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网络数字版本流传后世

如果说探寻古代文明密码,必须仔细研读古籍善本,那么记录当代文化建设成就,数字版本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版本,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金种子”。从龟甲金石到竹简布帛,从雕版刻印到活字印刷,从铅字排印到激光照排,从有形载体到虚拟载体,版本的迭代见证着文明的进步。网络数字版本,是数字中国建设与发展进程中,传承中华文明的数字化载体,是中华文明迈入数字化时代的最新版本。如果说探寻古代文明密码,必须仔细研读古籍善本,那么记录当代文化建设成就,数字版本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数字化资源有其短暂性和脆弱性,随着软硬件环境更新换代,支撑它们保藏展示的条件很可能会不复存在。及时将其纳入国家版本收藏序列,十分必要。

网络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文化的载体与形态,也为文化保护传承创造了新的可能。比如,此次入藏的“数字长城”项目,首次通过扫描重建,以数字化形式复刻了一段长约1公里的喜峰口长城,让用户在手机端就能以毫米级精度欣赏长城雄姿。“中国传统器乐数字化保护计划”则针对珍贵乐音、古乐谱因缺少系统记录而消逝的问题,建立围绕声、谱、器的数字资源库,使《广陵散》失传的遗憾不再出现。这些数字版本赋予了传统文化产品新的生命力,让更多文化创造得到铭记。

必须看到,进入数字时代,人类的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哪些是可供后人展示、交流与研究,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真金”?从首批入藏的网络数字版本来看,入选者多为传承中华文明、彰显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形象的精品力作。从版本视角做好新时代中华文明的记录典藏,仍需不断探索入藏的工作机制、流程与标准,使之不断常态化、机制化,推动更多优秀网络数字版本流传后世。

中华文明的传承,如同长江黄河一样奔腾不息。每一次新版本的诞生都为这条大江大河注入新的水源,赋予它更加充沛的力量。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典藏就有了取之不尽的活力之源。保护好、发展好每个时代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民族文化血脉就能不断延续传承、焕发生机。

THE END
1.推动我国文化数字化战略能力跃迁的创新策略二是激发文化数字化创新活力,通过文化数据资源共享,完善全民参与优质文化产品创造的体制机制,推动中华文化数据库建设与开放,鼓励文化和创意行业从业者积极利用公共文化数据资源创造文化产品或数字产品;三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要加强对文化数字化平台的安全管理,完善数据保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Q4NTQxOA==&mid=2650108582&idx=1&sn=bf6a39626c553c4f713e4408b5a786ce&chksm=86b1e9c24f5660482714bbc9d8cce445d24ae2bea46d78154020f8b3c6a89b9c78ebd352712b&scene=27
2.数字文化:新时代的文化创新与传承——顶端新闻二、数字文化的实践案例 1. 数字博物馆与虚拟展览 全球范围内,许多博物馆和文化遗产机构正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博物馆和虚拟展览,让观众能够在网络上浏览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甚至通过VR技术身临其境地参观博物馆。这种方式不仅拓宽了文化传播的渠道,还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1658D6B148BA4E70B9669233989150
3.数字文化:未来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文化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不仅改变了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也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技术:数字文化的创新基石 数字文化的创新基石是由一系列前沿技术构成的,这些技术不仅推动了文化内容的数字化,也为文化创作、传播和体验提供了全新https://yaotai.163.com/cs/metaverse/BVAGRpEBLmgvlgK68ebn.html
4.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作者:东滩顾问 · 谢晓峰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分析来看,我国在信息技术、数字传媒和网络基础设施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产业化运作能力和文化市场机制也日趋完善。 在数字科技的推动下,作为文创产业发展核心的内容(创意)表现形式日益多元,它或是在http://www.dongtanimc.cn/index.php?c=content&a=show&id=1130
5.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发展脉络与路径探索产业资讯深入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进程是拉动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应从整体维度、宏观层面深入理解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展脉络,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理性分析我国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技术制约、数字鸿沟、数据安全、数字监管问题,并循此探察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四大发展路径:一是完善文化数字化要素结构,激活要素资源联动http://www.ordoswh.com/article/Info/index/id-5166
6.共探转型升级有效途径助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汕头在文化领域,我们认为有一点特殊的就是,在追求效益的同时应当有更高的追求,特别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是所有文化从业者必须思考的事情。 张维璋——网络数字技术发展提供机遇和动力 数字引领企业创新,文化赋能产业出彩。 网络技术跟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中国的数字文化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同时也为推https://www.dahuawang.com/shantou/content/202207/12/c108181.html
7.全国政协委员李健:整治网络乱象促进数字文化产业降发展近年来,在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等系列顶层设计指导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IP,不断助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了自身的一份力量。 (北京时间记者齐韫 刘革亮 卢琪)近年来,在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等系列顶层设计指导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IP,不断助力弘https://item.btime.com/f4p6ppmj9k18s7rbf88l4r75o89
8.让文明之光闪耀网络空间!珠海绘就网络文明建设新画卷健全行为规范 开启美好数字“新生活” 法者,治之端也。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文明建设离不开网络法治保障。 翻开2021年出台的《珠海市文明行为条例》,其中第十五条写道: “在使用互联网方面,应当遵守下列文明行为规范:(一)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秩序,营造绿色网络环境;(二)传播先进文化,自觉抵制有害身心健康的网络https://news.southcn.com/node_54a44f01a2/60e2b7fcbf.shtml
9.全方位推动数字文化经济降发展理论在此背景下,面对数字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需要紧抓数字技术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各类挑战、全方位推动数字文化经济健康发展;培养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加强数字文化产业市场监管;创新传承传统文化,开发数字化文创产品;创设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助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https://www.workercn.cn/c/2023-08-26/79595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