、日伪“讨伐”队立即做了联合作战部署。抗联战士沉着迎战,巧妙部署,利用地形在兴通村南沟子桥头设下埋伏。
日伪“讨伐”队的汽车距桥头不到200米远的时候,抗联战士突然开火,把汽车队的头车打瘫痪了。一场激战后,抗联战士撤回董德禄屯,固守在董、周、汪三户地主大院里。太阳落山时,日伪军发起攻击。抗联战士把握战机,严阵以待,当敌人进入火力网时,抗联战士发挥近战和夜战的优势,从三个院内一起开火,发起反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不敢进村。这次战斗,击毙日军6名,汉奸10名。当安达县的日伪“讨伐”队赶来支援时,抗联队伍早已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后人为了纪念这场战斗,特立此碑。
绥棱县老金沟抗联密营遗址
绥棱县老金沟抗联密营遗址位于绥棱县四海店镇五四林场东南10余公里处的四平山脚下。
1939年,中共北满省委机关设在绥棱县老金沟,当时金策任省委书记。北满省委进驻老金沟后设有秘书处、交通站、北满抗日救国会、守卫队、第六支队队部、伤病员医院等。省委机关的周围建有修械厂、仓库等,还有数十处掩体和瞭望点。这里是抗联部队主要领导人驻地,也是北满地区党的地下工作和抗日游击斗争的指挥中心。
2005年1月,老金沟抗联密营遗址被黑龙江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北满省委机关老金沟遗址
中共北满省委机关老金沟遗址位于庆安县同乐乡同发村金沟林场小红营检查站西20米处。
1939年1月28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为在黑嫩地区打开局面,迅速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和后方根据地,在庆城老金沟召开了第九次常委会。李兆麟、冯仲云、金策、许亨植等参加了会议。中共北满省委成立后,省委书记金策带领几个交通员在这里活动,同时抗联第六支队也驻扎在老金沟。金策在这里主办了中共北满省委机关刊物《统一》,出版了10多期。1940年,金策主持制定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行动纲领》,以及《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这两份文件对在极端艰苦和分散游击的环境下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起到了重要作用。1942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中共北满省委被迫转移。
1998年10月12日,中共北满省委机关老金沟遗址被庆安县政府确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