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特别强调要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智能时代,智能算法、VR技术、区块链赋能红色文化,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增添新的动力与更多可能。探寻智能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优化进路,对丰富传播内容、提升传播效果、扩大传播范围与提高传播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智能算法与传播革命
二、智能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技术赋能
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和现代智能媒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深刻改变了既有的信息传播格局。探索将智能技术赋能传播领域,将为红色文化传播注入强大后劲的重要技术手段。
(一)智能算法是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精度的“催化剂”
“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全新配置范式,智能算法推荐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大数据逻辑和人工智能逻辑在信息传播领域相结合的一种必然趋势。”智能算法通过采集和分析用户行为习惯与偏好,帮助用户在众多信息中迅速提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实现偏好信息与用户之间的紧密对接。因智能算法的个性化推送具有增强用户黏度的优势,当前已成为网络平台信息分发和内容推送的常规模式。智能时代下,探索将智能算法运用于红色文化推荐,推动红色文化内容与用户的精准匹配,是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精度的重要方式。经过深度学习和反复练习的智能算法具有将红色文化内容细化分类并赋以不同标签的能力,为满足不同用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需求,智能算法通过对用户的数据跟踪和智能分析,精准向用户推送与其偏好的红色文化内容标签一致或类似的内容,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与智能算法的契合度。因而,将智能算法赋能红色文化传播,是不断提高红色文化传播精度的重要方式。
(二)VR技术是激发红色文化传播活力的“助推器”
(三)区块链是增强红色文化传播保障的“安全门”
当前,智能技术重塑文化传播格局,推动文化产业向智能化发展。然而在网络空间,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话语权把控,利用网络大肆向我国传播西方意识形态话语和不良价值观,造成网络上时有出现恶意诋毁和戏谑红色文化的内容,导致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被曲解、被蚕食,部分受众难以分辨信息内容的真伪,因此对红色文化有了错误理解,红色文化的传播受到阻碍。区块链作为当下最安全的技术模式之一,“在保证数据信息透明、公开的同时,又以独特的加密方式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隐私性。”其具有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蕴含着保障信息安全传播的重要价值,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构筑安全屏障。一方面,探索利用区块链追溯诋毁和戏谑红色文化的信息源头。通过区块链的链式结构迅速锁定信息传播源头,减少不良信息传播,还能实现信息传播全过程可查和全方位把关,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安全保障。另一方面,推动区块链与红色文化融合,扼住红色文化传播中的篡改行为。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能有效保护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不被恶意修改,杜绝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将不利于红色文化的内容渗透进网络,提高红色文化传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三、智能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优化进路
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是扩大思想舆论领域“红色地带”,压缩“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的重要因素,应紧紧抓住智能时代的技术赋能契机,在智能化生产红色作品、红色基因植入算法、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与打造智能传播队伍等方面优化实践进路。
(一)内容至上:创作智能红色作品,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
智能时代,技术的进步带来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当前,“在文化宣传、信息传播、知识共享领域,‘智能+文化’的模式突破了数字媒体传播范式”,为文化作品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在红色文化传播中,传播主体可以充分运用“智能+文化”的传播模式,将时代发展、人民需要融入智能红色文化作品的创作上,不断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通过优质作品吸引更多人驻足。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当前红色文化热点,进行红色文化作品的创作。传播主体要根据时代发展创作智能红色文化作品,特别是与当前时政热点相结合,实现红色文化的守正出新。例如,可以围绕当前党的二十大,或是红色人物纪念日、建党节等红色节日,创作智能化的红色文化视听内容,推动红色文化的时代发展。另一方面,要创作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智能红色文化作品。内容是文化传播极其重要一环,传播主体可以将尚未深度挖掘的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等红色文化内容,通过智能技术加工创作,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易于理解的方式,“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让红色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技术支撑:红色基因植入算法,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当前,“民营市场主体的天然逐利属性决定其不可能将社会价值观塑造与舆论引导置于其运营活动的首位。”因此,民营互联网平台的智能算法就必然带有流量倾向和资本倾向,其推送模式不利于红色文化传播,造成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受到阻滞,传播范围受到限制,红色文化在网络空间陷入边缘化境地。提升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满足网民对红色文化的需求,可以将红色基因植入智能算法,让“红色”驭化智能技术。一是将红色元素融入智能算法。可以将红色元素嵌入智能算法开发、备案、运用的全过程,提高红色文化在内容推荐中的权重,以及在网络空间的覆盖率与到达率。二是把关红色文化的内容分发。智能算法通过挖掘用户对红色文化的兴趣点,实现用户与内容的精准对接,从而进行个性化、定制化的红色文化内容推送。在红色节日或纪念日上,智能算法可以将特定的红色文化内容加大推送力度,扩大红色文化的推送范围。同时对那些不利于红色文化传播、诋毁和歪曲红色文化的内容及时清除或屏蔽。三是持续完善智能算法。红色文化会随着时代发展增添新的内涵,因此,智能算法在运行中必然需要不断完善,将新的红色文化元素吸纳进算法中,并且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调整,从而进行内容的二次推送。
(三)途径拓宽: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
智能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文化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红色文化的智能化传播提供了强劲的技术力量。当前,促进红色文化由“点”向“面”,由“个人”向“大众”传播,可以从文化的传播方式着手,不断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一方面,将红色文化与网络直播相结合,实现文化的“破圈”传播。网络直播是当前人们热衷的娱乐方式,红色文化可以搭上网络直播的快车加速传播。从红色旅游来说,可以开通红色旅游地的直播讲解,通过在直播中讲述红色故事,展现当地实景,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还能带动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从红色文艺作品来说,可以将红色歌剧、红色舞剧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传播,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让更多人领略红色文艺作品的魅力。另一方面,运用智能技术将红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实现红色文化的“跨界”传播。例如,探索将红色文化与木偶戏相结合,用木偶勾勒红色人物,展现人物背后的故事,并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赋予红色木偶戏数字化新形态,将喜爱红色文化和喜爱木偶戏的群体聚集起来,有效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
(四)力量聚合:打造智能传播队伍,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能力
(作者简介:聂智,湖南工商大学教授、硕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谭可心,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此文转引自《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