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读书会|5月18日,一起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国际博协旨在强调博物馆拥有影响人类世界的巨大潜力和强大能力,呼吁各界共同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博物馆作为无可比拟的发现之地,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去,并让我们敞开心胸接受新思想。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过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文化自信,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浓厚社会氛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省内各大博物馆近期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陈活动,特别是非遗生活类主题展陈助力非遗“守”艺人展示非遗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南京博物院

非遗技艺展演

地点:艺术馆长廊

现场将有无锡惠山泥人、南京雨花茶制作展示、端午彩粽制作展示等,在艺术馆长廊靠近数字馆的一端,还将陈设“南都市集”,分时段展演并销售金箔、绒花、云锦、手工皂等非遗产品。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非遗产品的制作过程(每场限定6名)。

本次展示展演以家国情怀为核心,表达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共有的文化观念,家庭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共分为六期,分别是:慈孝有亲、友恭齐家、恩义好合、知交与共、爱国有义、博爱天下。展示展演以非遗活态展演为主,文物展陈相配合,为期8个月,非遗活态展演围绕岁时节日依序开展,文物展览预计于8-9月开展。

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

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古代南京段长江文物特展

地点:多功能展厅

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南京文化因江而生,拥江融合,伴江而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衍生出不同的时代内涵。大江东去,数千年的奔涌,在南京275公里的长江两岸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现场将展览展出300件(套)文物,绝大多数文物是首次从库房走向公众,从不同角度讲述南京和长江的故事。展览共分为“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承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和“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4个单元,描绘了南京依托于长江,由江南聚落发展为大一统王朝首都的历程。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

园林·昆韵

地点:瞻园静妙堂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昆山,形成传播于南京。昆剧名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将昆曲与园林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将与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共同开展《园林·昆韵》——“入梦”主题活动。活动中将通过实景化教学,带领同学们了解昆曲与园林,欣赏并展演昆曲名段。现场将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宅第)

泥塑人世间——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藏南京泥人专题展

地点:南京市民俗博物馆42号临展厅一楼

“南京泥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造型的塑造上,追求更富特征性、趣味性的夸张手法,探索色彩的民族性,注重营造彩塑结合、互为补充的艺术效果。南京泥人不同于天津泥人张和无锡惠山泥人,它以小巧、简练、夸张、变形、纯朴、明快见长,“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本次南京泥人专题展特别展示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泥人”代表性传承人黄建强老师的泥人作品,包括新春鞭炮、共奔小康、丰收锣鼓等代表作品,现场还将有泥塑技法展示、童趣盎然作品展示。欢迎大家来参观,共享“南京泥人”的精彩魅力!

江宁织造博物馆

在博物馆长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践行主题展览

地点:江宁织造博物馆临展一厅

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它包罗万象,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职业的人都可以在这里学习收获······它没有围墙,与社会各类主体链接融合,将文化的力量传递给世界。它富有创造力,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是人们提升精神世界的殿堂。

六朝博物馆

烟雨楼台——西营村考古纪实展

地点:南京六朝博物馆

南朝佛寺遗址、南唐窑业遗存、宋代灰坑遗存、明代琉璃窑遗物等,这些跨度千年的历史痕迹均出土于西营村地块。该地块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自2019年起考古发掘工作重点项目。为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呈现于世人面前,六朝博物馆早在2021年底便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接洽办展事宜。经过近四个月的打磨构思、探讨沟通及精心制作,2022年4月28日“烟雨楼台——西营村考古纪实展”正式开展。“烟雨江南——西营村考古纪实展”云展览也将在5月18日上线,敬请期待。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国潮文化之旅”艺术主题活动

地点:北馆龙门广场

剪纸、拓印、线装书都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非遗文化产物,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让游客了解非遗、走进非遗。在认识非遗的同时,也认识到非遗背后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传统民俗。

南京城墙博物馆

盛世聚首——圆明园兽首特展

地点:负一楼特展厅

此次运抵金陵的四大兽首,为猴首、牛首、虎首、猪首。它们此前是圆明园内海晏堂前的水力钟构件,由宫廷造办处匠师精工制作,神态栩栩如生,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工艺水准极高。

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十二兽首流失海外。漂泊140余年,猴、牛、虎、猪四大兽首才得以团聚。此次举办的《盛世聚首——圆明园兽首展览》在南京城墙博物馆拉开帷幕,不仅是南京城墙博物馆这一城市“会客厅”给观众奉上的饕餮文化盛宴,也将是南京这一“博物馆之城”给观众带去的文化新体验,让观众近距离接触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感知博物馆的力量。

无锡博物院

雕镌神奇——清杨芝山款西园雅集图核雕特展

地点:无锡博物院一号展厅

核雕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枝奇葩。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核雕始于宋代,人们常常用来做挂饰和缀饰,至明代,工艺已经非常成熟,风行一时,清代的核雕艺术更是精妙绝伦。

本次展览可以看到晚清时期民间核雕工艺大师杨芝山的核雕作品,也能了解到核雕技艺的历史沿革、核雕名家和雕刻工艺,跟随策展人一一揭秘神奇的核雕艺术。

常州博物

火笔神韵——2022年常州烙画艺术作品展

地点:一楼特展厅

烙画是以经过加热的金属在竹、木、纸张等媒材上以不同温度产生的焦痕作画的一种民间艺术。常州烙画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法。

为了让公众足不出户观赏展览全貌,了解常州烙画这一小众艺术形式,常州博物馆将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推出“云看展”活动,由常州烙画非遗传承人、常州博物馆志愿者范永恒带您云端看展。

苏州博物馆

苏韵流芳——青年手工艺展暨大赛(第二届)

地点:苏州博物馆西馆(长江路399号)特展厅

“苏韵流芳——青年手工艺展暨大赛”的定位是系列展览暨大赛,它立足于江苏本土文化,以苏州博物馆为展示主场,每两到三年举办一次展览和比赛,吸引优秀的青年手工艺者参加比赛和展览并由专家组进行评奖。让手工艺通过青年人的传承与创新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让手工艺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让手工艺推进传统革新的步伐。本次展览希望联合苏锡常三地的优质资源,为更多优秀的青年手工艺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为传扬优秀江南文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淮安市博物馆

彩韵瓷语供碗上的故事——陆卫宁清代彩瓷专题特展

地点:淮安市博物馆二楼展厅

展窗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发展和积淀,当您被青花瓷的淡雅高洁,粉彩瓷的绚丽多彩所吸引时,更多的是领略到古人在瓷器上的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人物、故事、建筑等高超技艺,更多的是欣赏到数以百计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故事:

这里——有古代周文王、韩信、唐宋八大家、开元盛世等著名历史人物故事;有妇孺皆知的许多民间传说、成语、戏曲故事;更有三国、水浒、西游、红楼、西厢等著名历史故事;还有许多神仙奇缘趣事和中华传统隐忍、孝道文化的精典故事……移步展厅,像是徜徉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接受了一次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这里——或许会让您邂逅一些心仪的物件!或许哪件瓷器会牵动您的思绪!亦或许还会不经意间撩动一下心弦,让您喜欢上收藏!

扬州双博馆

虎虎生威——扬州博物馆虎年生肖艺术展

地点:扬州博物馆一楼现代艺术厅

《周易·乾卦》曰:“云从龙,风从虎”,龙飞于天,虎行于地,虎与龙结合一起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和美化权威的典型形态。同时在中国人心里,老虎行动迅猛、威力无比,可以镇宅、驱邪、降灾,是中华大地上的吉祥物,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虎一直是历代掌权者备受推崇的纹饰、画家热衷表现的内容、诗人吟咏不绝的题材、百姓谈天说地的话资。从仰韶时期的蚌壳壁画,商周时期的虎食人卣(yǒu),春秋战国虎符,秦汉瓦当、画像石,到唐宋诗画、瓷器,至明清文人书画、小说,虎的形象被历代艺术家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在民间文化中,人们赋予老虎镇宅、守墓,驱邪辟灾功能的同时,也寄寓着向往吉祥幸福的祈佑观念。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被民间艺人们演绎得更加亲切、平易近人。他们将老虎的形象们融入到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等传统民俗技艺,一针一线间,纤巧玲珑;一刀一剪中,造化万千;素手与泥共舞,多彩飞转幻化成形。转眼间,虎的形象跃然于百姓的处处生活中,或门前、或廊下、或屋内、或身旁,无不隐藏着浓厚的吉祥守护之意。本次展陈共展出55件(套)展品,包括5家文博单位的29件(套)文物以及刺绣、泥塑等民俗类展品26件(套)。

镇江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品——彩陶中的纹样内涵线上科普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因此研究彩陶当中的纹样便能一窥当时文化的韵味。

通过本次线上科普活动,科普彩陶纹样所蕴含的文化,让观众了解到千年前的艺术。

泰州市博物馆

丝路霓裳——哈密清代维吾尔族服饰展

地点:泰州市博物馆一楼专题展厅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努尔哈赤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后金政权改国号为清,直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在这漫长的267年的清王朝统治时期,中华服饰文化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较大的影响。清代时期,满清政府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统治者回王的关系较为紧密,再加上当时维吾尔族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维吾尔族汉化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主流,尤其是新疆哈密地区汉维融合现象更为明显。

哈密维吾尔族人在接受清代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基于维吾尔族自身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特点来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服饰,既不同于清代满族、汉族服饰,又不同于传统维吾尔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特点。本展览选取了59件套哈密清代维吾尔服饰,从形制和纹饰方面展现哈密清代维吾尔服饰的特点、各民族服饰的和而不同与美美与共,反映融合与发展的时代旋律。

此外,我们还特别推荐一个未来将与大家见面的钢铁博物馆群落,它将是中国首个由2个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5个小型博物馆以及1个钢铁雕塑花园组成的钢铁博物馆群落,敬请期待!

钢铁博物馆群落

作为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的未来门户与核心区域,以钢铁工业为基础,钢铁文化为内涵,重塑钢铁工业文化价值,唤醒文化记忆,强调互动体验,传播钢铁精神。

钢铁博物馆群落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依托梅钢工业文化特色和钢铁精神,参观者通过零距离接触,体验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乐趣与钢铁文化的意义,理解钢铁对于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密切关系与重要价值。

钢铁博物馆群落由一个体验馆、五个主题馆与一个钢铁雕塑花园构成,分别是钢铁体验馆、钢铁主题馆、钢铁艺术馆、钢铁LAB馆、钢铁生活馆、钢铁人文馆、钢铁雕塑花园。

THE END
1.云上观博探民俗”线上博物馆参观讲解活动—山东站—中国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此次“鲁疆情深心相连,云上观博探民俗”线上博物馆参观活动,让远在新疆的同学在“云端”触摸历史脉搏,感知文化魅力,让厚重的历史鲜活了起来。不仅为新疆的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泰山民俗文化的窗户,也为两地的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通讯员:黄莎莎)https://shandong.eol.cn/sdgd/202412/t20241212_2645961.shtml
2.天津文博场馆国庆假期线上开展主题活动云端红色游接地气聚人气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国庆假期津城文旅活动丰富多彩,各文博场馆开启云端盛宴,红色主题展览催人奋进,成为假期旅游一大亮点。 据了解,在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市文旅部门通过线上参观方式为市民打通红色主题游览的多个通道,市民可通过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天津觉悟社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22/10/08/053196313.shtml
3.“5·18”国际博物馆日,鸦博馆开启线上线下嘉年华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在这个即将来临的国际博物馆日,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以下简称:鸦博馆)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出系列展览与活动,开启博物馆的嘉年华。 这个“5.18”,线下可相见,云端也精彩! 《艺术战“疫”——全球抗击https://www.gzdaily.cn/site2/pad/content/2020-05/16/content_1266122.html
4.国际博物馆日云端“漫游”,拥有不一样的体验——中国青年网多家博物馆在有序恢复开放的基础上,着力推出线上展览、线上直播等丰富多彩的“云端”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博物馆日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在官网、微博、微信等平台推出博物馆全景展示、数字展厅等50项“云展览”,以及科普讲座、云游博物馆、文物观赏等15项直播活动,观众足不出户依旧可以享受云端“漫游”,更“近”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qnzs.youth.cn/tsxq/202005/t20200518_12332531.htm
5.线上“云游”,线下互动——徐汇“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精彩上海整合在线资源,搭建“云上博物馆日”,推出云直播、云游博物馆、听游博物馆、学游博物馆等丰富的线上活动。徐汇区在“云游徐汇”方面,开启云端游览新模式,依托网络平台推出“云展览”“云讲座”“云导览”,在线开设“云课堂”,发布“徐汇青少年励志地图”微信小程序2.0版,增设云游博物馆课程,充分展现徐汇丰富文博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532654
6.装进云端——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之小彩虹中队线上云寻访南京博物院博物馆是管理和展览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为了让队员和家长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在线超高清交互方式,获得“比线下博物馆看得更清晰”的视觉体验,太阳城小学小彩虹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利用寒假组织参加了云寻访明南京博物院的活动。 http://www.qxteacher.com/id40580.html
7.“春晚”云端见,“线上”过大年!叮咚~古城新春“文化大礼包”来了想要足不出户体验博物馆里的文化年味?同样没有问题,本月至2月,我市各相关博物馆数字平台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等云端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看展、5G及VR全景看展、微课堂等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让市民群众云端参观博物馆文物展览的同时,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2-01/19/content_6469077.htm
8.文博日报国家文物局通报表扬单位和个人三星堆发布重大■ 文游部开展“美丽中国·美好生活”2022年国内旅游推广活动 ■ 国家文物局与甘肃省政府共建敦煌研究院 ■ 国家文物局通报表扬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 ■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线上启动 【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礼乐传习所成立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jM4ODM3MDKDz4FnsHbGcw.html
9.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解决了人们白天因学习、工作忙碌,不能参观博物馆的问题,也让人们有机会感受博物馆在夜晚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近几年来,数字化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北京的博物馆纷纷开启“云端”大门,让人们可以在网上参观博物馆,参加博物馆开展的各类线上活动。2022年5月的国际博物馆日,“北京博物馆云”服务平台上线,204家备案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203/615310210001100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