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进步,让盗版行为变得形式更加隐蔽多样。2021年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为62亿元,盗版网络文学平台、搜索引擎和应用市场已成为网络文学盗版侵权的主要途径。57.0%的读者通过搜索引擎接触到盗版网络文学平台,30.9%通过应用市场下载盗版阅读Ap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进步,让盗版行为变得形式更加隐蔽多样。2021年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为62亿元,盗版网络文学平台、搜索引擎和应用市场已成为网络文学盗版侵权的主要途径。57.0%的读者通过搜索引擎接触到盗版网络文学平台,30.9%通过应用市场下载盗版阅读App。超过六成的作家表示,创作动力因盗版受到严重影响。
科技的力量日新月异,文化的魅力历久弥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让数字文化产业应运而生。
数字文化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数字化视频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技术的文化的数字化共享。它是依托各公共、组织与个体文化资源,利用VR、AR、3D等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实现文化传播的时空普及与内容升级,具备创新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文化服务与共享模式。
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9.1%,而产业数字化的规模则达到31.7万亿元,数字技术正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渗透融合。在文化产业领域,数字化也不断通过赋能传统文化业态,创造新的消费体验形态。比如,不久前故宫就推出了朱棣建造紫禁城VR沉浸式体验项目。借助数字技术,游客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选择虚拟角色,进入数字场景,在鲜活的历史时空中漫游,亲历古代故宫,触摸历史建筑,感受宫廷生活。而此前一度名声大噪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也是采用数字科技丰富文化体验的代表作。通过数字化场景,北宋东京风物和社会风情被逼真地复原,游客可以沉浸式地体验到熙熙攘攘的街市,可以穿越颇具风味的市井生活,更可以感受到北宋工商业繁荣、人烟稠密、百态俱备的经济社会发展。数字文化消费场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形态,不断改变和创造着新的体验方式,丰富和拓展着新的感知空间。正是数字技术在文化消费终端的广泛应用,使全息互动投影像、数字场景、云端展览、虚拟旅游等新体验、新消费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是时代风口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文化全球化为网络文学出海提供了时代背景。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肖惊鸿表示,10年来,网络文学出海规模大幅增加,海外用户和海外作者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网络文学海外用户突破1.45亿人,海外下载量超过10亿次。“网络文学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连同文化产业输出,为中国文化传播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带来了新活力。”
进入数字文化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精神文化层面愈加多元,数字化、智能化的多样文化消费潮流势不可挡。在更高水平上达成新的供求均衡、释放文化内需,合理规范和引导,有赖于国家、社会力量、市场以及消费者自身的共同努力。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在现有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国家文化产业园区在申报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专项示范项目及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方面优先考虑。二是完善运营管理机制,提高运营管理队伍业务水平。指导建立园区企业入园评审和退出机制、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以及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对园区运营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服务激励等规范化管理,以及实施人才扶持项目,提升运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
与传统文化产业相比,数字文化产业蕴藏着“大科技”,需要数字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赋能文化产业和贸易全链条,带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数字化运营能力。
受益于国家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加速崛起,新兴文化业态、新的文化消费群体和消费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数字电影、网络表演、线上演唱会、电子竞技、数字出版、手机出版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数字文化业态已成为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除了大力推动国内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
这些年,随着5G+8K、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文化消费新场景不断解锁,新兴业态不断催生,数字文化资源规模化、集成化进程提速,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生了巨大的结构变迁,步入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从2020年“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出,到2021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再到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数字文化产生各种各样的文化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如游戏、动漫、数字文创、虚拟现实、数字藏品等。
随着数字文化产品的爆火,涌现了一大批数字文化产品的交易平台。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22日,国内上线的数字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已达681家,头部平台包括阿里鲸探、腾讯幻核、京东灵稀等,主要的参与方包括互联网公司、文化传媒机构和各地文化交易所等。
数字文化产品充分受益于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发展,有望不断促进以中华经典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传播,逐步转型升级形成全新的数字消费产业,预计2026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800亿元。随着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经典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区块链技术发展等诸多机遇涌现,行业发展动力强劲,投资价值凸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的“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思路和路径。
《意见》还明确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培育20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各具特色、活力强劲的中小微企业持续涌现,打造5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建设200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数字文化产业项目。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中最适合作为工业原料的品种,也是加工程度最高的谷物。玉米深加工顾名思义就是将产业链延长,进而...
营销服务是指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以及吸引新客户的一系列促销方法及活动,可根据其传播媒体类型进行细分...
预计2023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消息,预计2023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同比增长约80%,约恢复...
中药材行业市场多大“在大健康的理念下,人们对中药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贵州天地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正超告诉记6...
玻璃的历史源远流长,行业不断推陈出新,从建筑玻璃、光伏玻璃、汽车玻璃到药用玻璃、电子玻璃,玻璃在不同领域的应...
航空基地是飞机等飞行设备起飞停放的地址,属于高技术产业基地。航空基地已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