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旅游从小到大、由点及面,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消费潜力释放的有效路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不夜城”换装登场,来一场citywalk,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打卡最具人气的“深夜食堂”;赴浪漫之约,和心爱的人一起看夜空中梦幻上演光影盛宴;感受文艺之旅,约上三五好友在音乐节的璀璨灯光下肆意摇摆……现代社会,夜晚的来临正是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享受生活的开始,相较于白昼,夜色下的城市更具人情味和烟火气。
近年来,夜间旅游从小到大、由点及面,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消费潜力释放的有效路径。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24年国内夜间旅游总花费将达到1.91万亿元,同比增长21.7%。
需求提档升级
在流光溢彩的灯光映衬下,安徽马鞍山的长江不夜城景区迎来八方游客。通过光影交互、裸眼3D等科技手段,整个景区被打造成一座奇幻之城,游客可以在“千里长江画卷”前,感受长江沿线省市的非遗技艺、民俗表演、花车巡游,也可以在一旁的商铺里品尝各地美食。据统计,2023年,长江不夜城全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而马鞍山市通过构建购物休闲、特色餐饮、文体娱乐、演绎体验、观光旅游“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把夜间经济打造成了拉动消费增长的一大引擎。
白天有白天的风情,夜晚有夜晚的美丽。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和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旅游休闲活动已经显而易见地从白昼延伸至夜晚,18点至22点已经成为高活跃度的夜间经济‘黄金4小时’。”
《202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相较于2021年同期,今年前三季度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占比增长了近4个百分点;节假日是夜间旅游市场的温度计,今年国庆黄金周,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34.3%和29.2%,景区夜间游客同比上涨33.2%。从市场规模、夜间消费占比、假日夜间经济3个维度判断,我国夜间旅游市场正呈现需求增长之势。
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组负责人赵一静认为,游客的夜间需求正呈现内容升级、场景演变、诉求转变和持续细分提档的特征。游客夜游对“在地化、艺术性、轻松感”的内涵需求升级,古镇乡村、文娱综合体、城市夜行、逛“三园”(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成为新的夜游吸引物。与此同时,游客的夜间旅游停留与偏好场所更趋向于本地生活场景,停留更久的夜游场景从景区、演艺场馆转向休闲文娱场所、夜市集市、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休闲街区等特色街区。“游客的消费诉求发生转变,大众开始对夜游产品的功能性提出了更多要求,消费者有了自己的夜游价值主张。在内容升级、场景演变的趋势下,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持续细分。”
产品创新迭代
戴斌表示,眼下无论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综合体、夜间市集等重点商业场景,还是街道、广场、公园等主要公共空间,都在有意识地融合文化、科技、时尚和娱乐元素,持续推进夜间场景迭代和产品创新。
在浙江绍兴众多古镇中,柯桥古镇靠什么脱颖而出、聚拢人气?浙江开元旅游集团文旅事业部负责人褚锋平说:“柯桥古镇要做一个有文化、有态度的古镇,让年轻人愿意来打卡、愿意来消费。”夜游板块成了突破口,柯桥古镇推出“十二月市集”,以宋代文化为主题,每个月策划不同主题的市集,在此基础上,去年还推出了“柯桥十二风雅集”,将江南十二雅事作为体验主线,十二国色作为视觉主线,十二花朝作为打卡主线进行系列活动串联。除了市集外,柯桥古镇还挖掘在地文化,增加光影水秀互动场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水乡夜晚独特的魅力。褚锋平介绍,现在古镇每天的客流量在15000人至20000人之间,其中夜游的比例约占70%。
赵一静表示,近年来,夜间旅游的经营主体数量呈攀升态势,面对庞大的夜间旅游市场需求,各领域专业选手延展产业链进入夜游赛道,使得供给内容服务品质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业态还需优化
面对游客夜间旅游新需求,赵一静表示,需要进一步以文化引领产业创新,旅游景区、度假区、演艺等核心夜间吸引物提供的业态需根据市场需求精准优化提升。从空间区域角度看,前一阶段发展夜间旅游主要集中在景区等核心吸引物的夜间场景构建、业态培育上,下一步需要更加注重客源地及周边辐射区域的夜游休闲产品打造,要看到下沉市场对于夜间旅游的需求。(经济日报记者张雪)