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资助燃料电池项目
3.德国韩国建立氢能创新平台
4.德国六部委共促“整体健康”研究
5.德国联邦交通部资助无人机创新应用
6.德国教研部发布对民用关键基础设施及危机情况下能源供应研究状况报告
7.德国联邦内阁通过《2022年气候保护报告》
8.德国计划建设大型科研中心和欧洲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助力老旧煤炭工业区的产业和能源转型
10.德国呼吁建立“欧洲转型技术平台”
11.德国、荷兰两国政府深入气候、能源领域合作
12.德国联邦教研部举行第二届“重视生物多样性行动周”
13.电动汽车作为虚拟电厂: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支持电动汽车及其与电力市场的整合
14.欧洲、加拿大开展“超空间”量子网络研究项目
15.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汽车产业转型专家组”发布目标
16.德国联邦政府拟制定新版空间战略
17.德国联邦教研部1亿欧元继续支持CEPI倡议
18.德联邦教研部资助5000万欧元用于研究创新抗生素
19.德国高层“转型联盟”商讨加速能源转型
20.德国联邦内阁批准快速扩建充电基础设施68项措施
21.德国联邦教研部长呼吁为顶级研究机构提供一揽子能源救助计划
23.德国与非洲开展绿氢合作
24.德荷举行政府气候内阁会议,扩大两国气候中和合作
25.2022年柏林科学周将于11月1日启动
研发前沿和学术动态
26.德国呼吁建设可持续的信息处理系统
28.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家获2022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
29.马普研究所所长斯万特·帕博获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0.德国工程院举行2022年度招待活动
31.2022年德国人工智能奖颁奖仪式举行
32.德国SAP公司和Arvato公司计划为联邦政府搭建技术自主的办公云平台
33.德国7所大学进入THE世界大学排名前一百位
34.国际课题组发布首份全球土壤生态价值热点评估
35.德国NUM“免疫桥”(IMMUNEBRIDGE)研究项目发布中期报告
36.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发布“开放创新是科学文化的一部分”的立场文件
37.德国联邦材料研究检测局建设核磁共振波谱设施
38.氨作为氢载体:德日合作研发用于能源转型的新型综合反应堆技术
39.德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8位
行业和社会动态
40.德国与西班牙签署建设Midcat天然气管线的行动计划
41.德国科研部门在北溪管道泄露点开展甲烷测量
42.德国联邦政府内阁批准现有核电站延长运行
44.德国联邦内阁批准原子能法修正案
新冠疫情专栏
45.德媒报道抗新冠药物在德国和美国的使用情况
46.德研究人员查明新冠疫苗引发心肌炎原因
47.德国总理柏林世界卫生峰会谈基础研究和合作的重要性
德国议会讨论联邦政府数字化战略
德国联邦内阁在8月31日通过了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提交的新“数字化战略”,但对新战略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9月22日联邦议会举行辩论,联邦数字化部部长维辛辩护新“数字化战略”和“千兆战略”是德国“全面数字化觉醒”的教科书,在辩论中批评了过去几届政府在数字化领域的失策——德国在(数字化领域)欧盟比较中仅排名13位,在众多数字化方面处于起始阶段。反对派则批评战略缺乏野心且目标模糊。
新战略中,联邦政府设定了三个行动领域(“网络化、数字化主权社会”、“创新型的经济、工作环境、科学和研究”、“学习型、数字化国家”),优先事项是“现代化、功能强大的可持续网络,数据和数据工具的可用性,国际统一的技术标准,安全和用户友好的数字身份认证”。
议会中争议声音主要是要求政府对战略提出具体的财政预算。部分议员认为战略缺乏未来愿景,数字化不仅仅是扩建千兆网络,维辛部长曾提出千兆扩建的基金计划,但一直没有进展,甚至认为千兆战略是彻头彻尾的商业游说文件,过分依赖市场。目前在2022年和2023年的财政预算中看不到数字化预算,内阁在数字预算分配上至今未达成一致,导致数字化无法前行。社民党议员承认项目需要有对应的财政支持,呼吁维辛尽快共同制定预算案。
外界对议会辩论的讨论上,德国信息产业、电信和新媒体协会(Bitkom)认为战略不应被过分讨论,不应出现实施过程中的损耗。“战略是重要里程碑,但不意味着数字转折点”,建设数字化德国需要齐心协力加快步伐。
参考资料:
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资助燃料电池项目
9月13日,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部长维辛(VolkerWissing)在柏林向弗劳恩霍夫协会主席诺伊格鲍尔(ReimundNeugebauer)递交了为“H2GO-燃料电池生产国家行动计划”提供约8000万欧元资金的通知。H2GO重点是开发和推广经济生产燃料电池的工业技术,主要用于道路重型货物运输,以减少重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弗劳恩霍夫机床与成型技术研究所(IWU)负责研究的整体协调,19个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组成联盟参与行动计划实施,共设立五个研究小组。
维辛部长强调指出,“弗劳恩霍夫联盟将燃料电池生产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我们的资金,我们希望通过成功的研发帮助在燃料电池技术领域产生有工业规模和适销对路的产品。所开发的解决方案以数字方式提供给参与虚拟工厂的所有合作伙伴。这将增强我们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并为显著降低重型货物运输中氢燃料汽车的成本做出重大贡献。我们在这里迫切需要气候友好型报价。”
诺伊格鲍尔主席说,“氢是能源转型的关键元素。为了使氢成为一种全面的能源,它必须以市场价格、足量和气候中和的方式生产,并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重型交通中,特别需要经济高效的燃料电池生产技术。H2Go将对燃料电池的经济和工业化批量生产做出决定性的贡献。这不仅将使我们在气候政策方面向前迈出重要一步,而且还将燃料电池生产扩展到德国和欧洲的核心竞争力领域。”
该行动计划将工业和研究联系起来,为经济上可持续的燃料电池生产建立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并在多个层面为德国产业提供支持。一个专门开发的框架将多条传输线与各种定制模块展开,这些模块包含燃料电池生产的基础知识、数字化试生产线等。企业将参与行动计划,共享成果。行动计划资助期限至2025年底,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通过汽车行业未来基金为H2GO提供资金。
德国韩国建立氢能创新平台
2022年9月27日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德韩氢能大会上,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材料与系统微结构研究所(IMWS)与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KENTECH)签署氢能创新平台合作协议。
双方在开发整个氢价值链的技术方面合作已有5年历史。弗劳恩霍夫协会主席诺伊格鲍尔(ReimundNeugebauer)在签字仪式上说,“在未来的能源系统中,氢可以作为原材料和能源载体发挥关键作用。为了在塑造这个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必须优化现有技术、开发新的解决方案、制定标准并建立适当的基础设施。为了在长期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并成为氢时代的供应商,与技术水平相当的国家的合作和技术伙伴关系至关重要。因此,我很高兴我们成功地建立和扩大了韩国和德国之间独特的合作和创新平台。我们将携手将氢能研究和开发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为双方创造新的科学价值。”
双方科学家们将共同研究绿氢的生产、转化或液化、运输和使用。IMWS是该项目的德方牵头机构,并在材料表征和质子交换膜(PEM)电解和光伏驱动制氢领域的开发领域贡献其专业知识。其他五个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即化学技术研究所(ICT)、制造技术和应用材料研究所(IFAM)、界面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所(IGB)、环境、安全和能源技术研究所(UMICSHT)和风能系统研究所(IWES),共同参与项目实施。KENTECH专注于能源应用科学,在氢液化领域有较强研发能力,有望成为韩国领先的氢研究机构。
德国六部委共促“整体健康”研究
10月6日,由德国联邦教研部牵头,包括联邦食品和农业部、联邦卫生部、联邦国防部、联邦环境部、联邦经合部在内的六部委达成一项新联合研究协议,加强健康研究的“整体健康策略”(One-Health-Ansatz)。教研部长瓦青格对此表示,新冠疫情和猴痘疾病暴发再次提醒我们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的紧密联系,“整体健康策略”有助于可持续改善人类、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瓦青格乐见六部委联手采用整体健康方法开展研究,德国将在人畜共患病研究平台成功基础上开发整体健康研究平台。德国将尤其在疾病预防方面,为各学科联合研究奠定基础,包括人类医学、兽医学、环境科学等,覆盖如(疾病)传播路径研究、耐药性研究,乃至废水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德国联邦交通部资助无人机创新应用
9月28日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消息,部长维辛今天向7个无人机创新应用颁发总计430万欧元的资助证书,包括飞行测量站、应急救援实时侦测和最后一公里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等项目,涉及空中交通安全、数据可用性、个性化和可持续交通、农村区域急救和应急保障等领域。无人机项目经费来自该部“创新空中交通(至2023年,1500万欧元)”资助计划。
具体项目简介如下:
(1)AMICA无人机紧急救援,项目将制定该情况下使用无人机的法律安全指导方针。(项目单位:因戈尔施塔特工大、巴伐利亚红十字会,金额10万欧元)
(2)DroLex最后一公里农村区域物流配送。(项目单位:法兰克福应用科技大学和无人机公司Wingcopter,金额43万欧元)
(4)CATS空中出租车安全研究,将在项目基础上开发类似汽车行业的碰撞测试标准。(项目单位:亚琛工大,金额9万9千欧元)
(5)UnLuBW空气污染物测量无人机开发,将是现有地面测量站的补充,能更灵活和在更高的高度检测污染物。项目还将编制市政部门独立使用测量无人机的使用指南。(项目单位:城市交通和能源研究所ISME、图宾根大学、Unisphere公司,金额62万欧元)
(6)AuRa无人机飞行风险评估方法,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流程快速、低成本进行风险评估,实现许可证的快速审批。(项目单位:弗劳恩霍夫协会、Droniq无人机公司,金额7万欧元)
(7)AMIFlyingIN2Air先进空中交通(AAM)领域研究,无人机和空中出租车机场设计。以英戈尔施塔特/曼兴为示范,通过数字孪生进行AAM空域管理和规划。(项目单位:Oberbayern区域交通公司、城市空中交通公司、慕尼黑国际机场、amdsigma战略机场开发公司、因戈尔施塔特工大、因戈尔施塔特市,金额210万欧元)
德国教研部发布关键基础设施的民事安全研究说明
2022年9月21日,德国教研部通过官网发布德国民事安全研究状况报告,就有关对关键基础设施及能源供应保护研究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说明。德国教研部自2007年以来推行了以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及其抵御中断和攻击的能力为重心的安全研究计划。该计划支持开发确保水、电和互联网基本供应的创新保护解决方案,项目框架中包括制定停电期间人口保障最低供应的概念,以及如何将这些概念整合到城乡社区风险和危机管理,该计划还涵盖其他基础设施如银行、媒体或医疗保健系统,这些对于维持社会正常运转同样重要。计划推出了一系列紧急情况下的解决方案,例如对危险的早期发现、对危机级联反应早期干预与应对、关键基础设施系统发生故障时开有效的紧急处理机制。
德国教研部最新定义关键基础设施(KRITIS)民事研究是对水、能源、食物、金融和保险、健康、信息技术和电信、媒体和文化、行政、运输和交通的研究,2021年新增加城市垃圾处理为关键基础设施系统。关键基础设施是社会正常运转和良好、安全生活的基础,基本物资和服务的平稳供应是国家的核心任务,关键基础设施的中断或故障会危及公共安全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保护关键基础设施需要分析可能的危险、识别薄弱环节、开发保护概念,从而提高关键基础设施中断或者遭到攻击的防御能力。“保护关键基础设施”是联邦政府框架计划“民事安全研究”的重点,为确保安全解决方案能够快速运用到实践中,需加强关键基础设施运营方之间的协调合作,包括负责安全任务的机构和组织,例如消防队、警察或技术救助局(THW)。基础设施关键领域有形成“超级基础设施”(Megainstrukturen)的趋势。现代的关键基础设施相互联网,存在很强的跨部门依赖性,一个基础设施的中断可能会引发重大的级联效应,对其他基础设施产生深远的影响。典型的情况是停电、电信中断和供水故障。因此关键基础设施未来研究更多地涉及跨部门和领域。
技术主权作为德国教研部研究政策的核心,在关键基础设施方面需共同设计关键技术和基于技术的创新能力,以便能够根据德国民主价值观制定、检查和确保全球市场上对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做到能够避免片面依赖,并在必要时与欧洲和非欧洲价值合作伙伴独立行动。技术主权需要人工智能、微芯片、电池和作为未来能源的绿氢等关键技术的智能和长期推动。当前局势表明,必须防止对能源部门的主要依赖,即拥有关键基础设施的中央部门,因此,德国教研部旨在促使德国成为氢共和国,因为绿氢不仅清洁安全,还可以为德国未来的技术主权做出贡献。
德国联邦内阁通过《2022年气候保护报告》
《2022年气候保护报告》以《气候保护法》第10条第1款为基础,介绍了德国碳排放的情况以及气候保护方案的实施及其效果。《报告》显示,德国的气候保护措施正在加速发展,但仍需要加大幅度持续推进。2019年秋季通过的《2030年气候保护计划》中的措施,目前几乎全部正在实施或已经实施。此外,联邦政府已经采取了针对新气候目标的进一步措施。到2030年,德国碳排放量必须比1990年下降65%。
《报告》也明确指出,德国的碳排放必须比以前下降得更快。2021年与1990年相比,碳排放下降了38.7%。在2020年碳排放量大幅下降后,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2021年德国的碳排放量再次上升,约为7.62亿吨,比2020年增加3300万吨(4.5%),但仍低于2019年8亿吨的排放量。
2022年7月初,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通过了几十年来最大的能源政策法案的修订,全面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扩展。到2030年,德国总耗电量至少80%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针对可再生能源扩展还包括2022年6月27日欧盟能源理事会的决议,该决议首次就具有约束力的欧盟能源效率目标和到2030年达到40%的欧盟可再生能源目标达成一致。
为了使气候政策走上正轨,德国政府目前正在协商一个全面的气候保护立即行动方案。德国政府将履行其在执政协议中的承诺,在2022年底前出台实现气候目标所需的基本法律、法令和措施,以便它们能够在2023年1月1日生效。
德国计划建设大型科研中心和欧洲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助力老旧煤炭工业区的产业和能源转型
为促进德国老旧煤炭工业区的转型,德国联邦议会于2020年8月通过立法下拨转型财政资金,并批准政府举办“科学创造地区前景”竞赛。经筛选,6个申请项目进入决赛,所涉领域分别为:医学、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建筑研究、化学、太空研究和天体物理学。2022年5月,经专家组评审,德国化学转化中心(CTC)和德国天体物理中心(DZA)获的最终胜利,每个项目将分别获得联邦教研部至2038年的11亿欧元资助,同时还有来自项目所在地萨克森州和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地方配套约10亿欧元资金。联邦教研部于9月29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部长瓦青格和上述两州州长共同正式宣布了给予上述两个德国新的大型科研中心资助的决定。项目资助经费由2020年联邦政府下拨的煤炭工业区转型资金资助至2038年,后续两个新中心将被纳入到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旗下,每年获得联邦政府90%的资金资助。
德国在29日宣布将增加2000亿欧元以抑制能源价格上涨。
德国呼吁建立“欧洲转型技术平台”
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消息,该部国秘斯文·吉戈尔德在29日布鲁塞尔竞争力委员会上提出加强战略技术领域的一项倡议,联合政治、产业和研究界建立“转型技术平台”。该倡议的重点是整合欧洲工业生产能力,促进和提升五项重大战略技术,分别是风电、光伏发电、电解槽、电网和热泵。要在建立工业附加值之初,发掘整个欧洲的潜能。欧洲应提高工业生产能力以满足内部市场对转型技术不断增加的需求,在能源转型的核心战略技术领域降低对亚洲竞争对手的高度依赖。
德国、荷兰两国政府深入气候、能源领域合作
10月4日政府公告,德国、荷兰两国政府首脑在柏林就气候议题召开会议,双方就进一步加强气候和能源领域政策合作达成一致,讨论了海上风能、氢能等具体合作项目以及克服当前能源危机的战略合作。
德、荷两国在欧盟绿色交易和“Fitfor55”一揽子计划等领域存在利益共同点,在将于11月埃及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有共同立场。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和荷兰总理马克·吕特为首的两国政要集中讨论了两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供应的国家政策,重点是将当前的能源危机转化为向气候中和转型的契机。
具体合作议题包括:(1)发布“绿氢和绿色化学电化学材料及工艺”创新项目联合招标,两国平均分摊约1000万欧元的资助金;(2)两国总理共同宣布联合加快绿氢市场发展,荷兰将加入德国提出的“全球氢倡议”,目的是通过联合绿氢买卖促进监管条件下这一关键技术的投资;(3)双方同意在政府和市场营销商联合参与下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合作,如两国间的氢气运输;(4)两国共同发掘在北海新建风电厂的潜力,以共同实现《埃斯比约宣言》目标;(5)两国共同推进建立开放合作的气候俱乐部,(6)共同实现高水平的“Fitfor55”进程,(7)继续加强国家气候政策的经验交流。
两国气候内阁会议除两国总理外,还包括两国财政、经济、科研、外交、环境等部委高官。
德国联邦教研部举行第二届“重视生物多样性行动周”
“重视生物多样性行动周”由联邦教研部与Senckenberg协会于2021年开始举办。今年的行动周由“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倡议”资助计划、莱布尼茨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Senckenberg博物馆(分别位于美茵河畔法兰克福、Grlitz和德累斯顿)和莱布尼茨生物多样性变化分析研究所(分别位于波恩和汉堡)联合主办,聚焦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众意识,内容包括:体验昆虫世界、对物种发源地实地考察、书籍介绍和讲座等。
“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倡议”资助计划发布于2019年,包括资助项目和活动两部分,同时邀请全德国约120余位学者撰写德国生物多样性评估报告,涉及重点区域包括:农业和田野、森林、境内水域、海岸和海岸水体、城市等。资助的项目主要分为“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政治经济社会价值”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倡议’合作网络建设”两种,前者已完成2项尚有17项在研,后者共有3项在研。资助的活动则包括如本次行动周在内的各种会议、讲座等交流和研讨活动。资助计划的协调中心设在位于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的Senckenberg自然研究协会。
电动汽车作为虚拟电厂: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资助电动汽车及其与电力市场的整合
电动汽车可以在未来电网中存储电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保护部(BMWK)将提供8000万欧元支持电动汽车及其与电力市场的整合——重点是双向充电,这是Elektro-Mobil资助计划的优先事项。BMWK目前正在支持Elektro-Mobil资助计划中的37个研发项目。该部议会国秘凯尔纳指出,“为确保这种双向充电尽快成为现实,我们特别支持该领域的研发。目标是让德国成为电动汽车及其与电网整合的领先市场和领先供应商。”
双向充电是一种新型充电技术,允许电流在两个方向流动:在经典充电过程中,电流仅从充电站流入电动汽车的汽车电池,即仅在一个方向(单向)。通过双向充电,电流也可以通过充电站从电池流回电网。汽车电池充当有效的中间存储器。电动汽车正在从单纯的“用电者”转变为电网的支持者。
双向充电有利于能源转型和电网稳定。因此,风力涡轮机无需在发电量过剩时关闭,而是可以继续运行并产生绿色电力。由于双向充电,以前“多余”的能量将加载到电动汽车的电池中并暂时存储在那里作为缓冲能量。在发电量低的时候,这种能量可以被反馈到通用电网中。
欧洲、加拿大开展“超空间”量子网络研究项目
10月17日,弗朗恩霍夫应用光学与精密工程研究所(IOF)消息,来自欧洲和加拿大的科研人员将在“超空间”(HYPERSPACE)框架下开展卫星纠缠光子分发的研究项目,希望为洲际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基础。项目现已进入三年研究期,参与的科研机构包括德国IOF研究所、意大利的帕维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电子和信息技术研究所(CEA-LETI)、奥地利维也纳工大、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多伦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等八家。此次合作经费来自欧盟委员会(地平线)和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合计280万欧元,IOF研究所获得其中的30万欧元。
“超空间”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实验将基于卫星的量子通信发展到可扩展的全球量子网络,因此其框架涵盖了光子量子通信整个进程的研究和创新,如抗噪声状态编码、光子集成的量子光源、自由空间兼容的状态分析仪以及高级协议的实施等等。
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汽车产业转型专家组”发布转型目标
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网站10月10日消息,该部“汽车产业转型专家组”(ETA)发布了“以目标和对象为导向的行动建议”。
汽车行业对于德国的价值创造、就业和创新至关重要。这一行业中大约70%的附加值主要是由中小型供应商企业创造的。汽车工业对德国的许多地区都非常重要。在动力总成电气化以及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推动下,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长期的结构变革。德国汽车行业在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采购方面具有强大的国际网络,因此依赖于不中断的供应链和可靠的原材料获取。
行动建议旨在帮助:一是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二是以面向未来的方式保障德国作为汽车生产基地的生产、附加值、工作和培训职位,三是加强本土生产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改善汽车行业未来技术的研发、创新和投资条件,五是成功掌握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六是定义和创建转型所需的基础设施,七是减少片面依赖。
德国联邦政府拟制定新版空间战略
德国联邦政府网站10月11日消息,德国联邦政府正在制定一项新的太空战略。空间技术创新有助于解决许多全球性挑战,而对于联邦政府而言,重点是为人民带来具体利益。在不知不觉中,今天每个德国公民都在使用基于空间应用的技术。太空中的技术能力至关重要,例如对于数字服务和在地球上的交通服务,它们还在安全领域以及环境和气候保护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在太空旅行里面使用重要的未来技术。德国航空航天行业结合了电子、机器人、测量、控制、材料和调节技术。超过9%的行业营业额流向研发。最终,计算机制造等其他工业部门也从航空航天的创新中受益。由于其战略重要性,联邦政府促进了德国的太空活动。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通过德国在欧洲航天局ESA和国家空间与创新计划中的成员国身份参与其中。每年为此提供约14亿欧元的资金。
太空旅行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从气候变化和全球稳定到太空的可持续性。联邦政府目前正在制定新版空间战略,从而履行联合执政协议中条款。通过新战略,联邦政府希望考虑到太空旅行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并加强德国的作用。联邦政府的航空航天协调员安娜克里斯曼周四在柏林表示,到明年应该能制定出新战略。
据德国媒体报导,自2010年德国制定空间战略以来,太空旅行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太空数据和服务的经济、社会和战略重要性对德国来说已经十分巨大,但在未来几年将更加重要。
该战略还涉及“新太空”,即日益商业化的太空旅行。一个名为“德国近海太空港联盟”的财团,包括太空和技术公司OHB,正计划建造一个浮动发射平台,也就是一艘带有发射台的特殊船。可以用来向太空发射运输小型卫星的小型运载火箭,即所谓的微型发射器。该船应从德国不来梅港出发,未来不来梅港将成为“太空港”的母港。
新太空战略的重点之一应该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地球观测。借助地球观测卫星,可以探测到地表、海洋和大气的变化,从而获得对地球系统理解的重要见解。它还涉及避免和清除空间碎片。
德国联邦教研部1亿欧元继续支持CEPI倡议
10月18日消息,德国联邦教研部长瓦青格宣布将继续支持国际疫苗倡议CEPI(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实现在100天内开发针对新病原体的疫苗。她表示:“快速供应疫苗是克服新冠大流行的转折点”,“CEPI的核心任务是在100天内开发和生产针对新病原体的疫苗。我们明确支持这一目标,因此决定从2022年到2026年向CEPI再提供1亿欧元的支持。联邦教研部此前从(疫情)一开始已经提供了5.2亿欧元。因为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
德国以9000万欧元加入CEPI倡议,成为创始成员国,新冠疫情期间陆续向新冠疫苗投资组合投入4.3亿欧元。CEPI目前投资了14种针对新冠病毒的候选疫苗,其中5种已获批上市。CEPI还致力于疫苗的公平获取和全球发放,投资快速针对新病毒的疫苗平台技术。
德联邦教研部资助5000万欧元用于研究创新抗生素
联邦教研部(BMBF)正在加强对非营利组织“全球抗生素研究与开发伙伴关系”(GARDP)的支持,以研究和开发新的抗生素。联邦教研部部长瓦青格指出,“多重耐药细菌对全世界的人们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即使是以前容易治疗的细菌感染也可能危及生命,因为许多抗生素不再对这些病原体有效。因此,很高兴我们将再提供5000万欧元支持全球抗生素研发伙伴关系,用于研发急需的创新抗生素。德国在抗击多重耐药菌方面仍然是一个强大而可靠的国际合作伙伴。GADP的目标是到2025年开发出五种治疗耐药性感染的新疗法。”
“全球抗生素研发伙伴关系”(GARDP)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被忽视疾病药物倡议”(DNDi)于2016年成立的非营利性倡议,旨在研发新型抗生素,其总部设在瑞士。GADP专注于研究已经存在抗生素耐药性(AMR)或目前治疗不足的细菌感染性疾病。GADP旨在确保可持续、公平和负担得起的获得新开发的抗生素。自2019年以来GADP成为一家独立的组织,联邦教研部从2018年到2022年总计资助该组织累计达6170万欧元。
德国高层“转型联盟”商讨加速能源转型
“转型联盟”是本届政府组阁协议商定的政府与科学、商业和社会伙伴代表的高层次对话模式,聚焦转型的核心领域及相互作用。目标是共同搭建德国更加气候中立、数字化和弹性的转型过程,联盟使命是“我们的繁荣2030”。联盟被设计为随转型领域发展状态而定的动态跨领域、跨部门对话,将现有的如未来理事会和德国可持续战略的工作结果汇集到一起,将不同方向的转型政策统一到一起。
德国联邦内阁批准快速扩建充电基础设施68项措施
10月19日联邦交通部消息,交通部长维辛今天在柏林介绍了由联邦内阁批准的“充电基础设施总体规划II”。维辛表示“充电基础设施总体规划II为全面、基于需求和用户友好行型机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奠定了基础。我们的目标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扩建,便捷充电过程,方便人们(向电动汽车)的转换”。经济部长哈贝克同时表示,一个部际协调小组将指导下一步工作,以便快速、一致的实施规划措施。
“充电基础设施总体规划II”的行动领域包括:(1)充电设施和电力系统的整合,(2)数字化方式改善充电设施,(3)加强地方市政当局实施能力,(4)引入电动卡车充电基础设施,(5)简化、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破除法律和行政障碍)。
德国联邦教研部长呼吁为顶级研究机构提供一揽子能源救助计划
能源价格的急剧上涨也对德国科学领域的大型电力消费机构造成了沉重打击。
莱布尼茨协会主席警告说,在可预见的未来,科学预算可能会停滞甚至减少。因为通货膨胀和成本增加可能远远超过研究和创新协议中计划资金的增加。莱布尼茨植物遗传学和作物植物研究所(IPK)经营温室和需要冷却的基因库,使其成为科学领域的主要电力消费机构之一。IPK警告说,如果基因库冷藏室的电源出现故障,那么储存在那里的宝贵样本将永远丢失。除了莱布尼茨协会,还有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弗劳恩霍夫协会和亥姆霍兹协会等四大高校外研究机构的其他研究所也一样存在类似问题。去年,上述机构的能源成本达到了3.24亿欧元。应联邦教研部的要求四大顶级研究机构进行了评估,预计今年将增加7500万欧元的费用。而下一年度,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其能源账单可能高达7.8亿欧元。这几乎是上一年度的两倍半。
电力占能源成本的70%至75%。德国研究设施每年消耗约1350吉瓦时,大致相当于45万个家庭的消耗量。能源支出目前占其总预算的近2%至5%,但随着能源价格上涨,该比例可能会增至两位数。就能源密集型研究机构而言,这一比例目前已经接近百分之十。
联邦教研部长瓦青格十分关切这一局势发展,研究机构被要求节约能源,他们也在实施适当的措施。但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特别是能源密集型研究所将无法维持其研究业务。该部长告诉德国商报:“在最坏的情况下,研究成果将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并造成重大的长期运营损害。”为了减轻研究所的负担,瓦青格部长要求联邦政府的经济保护盾也必须扩展到高校外研究机构。“因为科研是克服当前和未来危机以及增长和繁荣的关键。”
个别科学领域尤其受到可预见的能源短缺威胁,如:生物数据库和档案保存;正在进行的医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以及复杂研究的基础设施等大规模实验和系列研究都面临严峻的后果。
在所有学科领域,大学和非大学研究机构的技术基础设施也将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其发挥的作用也受到威胁。大学将不得不在能源消费上花更多的钱,这可能导致科研人员被裁员,限制学术教学并影响数千名学生的研究。为节约费用而关闭教学楼或重新转向在线的教学将再次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社会反应带来负面影响,这在2020年和2021年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的封锁政策下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
德国与非洲开展绿氢合作
据德国联邦教研部网站10月11日消息,纳米比亚成为德国氢能研究伙伴,从2023年初开始联邦教研部将资助四个德国-纳米比亚氢能项目,总金额约为3000万欧元。
利用来自太阳和风的能量,以气候中和的方式生产绿氢是能源转型成功的关键技术。开展国际合作是德国实施国家氢能战略的重要支柱。德国是第一个与纳米比亚达成绿氢国家合作协议的政府合作伙伴。通过研究和创新合作,德国希望为德国氢技术创造新的出口机会,同时满足其对绿氢的需求。
四个项目包括在纳米比亚鲸湾港港区绿氢的应用,实现低排放港口运营;卡车、机车和拖拉机等氢动力重型车辆在非洲使用,现场加氢和移动加氢站试运行;氢机车双燃料技术,开发和调试非洲第一台可以使用柴油或氢气运行的机车;氢开发应用的试点项目,涵盖太阳能、风能、海水淡化、AEM电解、加油站系统、燃料电池、建筑、工业和交通中的氢使用和储氢。此外,项目还资助纳米比亚制定国家氢能战略和能力建设。
作为“非洲绿氢潜在地图集”项目的一部分,联邦教研部正在资助确定在非洲生产绿氢的合适地点。初步计算表明,纳米比亚具有风能和太阳能的最佳条件,因此也具有生产绿氢的最佳条件。纳米比亚是撒哈拉以南地区最干旱的国家,如果能够在这些极端条件下成功展示海水淡化和制氢的解决方案,则可以将这些解决方案转移到其他地区,从而为全球氢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由于纳米比亚人口密度低,人口增长适中,将能够较快地满足自身对可再生能源和绿氢的需求,较快实现出口。纳米比亚的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出口绿氢。
此前,德国已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韩国等达成氢能合作协议,重点扩大国际氢合作伙伴关系。
德荷举行政府气候内阁会议,扩大两国气候中和合作
德国联邦政府网站10月4日消息,德国和荷兰政府已经在总理府举行了气候内阁会议。通过气候内阁,德国和荷兰希望进一步深化气候和能源政策关系——因为除了能源危机之外,气候变化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两国都希望加强合作,特别是在海上风能和氢能领域。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气候政策措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可再生能源的扩张和远离化石燃料的转型在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的能源危机也可以被视为更快实现气候中和的机会。与此同时,德国和荷兰都将安全的能源供应作为重中之重。除了太阳能,风能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国和荷兰都将研究在北海新建混合海上风电场的潜力。此类“能源枢纽”为多个国家提供绿色电力,并为供应安全做出贡献。
扩大氢基础设施。气候内阁还讨论了两国在气候和能源政策方面更密切合作的具体例子。联合呼吁为“绿氢和绿色化学的电化学材料和工艺”领域的创新提供资金。计划资助额约为1000万欧元,将由德国和荷兰各提供一半。两国将共同促进绿氢市场的快速增长。荷兰政府计划在财政上参与源自德国的“H2Global”倡议。其目的是通过在受监管的条件下捆绑购买氢,来推动这项关键技术的投资。此外,两国政府首脑同意在政治决策者和运输系统运营商的参与下,加强德国和荷兰在氢能基础设施开发方面的合作。”
推进国际气候保护。德国和荷兰在欧盟层面就“绿色协议”和“适合55国一揽子计划”的谈判优先事项以及即将于11月在埃及举行的气候谈判的立场方面有很多共同点。两国将在国际上努力加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支持脆弱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和损害。在2022年7月举行的G7峰会上,G7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已经决定通过召集雄心勃勃的国家,在国际层面加速工业部门的气候友好型转型。
在德国联邦总理的建议下,2022年底将成立一个开放合作的气候俱乐部。在此背景下,德国与荷兰将保持密切交流。此外,将进一步加强德国和荷兰国家气候政策良好做法的经验交流。
2022年柏林科学周将于11月1日启动
“柏林科学周”是每年11月1日至10日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一项科学节活动,旨在搭建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化的科学网络,将来自科学、商业、政治、艺术等领域和整个社会的参与者聚集在一起,促进科学和社会之间开展富有成效的、开放的、跨学科的对话。柏林科学周是以国际跨界创新科学峰会(FallingWallsScienceSummit)为背景,于2016年设立的,该峰会每年11月7日至9日在柏林举行,表彰年度最佳科学突破,并为科学如何应对时代挑战提供讨论平台。
德国呼吁建设可持续的信息处理系统
S20建议二十国集团政府针对以下优先问题的挑战采取行动措施:建立有复原力的卫生系统、提高卫生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支持发展多学科科技以应对大流行病和气候变化、保证以人为本、加强数据——研究——政策——实践之间的联系以应对气候变化、大流行病和经济复苏。具体如下:
2.减轻医疗卫生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提高医疗卫生的质量和复原力。
3.打造更可持续、更有复原力和更有效的卫生系统,包括制定由国家驱动的适应行动,以建立与国家优先事项相一致的强大和公平的卫生系统,并让地区和国际社会参与其中。
4.利用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技术,在适应地区条件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支持下,避免重要的卫生系统超负荷工作,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5.加强技术创新,在利用可再生能源、建设城市水系统和可持续的公共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通过可持续的食品生产提高健康饮食,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和产品的生产等方面,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6.增加财政支持,扩大多边气候融资项目,并制定适当的财政激励措施。
8.鼓励开放数据的做法,加强G20成员国之间的知识合作和转让,制定强有力的数据政策和准则。
9.鼓励相互合作以支持气候行动,要认识到向低碳经济公正过渡的重要性,保障不同国家能够在适当的能源政策和基于市场的财政激励措施的支持下进行公平和公正的能源过渡。
10.要求G20成员国承诺支持科技合作,并在各成员国之间扩大适用范围。
11.确保我们社会和地球的可持续性和复原力,保证所有人都处于中心位置,特别是全球健康架构和数字经济转型中的弱势群体。
12.平衡不同的机会和权力,力争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纳入所有的公共政策决策,以人为本。
13.通过采取公共政策加强政治意愿和领导力,建立制度设计,促进决策者的科学信息交流。
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家获2022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
德国马普多学科科学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forMultidisciplinarySciences)研究员迪尔克·格尔利希(DirkGrlich)于2022年9月29日获得2022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orldLauratesAssociation,WLA)奖的“生命科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是其“对于蛋白质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运输的机理及其选择性的关键发现”,单项奖奖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迪尔克·格尔利希是德国生物化学家,现任德国马普多学科科学研究所科学成员、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内运输、核孔复合体、输入蛋白和外输蛋白、内在无序蛋白和相分离、重组抗体。
马普研究所所长斯万特·帕博获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斯万特·帕博(SvantePbo)因其在古遗传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被授予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帕博被认为是古遗传学领域的创始人,他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是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了解码。德国马普学会主席马丁·斯特拉曼表示:“帕博的工作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现代人类进化史的认识,他证明了尼安德特人和其他已灭绝的人种对现代人类的祖先具有重大意义。”
斯万特·帕博曾在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埃及学和医学。作为免疫学博士,他证明了DNA可以在古埃及木乃伊中存活,从而成为古遗传学研究这一新领域的先驱。博士毕业后,帕博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化生物学家艾伦·威尔逊的团队工作。从1990年起,他在慕尼黑大学担任教授,领导自己的实验室。1997年,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在莱比锡成立,帕博成为该研究所五位所长之一,并工作至今。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帕博和他的团队就破译了一个男性尼安德特人的线粒体DNA中相对较短的部分。这个尼安德特人的DNA与现代人的基因组有很大的不同。这证明尼安德特人不是今天人类的直接祖先。由于DNA测序方法在21世纪初变得更加有效,帕博开始对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整个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进行测序。
由于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历经数万年后被细菌和真菌大量侵蚀,以至于在其中发现的DNA有高达99.9%来自于微生物。剩余的少量尼安德特人的DNA只存在于短小的片段中,必须像一个巨大的拼图一样被组装起来。许多科学家认为,这项任务无法解决。然而,帕博的团队设计了新的解决方案。研究人员在堪比芯片行业的“无菌”条件下工作,这使他们能够防止在实验中混入自己的DNA。此外,他们还开发了更有效的提取方法,提高了尼安德特人DNA的数量。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将古代骨骼的DNA片段与黑猩猩和人类的参考基因组进行比较,帮助重建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
2010年,帕博和他的团队成功地从数万年前的骨骼中重建了尼安德特人的第一版基因组。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与今天人类的基因组的比较表明,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在大约5万年前,即现代人离开非洲并到达欧洲和亚洲的时候,在相遇的过程中产生了共同的后代。因此,今天的非非洲人的基因组仍然含有约2%尼安德特人的DNA。这种基因贡献影响了人类的进化:例如它增强了现代人的免疫系统,但仍然造成了对几种疾病的易感性。
斯万特·帕博认为:“尼安德特人是今天人类的近亲。将他们的基因组与现代人类的基因组以及猿类的基因组进行比较,使我们能够确定我们的祖先何时发生基因变化。”在未来,也可以弄清为什么现代人类最终发展出复杂的文化和技术,使他们几乎能够在地球的任何地方生存繁衍。然而,这需要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有更完整的认识。
2014年,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团队成功地几乎完全破译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这使得与当今人类的基因组进行比较成为可能。帕博说:“我们发现了大约3万个位置,在这些位置上几乎所有现代人的基因组都与尼安德特人和类人猿的基因组不同。他们回答了是什么让解剖学上的现代人在遗传意义上也是‘现代’的。”其中的一些基因变化可能是理解当今人类的认知能力与那些已经灭绝的类人猿的认知能力有何区别的关键。
帕博对古遗传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得到了众多国内和国际奖项的认可:除今年的诺贝尔奖之外,他还获得了德国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1992)、马克斯-德布吕克勋章(1998年)、卡鲁斯奖章和奖金(1999年)、鲁德贝克奖(2000年)、莱比锡科学奖(2003年)、恩斯特-先灵奖(2003年)、路易斯·简安特医学奖和维尔乔夫奖章(2005年)、达尔文奖(2009年)、西奥多-布歇尔奖章(2010年)以及纽科姆-克利夫兰奖和生物化学分析奖(2011年)。此外,帕博还获得了瑞典国王颁发的国王勋章(2012年)、格鲁伯遗传学奖(2013年)、学习阶梯奖(2014年)。2015年,帕博被授予俄罗斯科学院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和生命科学突破奖,2016年被授予庆应医学奖,2018年获得柯尔伯欧洲科学奖。
德国工程院举行2022年度招待活动
德国工程院将于18日晚在柏林举行2022年度招待活动,本年度的三个核心主题为安全、复原力和可持续性。联邦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将出席活动并发表主旨讲话。ENTEGAAG董事会主席、德国能源与水工业协会(BDEW)主席Marie-LuiseWolff将参与讨论有关战略主权的关键问题。德国工程院院长莱因哈德-普洛斯将就德国如何实现未来目标提出建议。
主题演讲:战略主权
1、能源供应的形势和前景
演讲人:Marie-LuiseWolff,ENTEGAAG董事会主席和德国能源与水工业协会(BDEW)主席
2、摆脱能源危机的方法
演讲人:VeronikaGrimm,经济学家,德国埃尔兰根大学国民经济学教授
2022年德国人工智能奖颁奖仪式举行
2022年德国人工智能奖颁奖仪式9月29日在柏林举行,该奖由德国世界报杂志社发起,今年是第四届颁奖。来自纽伦堡理工大学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业创始主席的WolframBurgard教授以其对“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器学习、自动驾驶、自主智能系统和图像处理”等领域的贡献获得今年德国人工智能奖的创新奖,奖金为35000欧元。另一家运行食品预订数量人工智能管理平台的初创公司PlanerAI获得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奖,奖金为10000欧元。还有一家从事人工智能疾病咨询的柏林初创公司Ada公司获得了无奖金的人工智能应用奖荣誉,它可以通过分析患者提交的疾病情况智能给出可能的患病种类和治疗方案。
德国SAP公司和Arvato公司计划为联邦政府搭建技术自主的办公云平台
据《德国商报》10月10日报道,德国软件公司SAP和Arvato系统公司正在为联邦政府打造一个技术自主的办公云平台“DelosCloud”。Delo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著名岛屿名字,是用来存放珍宝的地方。尽管该系统的架构构建在其紧密合作伙伴微软公司的技术之上,但其目标是该平台将“使用所有标准软件,无需特定定制”,这样今后其它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也可以在云平台上进行应用。同时,作为两家德国公司为德国政府开发的具有技术自主性的云平台,云平台将在安全上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据研发团队称可以抵御各种外来网络攻击,保护云平台系统安全。项目目前还在接受联邦政府的审核,预计投资将达上亿欧元,并在2024年可以投入使用。公共政府部门的办公数字化对德国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一直以来被美国跨国公司所垄断,如: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而德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包括云服务)产业的产值一直在持续增长,在过去的一年增长到上百亿欧元。
德国政府的新版数字化战略也特别强调了在数字技术上的主权以及通过搭建“多样化供应商的云服务”来避免依赖个别少数供应商。同样的目标和原则今后也将应用在欧洲企业数字平台“Gaia-X”和“Catena-X”之中。今后,联邦信息技术安全局(BSI)将与“DelosCloud”一起合作,按照相应的技术自主规范,严格审查参与云平台的来自欧盟以外的云技术供应商,努力为德国政府打造一个“自主的云平台”。同时,“DelosCloud”平台在保证安全、自主的基础上还具有开放的特点,不仅来自SAP和微软的软件可以在云平台上运行,未来其它软件公司产品也能应用自如。
德国7所大学进入THE世界大学排名前一百位
10月12日消息,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今天公布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牛津大学连续7年排名第一,其次是美国哈佛、英国剑桥。德国此次有7所大学进入前100名,包括慕尼黑工大(30)、慕尼黑大学(33)、海德堡大学(43)。中国清华、北大分列第16、17位,排在前100位的中国高校还有复旦(51)、上海交大(52)浙江大学(67)、中科大(74)、南京大学(95)。在全部排名中,美国高校入选数量最多,其次是英国。在前200名中,德国高校数量占据第三位,其次为中国。
THE排名是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和QS世界大学排名外最重要的大学排名,其从“教学”、“研究实力”、“引用”、“知识转移”和“国际化”五个领域对来自104个国家的1799所高校进行评分。
国际课题组发布首份全球土壤生态价值热点评估
10月12日消息,以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领衔的国际科研小组近期对各大洲615份土壤样本进行了超过1万次观察,确定不同土壤的生态价值,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在自然保护方向的结论是现有保护区没能足够覆盖具有生态价值土壤的地区。
参与联合研究的机构还有莱比锡大学、哈雷-维滕贝格大学和西班牙塞维利亚的研究所(IRNAS),研究内容是全球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前者包括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无脊椎动物、真菌、原生生物、细菌和古菌),后者包括土壤的碳存储和水调节。研究的三个维度是(1)当地土壤的物种丰富度、(2)物种群落的独特性和(3)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显示温带生态系统土壤的当地物种丰富度最高,而干旱生态系统和热带地区的物种群落独特性尤其高。而生态系统服务的维度通常在世界较冷的地区达到最高值。
土壤三个维度的空间分布不同,无法同时保护,但应对其具有的价值热点进行保护,目前主要分布在热带、北美、北欧和亚洲。研究人员将土壤生态热点和主要保护动植物的保护区进行比较,发现一半以上的热点没有受到保护。主要研究人员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在国际生物多样性谈判2030中将土壤保护作为优先事项。
德国NUM“免疫桥”(IMMUNEBRIDGE)研究项目发布中期报告
德国大学医院网络(NUM)组织发布了最新的研究项目“免疫桥”(IMMUNEBRIDGE)中期研究结果。该研究主要是回答有关人群对新冠的免疫力的数据。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血液样本以确定人群对SARS-CoV-2的免疫水平,包括有关已接种疫苗或已康复人员的可靠数据,涉及年龄、性别或地区等信息,研究人员分析德国有90%的人口已经获得新冠免疫力。该研究项目得到德国联邦教研部300万欧元的资助。对德国的人口免疫水平具有代表性的确切数据对于秋季和冬季的大流行防范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德国大学医学网络为2020年夏初成立,德国所有36家大学医学院都参加了联盟,共同组成全德大学医学网络(NetzwerkUniversittsmedizin,简称NUM)。成立之初是为应对新冠疫情,旨在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目标是为德国任何地方出现的患者提供最好的医护奠定基础。大学医学网络融合医学研究与治疗护理于一体,德国教研部向该网络提供高达1.5亿欧元的资助支持,已经有多位医学家正在网络内部推动研究,目前有20多个在研项目。
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发布“开放创新是科学文化的一部分”的立场文件
DFG通过本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开放创新”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规划了实施领域和途径。对DFG而言,开放创新就是要能开放地获取和合法的重复使用出版物(开放获取),研究数据以及在可能和合理的情况下的研究和基础设施软件(开放代码)与设计建设与开放创新有关的基础设施(开放原则),不应使基础设施对个别供应商的依赖。
DFG认为开放创新能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包括:改善科研过程、提高科研成果复制的透明度、支持平等获取科学信息、加强科学合作和促进基础研究的创新突破。DFG参与德国数据基础设施(NDFI)和欧洲开放创新云平台(EOSC)建设,参与并支持“关于数据开放共享的钻石行动计划”、“旧金山研究评估宣言(DORA)”和“促进研究评估联盟(COARA)欧洲倡议”等。通过这些措施,DFG将分析开放创新在各个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并决定调整资助活动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框架条件。
德国联邦材料研究检测局建设核磁共振波谱设施
9月22日消息,为加强电池产业新材料研究,德国联邦材料研究检测局(BAM)在其电池测试中心建设核磁共振波谱设施。新设施获得联邦教研部“电池研究工厂”计划200万欧元资助。
根据联邦政府计划,德国将在未来几年成为欧洲领先的电池生产国,多个超大电池工厂已在规划中。为在世界竞争中获得长期区位优势,德国需要尽可能生产寿命长、功能强劲,同时经济、安全的电池。为此,企业需要获得先进测量技术和最新研究数据。面对电池日益复杂的结构,当前的测量技术如X射线晶体学已经接近其临界点,无法满足对未来电池阴阳极材料及存储过程进行检测。在新技术方面,除利用巨大的粒子加速器外,核磁共振波谱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既能对常规的锂电池也能对新电池组件如钠电池(BAM新电池项目)进行特别深入的研究。核磁共振波谱设施造价昂贵且需高级专家操作,普通电池公司负担不起。作为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所属的联邦高级研究机构,联邦材料检测局建设该设施将为德国企业和科研界提供优秀的电池材料分析服务,激励企业在锂电池之外测试新的可持续电池材料,促进德国电池研究的整体创新。
氨作为氢载体:德日合作研发用于能源转型的新型综合反应堆技术
绿氢制氨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潜力的能源载体,可用作化学基础材料、船舶燃料或固定发电。未来德国将从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大规模进口。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资助的PICASO项目(过程强化和先进催化氨可持续优化过程)于2022年8月1日启动。在“PICASO”项目中,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ISE)、乌尔姆大学和日本福岛可再生能源研究所(FREA-AIST)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由电力转换成氨(PtA)可持续合成氨的工艺。
氨作为氢载体有可能对能源转变做出重大贡献。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氢技术负责人ChristopherHebling解释说:“在阳光充足、多风但偏远的地区,例如在北非沙漠,也可以用绿氢和氮生产氨。为了运输到欧洲,通常通过船运,能源载体采用液化形式。我们正在开发一种集成反应堆技术动态操作策略,可以在波动的可再生能源条件下运行。”
与传统的Haber-Bosch工艺相比,由于基于电解的绿氢的高纯度,PtA工艺允许使用更具活性的合成催化剂。对于该项目,日本合作伙伴FREA-AIST开发了一种新型钌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在温度低于400°C和压力低于80bar的更温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合成。
此外,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和乌尔姆大学正在研究氨的集成分离:氨的反应和分离在集成反应器中就地进行。这样可以减小操作压力,并且可以避免未反应的原料气的再循环。由于压缩机和热交换器是传统合成氨的最大成本驱动因素,占投资成本的90%,因此这些改进为灵活的氨生产工厂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巨大的潜力,这些工厂也可用于偏远地区。这意味着不再需要复杂的基础设施,并且可以以更小规模生产氨。
在该项目中,已经开始将新的PtA概念从实验室转移到中试工厂规模开展试验。乌尔姆大学研究重点还是实验室规模,但在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技术中心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除了技术演示,合作伙伴还希望证明创新、灵活的PtA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经济竞争力。
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可减少9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PICASO工艺的模拟分析还显示,与传统的Haber-Bosch工艺相比,其节能潜力为50%。
德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8位
9月29日综合信息报道,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出炉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德国相比去年上升2位,排名全球第8位,是13年来的最高排名。
根据报告,德国在专利申请、传统物流以及国内市场等领域占据突出优势。在企业研发投资方面排名第2,在引用出版物重要性和出口复杂商品量方面排名第3。除整体排名上升外,德国有10个科技集群进入前100名,其中以科隆(23位)、慕尼黑(24位)和斯图加特(28位)为代表。在研究报告中,德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展示了较高的效率:在创新投入方面仅占全球第12位,但创新产出排名第7位。
排名劣势子指标主要是数字化方面:公共机构线上服务和公民线上参与等指标仍如往年一样排名第59和第57位,在新企业(创业)指标中德国仅排名第72位。数字化转型是德国企业和公共经济部门面临的最大挑战,德国专利商标局(DPMA)主席鲁德洛夫-舍费尔表示,“如果不能尽快迎头赶上,将会影响我们的创新能力”。
从区域角度看,欧洲整体向好。前25名国家中有15个是欧洲国家,在受调查的39个欧洲经济体中有12个国家排名上升,如荷兰(5位),奥地利(17位)和爱沙尼亚(18位)等。
此次对132个经济体的创新调查涵盖了80个评估指标,瑞士再次蝉联世界第1,其后依次为美国、瑞典、英国、荷兰。中国继续呈上升势头,此次排名第11位。
德国与西班牙签署建设Midcat天然气管线的行动计划
德国与西班牙于2022年10月5日在西班牙拉科鲁尼亚举行了第25轮政府磋商,期间双方签署了推动建设西班牙至德国的Midcat天然气管线的行动计划。该管线可以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德国等中欧国家相连,对德国乃至欧洲的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管线的法国段尚未得到政府批准,德国与西班牙拟通过该行动计划于2025年前建成该天然气管线,后续该管线也可以用于运输清洁的氢气。该管线不仅可以接收来自海运的液化天然气也可以连接北非的天然气供应,如:阿尔及利亚等。
德国科研部门在北溪管道泄露点开展甲烷测量
10月7日消息,本周三在联合国环境署的支持和德国宇航中心的合作下,德国布伦瑞克工大通过直升机拖曳式探头HELiPOD对波罗的海的甲烷进行测。上周北溪一号和二号管道发现多处泄露,大量天然气逸出,布伦瑞克工大和德国宇航中心首次对泄露点附近的甲烷浓度和分布进行了现场测量。通过两次飞行测量,科学家预测短短几天内有10万吨到50万吨甲烷进入大海,目前尚不清楚海洋中残留的甲烷比例以及有多少甲烷进入大气。
德国联邦政府内阁批准现有核电站延长运行
德国两大核电站运营商Eon和EnBW与联邦政府就Isar2号和Neckarwestheim反应堆有限度地继续运行达成协议。根据原定淘汰计划,剩余的这两座核电站本应在今年12月31日关闭。然而,由于天然气和电力供应紧张,在电网运营商进行压力测试后,经济与气候保护部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周二晚间在柏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目前的情况无法得到缓解,联邦政府将在2023年第一季度继续运行核电站。
德国联邦内阁批准原子能法修正案
联邦环境部长莱姆克对此表示,德国核电的淘汰保持不变,该法律草案有助于保障电网的稳定。联邦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不会再有新的燃料棒,在23/24的冬天将拥有更多的天然气,包括通过LNG码头进口。电网将得到加强,输送能力得到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的额外发电能力将并网。
德媒报道抗新冠药物在德国和美国的使用情况
据《德国商报》9月26日报道,欧美越来越把治疗新冠的药物作为对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手段。目前,欧美治疗新冠的药物首推帕罗维德(Paxlovid),其它还包括默克公司的抗病毒药物默那匹韦(Molnupiravir)、礼来和阿斯利康公司的抗体类药物等。据报道,全世界订购的各种治疗新冠药物达4000万盒,其中绝大多数为帕罗维德,其它药物约为50万盒。美国辉瑞公司仅因为销售帕罗维德预计2022年销售额可达220亿美元,而且后续销售前景看好,预计到2028年销售额累计达800亿美元。
治疗新冠的药物在欧美初期使用得比较保守,但是最近几个月特别是在美国开始加速投入使用。据美国卫生部统计,美国此前总计订购了2000万盒帕罗维德,到9月中共计交付了760万盒,其中460万盒已投入治疗中。美国卫生部估计,按照目前的速度到明年年中已订购的帕罗维德将被使用完毕。而其它新冠药物如默那匹韦和阿斯利康的恩适得(Evusheld)在美国也一直被小量使用。
但是,报道也对帕罗维德等新冠药物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新冠感染者患重症率和死亡率存疑。据此前针对帕罗维德的一些研究显示,它能降低新冠感染者90%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但除了药物,疫苗接种率以及针对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流程也同样在发挥作用。以美国和德国对比,虽然美国最近加速了治疗新冠药物的使用,但是在过去3个月中因患新冠的新增死亡人数为39805人,新增感染人数的死亡率达0.42%。而德国的上述同期数据为:新增死亡人数为8702人,死亡率仅为0.16%。但这亦或许是因为美国在去年(2021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新冠致死率,故今年的致死率的确比去年降低了,而德国的新冠致死率则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比率上。
不论如何,可以比较确定的一点是,根据治疗机构的数据显示,帕罗维德对防止65岁以上老人因感染新冠患重症或致死的效果要明显优于针对青年人的效果。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近发布的以色列科学家的研究报告,帕罗维德可以降低老年人67%的新冠住院率和81的致死率,而对青年成年人则几乎没有任何显著的降低作用。报告针对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109000名新冠患者服用帕罗维德后进行统计得到上述结果。在帕罗维德对照组中,老年人群中每10万人的住院率为14.7人,而非帕罗维德对照组为58.9人。而青年人群中帕罗维德对照组每10万人的住院率为15.2人,非帕罗维德对照组为15.8人。
另一个使用新冠治疗药物的负面挑战是,服用它或会降低治疗其它疾病药物的疗效,如一些降血压和降血脂的药物,而这类药物恰恰正是老年人群经常需要服用的药物品种。
德研究人员查明新冠疫苗引发心肌炎原因
在接种新冠mRNA疫苗后,有极少数的可能会引发心肌炎,特别是在年轻男性中。来自萨尔大学医院的德国医疗研究小组目前已经查明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研究人员对40名年龄在14至79岁之间、接种新冠疫苗后引发心肌炎的患者进行了免疫检查,并将数据与214名接种疫苗后的健康人群和125名因其他原因引起心肌炎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在21岁以下的患者中,75%的人血液中含有针对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Ra)的自身抗体。据该团队称,针对抑制炎症分子而形成的特殊自身抗体是这些疫苗诱发心肌炎病例的原因。正常情况下,这种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Ra)通过信使物质白细胞介素-1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然而,在个别情况下,这种受体拮抗剂因附着而发生轻微变化,导致了自身抗体的错误形成,从而引发炎症。
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些病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进行更仔细的检查,弄清了这种自身免疫反应形成的一个可能原因:在心肌炎病人中,通常会发现一种非典型IL-Ra形式。在他们身上,该分子在其蛋白质链的一个点上携带了一个额外的磷基,扰乱了免疫防御的识别系统——免疫系统将其评估为身体的外来结构,并错误地形成针对它的抗体。因此,对自身抗体和非典型IL-Ra分子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疫苗接种可能对个别人造成心肌炎的过程。然而,必须明确的是,新冠疫苗接种已经防止了无数重症的发生,并拯救了大量的生命,研究人员坚信,mRNA疫苗接种的好处远远超过了轻度心肌炎的风险。
德国总理柏林世界卫生峰会谈基础研究和合作的重要性
10月16日,2022年世界卫生峰会在柏林开幕,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开幕式讲话中强调基础研究和科学合作的重要性。朔尔茨以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为引,介绍佩博自1990年代开始分别在德国的慕尼黑和莱比锡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学习、研究。朔尔茨表示经常听到科学家在基础研究领域面临(研究)结果压力和创新之间的困境——获得第三方资金,而现在(科学家们)可以参考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德国的研究经历)。佩博1984年在当时东柏林的埃及博物馆获得了第一份木乃伊DNA研究资料,其突破性研究结果最初也是发表在了当时东德的一份科学杂志上,一年后《古埃及木乃伊DNA的分子克隆》登上《自然》杂志封面,引起学术界轰动,诞生了古遗传学学科。在现实意义上,根据其研究,从智人与尼安德特人相遇后,一部份人的3号染色体携带了变体,这增加了罹患严重新冠疾病的风险。
朔尔茨认为从这段历史中可以认识到:
佩博教授的例子此外还表明了网络和合作的重要性——国际间,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科学、政治和社会之间。世界卫生峰会的意义就是跨国际的网络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