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环境怎么融合?从杭州良渚博物馆分析形体应对
简单介绍一下大卫,他是一个英国建筑师,偏爱素色主义,崇尚“少即是多”、“用阳光来充满空间”的极简主义建筑哲学。他的代表作品有德国柏林新博物馆、英国BBC苏格兰总部。在中国的项目目前有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住宅,九树公寓,壹向大楼等和今天介绍的杭州良渚博物馆。
一、从总平面能看出些什么
大家在自己看案例的时候,也可以思考一些方法,这里给大家我的思考提供借鉴。主要是运用了什么体块,如何形成的形体,与景观怎么结合(水,树等),主次入口及停车安排。
第一、该建筑运用了条形体块错动的手法,在错动的地方做出了边庭,中庭,停车场等空间。避免了形体的单调。
第二、该建筑也有墙板折叠手法的痕迹,这个很实用于一些条形体块与环境融合。
第三、与水的结合部分都有边庭,是考虑到人的停留观景所留的空间。
第四、与道路的结合方面,避免从正中央进入的单调,选择从一侧开口有景观的地方进入,表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空间入口含蓄的特点。
二、平面图可以看出什么
平面图上我们主要看一下功能分区,游览路线(游人路线和办公路线分别怎么组织)。柱网(现代小体量建筑较少使用纯框架结构,往往墙与框架结合。)
第一、游览路线设置为线性单向游览,没有回头路。同时,游览路线中,庭院-展厅-庭院-展厅的交错,使得游览路线不单调,富有节奏。
第二、功能分区上是服务和大厅放到了整个游览的核心位置,连接了出口和入口部分,方便出入的游人使用。工作人员的使用是单独开入口,并配有单独厕所,与游人路线完全不打架。
第三、平面错动形态,一是呼应起伏的地形,在尽量平坦的地方布置建筑空间。二是具有引导性,引导游人在室内外景观穿插时获得较好的步行体验。三是打破建筑体量的完整和呆板,具有灵活性,较好与环境融合。四是结合庭院,解决部分空间的采光问题。
三、剖面图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剖面图在考试中要求准确即可,但是如果剖面出现了丰富的空间,老师也是一眼就能看到的。比如通高,天井,不规则挖空等。善于从剖面空间入手的同学这会是你的亮点。
第一、微高差。条形空间如果不做出高差错落的感觉,在立面上很难看,很单调。如果能运用反梁的做法做微高差的处理,这样立面看起来就丰富多了。
具体操作是不同空间属性的空间有不同的高差。比如办公,走廊,卫生间层高按3米算的话,展厅层高达到6-8米。
第二、体块结合。条形体块的平行放置很重要的是如何结合。平行放置可以咬合,错位等。这里能看出,就是运用了反梁进行微高差设计,在立面上很纯净简单,减小了体块感,使厚重的建筑轻盈起来。
中庭,在中庭部分我们看到,女儿墙特别长,这里也有设计思考,我认为是为强调展厅空间的严肃性,厚重感。
四、立面能看出什么
立面是为了表现建筑个性和特点的。在画立面图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一、表现出前后凹凸的体量感(阴影表现前后遮挡关系)
二、虚实相生的和谐感(窗为虚,墙为实)以及有主有次(以实为主或者以虚为主)
三、比例和谐,比如窗在三分之一处或者四分之一处,都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四、着重表现入口,快题中入口是一个立面最出彩的设计部分,关于入口的设计应该在平时多积累。
第一、本建筑是博物馆建筑,所以立面尽量不开窗(保护展品),表现博物馆的厚重,稳重和雕塑感。
第二、平面的条形错动为立面营造了丰富的前后凹凸的体量感,这也提醒我们为了避免立面过于单调,在平面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立面的画法。
第三、立面总体以实为主,办公和院落处开了一些低矮的窗洞口,尽量不破坏建筑的实体感。
值得注意的是,以实为主的空间,如果有大面积墙出现并且没有窗,说明必然有其他的采光通风手段,比如庭院或者天井。大家应用到快题中的时候注意不要硬套手法导致出现黑房间。
第四、本建筑入口结合了坡道,并结合庭院引入了景观,扩大景深,引人注目,强调了入口的位置。
五、景观融合
特别的地方就是景观和展厅的融合了。中部三个院子之间斜向渗透,形成独特的空间序列。
刘冠宏隐居之家
这个建筑与景观的融合非常棒,尤其是中庭那里用下沉庭院连接坡道连接到有水池的屋顶平台,非常丰富。
总结
3-4条行并置的手法应对高差,收纳景观。
具体设计结合屋顶花园,屋顶平台,坡道,架空等与景观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