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新闻频道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题:“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

新华社记者杨湛菲

辽宁省博物馆“簪花”系列手作饰品开年引发购买热潮,中国国家博物馆“明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的火爆从夏天延续到冬天,苏州博物馆“蟹黄黄”玩偶近来吸睛无数……2024年,“文博热”依旧如火如荼,“爆款文创”成为最新“流量密码”。

文创产品持续“破圈升级”背后,是博物馆不断拓宽边界的探索,是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奔赴”,更是文化产业创新活力的持续迸发。

博物馆功能再拓展

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览、教育等核心功能的重要拓展。在文创产品的推动下,博物馆逐渐摆脱“高冷厚重”的形象,成为“接地气”且“爆款频出”的场域。

有不少网友热衷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收集、制作的博物馆文创冰箱贴展板,引发热议。他们将文物冰箱贴按历史年代分门别类排列,令人耳目一新。

“拥有它们就好像真的把博物馆‘搬’回家了。”一名网友感叹。

把“马踏飞燕”玩偶捧在手心,把青铜器的精美纹饰“背”在肩上,把千古名画“穿”在身上……历史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遥不可及的记忆,而是生活中随时可触摸的存在。

不少游客表示,因这枚冰箱贴而知道了何为“藻井”,并对文物本身产生了强烈好奇,从“在逛博物馆的时候顺便看看文创”,逐渐变成“为了买到心仪的文创产品而参观博物馆”。文创商店实实在在成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

分析“凤冠冰箱贴”走红的原因,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廖飞认为,首先IP要有一定知名度,其次设计要符合当下审美理念,更重要的是工艺要足够精美,做出和现有产品不一样的东西,做到时代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相统一。

文创产品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现代表达,是博物馆基于馆藏文物开展多元阐释使命的体现。有价值的文创产品不仅能够折射出沧桑历史和文化变迁,更能反映当今时代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推陈出新会“整活”

年轻人为何对博物馆文创产品如此“上头”?植根于文化沃土,生发于创意设计,是文创产品源源不断的“破圈”动力。

“给我来对大闸蟹,要一公一母,个头大的、肥的!”

“好嘞,这两只不错,来看一下秤,足斤足两,没问题的话就给您用绳子绑好了。”

水产市场的场景在苏州博物馆上演。无独有偶,甘肃省博物馆的“麻辣烫”、陕西文创产品“绒馍馍”等,也因为“过家家”表演式的打包模拟游戏“火出圈”。

博物馆文创产品一直关照年轻人的兴趣点。“文博场馆通过打造全感官、全流程、互动性的新消费场景,吸引游客深度参与,激发他们在特定场景中的特定情绪,进而形成难忘的个体化情感体验与记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熊海峰说。

手机扫描一下金属“凤冠冰箱贴”,就能实现佩戴虚拟凤冠拍照,为自己“加冕”;故宫出版社联合游戏连锁品牌推出系列互动解谜书,让读者在抽丝剥茧中收获历史知识;更有“考古盲盒”等“半成品”,提供考古工作体验同时留下一丝悬念……

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走进博物馆,当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复刻”文物,文创产品给予消费者诚意十足的仿真体验,让人们拥有更多维度的文化感知。

年轻人对文创产品的热情,也成为文化传播的助力。博物馆文创产品正成为他们表达自我、寻找认同、结识朋友的社交方式。

“95后”小悦收藏有几百件博物馆文创产品。通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藏品”来交流,“藏家”们渐渐形成了同好圈子。“我们最看重文创产品对文物的还原度和工艺精良度。”她认为,借文创产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联系,收获的满足感是长久而充实的。

文化消费添活力

“博物馆门票0元,买文创花了200多。”

一句“你无法空着手走出一家博物馆”的戏言,逐渐变成现实。随着文创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文博经济”蓬勃发展。

上海博物馆暑期推出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文创销售额截至11月底已突破1.4亿元;三星堆博物馆前10个月文创销售收入达1.5亿元;近百家博物馆参加天猫“双11”活动,开售首日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400%……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精美“走心”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正契合了这种需求。

河南博物院探索将博物馆文创产业带入乡村。“考古盲盒”的生产基地就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张坞镇下龙村,随着产品销量增加,生产线不断扩充员工,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

专家指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走红,彰显了我国文化消费市场的活力和潜力。但要想让“爆款文创”走向“长红”,还应做好规范化。

THE END
1.博物馆数字化工程:重塑文化遗产的新篇章一、博物馆数字化的现状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已成为全球博物馆行业的共同趋势。从简单的藏品数字化到复杂的虚拟现实体验,博物馆正利用数字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例如,上海博物馆东馆在建设中就融入了丰富的数字化互动体验空间,包括面向青少年的“古代文明探索宫”、让观众在https://www.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1294967504343040
2.数字时代的文化遗产,在线历史探索之旅技术1、建立在线历史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历史文物、艺术品和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展示,这样,无论地理位置如何,全球观众都可以在线欣赏和学习。 2、开发互动历史教育游戏:游戏是一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方式,通过开发历史教育游戏,可以让年轻人在游戏中学习历史,增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兴趣。 http://www.huayiii.com/post/15431.html
3.文化新观察·年度文化亮点“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一句“你无法空着手走出一家博物馆”的戏言,逐渐变成现实。随着文创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文博经济”蓬勃发展。 上海博物馆暑期推出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文创销售额截至11月底已突破1.4亿元;三星堆博物馆前10个月文创销售收入达1.5亿元;近百家博物馆参加天猫“双11”活动,开售首日文创产品http://www.xinhuanet.com/20241220/a3921ba590384e6aa2b56f9112e595be/c.html
4.畜产第四党支部开展“壮大文化自信2024年12月4日上午10:00,畜产第四党支部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开“壮大文化自信-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主题党日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志们深刻体会到中国的劳动人民从古至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志们首先游览“古代中国”展览馆。从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的转变,不仅让人想起毛主席的“人猿相依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http://spxy.cau.edu.cn/art/2024/12/17/art_27577_1049134.html
5.网络中心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数字校园已成为办学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已成为支撑教育教学、沟通校企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必需环境。 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6.西安决策参考要深入推进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等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效推动考古发掘、遗址保护、博物馆改革发展、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等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要坚持以http://www.xalib.org.cn/info/73022.jspx
7.当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路径研究——以临沂地区沂蒙精神为例尽可能地借助政府的力量,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导向,使青年学生更多更全面地接受红色文化基因的滋养。而不是仅空谈理论,宣扬主张,想要实践却不知如何实现、落实。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红色基因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于大学生成长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系到中国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https://www.dzwww.com/2018/zzj/llwz/201811/t20181105_18029508.htm
8.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关键字:红色博物馆 文创 红色文化 传承和发展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文化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血脉,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人民守望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定位,并且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说明,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
9.2022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通知公告抽样调查数据体现了我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表现为积极、健康、向上,总趋势呈现平稳状态,道德品质素养现状令人满意,基本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入脑入心,思想意识主流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1.2实践能力 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各二级学院组织2019级各专业各班级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教务处聘请校外https://www.hnkjxy.net.cn/html/809/2022-01-07/content-8186.html
10.理论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它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世界上是否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https://www.cntheory.com/lltt/202405/t20240504_64665.html
11.上海博物馆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一带一路”文明交流全球核心博物馆、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奋力推进新时代上海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卓越实践,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贡献“上博样本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frontend/pg/article/id/I00004551
12.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章博物馆社会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博物馆办馆的指导思想。一切为社会服务、为观众服务是博物馆的根本任务。本章从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工作、博物馆应对观众的服务策略、博物馆要服务好特殊群体观众、博物馆走向家庭、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和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博物馆是“社会教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254876766555081764
13.晋江掌中木偶传承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7月 8 日 ,实践队赴泉州市惠安县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惠安文化馆、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晋江博物馆等多地调研掌中木偶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采访惠安县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负责人颜福安先生。 7月 9 日 ,实践队赴晋江青少年宫进行掌中木偶宣传演讲,调研青少年对掌中木偶的了解程度和了解途径等各方面情况,并与http://www.daxuejia.com/shsj/shsjbg/170725.html
14.2022年版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32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https://www.ruiwen.com/word/banxinkebiaodixindetihui.html
15.高中历史备课组长工作总结(通用20篇)一、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推动教师的发展与教学理念的转变 1、教师在学习实践中的发展: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专职历史教师共参加区、市、县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12场次18人次,撰写学习总结18篇。通过学习培训,历史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素养有明显提高。同时学校和本学科组利用校本培训、公开课、集体备课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j/20211012093531_4270321.html
16.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9篇)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流线组织的基本形式有串联式、放射式、通道式三种。串联式的流行组织形式一般是指各个展览空间收尾相接,相互穿套,这种流线组织形式简洁、明确、指引性强,能够避免参观的重复或遗漏,增强了展示的有效性。放射式的流线组织形式是指各个展览空间围绕一个放射状的中心枢纽进行组合,参观者参观完一个展厅,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07080.html
17.小学财经素养教育的育人实践山东省实验小学财经素养教育的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还尝试以项目式学习活动来推进,构建了财经素养教育项目式课程。 3.环境融入路径方案 项目研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机会,学校重点打造了环境、教师、家校合育三位一体的育人空间。 ①环境空间打造:建设校内“古货币博物馆”,构建财经素养课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体验的机会。http://www.sdeps.com/index.php/home/article/detail/id/3904.html
18.20202021学年贵州省贵阳市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高中政治试卷中国北斗正式登上世界舞台,站在了我国用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梯队”。这一成就的取得( )①有利于扩大我国文化影响力,增强综合国力②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卫星导航中占据主导地位③说明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④表明我国国际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https://www.jyeoo.com/sj/68f5e59f-ec63-4edd-b87a-e2bec1115e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